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血压患者脉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俊 《临床内科杂志》2007,24(5):337-338
目的 通过对高血压患者不同的脉压(PP)水平与微量白蛋白尿(mAlb)之间的相关分析,探讨脉压与早期肾功能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根据脉压将住院确诊的130例高血压病患者分为两组,脉压<60 mm Hg组58例,脉压≥60 mm Hg组72例.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清晨微量白蛋白尿.结果 脉压≥60 mm Hg组较脉压<60 mm Hg组年龄、收缩压(SBP)明显增高,舒张压(DBP)明显降低(P<0.05);脉压≥60 mm Hg组血尿酸(UA)及尿微量白蛋白明显增高.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呈正相关(r=0.243,P=0.040),血肌酐(Cr)与血尿酸呈正相关(r=0.404,P<0.01).结论 在高血压患者中脉压是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之一,早期可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03年6月至2004年10月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测量动态血压各参数: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24h平均脉压(24hPP)等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1)根据动态血压测量的结果将受试者按24hPP≤40mm Hg(1mm Hg=0.133kPa)、41~55mm Hg、56~70mm Hg、>70mm Hg分为A、B、C、D组,比较各组的尿mAl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SBP、24hDBP、24hPP与尿mAl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2)根据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将上述受试者分为"杓型"组和"非杓型"组,比较两组尿mAl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结果(1)A组与B组之间,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B组、C组与D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24hPP与尿mAl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24hSBP与尿mAlb、NAG呈正相关(r=0.78、0.76,P<0.05),24hDBP与mAlb、NAG呈负相关(r=-0.64、-0.65,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对应的24hSBP、24hDBP及24hPP值分别为150mm Hg、91mm Hg、58mm Hg。(3)"非杓型"组尿mAl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明显高于"杓型"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动态脉压及昼夜节律变化可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24hSBP高于150mm Hg、24hPP高于58mm Hg,24hDBP过度下降的患者易出现高血压性肾损害,夜间血压下降率<10%的患者为原发性高血压性肾损害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高敏 C 反应蛋白(hsCRP)及脉压(PP)的关系。方法 EH 患者6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分为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组(MAU 组,n=30)含量和高血压尿正常白蛋白组(NMAU 组,n=30)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 MAU、hscRP 及 PP 等,并进行比较。结果MAU 组的 hsCRP 及 PP 均高于 NMAU 组及对照组(P 均<0.05),EH 患者 hsCRP(r=0.42,P<0.05)及 PP(r=0.62,P<0.05)与 MAU 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矫正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等因素后 hsCRP(r=0.26,P<0.05),PP(r=0.32,P<0.05)仍然保持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相关。结论合并MAU 的 EH 患者体内 hsCRP 增高,脉压增大,EH 患者肾损害与 hsCRP 及 PP 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脉压(PP)的关系.方法 EH患者60例根据尿微量白蛋白(MAU)含量分为高血压尿微量白蛋白组(MAU组,n=30)含量和高血压尿正常白蛋白组(NMAU组,n=30)及健康对照组30例.测定各组MAU、hsCRP及PP等,并进行比较.结果 MAU组的hsCRP及PP均高于NMAU组及对照组(P均<0.05),EH患者hsCRP(r=0.42,P<0.05)及PP(r=0.62,P<0.05)与MAU均呈正相关(P<0.05).偏相关分析矫正年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糖等因素后hsCRP(r=0.26,P<0.05),PP(r=0.32,P<0.05)仍然保持与尿白蛋白排泄量(UAE)相关.结论 合并MAU的EH患者体内hsCRP增高,脉压增大,EH患者.肾损害与hsCRP及P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尿酸与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指标、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141例NYHA Ⅱ~Ⅳ级心衰患者,在入院12 h内行漂浮导管监测和血尿酸等常规检查,同时检测血浆NT-proBNP和Hs-ClIP.结果 高尿酸血症的比率为55.30%,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在高尿酸血症总组及高尿酸血症A、B、C组均较正常血尿酸组显著增高(P<0.01,P=0.01,P<0.01,P<0.01).血浆NT-proBNP在高尿酸血症总组和高尿酸血症C组较正常血尿酸组显著增高(P=0.02,P<0.01).与PCWP<18mm Hg(1 mm Hg=0.133 kPa)组比较,高NT-proBNP和高尿酸血症比率在PCWP≥18 mm Hg、<28mm Hg组和PCWP≥28 mm Hg组均显著增高(P=0.01,P=0.02;P<0.01,P<0.01).偏相关分析表明,血尿酸分别与右房压、右室压、肺动脉压和PCWP相关(r=0.19,P=0.03;r:0.45,P<0.01;r=0.23,P=0.01;r=0.24,P=0.01).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尿酸和血浆NT-proBNP分别与PC:WP独立相关(β=0.24,P=0.01;β=0.47,P<0.01).