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抗癫痫药物丙戊酸治疗剂量时可诱发帕金森综合征,起病隐袭,血氨水平在正常范围,患病率为5%~6%,可于治疗后1周~25年出现震颤、强直、运动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等症状。停药或减量1个月后症状缓解、消失,大多数患者可完全恢复正常。笔者报道了1例全面性癫痫患者,给予丙戊酸400mg,3次,d,抗癫痫治疗半年后,逐渐出现两上肢姿势性震颤,动作缓慢,记忆力下降,此后半年症状进行性加重。头颅MRI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给予丙戊酸钠逐渐减量至200mg。3次,d维持治疗,1个月后强直、震颤症状改善,记忆力恢复正常。3个月后肢体功能基本恢复正常。丙戊酸诱发帕金森综合征应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减量停药后临床症状可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3.
1 病例介绍患者 ,女 ,33岁。 1996 - 10 - 0 4中午因与爱人吵架 ,产生轻生之念 ,于当日 14∶0 0时自服丙戊酸钠 2瓶 (4g) (因患者常有癫痫发作 ,家内存用 ) ,4h后被家人发觉 ,19∶0 0被家人送入医院。此时患者意识不清 ,昏迷状态 ,两侧瞳孔缩小 (以后观察瞳孔右大左小 )对光反射微弱 ,角膜反射消失 ,小便失禁 ,未解大便。入院后立即用温清水彻底洗胃 ,并从胃管注入硫酸镁 30g导泻 ,采取静注或静滴美解眠、尼可刹米、洛贝林、甘露醇、速尿、补充体液、吸O2 等治疗措施。患者于 10 - 0 5 4∶0 0意识逐渐恢复 ,12∶0 0能辨认亲人、回答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sodiumvalproate,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32例VPA单药治疗≥6个月的男性癫痫患者(VPA组)及30名健康对照者(正常对照组)的性激素水平,并进行精液浓度、精子活动率及精子形态学分析。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量表简化版问卷(IIEF一5)评估两组已婚者性生活满意度并进行比较。【结果】VPA组的生育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22,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VPA组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泌乳素水平及生物活性雄激素/黄体生成素显著升高(P〈0.01)。两组问睾酮、雌二醇水平、生物活性雄激素/生物活性雌激素及精液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癫痫治疗组中总精子畸形率及头部、体部尾部精子畸形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VPA组总精子活动率、A级精子〈25%及A+B级精子〈50%的比率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VPA组IIEF一5问题1、2、3及总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问题4、5得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PA对男性癫痫患者生殖功能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文拉法辛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剂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8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给予丙戊酸镁缓释剂合并文拉法辛胶囊治疗,对照组给予文法拉辛单药治疗,疗程6周.采用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定疗效,不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1周末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周末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末,疼痛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0.6%和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镁缓释剂合并文法拉辛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疗效肯定,安全,起效快.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20岁。因“发作性意识丧失,肢体抽搐3年余.智力减退3年”于2008年7月10日人院。患者于2004年底突发意识丧失.跌倒在地。第2年出现发作性肢体不自主抖动.上肢严重, 相似文献
7.
8.
《中国民康医学》2016,(9)
目的:探讨度洛西汀片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6例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研究组患者给予度洛西汀片合用丙戊酸镁缓释片;对照组患者单用度洛西汀片治疗。两组患者的疗程均为6周。采用疼痛量表(MOSPM)、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两组患者的疗效;症状量表(TESS)评定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两组患者MOSPM、HAMD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研究组患者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度洛西汀片合并小剂量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度洛西汀组,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1 264例次丙戊酸钠血药浓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FPIA法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对1 264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 264例次丙戊酸钠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 mg/L内的共715例次,占56.57%;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 mg/L)共461例次,占36.47%;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 mg/L)的共88例次,占6.96%.结论 我院对各患者用药充分考虑到患者的年龄、体重等生理特点,各年龄组血药浓度范围所占比例基本一致,做到较合理的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并探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的价值,改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择自2011年4月—2015年2月接受治疗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96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将96例患者分为2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帕利哌酮(初始剂量6 mg/d,1周内加至治疗剂量9~12 mg/d)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戊酸钠(0.5 g/d,根据病情需要可增加至0.8 g/d,每日1次口服)治疗。利用临床疗效总体评价量表(CGI)评估治疗效果,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所得数据经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2组治疗前CGI得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4周和8周,观察组CGI得分分别为(3.1±0.8)分、(2.7±0.7)分和(2.0±0.5)分,对照组为(3.9±0.7)分、(3.5±0.8)分和(2.8±0.6)分,观察组各期CG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6/48),对照组为10.4%(5/48),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患者的精神病理症状,联合治疗并未增加不良反应,是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安全有效的疗法。 相似文献
11.
癫痫的发病机理还不十分清楚,目前认为自由基与癫痫的发生、发展有明显的关系。由于自由基增加导致的细胞膜脂质过氧化以及自由基清除系统能力的下降在癫痫的发生及复发中起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癫痫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而脂质过氧化物分解产物丙二醛(MDA)明显增高[1]丙戊酸镁(VPA)是临床上第一线广谱抗癫痫药,它对SOD、GSH-PX的影响有不同的观点。因此,我们探讨了VPA对血清SOD、GSH-PX的影响,为进一步明确自由基与癫痫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1.病人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采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为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的治疗提供有效防范.方法 从因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的患者中随机抽取出125例作为观察对象,以入院顺序为标准进行分组,其中先入院的60例患者采用帕利哌酮治疗,后入院的65例患者则采用帕利哌酮+丙戊酸钠治疗,就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展开对比研究,运用SPSS18.0软件进行检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2周、3周、4周的MOAS评分分别为(12.0±1.7)分、(10.9±1.1)分、(8.2±1.0)分、(6.3±0.6)分;对照组分别为(14.2±2.1)分,(12.3±1.8)分、(10.6±1.4)分、(8.5±1.0)分,观察组患者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在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上,观察组患者的12.31%略低于对照组的1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攻击行为采用帕利哌酮联合丙戊酸钠治疗的效果较好,有助于控制患者的冲动攻击行为,减轻精神病理改变,同时用药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4.
