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脑梗死治疗的重要进展,是通过静脉给药途径,使溶栓药物浓度迅速达到峰值,尽早恢复缺血半暗带区的供血及神经元功能,减少梗死面积,改善预后,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我科2001年12月~2004年12月对3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进行早期静脉溶栓治疗,取得良好效果.同时做好静脉溶栓治疗期间的观察与护理,也是溶栓治疗的重要环节,现将溶栓时的观察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死亡率。方法 对24例大面积脑梗死患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早期应用溶栓扩管疗法,及时有效地抢救缺血半暗带的神经细胞,最大限度地缩小梗死面积。结果 好转12例(占50%),死亡4例,恶化或无明显变化自动出院各4例。结论 大面积脑梗死的治疗,急性期应积极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早期应用溶栓扩管疗法,对促进血管再通、神经功能恢复,改善病人的预后,降低死亡率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正>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脑血管病之一,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常常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超早期进行动脉内溶栓治疗能尽快实现血管再通,减少缺血脑组织损伤,拯救缺血半暗带残余神经细胞功能,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1]。我院自2009年1月~2010年8月行动脉溶栓治疗27例患者,取得了较  相似文献   

4.
早期脑梗死的神经影像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占脑卒中的 75%[1],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其病死率、致残率的 关键。根据发病时间脑梗死可分为5期[2]:超急性期 (<6h)、急性期(6h~)、亚急性期(3~d)、早期慢性 期(10d~1个月)、晚期慢性期(>1个月)。早期脑 梗死泛指超急性期和急性期脑梗死。神经影像学的 发展,使早期脑梗死的诊断成为现实。 1 MRI诊断早期脑梗死的价值及其进展 1.1 常规MRI 在脑梗死超急性期,由于缺血梗死 区为细胞毒性水肿,此时血脑屏障完整,无血管源性 水肿,所以SE序列T1WI、…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脉通联合溶栓治疗对大鼠脑缺血损伤肺胃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尿激酶溶栓组(简称溶栓组)、脑脉通组、脑脉通加尿激酶溶栓组(简称联合组)。自体血栓结合线栓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备血栓栓塞性脑缺血动物模型。大鼠分别于缺血后3、6和9h经导管进行区域动脉溶栓。动脉给药后24h,观察大鼠死亡率、颅内和胃出血率、脑组织和肺及胃病理损伤,测定脑梗死面积和肺含水量变化。结果:脑缺血损伤后大鼠死亡率、颅内和胃出血率增高,脑梗死面积增大,脑组织和肺及胃病理损伤明显,肺含水量增加;脑脉通和联合组大鼠死亡率、颅内和胃出血率降低,溶栓和联合组可减轻大鼠脑组织和肺及胃病理损伤,减小脑梗死面积,降低肺含水量;缺血9h脑、肺和胃病理损伤较3h明显,脑梗死面积增大,肺含水量增加;联合组9h病理损伤较溶栓组轻,脑梗死面积减小,肺含水量减少。结论:脑缺血损伤可引起大鼠胃和肺组织病理损伤,且随缺血时间延长呈加重趋势;溶栓治疗可引起颅内和胃出血,早期溶栓对脑和肺及胃组织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脑脉通联合溶栓可降低大鼠死亡率和胃出血率,对不同时间脑缺血大鼠肺和胃组织损伤均可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ACI)是一类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疾病.由于大部分ACI是血栓堵塞脑动脉所致,只有早期再通闭塞的脑血管,在缺血脑组织坏死之前,及时恢复血供才有可能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所以溶栓是ACI现有治疗中唯一经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尿激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原转为纤溶酶,从而水解纤溶蛋白使血栓溶解,其效果肯定[1] .长期以来,缺血性脑血管病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研究表明,缺血6h内超早期溶栓治疗能有效改善临床症状,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2] .  相似文献   

7.
我院自2004年月1至2006年10月共收治急性后循环梗死患者20例,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天普洛欣)进行溶栓治疗,与2004年以前相同临床病例20例(应用血塞通加复方丹参)进行对比,发现大剂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是急性脑梗死一个根本性的治疗方法。因为80%~90%的急性脑梗死是血栓堵塞动脉所致,只有尽早溶解血栓,使闭塞的脑血管再通,及时恢复供血,才有可能挽救缺血脑组织,避免缺血脑组织坏死。应用大剂量尿激酶(天普洛欣)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救治的成功率,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1):40-43+47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3个月后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68)与预后不良组(n=5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患者脑梗死面积更大,入院时血糖水平更高,溶栓前NIHSS评分更高,OCSP分型TACI比例更高,TOAST分型LAA型更高,24 h内NIHSS评分改善≥40%比例更低,溶栓后脑出血比例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梗死面积、入院时血糖水平、溶栓前NIHSS评分、TACI分型、LAA分型是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24 h内NIHSS改善≥40%是保护因素(P0.05)。结论影响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预后的相关因素中主要有梗死面积、溶栓前NIHSS评分以及临床分型等,而溶栓后短时间NIHSS改善情况是保护因素,可以作为患者溶栓治疗后预后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与脑梗死分型的关系.方法 按TOAST及OCSP分型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不同的亚组,检测各亚组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并与42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 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MMP-9水平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TOAST病因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LAA)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小动脉闭塞型(SAD)患者和对照者(P<0.05).按OCSP分型,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后循环梗死(POCI)患者的血清hs-CRP和MMP-9水平均高于对照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炎性因子hs-CRP和MMP-9可协助脑梗死的病因分型和病情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及评价DSA指导下动脉内给药溶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其安全性。方法对5例在时间窗内的患者在DSA指导下进行动脉内给尿激酶溶栓治疗,然后分别对其不同时段进行评分比较。结果患者预后较好,未出现颅内出血及死亡病例。NIHSS评分:溶栓前(12.8~18.6),溶栓后24小时(8.9~10.4),溶栓后14天(6.1~7.6),溶栓后3个月(5.5~6.0),溶栓前与溶栓后24小时评分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溶栓前与溶栓后14天及3个月比较,评分差异更加显着,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DSA指导下进行动脉内给药是治疗急性期脑梗死的一种确切有效和可行的手段,它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减少患者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是人类常见疾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较高.