血浆Hs-CRP以及左室射血分数与血尿酸及PCWP均不相关.结论 心衰患者血尿酸水平与PCWP等有创血液动力学指标独立相关,与血浆NT-proBNP结合可能更有利于心衰患者的临床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与微量蛋白尿的关系,以期为动态血压监测(ABPM)应用于早期诊断和评价高血压性肾损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动态脉压(24 h PP)≤40 mm Hg(1mm Hg=0.133 kPa)、41~55 mm Hg、56~70 mm Hg、>70 mm 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24 h 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 平均舒张压(24 h DBP)、24 h PP、尿微量白蛋白(mA1b)及尿 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 mA1b、NAG 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进行24 h SBP、24 h DBP、24 h PP 与尿 mA1b、NAG 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 (1)Ⅰ组与Ⅱ组之间,尿 mA1b、NAG 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Ⅲ组与Ⅳ组随24 h PP 的增高,尿 mA1b、NAG 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4 h PP、24 h SBP 与尿 mA1b、NAG 呈正相关(r=0.79、0.78、0.78、0.76,P<0.05),24 h DBP 与mA1b、NAG 呈负相关(r=0.64、-0.65,P<0.05);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得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时对应的24 hSBP、24 h DBP 及24 h PP 值分别为150 mm Hg、91 mm Hg、58 mm Hg。结论动态血压均值及动态脉压可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检测评价指标,24 h SBP 高于150 mm Hg、24 h PP 高于58 mm Hg,24 h DBP 过度下降的患者为高血压性肾损害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24 h动态血压与尿中微量白蛋白(mAIb)的关系,探讨早期肾功能 损害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0例.测量24 h动态血压各参数、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尿mAIb后,根据24 h平均脉压分为A、B两组.A组68例,24 h平均脉压40~60 mm Hg(1 mm Hg=0.133kPa);B组72例,24 h平均脉压≥60 mm Hg.对两组动态血压、hs-CRP、血脂、病程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 析.结果 两组患者24 h平均收缩压,昼问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尿mAIb、hs-CRP、LDL-C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两组尿mAIb与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hs-CRP、LDL-C呈显著正相关.经病程校正后,尿mAIb与24 h平均收缩压、昼间平均脉压、夜间平均脉压、hs-CRP仍存在相关性(P<0.05), 与其他变量无相关性.结论 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脉压可作为高血压患者早期肾损害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血管超负荷指数(vascular overload index,VOI)与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代谢综合征(metabolism syndrome,MS)患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09年1月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5例为研究对象(合并MS组109例,未合并MS组96例)。所有患者测定血和尿生化指标、血压值,计算VOI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检测靶器官损害指标,计算左心室质量指数、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结果合并MS组VOI、左心室质量指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比未合并MS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3±2.9)mm Hg vs.(36.2±2.0)mm Hg,P<0.01;(156.2±12.8)g/m~2 vs.(138.6±10.9)g/m~2,P<0.01;(1.23±0.17)mm vs.(0.92±0.13)mm,P<0.01;0.29±0.47 vs.0.07±0.55,P<0.05]。单变量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合并MS组VOI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呈正相关(r=0.75,P<0.01),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65,P<0.0...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脉压及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根据脉压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61例〔脉压60 mm Hg(1 mm Hg=0.133 kPa)〕,B组74例(脉压≥60 mm Hg);再根据原发病及并发症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62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39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34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脉压及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年龄、血尿酸及疾病谱均小于B组(P0.05)。高血压组血尿酸高于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低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t值分别为-3.39、-5.37,P=0.000)。高血压组脉压低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和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t值分别为-2.11、-4.83,P=0.000)。