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孙亮 《肿瘤防治研究》2012,39(12):1503-1506
0 引言 自从Trousseau[1] 1865年首次描述肿瘤和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关系以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恶性肿瘤患者罹患VTE的风险增加,为非肿瘤患者的4~6倍[2].临床上,常见的VTE包括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  相似文献   

2.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3.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指堵塞静脉血管的血凝块(血栓)形成,血栓形成在不同部位、不同阶段会出现不同表现,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具潜在致命性的常见疾病之一,是恶性肿瘤患者,尤其是长期卧床患者的主要合并症.2003至2007年我科共收治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18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本研究主要分析和总结淋巴瘤(Malignant lymphoma, ML)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lism, VTE)的临床特点, 为预防和治疗ML相关VTE提供有效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4 256例ML患者的临床资料, 病理诊断依据WHO的造血与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第4版)。  结果  ML相关VTE的发病率为7.1%, NHL患者并发VTE的发病率为5.7%, HL患者并发VTE的发病率为1.3%;16.4%的患者在治疗前形成血栓, 75.8%的患者血栓发生在化疗的前3个周期。上肢和颈部静脉血栓事件共146次(48.4%), 下肢静脉血栓事件共89次(29.5%)。  结论  ML相关VTE的发病率较高, 上肢和颈部静脉血栓发生率较下肢更常见, 在化疗的前3个周期中血栓的发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恶性肿瘤患者常见并发症。本文结合文献分析我院住院病人宫颈癌患者静脉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VTE形成机制及诱发因素,探索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对近5年我科收治的宫颈癌合并深静脉血栓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17例VTE的发生和介入手术化疗有关。2例(6.7%)血栓栓塞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前,28例(93.3%)发生在宫颈癌确诊之后,单纯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27例,合并肺栓塞(PTE)2例,DVT合并PTE 1例。22例在栓塞前有化疗史。结论:血栓可能为肿瘤病人的首发表现,病人出现不能解释的血栓栓塞性疾病应考虑有肿瘤的可能。抗凝治疗对于血栓栓塞症疗效确切。及时诊断和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口服避孕药、口服甲地孕酮、介入手术与VTE的发生几率可能有关。分期晚,远地转移的肿瘤患者易出现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6.
背景与目的:静脉血栓形成(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第二常见死亡原因。通过了解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收治的患者VTE的发病情况,分析VTE的相关特点,以提高肿瘤合并VTE的诊断和防治意识,改善患者预后。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9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196例肿瘤并发VTE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肿瘤并发VTE的临床特点及发病情况,了解相关因素对VTE发病的影响,了解VTE首发情况。结果: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5年间共收治肿瘤患者207 514例,其中VTE患者196例,肿瘤并发VTE发生率为0.94‰。腺癌在妇科肿瘤(56.5%)、胃肠道肿瘤(91.7%)、肺癌(71.4%)和胰腺癌(80%)中所占比例较高。单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腺癌为肿瘤患者并发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高危险因素(OR=0.36,95%CI:0.146~0.885,P=0.026)。化疗大于2次者明显比化疗小于等于2次者VTE的发生率更高(χ2=10.976,P=0.001)。手术组VTE发生率高于非手术组。妇科肿瘤中有大量腹水者的非手术患者并发VTE者(>2 000 mL)更多(34.1% vs 10.7%,P=0.015)。术后和放化疗期间78%~88%的患者因出现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症状发现VTE,而术前检查期间主要是在下肢静脉加压超声(compression venous ultrasonography,CUS)检查发现(59.1%)。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术后进行物理性预防血栓措施者为15例(13.9%)。结论: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肿瘤相关性VTE发生率较其他流行病学调查发生率低。肿瘤患者术后并发VTE的风险明显高于非手术者。腺癌更易并发PE。对于临床无VTE症状的肿瘤患者和大量腹水的妇科肿瘤患者应积极进行VTE的相关检查,术后应更积极采取物理抗栓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危险因素,分析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703例术后发生血栓的患者为血栓组,通过系统抽样法选取对照组706例,分析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下肢DVT的危险因素,并比较Khorana及Caprini血栓风险评估模型的预测价值。  结果  比较血栓组与对照组的年龄、BMI≥30 kg/m2、手术切除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治疗前脂蛋白a(Lpa)>475.5 mg/L、血浆蛋白C(PC) < 102.5%、血浆凝血因子Ⅷ(FⅧ)>129.8%及D-二聚体(D-D)>289.99 ng/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的Khorana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07);两组患者的Caprini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年龄、BMI≥30 kg/m2、手术切除活检确诊、接受新辅助化疗、手术时间>2 h、治疗前Lpa>475.5 mg/L、PC < 102.5%、FⅧ>129.8%及D-D>289.99 ng/mL是乳腺癌术后发生下肢DVT的独立危险因素,Caprini评估模型可能导致乳腺癌患者血栓风险评估偏高,应进一步探究更加适合乳腺癌患者血栓的风险评估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肺癌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高危因素及其预后.方法:对1001例有完整临床随访资料的肺癌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VTE.寿命表法绘制血栓发生曲线,COX多因素分析VTE高危因素.Kaplan-Meier法及log-rank检验绘制并比较高危因素血栓发生曲线及生存曲线.结果:术后1、3、5、11和30个月的VTE累积发生率分别为2.0%、3.0%、4.0%、5.0%和5.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接受不完全切除术患者发生VTE的风险比(hazard ratio,HR)为9.867(95%可信区间为5.275~18.459),P=0.000;术后接受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患者的HR为3.472 (95%可信区间为1.761~6.845),P=0.000;术后接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患者的HR为2.808 (95%可信区间为1.439~5.479),P=0.002;术前基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者的HR为7.520(95%可信区间为3.968~14.250),P=0.000.肺癌术后伴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VTE的患者(P=0.000).结论:不完全切除术、术后化疗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和术前基线血浆D-二聚体水平升高是肺癌手术患者术后并发VTE的高危因素.肺癌术后伴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无VTE的患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进展和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上升,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防治和处理逐渐受到各学科关注和重视。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embolism,PE)和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PE和DVT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和不同部位的两种临床表现,二者统称为VTE。  相似文献   

