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对大鼠附睾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浓度和睾丸组织中bFGF表达的影响.方法 96只8周龄成年雄性SD大鼠,分6组,每组16只.第1-5组为实验组,分别给予CP10、20、40、80、100mg/kg·d~(-1).第6组为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2ml.胃管给药2周和4周后,处死大鼠,采用ELISA法对附睾组织洗脱液进行细胞因子bFGF定量检测;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模型睾丸组织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10、20、40、80、100mg/kg·d~(-1)组2周后bFGF分别下降了28.5%、49.1%、52.8%、57.6%、59.4%,4周后bFGF分别下降了57.8%、66.3%、77.5%、83.0%、83.8%:随着CP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细胞因子bFGF在大鼠附睾中的浓度逐渐下降(P<0.05).大鼠睾丸组织中细胞因子bFGF的表达随着CP处理时间的延长和剂量的增加而降低(P<0.05).结论 CP在引起大鼠少精子,无精子症的同时,可以显著降低大鼠附睾、睾丸bFGF的含量和表达水平.bFGF的降低与CP诱导大鼠生精功能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RT-PCR技术,了解尿纤溶酶原激活因子(uPA)在弱精子症动物模型中的含量及表达情况,初步探讨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的机制及uPA作为预防或治疗弱精子症药物的可能性。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1d用药组,5d用药组,10d用药组,15d用药组,20d用药组和对照组,每组8只,用药组每天给予奥硝唑200mg/kg,对照组给予0.5%羧甲基维素钠连续灌胃,用药组分别在给药第1、5、10、15、20d后24h内,麻醉处死动物取附睾和睾丸。低渗肿胀试验检测精子细胞膜完整性,免疫组化方法动态观察睾丸与附睾组织中uPA蛋白表达情况,RT-PCR检测睾丸组织中uPAmRNA含量。结果:奥硝唑持续给药构建弱精子症时,精子膜完整性下降发生在给药的第10d,并一直维持低值。与建立弱精子症模型同步的uPA在睾丸和附睾组织蛋白表达及mRNA含量下降在用药15d,下降趋势上是平行的,而显效性稍滞后。用药15d组与用药20d组uPA蛋白表达、mRNA水平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子细胞膜受损、运动能力下降与uPA表达及含量下降平行,奥硝唑所致弱精子症模型形成可能是由于uPA含量及表达下降所致。弱精子症形成原因较复杂,uPA含量及表达的下降可认为是弱精子症形成因素之一,检测uPA含量可能有助于弱精子症的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菟丝子黄酮对少弱精子症大鼠睾丸GM-CSF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菟丝子黄酮组,每组各10只,菟丝子黄酮组和模型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建立少弱精子症模型。菟丝子黄酮组灌服菟丝子黄酮混悬液,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灌服等量生理盐水,连续4周。取附睾液进行精子计数及活动率测定,制作睾丸切片并分别在光镜和电镜下观察睾丸组织学变化及超微结构改变。用蛋白芯片检测各组大鼠睾丸GM-CSF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与空白对照组、菟丝子黄酮组大鼠相比,附睾液精子数目降低(P0.01)且活动率下降(P0.01),睾丸形态学发生明显改变,生精小管变形,生精细胞数目减少且排列混乱。菟丝子黄酮组大鼠的睾丸组织结构正常,精子数目、活动率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菟丝子黄酮组和空白对照组大鼠睾丸GM-CSF的表达量均低于蛋白芯片可测得的最小值故而未测得准确数值,模型组大鼠睾丸GM-CSF表达显著上升。结论:环磷酰胺所致少弱精子症大鼠睾丸GM-CSF表达增强,经过菟丝子黄酮干预后GM-CSF表达与空白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通精灵对实验性精索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精子DNA完整性与睾丸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7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高剂量组、中剂量组、低剂量组,每组15只。参照文献制备大鼠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夹尾激怒法"建立合并中医肝气郁结证模型。造模完成后4周开始给药,持续8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检测附睾精子DFI。