丙戊酸钠缓释片(英文名:Sodium Valproate Tablets),在市场上又名得巴金,本药是一种新型的广谱低毒抗癫痫药物,对失神发作效果最好,对原发性大发作、大发作合并小发作、肌阵挛、婴儿痉挛症及儿童中央良性癫痫均有较好疗效,对局限性癫痫、精神运动性发作也有一定疗效,对预防高热惊厥复发的作用同苯巴比妥。由于本药安全范围大,无中枢镇静作用,抗癫痫广谱等优点,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癫痫。口服丙戊酸钠中毒死亡尚未见报道,现报道1例,旨在为这类药物中毒死亡的法医学鉴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磷酸化腺感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1(Phosphorylated cAMP responsiveelement binding protein1,P-CREB1)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新生鼠,迅速断头取脑,体外培养海马神经元,建立神经元癫痫样放电模型.将神经元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丙戊酸钠低剂量(50 mg/L)组、丙戊酸钠高剂量(100 mg/L)组,运用免疫荧光技术观察P-CREB1在神经元癫痫样放电后在细胞内的表达部位,采用wester blot技术测定P-CREB1在不同分组中的表达强度.结果:通过免疫荧光技术,在各组中都可以看到P-CREB1在细胞核内表达,以模型组最明显;运用Western blot,发现表达趋势与免疫荧光一致,并且,给予丙戊酸钠后,P-CREB1表达减弱,且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海马神经元无镁处理后呈癫痫样放电,同时P-CREB1被过度激活,而有效浓度的丙戊酸钠可抑制此反应P-CREB1的磷酸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VPA)对癫痫患儿体重、血清瘦素及神经肽Y(NPY)的影响。方法:按纳入标准收集首次诊断癫痫后VPA单药治疗的患儿48例作为试验组,于治疗前、治疗后1、3、6个月测定患儿体质量指数(BMI),检测血清瘦素、NPY水平。另选择24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BMI指数分别为(18.4±1.05)kg/m2、(19.4±1.01)kg/m2和(21.3±1.04)kg/m2,呈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1个、3个、6个月血清瘦素分别为(4.59±0.37)ng/ml、(5.94±0.29)ng/ml和(7.32±0.21)ng/ml,NPY分别为(132.21±13.47)pg/ml、(150.29±17.34)pg/ml和(172.28±20.76)pg/ml,两者均呈现出上升趋势,且两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PA能够使癫痫患儿的瘦素、NPY水平升高,导致患儿体重增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小儿癫痫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月该院中患有小儿癫痫的患儿120例,将其随机分为三组,分别为托吡酯组、丙戊酸钠组、托吡酯与丙戊酸那联合组。托吡酯组给药托吡酯由开始的0.5~1.0mg到后来的4~8mg,2次/d;丙戊酸那组给药丙戊钠那由开始的10~15mg到后来的20~40mg3次/d;联合组给药托吡酯与丙戊酸钠,用量同上。结果托吡酯组有效率为80%,丙戊酸钠组有效率为75%,联合组有效率为95%,明显的优于托吡酯组与丙戊酸钠组。其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感觉异常、嗜睡、体质量的变化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小儿患者癫痫症中,采取托吡酯联合丙戊酸钠治疗,其疗效显著,患儿的耐受性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4):269-271
[目的]让临床医师、药师进一步认识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之间的相互作用,熟悉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相互作用的发生机制、预先处理措施等知识。[方法]介绍并分析1例脑梗死继发癫痫并肺部感染患者抗感染和抗癫痫治疗全过程。[结果]该患者联用美罗培南和丙戊酸钠进行抗感染和抗癫痫治疗时,临床药师建议逐步用卡马西平替换丙戊酸钠,且在换药的3~5 d内暂不更改丙戊酸钠给药方案,注意监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最终患者感染症状逐渐好转且未出现癫痫发作。[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应当时刻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尽量采取一些预先处理措施来减少联合用药所致的药物不良事件,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疗效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测定41例儿童癫痫患者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结果显效48例次,有效28例次,总有效率为85.4%。结论血药浓度监测对应用丙戊酸钠治疗儿童癫痫的个体化给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临床资料
患,男,22岁,因“复发疑心重,冲动伤人,睡眠差2月,总病程1年”,于2006年1月17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发育良好,营养正常,身高1.68米,体重60Kg,躯体及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发现。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定向正确,有关系被害妄想,情感平淡,意志减退,有冲动伤人行为,缺乏自知力。辅助检查:头部CT、脑地形图、心电图、血常规均无异常。入院后病人不合作,疑人害,冲动伤人,纳差,管理困难,即用氟哌啶醇5mg加氯硝西泮1mg,肌注,上午、晚上各1次,丙戌酸镁缓释片0.25g,口服,上午、晚上各1次。于1月21日冲动行为部分改善,停止上述药物,改为洛沙平34mg/上午,氯氮平25mg/晚上,丙戊酸镁缓释片1g/日,口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