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骨脉管瘤病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全身骨骼进行性、多发性骨质溶解和畸形。文献上常见的命名还有:消失性骨病;自发性骨质吸收;大量骨质溶解症[1];鬼怪式骨病等。Boston于1838年首先报告本病,之后世界各地陆续有少量病例报告。目前有关本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2.
大块骨质溶解症又称Gorham-Stout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以大块骨质溶解为特征的骨损害。诊断主要依据影象学和病理组织学检查。组织切片检查可见骨质内脉管肿瘤样改变。报道1例以右股骨病理性骨折收入院的大块骨质溶解症患者,临床随访3年。该患者采用双磷酸盐类药物治疗,临床症状缓解。结合文献对诊断标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颌骨溶骨症的临床及CT、MR影像学特点和病理表现,为临床诊断提供根据,分析本病例的临床表现及CT、MR影像学资料与病理表现,结合文献总结其临床、影像学和病理特点.颌骨溶骨症起病隐匿,发展缓慢,临床诊断十分困难,影像学特点为颌骨广泛性溶解破坏.颌骨溶骨症早期诊断困难,发病机制不明,临床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CT、MR和病理表现并结合临床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块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报道1例大块骨溶解症病例,结合文献总结本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学、影像学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结果大块骨溶解症的临床表现、病理结果及X线检查常不一致,极易误诊、漏诊;临床表现多无特异性;病理学亦无特异性,早期以血管增生为主,后期以纤维组织增生为主;X线表现为大量骨质溶解吸收但无骨质增生硬化,无骨膜反应,无瘤骨形成,早期边界模糊,后期界清、锐利。结论大块骨溶解症早期诊断困难,必须综合临床表现、病理及X线检查等结果;应根据本病活动期或静止期,给予对症治疗,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5.
Gorham综合征     
【同义名】骨消失综合征 骨质大块溶解综合征 Gorham病 本综合征是以骨组织溶解破坏为主要病变的一组症候群,多在儿童期至青年期发病,病程进展缓慢,多数为单侧局灶性血管瘤,病变可侵犯一块骨骼,也可波及数块相邻的骨骼,骨质可发生大块溶解,邻近的软组织也可受累。肌肉组织常发生弥漫性广泛萎缩。X线表现:骨质块状溶解,溶骨区无骨膜反应,关节腔常不累及。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浆细胞性恶性肿瘤,其特点是骨溶解导致骨质结构破坏,从而引起骨痛、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和高钙血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常以此主诉入院,现就我科收治的15例MM患者合并骨病变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国森 《中国肿瘤临床》2010,37(18):1074-1076
鼻咽癌易侵犯颅底骨质引起骨质破坏,影响预后。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的诊断并不难,但其治疗后修复的机制复杂,颅底骨质破坏与放疗后坏死的鉴别有一定的困难,颅底骨质破坏者在根治放疗剂量后是否需要额外的颅底补量仍存争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合并全身多发骨质破坏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分析1例合并全身多发骨质破坏CLL患者的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与出现Ritcher转化或二重肿瘤后所致的溶骨性损害不同,CLL患者骨质破坏部位集中于颌面骨、颅骨、胸腰椎、肋骨等人体中轴骨.该例患者疾病侵袭性强、进展快,病程中伴有高钙血症,接受利妥昔单抗+氟达拉滨+环磷酰胺(R-FC)方案以及CD52单克隆抗体等治疗均不能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合并全身多发骨质破坏的CLL患者较为罕见,其骨质破坏部位多位于人体中轴骨,且具有疾病恶性程度高、常规化疗效果差等不良预后的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9.
薛瑞峰  方志伟  滕胜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24):1418-1421
患者右肩关节隐痛5个月.活动受限2个半月入院,术前影像学检查见右肩胂颈部膨胀性骨质破坏,实验室检查:Hb:88g/L,球蛋白59.9g/L,尿蛋白(+);β2-微球蛋白和尿素均高于正常值.术中冰冻病理报告:恶性肿瘤,考虑为转移性低分化腺癌.术后行PET-CT检查,未找到明确原发灶.术后石蜡病理报告:桨细胞瘤,骨髓瘤临床表现多样,易发生误诊,应增加对比病的认识,提高警惕性,培养对临床资料的综合分析能力,拓宽诊断思路,达到对疾病的早期诊治,及时缓解临床症状,延长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以骨质破坏为初发表现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临床诊治水平,并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9年7月收治的1例以骨质破坏为初发表现的ALL患者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患者初诊时血常规检查无明显异常,仅以骨质破坏为初发表现。入院后复查血常规提示原始幼稚细胞升高,进一步完善骨髓象检查后明确诊断为ALL。结论:以骨质破坏为初发表现的患者应警惕包括ALL在内的血液系统肿瘤,需进一步完善骨髓象等相关检查排除血液系统肿瘤。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局部晚期鼻咽癌颅底骨质破坏与骨转移的关系。方法 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共518例初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UICC2002版分期标准分为Ⅲ期、ⅣA期、ⅣB期)入组。按治疗前是否有颅底骨质破坏分为A、B两组:A组(无颅底骨质破坏)243例,B组(有颅底骨质破坏)275例。比较两组患者首次治疗后的骨转移发生率及骨转移时间。结果 518例骨转移发生率为11.8%(61/518),其中A组16例(6.6%),B组45例(16.4%)(P<0.05)。在61例发生骨转移患者中,B组单一骨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73.3% vs. 43.8%,P<0.05);A、B两组出现首次骨转移事件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4.0月,19.1月,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颅底骨质破坏是影响局部晚期鼻咽癌骨转移发生的不良预后因素。结论 伴有颅底骨质破坏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易发生骨转移、单一骨转移发生率高,颅底骨质破坏是引起骨转移发生的不良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所致的骨质异常与浆细胞性骨髓瘤(MM)引起的骨质异常的病理形态及影像学表现的差别.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甲旁亢误诊为MM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该患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病理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支持甲状旁腺腺瘤伴发甲旁亢引起的骨质异常,而非MM.结论 甲旁亢的诊断不仅需要内分泌、影像学的相关检查,更需要与MM的病理活组织检查及影像学结果相鉴别,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磁共振技术在确定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中的作用。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9年7月27例(28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接受磁共振检查,其中包括骨溶解19髋、不明原因疼痛5髋、异位骨化2髋、可疑肿瘤1髋和股神经麻痹1髋。磁共振检查结果均与放射学检查结果和术中所见相互印证。结果在所有髋关节中磁共振均发现骨一假体界面异常影像和其周围软组织包裹。而与磁共振相比,X线片检查始终低估了假体周围骨溶解的部位和范围。磁共振还显示了X线放射学上难以发现的软组织沉积物,该沉积物的信号强度与骨溶解区域相似,并在28个髋关节中发现25个增厚滑膜中的沉积物。结论磁共振是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软组织评价的有效检查手段,可以有效地评估假体周围软组织包裹物和关节囊内滑膜沉积物,比x线放射学检查能更容易发现骨质溶解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自发性实体肿瘤溶解综合征(STLS)临床特点及处理方法。方法:口服别嘌醇、碱化尿液、再水合。结果:临床表现及血液生化数据均有所改善。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突发性高尿酸症、高钾血症和急性肾衰竭时应警惕STLS。  相似文献   