化学比色法测睾丸过氧化氢(H_2O_2)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附睾精子DFI[(8.36±2.49)%]显著升高(P0.01),睾丸组织H_2O_2含量[(431.22±97.01)mmol/g prot]显著升高(P0.01),CAT[(10.53±2.69)U/ml]、SOD[(87.30±25.33)U/ml]活性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较,通精灵各组附睾精子DFI显著降低,睾丸组织H_2O_2的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大鼠附睾精子DNA完整性降低,睾丸组织呈氧化应激状态,精子DNA完整性与氧化应激有相关性,通精灵可能通过增加CAT、SOD活性,降低H_2O_2含量减轻了睾丸组织氧化应激状态,从而提高精子DNA完整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五子衍宗丸对实验性少弱精子症大鼠的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方法:取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组(生精胶囊1.6 g/kg),五子衍宗丸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除正常组外,其他各组灌服雷公藤多苷30 mg/(kg·d),连续6周,建立少弱精子症模型。从造模的第3周开始,各组按剂量灌胃给药,连续给药4周后计算睾丸和附睾脏器指数,检测附睾精子质量、精子凋亡率、精子线粒体通透性转换孔(MPTP)开放情况,HE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病理组织学改变,Hochest染色观察大鼠睾丸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五子衍宗丸能提高少弱精子症大鼠睾丸和附睾脏器指数,增加附睾精子浓度、精子活力和精子活率,降低精子凋亡率,抑制MPTP异常开放;HE染色显示五子衍宗丸能增加少弱精子症大鼠睾丸生精小管内各级生精细胞层次和数量,Hochest染色显示五子衍宗丸明显抑制睾丸生精小管内生精细胞凋亡。结论:五子衍宗丸能明显提高少弱精子症大鼠精子质量,降低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的各级生精细胞(包括精子)凋亡率,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大鼠精子线粒体MPTP开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灵归方对奥硝唑(ORN)所致弱精子症大鼠生殖系统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40只体重200~230 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将其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灵归方组、左卡尼汀组各10只。模型组:予400 mg/kg ORN灌胃;灵归方组:予灵归方浓缩液,按17.5 g生药/kg体重+400 mg/kg ORN灌胃;左卡尼汀组:予左卡尼汀100 mg/kg+400 mg/kg ORN灌胃;空白组:予等量0.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2Na);均1次/d,连续灌胃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精液质量、附睾中L-肉碱的含量,大鼠附睾OCTN2 mRNA的表达并观察睾丸组织病理。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组精子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前向运动精子(PR)和前向+非前向运动(NP)精子百分率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各组附睾的肉碱含量均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灵归方组、左卡尼汀组OCTN2 mRNA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睾丸病理观察结果发现,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异常结构生精小管明显增多,排列不整齐,生精小管管腔缩小加重,管腔内精子及精子细胞数量减少,空腔型生精小管明显增多,生精小管内部各级生精细胞缺失,排列层次紊乱,上皮部分变性并出现空泡征;左卡尼汀组及灵归方组大鼠睾丸组织结构趋于正常,生精小管中各级生精细胞排列基本规整,生精小管结构基本正常。结论:①ORN可诱导大鼠产生弱精子症,且与降低附睾L-肉碱含量可能有关;②灵归方可以改善奥硝唑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精液活力;③灵归方可以改善ORN诱导睾丸的病理组织结构;④灵归方可以提高附睾中OCTN2 mRNA在附睾中的表达,其可能与提高附睾肉碱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还少胶囊对奥硝唑(ORN)诱导的弱精子症模型大鼠生殖功能损伤可能的保护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是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还少胶囊组和左卡尼汀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3组采用ORN 400 mg/(kg·d)灌胃大鼠28 d,制成弱精子症大鼠模型。并同时连续给药28 d后,处死大鼠,检测大鼠附睾中左卡尼汀的含量,精子浓度、活率,附睾组织中有机阳离子转运子2(OCTN2)mRNA的表达,并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病理结构。结果:还少胶囊组、阳性对照药左卡尼汀组与模型组相比,附睾左卡尼汀的含量均可明显提高(6 366.5、6 934.7 mg/L vs 2 880.3 mg/L,P<0.01);改善精子浓度[(46.19±14.23)、(42.25±6.11)×10~6/ml vs(34.58±10.25)×10~6/ml,P<0.01]、活率[(61.34±7.98)%、(61.34±7.98)%vs(42.59±7.54)%,P<0.01];上调附睾OCTN2 mRNA的表达量(27.26、27.15 vs 26.07,P<0.01);同时还少胶囊组能保护ORN造模导致的睾丸生精细胞的病理损伤,使生精细胞在生精小管形态、排列方式、生精细胞的活跃程度上与空白对照组更加接近。