结论脉压与年龄呈正相关,且随着脉压的升高及血尿酸浓度的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等并发症的风险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U)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F)及颈总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筛选老年高血压患者64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成正常白蛋白尿组(NAU组)和微量白蛋白尿组(MAU组).另设30例非EH老年人为对照组(NC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4 h尿白蛋白含量;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其粥样斑块指数(PI).结果 (1)与对照组(9.1%±1.8%)比较,老年高血压患者NAU组已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降低(6.3%±1.1%, P<0.05),而MAU组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则进一步降低(5.0%±1.4%, P<0.05).(2)MAU组颈总动脉IMT较NAU组增高,且两组均较对照组增高[(1.0±0.2, 0.9±0.1 vs 0.8±0.1)mm, P值均<0.05].(3)MAU组的微量白蛋白尿与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呈负相关(r=-0.597, P<0.001);微量白蛋白尿与颈总动脉IMT呈正相关(r=0.700, P<0.001).结论老年EH患者均存在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受损和颈总动脉粥样硬化,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和IMT与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患者脉压对尿微量白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患者脉压变化对尿微量白蛋白(UmALB )排泌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脉压(PP)水平分成PP<70 mm Hg组,77例和PP≥70 mm Hg组,83例,两组均行系统降压治疗1月,将血压达标(BP 140/90 mm Hg)者再继续治疗观察5月,分析这些患者治疗前后PP及UmALB 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 PP<70 mm Hg组治疗前后UmALB量无明显改变.PP≥70 mm Hg组治疗后有60例血压达标,该组总的UmALB分泌量减少,其中治疗后PP<70 mm Hg病例比治疗后PP≥70 mm Hg病例的UmALB分泌量明显减少(P<0.05).结论 高血压患者随着脉压变化可引起UmALB 排泌量的变化,PP从≥70 mm Hg降至PP<70 mm Hg时UmALB排泌量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脉压水平对老年人群远期肾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法,选择开滦集团年龄≥60岁健康体检者9695例,以脉压水平分为:脉压<40mm Hg(1mm Hg=0.133kPa,1组)972例、4049mm Hg(2组)2393例、5049mm Hg(2组)2393例、5059mm Hg(3组)2553例、脉压≥60mm Hg(4组)3777例,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受损。随访2459mm Hg(3组)2553例、脉压≥60mm Hg(4组)3777例,以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60ml/(min·1.73m2)为肾功能受损。随访2463(50.84±4.83)个月,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脉压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组、2组、3组和4组肾功能受损分别为11例、71例、81例和189例(1.1%vs3.0%vs 3.2%vs 5.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1组比较,其他3组发生肾功能受损的相对风险分别为2.67(95%CI:1.3363(50.84±4.83)个月,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脉压对远期肾功能的影响。结果 1组、2组、3组和4组肾功能受损分别为11例、71例、81例和189例(1.1%vs3.0%vs 3.2%vs 5.0%,P<0.01)。校正传统危险因素后,与1组比较,其他3组发生肾功能受损的相对风险分别为2.67(95%CI:1.335.38,P<0.01)、2.98(95%CI:1.495.38,P<0.01)、2.98(95%CI:1.495.96,P<0.01)和4.90(95%CI:2.505.96,P<0.01)和4.90(95%CI:2.509.63,P<0.01)。结论脉压是老年人远期肾功能受损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脉压升高,远期新发肾功能受损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不同脉压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脉压进行分组,以脉压≥60mm Hg的患者作为观察组,以脉压60mm Hg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脑卒中及心肌梗死发生率及死亡率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说明脉压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呈正相关(R=0.59,P0.01)。结论脉压≥60mm Hg比脉压60mm Hg的老年高血压患者来说更易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总死亡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24hPP)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5例按24hPP≤40mmHg、41~55mmHg、56~70mmHg、>71mmHg分为Ⅰ、Ⅱ、Ⅲ、Ⅳ组,测量动态血压参数、尿微量白蛋白(mA1b)、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比较各组的尿mA1b、NAG检测值及其阳性率,行24hPP与尿mA1b、NAG的相关回归分析。结果①Ⅰ组与Ⅱ组之间,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Ⅲ、Ⅳ组随24hPP的增高,尿mA1b、NAG及微量蛋白尿阳性率均依次明显增高,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r=0.79、0.78,P<0.05)。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PP与尿mA1b、NAG呈正相关,当24hPP>57mmHg时,易出现高血压性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15.
