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酸利多卡因是治疗严重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的常用药物,但它对中枢神经和心血管系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诱发因素报道不多。本文报告750例住院患者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治疗心律失常的应用和毒性。750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8岁,70岁以上为40.1%,男性占62.1%。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201例,缺血性心脏病125例,充血性心力衰  相似文献   

2.
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塞早期的疗效较差,20~30%的患者对通常剂量的利多卡因不起效应,其中17~18%的病人对利多卡因呈抗药性。抗心律失常药物包括普鲁卡因酰胺、奎尼丁、心得安和苯妥英钠,单独或联合应用的疗效不一,为此,很需要有新的药物。双异丙吡胺是一种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可以口服,也可以静脉滴注,是一种“Ⅰ型”药物,减少钠的细胞内流,延长动作电位时限和制止起搏点电位。本文报道随机比较利多卡因和双异丙吡胺对制止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1)随机试验:26例每分钟有≥4个室  相似文献   

3.
利多卡因最初合成于1943年,多年来被用作局部麻醉剂。1950年首次报道作为抗心律失常药物。1963年它成功地被用于治疗心脏手术时以及术后发生的心律失常。从此,利多卡因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室性心律失常,且成为治疗和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后心律失常的最广泛应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常规剂量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探索:①抑制室性心律失常所需的利多卡因每隔5分钟推注一次的最多次数,②左室衰竭对利多卡因血浆浓度时程的影响,③推注负荷剂量期间药物血浆浓度与效应的关系。方法:21例对常规负荷剂量利多卡因(225毫克利多卡因,注射16分钟)治疗无效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有急性心肌梗塞,6例患长期冠状动脉机能不全,21例中9例患有严重左室衰竭(肺  相似文献   

5.
心房颤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虽然新的治疗手段如肺静脉消融等已经有所进展,但是对于很多心房颤动患者,药物治疗仍然很重要。心房颤动的药物治疗包括:(1)恢复和维持窦性心律,常用Ⅰ类和Ⅲ类抗心律失常药;(2)允许心房颤动存在,通过减慢房室结传导控制心室率,常用Ⅱ类、Ⅳ类和洋地黄类药物。本文回顾了传统的治疗心房颤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且对近年来关注较多的一些新的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6.
晚近的研究提示,梗塞面积的大小是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后的一个重要决定因素。由于梗塞是心肌供氧和需氧之间不平衡的结果,改变这个等式中两个变值的任何一个,都可减少或增加梗塞的面积。虽然利多卡因以其抗心律失常特性,已成为急性心肌梗塞中一种广泛应用的药物,但其对梗塞大小的影响则尚不清楚,本文旨在帮助澄清这一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常用抗心律失常药(AAD)对33条犬进行46次实验,观察AAD对实验性急性心肌梗塞(AMI)心室晚电位(VLP)的影响。结果表明;普鲁卡因酰胺、利多卡因、心律平、美多心安和乙胺碘呋+酮的VLP转阴率分别为44.4%、22.2%、0%、44.4%和42.8%(P>0.05);AAD抗室性心律失常(VA)疗效与VLP转阴无关,不能根据AAD对于VLP的影响与否,预测其抗VA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抗心律失常药物品种日多、使用日广,确实取得较好效果,然而其本身“可能诱发新的心律失常或加重原有心律失常”。致心律失常作用尚无统一定义,妨碍了系统研究。尽管如此,众多定义都包含了上述基本含意。抗心律失常药物可抑制传导系统的传导性和自律性从而引起缓慢心律失常。然而抗  相似文献   

9.
作者回顾分析了根据经验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对医院外心脏停搏复苏的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由患者的私人医生在未获得患者动态心电图资料的情况下施治。研究对象为209例有完整的应用地高辛和抗心律失常药物资料的患者。其中86例(41%)为急性心肌梗塞患者,79例(38%)发生缺血事件,44例(21%)为原发性心律失常患者。209例中,45例(22%)用普鲁卡因酰胺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就近年来国外对防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供参考。一、利多卡因预防室速、室颤的合理应用利多卡因预防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室速、室颤是极其有效的。以往影响利多卡因预防  相似文献   