结论:还少胶囊对ORN诱导的弱精子症大鼠模型生殖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提高模型大鼠的精子浓度与活率,其机制可能与上调附睾OCTN2 mRNA的表达量、提高附睾左卡尼汀的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在大鼠睾丸、附睾及附睾内精子上表达的研究,探讨其在雄性生殖系统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和免疫荧光法检测20只青春期SD大鼠睾丸、附睾及精子上VEGF和Flt-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VEGF和Flt-1在大鼠睾丸和附睾组织及精子上均有特征性表达。睾丸内VEGF蛋白表达于生精细胞、精子细胞发育中的顶体、Sertoli和Leydig细胞胞质内;Flt-1只见于精子细胞发育中的顶体及Leydig细胞胞质中。附睾中VEGF表达于各段上皮主细胞胞质内,而Flt-1表达于头、尾段上皮主细胞胞质内,体部免疫染色阴性;两者在附睾上皮亮细胞、晕细胞和基细胞中均为阴性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显示,VEGF和Flt-1共同定位于附睾内精子头部的顶体,尾部的颈、中和主段。结论:VEGF和Flt-1蛋白在大鼠睾丸、附睾及精子中的特异性表达提示,他们可由不同生精上皮细胞、间质细胞和附睾主细胞产生,可能以自分泌或旁分泌的形式单独或共同作用于睾丸和附睾的生殖细胞或Leydig细胞,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精子的发生、发育和成熟过程,并与精子的活动和受精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异丙苯过氧化氢体内致大鼠睾丸和附睾过氧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建立异丙苯过氧化氢(cHP)体内过氧化模型,探讨cHP体内过氧化对大鼠睾丸组织和附睾精子的影响,及对精子核DNA断裂的影响。方法:90日龄雄性W istar大鼠52只,设cHP 1/10 LD50、1/6 LD50、1/4 LD503个剂量组和对照组,cHP 1/10 LD50、1/6 LD50组和对照组每组大鼠12只,1/4 LD50组大鼠16只。用无菌生理盐水稀释70%cHP水剂配制,按2 m l/kg经腹腔每日1次注射,对照组给同体积生理盐水,观察一般中毒症状和体征。连续1周,最后1次给药24 h后处死动物。分光光度法测定睾丸组织匀浆、附睾头部和尾部精子丙二醛含量,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睾丸生精上皮细胞、附睾头部和尾部精子核DNA断裂发生率,计数附睾尾部精子活动率,睾丸和附睾常规石蜡切片,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病理变化。结果:给予cHP大鼠活动稍差,无死亡,1/6 LD50、1/4 LD50 cHP组体重降低明显(P<0.001)。1/6 LD50、1/4 LD50 cHP组大鼠睾丸和附睾精子丙二醛浓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附睾尾部精子活动率均明显降低,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和附睾头部精子核DNA断裂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附睾尾部精子核DNA断裂的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1/10 LD50 cHP组大鼠体重变化、睾丸丙二醛浓度、附睾尾部精子活动率、睾丸生精上皮细胞和附睾精子核DNA断裂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1/6 LD50、1/4 LD50 cHP能在体内使大鼠睾丸和附睾精子发生过氧化,并使细胞核DNA发生断裂,核DNA断裂的主要部位可能在睾丸组织,对附睾尾部精子核DNA断裂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多菌灵对大鼠睾丸发育和生精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菌灵对雄性大鼠睾丸发育和生精功能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40只清洁级未成年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低、中、高剂量组经口灌胃不同浓度的多菌灵溶液(分别为20、100、200mg/kg体重),对照组给予吐温80溶液,1次/d,连续80d。染毒结束后,立即取睾丸和附睾,观察其形态。测定各组大鼠体重及右侧睾丸和附睾重量;取左侧附睾尾测定精子活率和精子数量;采用HE染色法、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SABC法观察大鼠睾丸组织的病理学变化、细胞凋亡和Bcl-2/Bax表达情况。结果:中、高剂量组大鼠睾丸和附睾均明显萎缩、右侧睾丸和附睾重量减轻,左侧附睾尾精子活率和精子数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中、高剂量组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明显异常;随多菌灵染毒浓度的增加,各剂量组生精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Bcl-2表达下降,Bax表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多菌灵可影响雄性大鼠的睾丸发育和生精功能,可能与下调Bcl-2和上调Bax致细胞凋亡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增龄对生育期雄性大鼠精子氧化应激和凋亡的影响,为增龄对生育期雄性大鼠生育力影响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SPF级雄性Wistar大鼠18只,分为低(6个月龄)、中(9.5个月龄)、高(12.5个月)3个年龄组,每组各6只。