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应明  沈晓秋 《江苏医药》1997,23(3):158-160
对32例骨巨细胞瘤的核DNA含量行流式细胞分析,以探讨该肿瘤的性质和分级。结果表明:Ⅰ级骨巨细胞瘤仍可看作是良性肿瘤,大多数DNA倍体水平正常;Ⅱ级骨巨细胞瘤有明确的恶性倾向,约三分之一的肿瘤DNA倍体水平异常;Ⅲ级骨巨细胞瘤则是恶性肿瘤,大部分肿瘤DNA倍体水平异常。另外,病理分级与肿瘤的S期细胞百分数及增殖细胞指数也有一定相关性,Ⅲ级骨巨细胞瘤有更大的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在骨巨细胞瘤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过Jaffe病理分级的4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化S—P检测CTR表达水平,以12例骨软骨瘤为对照组,术后随访3~10年,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CTR在骨巨细胞瘤中阳性率81.0%,在骨软骨瘤中阳性率1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42例骨巨细胞瘤患者中,复发17例,复发率40.5%;③复发组CTR阳性率64.7%,未复发组CTR阳性率92.6%,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降钙素受体在JaffeⅠ级、Ⅱ级、Ⅲ级中阳性率分别为85.8%、75.0%、83.3%,三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R在骨巨细胞瘤中高表达,有助于评估骨巨细胞瘤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VEGF、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 VEGF、PCNA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与 Jaffe分级和预后的关系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46例骨巨细胞瘤中 VEGF、PCNA的表达。结果显示 ,46例骨巨细胞瘤中 VEGF高表达者 2 1例 (45 .6% ) ,PCNA高表达者 2 5例 (5 4.3 % ) ,二者呈正相关 (r=0 .88) ,并且随 Jaffe分级增高 ,表达增强 ;VEGF和 PCNA均为高表达组术后 5年复发率明显高于低表达组 (p<0 .0 5 )  相似文献   

4.
骨巨细胞瘤是一种常见的骨肿瘤,它生长活跃,侵蚀性强,局部骨质破坏性大,1940年Jaffe等将骨巨细胞瘤按组织学表现分Ⅲ级后,此方法一直沿用至今,但临床上发现其生物特点不完全与组织学特点相似,有些Ⅰ-Ⅱ组病例也可多次复发及肺转移死亡,有些学者否定病理分级对治疗、预后有指导作用,有人则认为病理虽不能完全用以判断预后,但对其恶变和转移的估计有一定参考意义。我院自1984年以来应用冷冻、酒精灭活、假体置换及灭活再植等方法治疗骨巨细胞瘤89例,我们认为对局部破坏面积小明显Ⅰ级者采用局部切、刮除,95%酒精灭活植骨,对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癌中做血管密度与肿瘤分级和复发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47例骨巨细胞瘤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S)染色,显示肿瘤内新生血管,并计数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密度。结果: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肿瘤体积大小无关(P>0.05),与Jaffe病理分级虽无平行关系,但Ⅰ级瘤微血管密度低于Ⅱ级和Ⅲ级瘤,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巨细胞癌发发组的微血管密度高于无复发组,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骨巨细胞瘤微血管密度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增殖指数(PCNA-PI)呈显著正相关(r=0.85)。结论:骨巨细胞瘤的微血管密度与其肿瘤分级和复发有一定关系,并与癌细胞的增殖相一致;肿瘤做血管密度可作为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对7例骨巨细胞瘤的14个标本进行了流式细胞计对比分析,结果发现二倍体3个,低异倍体6个,三倍体3个,高异倍体2个,同一肿瘤两个标本属于同一DNA干系的2例;S期细胞百分数属同一范畴的4例,增殖细胞指数属相同范围的3例,证明了骨巨细胞瘤异质性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罗启翅  阳波 《现代医药卫生》2009,(14):2114-2116
目的:探讨骨巨细胞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强度、临床病理特征及与CD34标染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icrovessal density,MVD)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43例骨巨细胞瘤中MMP-9表达强度及CD34标染的新生血管密度,分析MMP-9表达强度、临床病理特征与MVD的关系。结果:MMP-9表达强度在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及临床分级中呈逐渐升高的趋势,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复发组MMP-9表达强度高于初发组(P〈0.01),在肿瘤转移组MMP-9表达强度高于未转移组(P〈0.01)。Spear-man相关分析提示MMP-9表达强度与MVD值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839。结论:MMP-9可能通过促进骨巨细胞瘤内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影响肿瘤预后.MMP-9可作为预测骨巨细胞瘤发生发展的检测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MDM2、IGF1、STAT1和RAC1在骨巨细胞瘤(GCT)中的表达及其与GCT复发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DM2、IGF1、STAT1和RAC1在50例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结果 MDM2:未复发组11/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IGF1:未复发组13/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STAT1:未复发组10/37阳性表达,复发组8/13阳性表达.RAC1:未复发组10/37阳性表达,复发组9/13阳性表达.其阳性表达与GCT复发均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MDM2、IGF1、STAT1和RAC1在GCT中的表达与其复发有关,是影响预后、骨巨细胞瘤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帮助判断骨巨细胞瘤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骨巨细胞瘤中MMP-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亮  杨述华  吴翠环 《江苏医药》2005,31(2):87-89,F00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 2(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血管新生、肿瘤增殖、转移及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2例骨巨细胞瘤标本MMP- 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肿瘤细胞增殖、血管形成及转移复发的关系。结果 骨巨细胞瘤中 MMP- 2 的阳性表达率为 60 .98%。