10.
黄珏  刘雨婷  崔久嵬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23):1220-1224
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已经成为肿瘤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且成为除肿瘤患者外第二大死因。肿瘤本身是一种存在血栓和出血双风险并存的状态,对患者能够进行有效风险评估筛查的模型显得尤为关键。只有能在对肿瘤患者进行精准的风险分层,低风险患者能够不进行血栓预防或仅进行机械预防降低治疗成本和出血风险,高风险患者预防血栓中获益。本文对目前肿瘤并发相关VTE的情况、当前VTE风险评估模型的对比、风险模型的建立及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旨在提高对相关VTE风险评估模型的的认识,并对风险模型的建立和发展提出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栓标志物对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150例恶性肿瘤手术患者(观察组)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4周,其中发生VTE者30例(血栓组),未发生VTE者120例(无栓组)。另选同期健康体检者60名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  相似文献   

12.
癌症是引起静脉血栓栓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重要危险因素,而VTE是引起肿瘤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肺癌患者VTE的发生率在不同的研究中结果有所差别,发生率从7%~13%不等,其中还包括大量可疑肺栓塞病例。肺癌患者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可以分为三类:患者自身特征、肿瘤相关因素以及治疗相关的因素。此外,许多生物标志物也被发现可以作为VTE发生的危险因素(例如D-二聚体)。了解肺癌VTE发生的危险因素对于预防血栓并发症的发生、改善肺癌患者的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VTE危险因素及生物标志物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将76例脑胶质瘤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下肢深静脉血栓组(n=21)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n=55)。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结果 下肢深静脉血栓组中年龄>60岁及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 60岁及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均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年龄>60岁及合并高血压、脑血栓、下肢静脉曲张均为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可针对上述因素制订相关临床措施,预防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  相似文献   

