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闭经应属于中医学"不月""经闭""经水不通""月水不通""血枯"等范畴,病程长,短期难以治愈。现代医学将闭经分为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近年来,继发性闭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笔者在长期的中医临床辨治中颇有体会,现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明·陈木扇女科代表作《陈素庵妇科补解》对闭经就有较为完整的记载,书中列出了"妇人经血不通属血瘀方论、经水不通属外邪风冷方论、经水不通有痰滞方论、经水不通属七情郁结方论、经水不通属脾胃虚弱方论、  相似文献   

2.
“血不利则为水”,出于《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通。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名曰血分。”原意是阐述三焦与肾的阳虚血少,功能不足,导致妇人经水不通,先经闭而后发生水肿的病理机制。笔者认为,正由于经为血,经血不通只是血不利的其中一个表现。故如果不局限于妇人,不局限于先经水不通一症,则可直接理解为由于三焦与肾的阳虚血少,可导致血行不利而发生水肿。实际上是阐述了因虚致淤,因虚致肿的病机,从而揭示了除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之外,祖国医学对水肿发生的另一较为重要,较为微观的认识,在理论上与临床上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陈素庵妇科补解》中“经水不通”一病的诊疗特色做了浅显的分析 ,认为其特点有三 :辨证论治 ;宜养血和气 ,调脾补肾 ;用药平和。对后世医家治疗闭经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4.
痛经为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历代医家有虚实寒热之论,多以“不通而痛”与“不荣而痛”概括之。《傅青主女科》则以主症立法,将痛经分为经水忽来忽断时痛时止,经水未来腹先痛,行经后少腹疼痛,经水将来脐下先痛,其临证实用指导明确。又以脏腑立论,强调肝脾肾冲任为病。治则以调肝为先,肝调经自和及扶正祛邪的原则,现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风痰一证,黄淑芬教授认为风痰系风与痰合邪为患,形成有痰壅、络阻、风动3个环节.经络瘀滞,尤其是络脉闭阻不通的病理变化,在本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治疗当综合化痰、通络与搜风三法.常以局方青州白丸与牵正散二方合化组成风痰基础方,注重生南星、生白附子、生半夏的运用,经验独特,疗效满意,值得师法.  相似文献   

6.
痰邪致病广泛性与代谢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痰浊内盛是代谢综合征的始动病因,痰浊痹阻血脉为代谢综合征的核心病理变化,脉闭不通、络损血溢为代谢综合征的严重结局,痰浊则是贯穿始终的基本病理因素。认为痰邪形成的病因具有广泛性,诸因皆可生痰,诸邪皆可生痰,诸虚皆可生痰,诸脏皆可生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诸种痰邪形成的因素日益增多,致使代谢综合征的发病率不断升高。  相似文献   

7.
加味温胆汤治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睫综合征的发病病因首先责之于痰。痰之为病,无处不到,在眼痰可蒙蔽清窍,阻滞气机,淤塞经络,是诸多眼病的致病因素。痰之已成,随气升降,无处不到,痰注眼之内外,则生多种眼疾。而青睫综合征正是痰注眼内的一种征候。痰湿阻滞气机,郁而不畅,上犯目窍,而致玄府不通,神水滞留;痰湿积聚,郁久化热,热灼神水,则见神水混浊不清,  相似文献   

8.
高脂血症的痰瘀病机之我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效勤 《光明中医》2007,22(11):24-27
高脂血症中医属称"脂膏".从痰瘀论述.病机源于气机失畅;初由气病及血,发展到气衰无力推动,血液循行滞留,因之瘀阻痰生.沉积于血脉,血管空间缩小,供养受限,致脏腑气机失调,气化失常,气血津液停滞不通,又是生痰致瘀之因.痰瘀互生,虚实转化,因果循环,愈演深重.人老功能渐衰,饮食不归正化,膏脂输化障碍,是五脏功能各有所失,虽属内源性,又与饮食不节,荤与素比例失调有关.外源性,长期营养过甚,肥甘厚味,焦虑忧郁,好坐少动等导致血脂不断升高.痰瘀同源异物,同一性和特殊性,质粘滞有亲和力,胶粘互结,难解之兆.故痰瘀同治,标本兼顾.注重治气,虚则补气,实则疏畅气机,提高血运,即达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9.
诊余笔谈     
一、血海痰湿余读古人之书,览及“经水不通有属积痰者,久则下流胞门,闭塞不行,或积久成块,占住血海,经水闭绝”之说,每每不得其解,以愚见:痰湿停积,阻滞气血不能下达血海,而致闭经,然对古人痰湿“下流胞门,占住血海”这一提法,多存疑窦。临症使吾方受启迪。曾治蔡某,女,36岁,月事停闭五个月有余。末次月经量少色暗质稀,伴有腹痛。近二年来身体逐渐肥胖。刻下身倦怠乏力,头晕目眩,巅顶如重物所压,睡眠欠佳,喉咙有痰,不易咳出。平素带下色白量多。查其舌质淡。苔白腻,诊其脉濡细。处方:半夏20克苍术15克香附15克白术15克天麻10克云苓20克夏枯草20  相似文献   

10.
瓜蒌药对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林 《河北中医》2004,26(6):439-440
瓜萎为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栝楼和双边栝楼的成熟果实,性味甘、微苦、微寒,主归肺、胃、大肠经。瓜萎入药有全瓜萎、瓜蒌皮和瓜萎仁。全瓜萎具有皮和仁的全部功效,清肺化痰,用于热痰、燥痰所致的咳喘;宽胸散结,用于痰浊痹阻。胸阳不通之胸痹、结胸等证;消肿散结,用于肺痈、肠痈、乳痈等证;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相似文献   