MMP -2表达强度与微血管密度(MVD)值显著相关(P<0 .05),不同 MMP 2 表达组的复发率、转移率有显著性差异(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 -2表达及手术方式对复发有显著影响(P<0 .05)。结论 MMP -2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的血管生成、转移及复发有关,可作为判定骨巨细胞瘤转移及复发潜能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8号染色体数目异常与FAK蛋白表达在胃肠道间质瘤(GIST)中的关系及其与胃肠道间质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石蜡包埋39例GIST中8号染色体的异常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9例GIST中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合GIST危险度分级方案进行分析。结果8号染色体发生多倍体者17例,单倍体4例,8号染色体异倍体与GIST复发和转移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号染色体异倍体在高级别与低级别GIS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K阳性表达率为49%,与复发和转移之间分别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级别GIST中FAK表达高于低级别GIST(P<0.05)。8号染色体多倍体与FAK蛋白阳性表达之间有相关性(r=0.385,P=0.016)。结论GIST中存在8号染色体的数目异常,多倍体多于单倍体,并且与GIST复发转移有关;8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存在靶向基因FAK的位点,8号染色体异倍体与FAK蛋白表达可能是预测GIST复发转移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1.
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DNA倍体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患者DNA倍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100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癌细胞DNA含量,并进行DNA倍体和细胞周期各时相比例的分析。结果 食管癌、贲门癌和胃癌患者的异倍体率分别为33.3%、60.0%及73.7%;S期增高率分别为36.7%、70.0%及83.6%。腺癌明显高于鳞癌(P〈0.05),随病理分级的增高,异倍体率及S期异常率也呈增高趋势。结论 三种恶性肿瘤患者DNA倍体的分析,有助于了解肿瘤细胞的增殖情况及恶性程度,可为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WT-1蛋白在卵巢颗粒细胞瘤和卵泡膜细胞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WT-1蛋白在37例卵巢颗粒细胞瘤(GCT)和39例卵泡膜细胞瘤(TCT)及10份健康卵巢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卵巢GCT和TCT组织中,WT-1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且高、中分化组与低分化组之间,Ⅰ期、Ⅱ期与Ⅲ期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随组织学分级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WT-1蛋白阳性表达的病例10年生存率高于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WT-1蛋白有望作为卵巢GCT和TCT的辅助标记物和影响预后的一个因素,能为病理诊断和判定预后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Ki-67标记指数、DNA含量及倍体情况、微血管密度(MVD)、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端粒酶(hTER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结合乳腺癌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及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CerbB-2等的表达,进一步明确各指标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用图像分析系统对Ki-67、MVD及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乳腺癌、乳腺癌前病变及良性病变中Cathepsin-D、hTERT基因蛋白、Ki-67、抗FⅧ-RA的表达;选择10项可能影响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进行量化,应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Ki-67标记指数、MVD、细胞DNA相对倍体均值(U值)按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前病变及乳腺癌的顺序呈递增趋势,且随乳腺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Cathepsin-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ER、PR呈正相关(P<0.05),与CerbB-2呈负相关(P<0.05);hTERT在乳腺癌与癌前病变组,乳腺癌与良性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ER、PR、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因素为: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MVD、Cathepsin-D。结论乳腺癌肿瘤大小及病理组织学分级仍然是判断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的密切相关因素。多种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预后预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DNA倍体测定在判断胃癌预后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邢福成  王殿昌  梁寒  陈华 《天津医药》2001,29(7):397-398
目的探讨细胞核DNA倍体类型与胃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FCM)测定石蜡包埋的胃癌组织细胞核中DNA倍体类型,同时进行生存期随访及观察癌灶周围组织中小静脉、毛细淋巴管癌浸润情况.结果50例胃癌,二倍体16例(32.0%),异倍体34例(68.0%).二倍体和异倍体的5年生存率(5-YRS)分别为50.0%、17.6%,癌灶周围小静脉浸润率二倍体和异倍体分别为37.5%和70.6%,淋巴管浸润率二倍体和异倍体分别为43.8%、85.3%.结论具异倍体的胃癌较二倍体的易发生浸润和转移、预后差,测定DNA倍体模式在评估胃癌预后上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56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以帕罗西汀治疗,B组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与治疗第1,2,4,8周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2,4,8周末SCL-90、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P<0.05或P<0.01);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较帕罗西汀能更快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症状(P<0.05)。