14.
刘吉凤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911-19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外科术后极为常见的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外科手术特别是盆腹部手术以及恶性肿瘤手术是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高危因素,其发生机制为血流缓慢、血管壁受损以及高凝状态[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无创、直观、安全、实时且准确地对血管和血管内血流情况进行检查,已成为无创检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3]. 本研究旨在探讨彩超对直肠癌术后间歇充气加压下肢深静脉血流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thrombosis,DVT)的发病率在临床上较多见。国外文献报道伴发DVT者早期死亡率达3.8%,伴发肺栓塞(PulmonaryEmbolism,PE)时早期死亡率可达38.9%[1]。故对肿瘤患者围手术期DVT的预防和护理十分重要。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科2000年~2005年共施行胸腹部恶性肿瘤手术1800余例,发生DVT11例(0.61%),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51岁~76岁,中位年龄64岁。症状多于术后4~18天出现。左下肢8例,右下肢3例。主要临床表现:下肢疼痛、肿胀、尤以小腿为重,皮肤颜色发红,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消失或减轻。…  相似文献   

16.
正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指血液在静脉系统内因血流瘀滞,血管内皮损伤或者凝血功能异常等原因造成血管内凝血从而完全或不完全阻塞血管,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和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E)两大类,其中DVT分为有症状(symptomatic)及无症状(asymptomatic)两类,PE分为致死性和非致死性两类。VTE是老年髋部骨折围手术期常见且风险极高的并发症,刘亚波~([1])和陆芸~([2])等报道我国髋部骨折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7.
原发性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也是导致我国人群癌症相关死亡的首要原因[1,2].非小细胞肺癌占全部肺癌患者的85%左右.迄今为止,手术治疗仍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最佳治疗方法[1].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是肺癌最常见的并发症并影响预后[2],已成为导致肿瘤患者死亡的第2位原因[3].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ASCO)在2010年颁布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防治指南”表明,癌症患者,特别是接受大手术或全身性治疗的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8.
祝杰 《中国肿瘤临床》2021,48(4):197-200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在癌症患者中发病率较高,是导致癌症患者疾病进展或死亡的重要因素。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在VTE中占比多、危害大,可分为近端DVT形成(proximal deep vein thrombosis,PDVT)及孤立性下肢远端DVT形成(isolated distal deep vein thrombosis,IDDVT)。P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已有较多研究,然而对约占下肢DVT 50%的IDDVT却鲜有研究,临床工作中对癌症相关性IDDVT的风险评估及管理策略也欠规范,因此本文对癌症相关性孤立下肢远端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闫华  邹存华  郝娟  张玉英  冯富忠  赵淑萍 《癌症进展》2021,19(10):1054-1057
目的 探讨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因素.方法 收集65例发生VTE的卵巢恶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评估患者的VTE发生风险,并分析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根据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进行评分,65例患者中,高危16例(24.62%),极高危47例(72.31%).高级别浆液性癌33例,低分化癌16例,共占75.38%.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Ⅲ~Ⅳ期43例(66.15%),腹腔积液量﹥1000 ml 18例(27.69%).血栓发生于术前35例(53.85%),血栓发生于术后11例(16.92%),血栓发生于化疗中5例(7.69%),血栓发生于随访期14例(21.54%).62例患者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其中,发生静脉血栓时57例(91.94%)患者已拔除导管,另5例(8.06%)患者静脉血栓发生于带管时期.9例(13.85%)患者伴有盆腔淋巴囊肿.结论 修改后的Caprini风险评估量表中,高危和极高危卵巢恶性肿瘤患者易发生VTE,该量表有助于临床早期识别VTE高危患者.组织学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与卵巢恶性肿瘤患者发生VTE有关.  相似文献   

20.
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恶性肿瘤合并血栓栓塞性疾病中,并发颈内静脉血栓形成4例,单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10例,单纯肺血栓栓塞(PTE)3例,DVT合并PTE5例。5例合并PTE患者中3例有较典型的临床症状,多有低氧血症、血D-二聚体明显升高。心电图仅1例有典型SIQIIITIII表现。[结论]恶性肿瘤并发血栓栓塞性疾病临床常见,对手术、化疗、放疗、PICC置管或疾病进展可能导致血液高凝状态患者应及早进行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