11.
理气药在防治肿瘤病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问·举痛论》说:“百病生于气也。”气生百病,变化万千,然概括起来不外乎“气不和”与“气不通”。气不足或气有余是气不和的表现;气滞、气逆是气不通的征象。《灵枢·百病始生》说:“气上逆则六俞不通,湿气不行,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凝蓄、蓄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儒门事亲·五积六聚治同郁断》:“忧思郁怒,气机不和,日久聚而成积。”说明了气不通是肿瘤最基本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2.
蒋宝素先生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声望卓著,后世称其为"清朝十四名医"之一。先生继承家学,并师从当时医林翘楚王九峰先生。其集40年临证实录所撰之《问斋医案》,全文共802案,载家传方90余。选案均极精审,议论明快,说理透彻,遣药允当,颇多独到见解,值得师法。本文主要选择先生运用脾肾双补一法治疗泄泻、痰饮、肿胀、哮喘、赤白带下、经水不痛等病案,分析总结,探索其论治经验:一是介绍先生家传《椿田医话》脾肾双补丸方;二是论治水湿所致疾病经验,认为脾虚则清阳不升,肾虚则胃关不固,在治疗上脾肾水气难分,法当兼顾,脾肾双补;三是论治痰饮方面经验,认为脾肾为生痰之源,肺胃为贮痰之器,须当扶脾固肾以杜生痰之源;四是论治大病、久病之后及妇女经水不来经验,强调脾肾为生化之源,若脾肾双亏,肾不藏精,脾不化血,当脾肾双补。  相似文献   

13.
对《陈素庵妇科补解》中“经水不通”一病的诊疗特色做了浅显的分析,认为其特点有三:辨证论治;宜养血和气。调脾补肾;用药平和。对后世医家治疗闭经很有启发。  相似文献   

14.
董小天 《陕西中医》2014,(1):126-127
<正>中医认为肝肾两经与乳房关系最为密切,《潘氏外科秘本九种·疡症歌诀》曰:"乳癖厥阴郁积成,喜消怒长卵之形"。肝主疏泄、主情志,平素情志不畅,饮食失调、安逸过度等导致气滞,轻则不通则痛,重则气机郁滞而致血行瘀阻,乳络经脉阻塞不通,故逐渐形成乳中包块;肝气不舒也可导致肝气横逆犯胃,脾失健运,痰浊内蕴而生,无形之气和有形之痰形成核积聚在乳房经络中,故形成乳癖。肝肾不足,冲任失调也是形成乳  相似文献   

15.
郁,有滞而不通之义。情志内伤、六淫外感、饮食失节等因素都可使人体气血怫郁而产生郁证。如《丹溪心法》云:“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教人身诸病,多生于郁。”但总以气机为主要关键,多由气郁而影响其他,而久郁则都能化热生火,所以治郁重在调气,郁久则兼以清火。所谓“木郁达之”,是治郁之大法;但对气郁挟痰者,在  相似文献   

16.
理痰法是中医学的重要治法,近年来应用十分广泛,渐受各科的重视。笔者在临床是根据心脑急症临床特征,运应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拟定理痰八法,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分述如下。 理气化痰、活络止痛法 皆因情志不舒,肝气不畅,气结痰生,络脉阻闭,不通则痛。每因生气而卒发疼痛、头昏目眩。多见于心绞痛、高血压病急性发作  相似文献   

17.
李小娟教授认为阴阳气不相顺接,不能布达温煦,四末失温,脏腑功能虚弱或失调,发为手足厥冷,病机关键为不荣和(或)不通;分为阳气不足、阳气不通,阳气不足兼不通,阳气不通包括气滞、痰凝、湿阻、血瘀,单纯阳气不足和阳气不通并不常见,大多数患者二者兼而有之。主张温阳通脉,视虚实不同,辨别轻重主次,亦补亦通,据证而治,灵活运用。四逆汤、四逆散等温阳散寒、温阳通脉,并以艾灸预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正> 冠心病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病,属于祖国医学真心痛、胸痹范畴.其病机古人认为"胸痹者,脉不通".不通则痛.引起不通的原因,多由于脏腑阴阳气血之失调,以致产生痰、瘀、气滞,影响血脉的运行.故本病是以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调为本,痰瘀气滞为标.其临床表现,以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为多见,只是在不同的阶段,虚实各有主次不同而已.在临诊中必须辨明阴阳气血痰瘀虚实的不同程  相似文献   

19.
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近年来中医运用通腑法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研究颇多,兹就相关文献作一综述.1气血逆乱、腑气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出血性中风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多在肝肾阴虚、气血亏损的基础上,遇有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失宜等诱因,导致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血溢脑脉之外而发病.脑脉闭阻,脑神失用,无以统摄全身,则脾胃升降失常,痰饮、宿食、燥屎内结,以致腑气不通[1];或忧思恼怒、情志不遂,肝气不疏,木横土衰,导致中州运化传导失职,糟粕内停,腑气不通[2];或素体阳盛,嗜食肥甘,聚湿生痰,痰热互结,火热内炽,消烁津液,导致胃肠燥结,腑气不通[2].因此,气血逆乱、腑气不通是出血性中风的病机关键.腑气不通,邪热不得下泄,胃肠燥结,阳明实热上冲,又会使火热更甚,烁液成痰,助阳化风[3];痰热实邪阻滞中焦,影响气血运行布达,加重血瘀[4];风、火、痰、瘀互为因果,使病情不断恶化[5].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为本虚标实证,其病机为心脉痹阻血不养心,血瘀,痰浊阻塞血脉,不通则痛。瘀血痹闭型治宜益气活血化瘀为主;痰浊闭阻型治宜燥湿化痰,利气为主;心阳虚衰型治宜补气强心,振奋心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