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科学技术的交叉,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在医学影像教学中引入了器官系统教学的概念.而这一教学体系的实施,不仅需要框架的构建,内容的填充和拓展,最终还需要落实到多媒体课件图像制作的改进上,因而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器官系统教学中起到最基础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制作上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医学影像器官系统教学体系中,教给学生立体-平面-立体的形象思维方式、创新的临床诊断方法,使医学影像器官系统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肺栓塞诊断中的运用与价值,分析其CT表现。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机对50例肺栓塞病人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和动脉增强扫描,将增强扫描图像进行MPR(多层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T(容积重建)技术重组处理。比较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与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显示栓塞数目的差异。从MPR、MIP、VRT技术优势,体现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栓塞诊断意义价值。结果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相比多层螺旋CT薄层轴位,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更能清楚准确显示栓子显示肺段动脉以上的栓塞,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MPR、MIP、VRT在后处理技术中更能够清晰、立体显示血管走形、异常病变。结论MSCT后处理技术有直观、立体、准确的优点,有利于进一步显示病变细节的CT表现,能早期发现栓塞并可提高影像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降低误诊率。  相似文献   

3.
三维重建技术是指将计算机的断层扫描图像处理后重建成三维立体模型.近几年来,三维重建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突破传统CT轴位图像观察的局限性,三维重建可从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灶与周围组织、血管之间的解剖学毗邻关系,为临床医师进行术前诊断、术中治疗、术后随访提供帮助.未来,三维重建技术结...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螺旋CT薄层扫描及其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复杂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并与常规X线图像、常规轴位CT图像所得诊断结果进行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61例解剖结构复杂部位外伤性多发骨折病例,所有病例均行常规X线摄片、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及薄层轴位螺旋CT轴位扫描后行图像后处理.结果 全部61例骨折受检者,三种方法均能对所有病例之多数骨折作出诊断,但其诊断准确性存在差异,常规X线平片为79.0%、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为88.5%、薄层螺旋CT扫描图像后处理技术为98.6%(χ2=40.57,P<0.001)结论常规x线平片可对复杂解剖部位的绝大多数多发骨折作出正确诊断,但假阴性高.常规轴位螺旋CT扫描次之.薄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为三种方法中诊断准确性最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数码摄影技术构建病理学大体标本的三维立体成像及其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采集病理实物标本,借助自制悬挂标本的辅助装置立体旋转360度捕获图像,利用图像处理编辑软件Photoshop处理图像,并将大体标本的三维立体成像应用于本科学生的病理学实习教学中,课后收集学生的学习感受.结果 通过图像处理编辑软件Photoshop处理图像构建病理学大体标本的三维立体成像,清楚直观地再现了病理学大体标本的三维结构.学生普遍反映提高了学习效率.结论 利用三维立体成像可以直观显示病理学大体标本的三维结构,应用于病理学教学中可以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人体标本进行CT扫描,借助计算机软件,应用动态三维立体图像取代传统的医学二维图像,并应用于教学和课后复习中,使学生能更轻松地掌握人体三维结构,使解剖学学习更容易,教学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应用于小儿气道异物诊断的意义。方法入选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0例确诊为气道异物患儿,进行回顾性资料分析及研究。患儿进行X线均未确诊,进行多层螺旋CT检查,并采用MPR、CTVB图像后处理技术,后进行支气管镜检查。结果玉型、Ⅱ型、芋型异物X线、CT轴位、CT轴位加后处理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4.29%、64.71%、41.67%;100.00%、94.12%、75.00%;100.00%、98.04%、91.67%。统计学分析显示,CT轴位加后处理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结论多层螺旋CT扫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具有较高的小儿气道异物诊断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媒体技术在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通过数码相机摄像获取资料,综合处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结果: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结论: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骨科教学,有利于学生准确、全面、深刻地接受知识,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9.