大鼠腹腔注射3%戊巴比妥,麻醉后称重并取材,记录大鼠体重、睾丸和附睾重量,全自动精子分析仪检测稀释20倍后附睾精子参数,应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大鼠精子的活性氧(ROS)和凋亡情况,统计分析各组间指标的差异。结果 高龄组大鼠的睾丸、附睾重量以及睾丸/体重比显著低于低龄组和中龄组(P<0.05)。3组大鼠间附睾精子的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及前向运动精子比例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流式细胞学检测结果显示,3组大鼠间附睾精子ROS荧光强度随年龄增长呈现下降的趋势,高龄组显著低于低龄组和中龄组(P<0.05);晚期凋亡的附睾精子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加,高龄组显著高于低龄组和中龄组(P<0.05)。结论 增龄引起生育期雄性大鼠晚期凋亡的精子比例增加,可能是导致雄性大鼠生育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奥硝唑对大鼠精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奥硝唑降低大鼠精子活动力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 方法: 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5)、高剂量组(n=8)和正常对照组(n=7)。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分别给予 200、400mg/kg奥硝唑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0. 5%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连续 20d。末次给药 24h后戊巴比妥钠麻醉,取附睾及睾丸,观察精子密度、精子活动力;检测睾丸、附睾组织匀浆中乳酸脱氢酶、α 葡糖苷酶、丙二醛、果糖的浓度变化。观察睾丸与附睾有无形态学改变。 结果: 奥硝唑 200、400mg/kg,连续灌胃给药 20d,能显著降低精子活动力(P<0. 01),对精子密度无明显影响(P>0. 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组乳酸脱氢酶水平明显降低 (P<0. 01),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P<0. 05)。 结论: 奥硝唑通过增加细胞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抑制附睾中的能量转换酶或非蛋白类物质使精子细胞受损、活动力降低,这是奥硝唑致弱精子症动物模型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麒麟丸对糖尿病大鼠睾丸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6周龄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体质量180~220g,共60只,随机分A组(正常组)10只、B组(正常+麒麟丸)10只和模型组40只。模型组高脂高糖饮食1月后,应用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成模25只随机分成C组(糖尿病组)12只,D组(糖尿病+麒麟丸)13只。B组和D组大鼠每天按0.36g/kg麒麟丸灌胃。动物中心饲养6周后测量大鼠体质量和血糖并取材,双侧睾丸称量后取右侧睾丸组织固定后制作免疫组化薄片观察终末糖基化产物(AGEs)及终末糖基化产物受体(RAGEs)表达,左侧睾丸提取蛋白后电泳观察RAGEs蛋白表达量,左侧附睾放在精子孵育液中剪碎后孵育计数左侧附睾中精子数。结果糖尿病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睾丸质量减轻,附睾精子数减少,AGEs累积增加,RAGEs表达量增高;(糖尿病+麒麟丸)组大鼠较糖尿病组大鼠睾丸质量增加,附睾精子数增加,AGEs累积减少,RAGEs表达降低;正常组大鼠和(正常+麒麟丸)组大鼠比较睾丸质量、附睾精子数、AGEs及RAGEs均无明显变化。结论麒麟丸可能干预糖尿大鼠睾丸组织中AGEs累积降低RAGEs的表达,干预AGEs通过RAGEs介导的信号通路作用,对糖尿病大鼠睾丸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糖皮质激素区域表达基因16(corticosteroids and regional expression 16,CR16)在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探讨CR16在精子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CR16蛋白和CR16 mRNA在48例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病例组)和10例正常生育男性(正常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CR16蛋白表达于睾丸生精小管上皮,主要分布在支持细胞与生精细胞连接区,在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显著弱于正常生育男性睾丸组织中的表达。CR16 mRNA在病例组睾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特发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组织中CR16表达水平显著降低,这可能与无精子症相关。  相似文献   

15.