15.
0 引言 淋巴瘤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发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为首发及主要临床表现者极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urkitt淋巴瘤(BL)病例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患者,男,71岁.因"双下肢乏力伴疼痛2月余"入院. 查体:神志清楚,体表淋巴结未扪及,心肺腹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腰骶部及双下肢无局部压痛、叩击痛.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相似文献   

16.
蜡泪样骨病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蜡泪样骨病(melorheostosis)是一种罕见的骨质硬化性疾病,又名"肢骨纹状增生症",多侵犯单一肢体,增生的骨质自上而下沿骨干一侧向下流注,很像蜡烛表面的烛泪,故命名为蜡泪样骨病.本病由Leri及Joanny首先报道,又称Leri病[1],国内已有较多关于该病的报道,但主要集中在X线表现方面[2-6].近年来我院遇到3例,由于对病变及其X线表现认识不足,初次就医时多误诊为慢性硬化性骨髓炎,后经临床及病理证实为蜡泪样骨质增生症.现就其临床特点报道如下,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刘炎  冯兴华  高原 《肿瘤学杂志》2013,19(12):999-1000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脑桥中央髓鞘溶解症(CPM)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3例胃癌术后CPM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有慢性形成低钠血症后被快速纠正的病史;临床表现以意识改变、构音和吞咽困难、四肢瘫痪等为主;头颅MRI表现脑桥中央边界清楚的圆形长T1、长T2信号;预后差,2例死亡,1例治愈。[结论]提高髓鞘溶解症的认识对于本病的防治非常重要,缓慢纠正慢性形成的低钠血症是预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四、基质溶解与肿瘤转移基质溶解是肿瘤侵袭生长的关键步骤.瘤细胞能大量分泌各种蛋白分解酶来溶解周围组织为其扩散及侵袭清除道路,可谓“披荆斩棘”.基质主要包括三种成份,即纤维成分(FibrousComponents)、蛋白多糖(Proteoglgcan)及糖蛋白(Glycoprotein).纤维成分主要由胶原和弹性蛋白构成:蛋白多糖系一类性状有别的高分子,在不同的组织其组分不同.糖蛋白中研究最广泛的是FN和层粘蛋白.这三类分子通过相互连结及相互反应共同构成了不溶性细胞外基质.由于细胞外基质的机械构性主要由胶原成分  相似文献   

19.
0引言淋巴瘤常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伴或不伴发热、盗汗、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以骨质破坏为首发及主要临床表现者极为少见。现将我院收治的1例骨质破坏为主要临床表现的Burkitt淋巴瘤(BL)病例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71岁。  相似文献   

20.
骨组织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远处转移部位,约有65%~80%的晚期患者会发生骨转移.骨转移造成骨质破坏的病理基础是肿瘤细胞改变了骨组织的微环境,破坏了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平衡,可根据骨质改变的主要特征将骨转移癌分为溶骨性、成骨性和混合性[1],目前研究一般认为骨转移癌的溶骨性骨质破坏最为常见[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