11.
利多卡因治疗哮喘的临床新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多卡因被广泛应用于局部麻醉、抗心律失常以及控制癫痫发作。近年研究发现,利多卡因还可能是一种良好的抗哮喘药物。本文对利多卡因应用于支气管哮喘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报告试用较大剂量氯卡胺加用血管扩张剂,控制了经多种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的急性心肌梗塞合并严重心律失常1例。认为在上述情况下试用该药是安全有效的。并对其作用机理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复习及讨论以下三个问题。①心律失常的起源②抗心律失常药物作用的机制③慢心律——一个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Ⅰ)心律失常可由冲动起源的异常或由于传导的异常所致,或二者兼有。本文讨论不同类型的起搏活动,着重于触发型的  相似文献   

14.
利多卡因对正常心脏的房室和室内传导影响很小,但也有应用利多卡因后产生完全性心脏传导阻滞和其他严重心律失常的报道,故曾强调在已有传导阻滞时应用此药要谨慎。作者对10例慢性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束支阻滞及有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希氏束电图的研究,测定其房室结和房室结下传导时间(infranodal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塞(AMI)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心室颤动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抗心律失常治疗的各种方案包括选择性治疗“警告性心律失常”,非选择性地对所有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预防用药以及仅治疗心室颤动和具有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心律失常。在美国,对大多数疑似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应用利多卡因预防原发性心室颤动;而在欧洲,主要采取迅速处理心室颤动和选择性地预防用药。对这些不同的处理方案尚没有一个比较满意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预防急性心肌梗塞(AMI)并发心律失常,对29例病人进行随机双盲试验,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3例)和室安卡因(16例)。有胺类局部麻醉药物过敏、应用起搏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或实验性药物的病人予以排除。病人入院后处理同其它AMI一样,然后采取随机双盲分组,全部病人均未出现症状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仅1例应用利多卡因的病人发生心律失常而停止治疗。应用利多卡因和室安卡因的方法:是在2分钟内分别给予100毫克和250毫克,随后15分钟内分别再给60毫克和500毫克,然后每6小时分别静脉点滴1000毫克  相似文献   

17.
利多卡因致快速性室性心律失常一例山东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鹿庆华,张运近年来,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副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一般认为,ⅠA类和Ⅰ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最常导致心律失常,而以利多卡因为代表的ⅠB类药物较为安全。我院曾遇到1例利多卡因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选用适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预防恶性室性快速心律失常复发的看法已趋一致,然而药物选择方法仍有争议。对各别患者的药物效益,无法根据心脏病的类型和程度或者心律失常的心电图或电生理表现,提供统一的指导准则。按对离体浦肯野纤维的电生理作用所作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也不能指导药物选择。例如,利多卡因有效并不一定结构类似的美西律和妥卡胺也有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塞的室性心律失常发病后24小时内几乎100%病人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至出院时仍占70%。急性期使用利多卡因、吡二丙胺、普罗帕酮、美西律、妥卡胺及普鲁卡因胺常可减少室性早搏。预防性应用利多卡因能够减少原发性室颤,但可引起心脏停搏,然而仍为首选药物。急性期使用β阻滞剂和普萘洛尔和美托洛尔可减少原发性室颤,但有异议。出院前监测室性心律失常,对无症状的室性早搏患者的预后价值未定,而对有症状的室性早搏的患者具有预后价值。缺血性心脏病慢性期的室性心律失常室颤是冠心病患者最常见的猝死原因。室颤的机理有二个(1)心肌缺血,致死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20.
近来发现并证实,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可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加重。本文为回顾性研究,旨在论证与此并发症有关的临床参数。研究的药物选自膜活性抗心律失常药中的3个亚类,即奎尼丁、美西律、英卡胺。方法:查阅500份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曾用抗心律失常药作试验治疗的病历,其中不含急性发病的心律失常如急性心肌梗塞或低钾血症。从中选择47例病人进行分析,每例均选2名未发生心律失常加重者作对照。这47例病人共发生心律失常加重发作51次,4例病人在用第二种药时也发生心律失常加重。病人入院后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经4个半衰期以上的清除期后,通过动态心电图和症状限制性平板运动试验作基础评价,然后进行创伤性或非创伤性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