黄芪注射液对镉诱导大鼠精子畸形的拮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拮抗氯化镉诱导的大鼠精子畸形作用。 方法 :将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 5组 :低浓度黄芪组 (A1)、高浓度黄芪组 (A2 )、环磷酰胺组 (CP)、氯化镉组 (Cd)和对照组 (C)。预先连续 7d分别给A1组和A2 组大鼠腹腔黄芪注射液 5g/ (kg·d)和 10g/ (kg·d) ,Cd组和CP组大鼠分别腹腔注射等量蒸馏水作对照 ,之后连续 2 1dA1组、A2 组和Cd组大鼠分别同时腹腔注射氯化镉溶液 [0 .2mg/ (kg·d) ]。CP组大鼠给予 5 0mg/ (kg·d)腹腔注射染镉后第 2 2d处死大鼠 ,观察睾丸脏器系数、精子头计数、每日精子生成量、附睾尾精子计数和畸形率以及睾丸和附睾病理学。 结果 :A2 组睾丸脏器系数、睾丸精子头计数、每日精子生成量和附睾精子计数 [(5 .6 8±1.19)、(4 9.0 1± 8.78)× 10 6/g、(10 .2 5± 2 .30 )× 10 6/ (g·d)、(4 7.5 1± 2 2 .5 1)× 10 6/ml]明显高于Cd组 [(3.11± 0 .16 )、(37.5 9± 10 .6 3)× 10 6/g、(5 .31± 0 .32 )× 10 6/ (g·d)、(10 .89± 2 .4 5 )× 10 6/ml](P <0 .0 5或P <0 .0 1) ;A2 组大鼠精子畸形率 [(7.0 4± 0 .12 ) % ]明显下降 ,与Cd组 [(17.81± 1.5 5 ) % ]相比 ,差异有极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可拮抗氯化镉对生殖系统的损害作用 ,对防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对青春期大鼠睾丸和附睾中精子结合抗原11(SPAG11)mRNA及其蛋白异构体SPAG11E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与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男性不育的关系。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ELV2周组、4周组,假手术对照2周组、4周组,每组10只。ELV组行部分结扎左肾静脉建立青春期SD大鼠ELV模型,假手术对照组仅显露左肾静脉过程,但不结扎。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n=5)检测SPAG11 mR-NA及SPAG11E蛋白在ELV2周组和ELV4周组及各自对照组大鼠双侧睾丸、附睾中的表达变化。结果:RT-PCR结果显示,SPAG11基因376bp的特异扩增产物仅见于大鼠附睾组织中。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AG11E蛋白主要与睾丸生精上皮的圆形和长形精子细胞的顶体泡和顶体、睾丸间质细胞的胞质相结合;在附睾管上皮主细胞胞质和顶部静纤毛中表达。对RT-PCR的相对吸光度值和免疫组化的灰度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显示:①左侧附睾ELV2周和4周组SPAG11 mRNA和SPAG11E蛋白的表达与各自右侧组及各自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减弱(P<0.05或P<0.01);左侧附睾ELV4周组SPAG11mRNA与SPAG11E的表达较ELV2周组显著减少(P<0.05或P<0.01);右侧附睾ELV4周组SPAG11E的表达也较ELV2周组显著减少(P<0.01);②两实验组双侧睾丸SPAG11E蛋白的表达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在ELV2周组和ELV4周组之间该蛋白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PAG11是特异表达于附睾的基因,在大鼠睾丸和附睾中均可见其蛋白异构体SPAG11E免疫阳性反应,其定位及表达水平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域特异性,而且SPAG11 mRNA及SPAG11E蛋白在ELV模型鼠附睾中的表达发生了明显变化,这提示SPAG11不仅可能在大鼠精子发生、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还可能与精索静脉曲张所致的男性不育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对青春期大鼠睾丸、附睾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ms样酪氨酸激酶(Fl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青春期雄性SD大鼠ELV模型,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VEGF和Flt-1在ELV组及假手术对照组睾丸、附睾组织中的表达变化。结果:VEGF和Flt-1蛋白在ELV组和对照组大鼠睾丸、附睾中均有表达,其定位和表达量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域特异性。