但脑梗死急性期治疗方法有限,有资料记载,自由基在缺血后的脑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起保护作用,国外临床研究证实该药对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安全有效.我院自2005年11月~2008年5月期间使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62例并进行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现已证实冠状动脉血栓形成是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主要原因。AMI急性期治疗的最有效的方法是早期恢复闭塞的冠状动脉血流,以抢救缺血部心肌,减少梗塞范围。溶栓疗法必须在冠状循环的末梢血管尚未出现结构损害前施行,即在胸痛发作后3小时内(最晚不超过6小时)进行溶栓治疗并获得成功的再灌注,才能挽救大部分缺血心肌,保存心功能和降低病死率;如溶栓疗法在冠状循环末梢血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 选取发病6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行颅脑CT灌注成像检查,观察静脉应用尿激酶溶栓前后病变区相对脑血流量(rCBF)、相对脑血容量(rCBV)、相对平均通过时间(rMTT)的变化,于溶栓前、后进行NIHSS评分.结果 急性脑梗死发病6h内CT灌注成像均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对于的脑灌注异常区,表现为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降低,平均通过时间(MTT)延迟,表明存在缺血半暗带.溶栓后大部分患者脑灌注情况明显改善,梗死核心区rCBF,rCBV与溶栓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半暗带区rCBF显著增加(P<0.01),rMTT减小(P<0.01).溶栓后NIHSS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行CT灌注成像能显示缺血半暗带,溶栓后缺血半暗带区脑灌注异常明显改善,对静脉溶栓治疗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期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内科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脑梗塞组).选取体检健康者例作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对脑梗死组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应用ELASA的方法检测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分析脑梗死组血清Apelin-13水平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英国牛津郡社区脑卒中项目(OCSP)分型、梗死部位和梗死面积之间的关系.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不同的OCSP分型、梗死面积、梗死部位的血清Apelin-13水平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完全性前循环梗死>后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大面积脑梗死>小面积脑梗死>腔隙性梗死.而不同梗死部位的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急性期脑梗死患者Apelin-13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结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血清Apelin-13水平升高,且随着脑梗死面积增大而升高,但与梗死的部位无相关性,因此Apelin-13水平检测对患者的病情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2007年我国部分市县前十位疾病死亡率及病因调查中发现脑卒中位于第2位.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前者将近占85%.缺血性卒中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ehemic attack,TIA)和脑梗死,后者又包括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性脑梗死、脑栓塞、腔隙性梗死、出血性梗死以及无症状性梗死.目前除了起病3 h内给予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溶栓治疗外,尚无其他循证医学证实有效的方法可以阻止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缺血后适应可显著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缩小脑梗死体积、改善脑梗死后神经功能。脑缺血后适应具有缺血预适应等同效应,临床可操作性强,更具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尤其在急性脑梗死早期实施溶栓治疗或经皮血管内介入治疗时,适时予以脑缺血后适应干预,可有效地赢得溶栓时间窗、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本文旨在简述缺血后适应在缺血再灌注脑组织的保护作用、相关机制和临床应用,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磁共振证实的超急性期后循环梗死不同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预后情况及安全分析。方法将32例经头部磁共振证实的后循环超急性期脑梗死患者按照溶栓治疗时间窗分组,分为4.5 h组16例,4.5~8 h组16例。所有患者在rtPA静脉溶栓前、溶栓后6 h、24 h、7 d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90 d时行Bathel指数(BI)、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观察溶栓疗效及溶栓后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4.5 h组与4.5~8 h组在各个时间点的NIHSS评分及90 d BI指数、mR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溶栓后脑出血发生率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指导下的超急性期后循环脑梗死患者,适当延长时间窗进行静脉溶栓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水平,探讨其与脑梗死OCSP分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病例组选择本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期脑梗死的病人130例,按照OCSP分型法将脑梗死组分为完全前循环梗死组(TACI组)、前循环梗死组(PACI组)、后循环梗死组(POCI组)、腔隙性梗死组(LACI组)。随机抽取同期我院正常体检者31例作对照组。测定所有人血浆Hcy的浓度进行统计。结果:脑梗死组患者血浆Hcy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OCSP分型的各组Hcy水平在TACI有升高,其他各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Hcy的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其只在完全前循环梗死组有升高,在OCSP分型其余各组没有明显变化,说明Hcy可能遇梗死严重程度有关,与梗死位置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溶栓后再动脉溶栓治疗后循环梗死的疗效.方法 8例后循环梗死患者发病4~32 h内先行静脉溶栓,因效果欠佳,临床症状加重再行动脉溶栓.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结果 8例患者中有5例动脉溶栓后临床症状改善明显,2例溶栓后临床症状稍改善,1例患者溶栓后有出血转变.动脉溶栓前、溶栓后24 h、溶栓后7 d患者的NIHSS评分分别为(31.75±3.20)分、(22.25±9.22)分和(16.5±9.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循环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如果效果差,病情重,再行动脉溶栓治疗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20.
脑梗死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是当今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尤为重要,应用神经保护剂是早期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有效手段之一,可延长缺血神经细胞的生存时间,减少急性脑损伤,改善脑代谢及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