治疗第8周末A组有效率为82.6%,B组有效率为73.0%(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多出现在治疗早期,经对症治疗逐渐缓解。结论:帕罗西汀与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躯体形式障碍均有较显著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适当选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Grave′s病患者131碘治疗后的血清TRAb变化,探讨TRAb在131碘治疗甲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射受体分析法检测了101例131碘治疗的Grave′s病患者血清TRAb,根据131碘治疗后对血清TRAb变化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甲亢持续组TRAb升高阳性率明显高于甲亢治愈组,两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131碘治疗后TRAb的变化与甲亢严重无关(P>0.05)。结论:TRAb检测在Grav′s病131碘治疗中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明确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DNA含量及倍体情况、微血管密度(MVD)、组织蛋白酶D(cathepsin-D)、端粒酶(hTERT)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为乳腺癌预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方法运用图像分析系统对Ki-67、MVD及DNA含量进行定量检测;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乳腺癌、28例乳腺癌前病变、25例乳腺良性病变中cathepsin-D、hTERT基因蛋白、Ki-67、抗第8因子-RA(FⅧ-RA)的表达。结果Ki-67标记指数、微血管密度、细胞DNA相对倍体均值(U值)按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前病变及乳腺癌的顺序呈递增趋势,且随乳腺癌分级的增高而显著增高。Cathepsin-D与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呈正相关(P<0.05),与C-erbB-2呈负相关(P<0.05);hTERT在乳腺癌与癌前病变组,乳腺癌与良性病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织学分级ER、PR、p53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无关。结论U值和Ki-67标记指数均能较好地反映肿瘤细胞增殖活性。细胞增殖活性的测定可以间接预测乳腺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情况及乳腺癌预后。Cathepsin-D对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明显的提示作用。肿瘤MVD反映血管生成,是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多种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乳腺癌预后预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进展与APC(adenomatous polyposis coli)蛋白表达及DNA倍体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二步法检测APC的表达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DNA含量测定,分析APC表达和DNA倍体异常与腺瘤恶性程度的关系。结果①APC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1.8%、41.4%、23.5%,正常黏膜组APC阳性率高于腺瘤及腺癌组(P<0.05),腺瘤与腺癌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级腺瘤组APC阳性率分别为61.1%、40.8%、20.0%、18.8%,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组APC阳性率高于重度非典型增生及腺瘤癌变组(P<0.05)。②在正常黏膜、腺瘤、腺癌中异倍体率分别为0、42%、77%,依次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级腺瘤组异倍体率分别为0、25%、70%、75%,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腺瘤组异倍体率均高于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组(P<0.05)。结论①APC在腺瘤、腺癌中的表达低于正常黏膜,APC的表达随着腺瘤非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有下降趋势。轻度非典型增生腺瘤APC阳性率高于重度非典型增生、癌变腺瘤。②正常黏膜→腺瘤→腺癌,异倍体率逐渐增加,且随着非典型增生程度加重,恶性度逐渐升高。③异倍体腺瘤APC表达低于二倍体腺瘤。提示DNA倍体异常、APC蛋白表达异常共同参与了结直肠腺瘤的进展。DNA倍体分析,结合APC蛋白表达检测可能作为临床判断腺瘤恶性程度、估价临床预后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腹部小切口联合后腹腔镜术治疗肾盂癌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可能影响其远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0年11月收治的78例肾盂癌患者,其中30例采用常规开放性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治疗为对照组,48例采用腹部小切口联合后腹腔镜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手术结果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5年观察两组肿瘤复发转移和生存率情况,并分析观察组远期预后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 两组手术均取得成功,但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低(P<0.01).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肿瘤直径≤2.5 cm、肿瘤细胞G1和G2级、国际抗癌联盟(UICC)病理分期T1和T2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较肿瘤直径>2.5 cm、肿瘤细胞G3级、UICC病理分期T3 ~ T4期患者高(P <0.05,P<0.01).结论 腹部小切口联合后腹腔镜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量少等优点;肿瘤大小、细胞分级及病理分期是影响远期预后疗效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P16蛋白在大肠癌中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P16蛋白在89例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P16蛋白表达缺失45例,缺失率为50.6%,P16蛋白随着Duke分期级别升高,缺失率越来越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淋巴结转移组P16的缺失率比无淋巴结转移组高;P16的缺失表达与大肠癌患者的生存时间有关(P<0.05);P16缺失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结论P16表达与Duke分期、淋巴结转移和患者生存时间有关。P16基因表达可能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