经图像分析和统计检测显示,ELV2周和4周组双侧睾丸和附睾中VEGF蛋白的表达与相应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增加(P<0.01和P<0.05);ELV2周组双侧睾丸和附睾中Flt-1蛋白的表达与相应对照组比较也显著增加(P<0.01和P<0.01),但4周时在双侧睾丸和左侧附睾中Flt-1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和P<0.05),而右侧附睾未见明显差异(P>0.05)。结论:实验性精索静脉曲张可造成青春期大鼠睾丸、附睾中VEGF和Flt-1的表达量变化,该变化可能会影响精子的发生和成熟,因而可能是VC引起男性生育力下降甚至不育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精子结合抗原11C(SPAG11C)和11T(SPAG11T)在大鼠附睾中的表达定位,探究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ELV)对其表达的影响,为研究精索静脉曲张致不育机制提供实验资料。方法 48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2周组(A组)、假手术4周组(B组)和ELV造模2周组(C组)、ELV造模4周组(D组),每组12只。造模组行左肾静脉部分结扎术,建立实验性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模型;假手术组仅暴露左肾静脉。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SPAG11C和SPAG11T在各组双侧附睾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及变化。结果 SPAG11C和SPAG11T主要表达在附睾上皮的主细胞胞质内,且其表达呈现区段特异性。在ELV造模2周和4周后,造模组大鼠左侧附睾中SPAG11C和SPAG11T在核酸和蛋白水平上的表达均较同侧假手术组及造模组右侧附睾显著降低(P0.05),且与ELV造模2周组相比,ELV造模4周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而ELV造模组右侧附睾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SPAG11C和SPAG11T在附睾中的表达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段特异性,且精索静脉曲张可致其表达显著降低,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导致附睾微环境改变,影响精子成熟,继而导致男性生育力降低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口服丙烯酰胺对雄性大鼠生长发育及生殖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丙烯酰胺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方法:30只21日龄断奶未成熟雄性大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Ⅰ和实验组Ⅱ分别通过自由饮水方式口服5 mg/kg.d和10 mg/kg.d的丙烯酰胺溶液8周,对照组饮用自来水。分两批(第4周和第8周时)对体重、脏器重等指标进行检测,并做睾丸和附睾的组织形态学观察;第8周时,同时检查附睾尾精子密度和精子形态。结果:两实验组大鼠体重增加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至实验8周时,睾丸、附睾性器官发育已受到影响,实验组Ⅱ大鼠附睾尾部精子密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睾丸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变化,发生调亡的生精小管周围间质细胞显著增多(P<0.05)。结论:丙烯酰胺会对生精小管产生毒性作用而导致雄性大鼠精子生成减少。  相似文献   

20.
睾丸巨细胞病毒感染对精子存活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小鼠睾丸感染鼠巨细胞病毒(MCMV)对附睾尾部成熟精子存活率的影响。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选出无MCMV感染史的BALB/c小鼠分为2组:对照组40只,睾丸直接接种不含MCMV的细胞培养液;实验组64只,睾丸直接接种MCMV悬液;分别于接种后第1、2、4、6、9、14、21、38d处死小鼠,行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取附睾尾部成熟精子进行精子存活率的检测。结果:实验组小鼠睾丸间质细胞中出现特异性MCMV嗜碱性包涵体,生精细胞空泡变性、排列紊乱。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精子存活率在接种病毒后的第1d(D1PI)显著降低,存活率由71.42%下降至56.04%(P<0.05);D2PI至D38PI时两组小鼠精子的存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鼠睾丸MCMV早期感染可造成精子存活率的显著下降,但随感染时间延长,精子存活率恢复正常;提示CMV感染可能短暂性地影响生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