探讨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飞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8):64-64,66,F0003
目的探讨应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诊断颌面骨骨折的临床价值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1月-2010年1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三维重建的50例颌面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50例患者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共发现67处骨折,螺旋CT扫描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可发现80处骨折,遗漏13处,漏诊率16.25%。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以立体、直观、清晰地显示颌面骨骨折情况,提高诊断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45例外伤患者行寰枢椎X线平片检查,并同时行16层螺旋CT容积扫描,将原始数据以1mm重建层厚,0.5mm重建间隔,重建后传至Vitrea 2.0后处理工作站,进行二维或三维图像重建。结果 45例中X线平片诊断正确者27例(60.0%),CT轴位图像确定诊断32例(71.1%),后处理图像确定诊断41例(91.1%),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45例全部确定诊断。在确定有无寰枢椎骨折和脱位方面,X线平片与CT轴位图像差异无显著性(P〉0.05),CT轴位图像结合后处理图像与X线平片或CT轴位图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T轴位图像与后处理图像的联合应用对寰枢椎损伤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多层螺旋CT检查应成为寰枢椎损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强  黄军荣  陈星强 《河北医学》2008,14(6):665-667
目的:分析研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骶尾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7例骶尾骨骨折病人行MSCT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结果:本组全部病例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与CT轴位图像相比,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地显示骶尾骨骨折的情况,三维重建能立体形象地显示骶尾骨骨折的范围和方向。结论: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骶尾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骶尾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研究16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34例颌面骨骨折病人均行MSCT颌面部骨折部位薄层连续扫描,图像经处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最后进行图像分析研究,并与CT横断图像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全部病例可以通过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明确判断骨折情况.与CT轴位图像相比,多平面重建可多方位地显示所有的颌面部骨折及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特别对细微骨折及深部骨折显示优于三维重建成像.而三维重建成像可立体直观展现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行、骨质的碎裂程度及移位情况. 结论 MSCT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技术能多方位、立体、全面地显示颌面骨骨折部位、程度,对颌面骨骨折的诊断及制定治疗方案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螺旋CT扫描后MPR(多平面图像),探讨其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12例患者螺旋CT机增强扫描,将图像资料传递到PICS系统GE工作站上进行MPR图像重建,在重建图像上测量在肾静脉水平的 AO与 SMA夹角,并在轴位图像上观察LRV穿过AO和SMA之间时的直径变化情况.结果 通过螺旋CT断层和MPR重建图像,清楚真实地再现 SMA与 AO的空间结构及立体走向,从不同角度观察其异常病理形态,进一步证实SMA与AO夹角狭小是NCS产生的直接原因.结论 鉴于螺旋CT及其MPR后处理技术显示血管关系的优越性,其临床应用必将变得更加广泛.  相似文献   

14.
骆静  张双 《广东医学》2016,(Z1):97-98
目的:针对大气道病变行CT后处理重建,以充分显示病变的影像学征象,并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4排CT检查的大气道病变共98例,其中中央型肺癌81例、气管疾病17例,重点显示大气道管壁及管腔情况以及病灶与大气道的关系。结果 CT重建技术显示病变、病变形态及起源支气管管壁改变,与普通轴位图像显示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普通轴位图像中共有3例漏诊,将原始图像与补充后处理图像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原始轴位图像的基础上,CT后处理技术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形态、病变范围及起源支气管管壁及管腔情况,能更好地提高影像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螺旋CT在颌面部外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0例重症颌面部外伤病例,将螺旋CT扫描容积数据传输至CT工作站行多重面重建(MPR)和三维容积再现重建(VR)。结果轴位图像提供外伤的基本信息,MPR从任意平面全面观察骨折及其周围情况,VR图像可观察骨折的空间立体关系。结论螺旋CT MPR及VR弥补了轴位图像的不足,可以全面立体地显示病变,对于术前制定手术计划及术后评价手术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临床医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及应用体会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临床医学教学多媒体课件制作过程中视频和音频采集处理、动画制作方面的一些经验以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体会,并提出课堂教学用课件和学生自学用课件应分别制作,以便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眼眶骨折法医学鉴定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0例眼眶骨折的64层螺旋CT薄层高分辨率轴位图像与后处理图像,对图像进行诊断及分类。结果眶上壁骨折13处,下壁骨折66处,内侧壁骨折142处,外侧壁骨折9处,经CT轴位图像检查明确诊断157处,经图像后处理技术检查明确诊断230处。结论 64层螺旋CT薄层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可以准确诊断眼眶骨折,在法医学鉴定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肋骨及肋软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16层螺旋CT机按照常规扫描条件对45例胸部外伤伴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病例扫描和薄层重建.于EBW工作站上采用VR、SSD、MIP和MPR(包括曲面重建)技术进行肋骨及肋软骨重建,并与X线胸片(CR/DR)和常规轴位CT图像对照.结果 在16层螺旋CT重建后发现的82处肋骨及15处肋软骨骨折中,X线平片仅发现肋骨骨折57/82处(69.5%),肋软骨骨折0处;常规轴位CT发现肋骨骨折67/82处(81.7%),肋软骨骨折4/15处(26.7%).结论 16排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肋骨及肋软骨骨折的显示明显优于X线胸片及常规胸部轴位CT扫描,尤其对肋软骨骨折的诊断将是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眶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5例眼外伤眶骨骨折患者的多层螺旋CT图像,将多平面重组图像与CT轴位图像进行比较,将后处理图像可以发现新病变、进一步证实CT轴位图像的可疑病变、没有新发现三种情况定为A、B、C级.结果 A级28处(24例),B级51处(32例),C级106处(42例).CT轴位图像检出106处,后处理图像检出185处.眶内壁骨折49例、外壁骨折23例、上壁骨折13例、下壁骨折21例;视神经管骨折8例;鼻泪管骨折1例.结论 MSCT后处理图像可以多方位准确显示眶骨各部的骨折,并能够显示CT轴位图像不易发现及分辨不清的骨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后处理成像对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56例腕关节损伤患者进行容积扫描,所获得数据传递到ADW4.3工作站上进行MPR和VR三维重建,将获得图像与常规CT轴位图像及X线平片进行对照研究.结果:VR结合MPR图像能清晰显示腕关节骨折细节,共确诊骨折154处,累及关节面48例,诊断符合率均为100%,高于轴位CT图像(90%,85%)及X线平片(73%,67%),三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64层螺旋CT VR、MPR图像可全面、准确显示腕关节骨折、脱位及关节面损伤情况,图像直观、立体,对临床具有较高的适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