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微量白蛋白尿和小动脉顺应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正常高值血压和理想血压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和小动脉顺应性(C2)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正常血压受试者153例,分成两组:理想血压组(n=53)和正常高值血压组(n=100)。检测腰围、身高、体重、坐位血压,晨起静脉空腹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尿液肌酐等指标;放射免疫法检测尿液微量白蛋白,计算尿液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ACR);用HDI CVprofilorDO-2020检测大小动脉顺应性。结果理想血压组和正常高值血压组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和C2、ACR均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收缩压与log C2呈负相关(r=-0.439,P<0.001),与log ACR正相关(r=0.460,P<0.001);log ACR与log C2之间也有明显负相关性(r=-0.461,P<0.001);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收缩压是独立影响微量白蛋白尿和C2的指标。结论随血压水平的上升,C2逐渐降低,微量白蛋白尿水平逐渐提高,其水平的提高能一定程度上反映C2的减退;收缩压是影响正常高值血压人群微量白蛋白尿和C2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药物强化治疗对脉压的影响以及降低脉压是否会减少脑卒中的发生。方法对辽宁省阜新市农村常住居民采用集中方式进行问卷调查。按照整群随机的方法分为非强化治疗组和强化治疗组,非强化治疗组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强化治疗组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按预定方案给予双氢克尿噻、尼群地平、卡托普利治疗,调查其脑卒中发生情况。结果基线调查共完成41 242人。脑卒中患病率校正了收缩压后与40~49 mm Hg组相比仅在60~69 mm H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脉压平均下降8.18 mm Hg;非强化治疗组治疗后脉压平均升高1.11 mm Hg。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脉压下降更明显,与非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治疗后脉压上升更明显,与强化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发生脑卒中26例,非强化治疗组53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发生脑卒中20例,非强化治疗组3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治疗组脉压<60 mm Hg患者发生脑卒中6例,非强化治疗组1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压在60~69 mm Hg脑卒中的患病率显著增高。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降压治疗方案可有效降低脉压。对于低脉压人群不论治疗与否,脉压均有随着年龄增加的趋势,而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降压治疗可使这种趋势下降。氢氯噻嗪、尼群地平和卡托普利联合降压可减少脑卒中的发生,高脉压人群从上述治疗中获益更大。  相似文献   

17.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的严重程度及其相关性.方法将9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脉压<60mm Hg和脉压≥60mmHg两组,均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头颅CT、颈动脉超声,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尿肌酐和尿白蛋白检查.结果脉压≥60 mm Hg组与脉压<60 mm Hg组比较,其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颈动脉内膜厚度(IMT)、颈动脉斑块发生率(CAPR)、BUN、Cr、尿白蛋白定量等指标均高于脉压<60 mm Hg组(P<0.05),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脉压<60 mm Hg组(P均<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与增大的脉压有关,控制脉压可以减轻靶器官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52例,按脉压频数分布分为两组,脉压<50mmHg组(n=28例),脉压≥50mmHg组(n=24例)。另选(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21例。用高分辨率超声检测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FMD、硝酸甘油介导的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I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组FM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8.85±5.08)%,脉压<50mmHg组为(5.45±4.08)%,脉压≥50mmHg组为(2.21±2.97)%,3组间两两比较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②各组NID变化:正常对照组为(15.86±5.27)%,脉压<50mmHg组为(13.97±7.21)%,脉压≥50mmHg组为(10.65±4.26)%,3组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FMD及NID与其它因素的相关性分析:FMD与脉压呈负相关(r=-0.46,P<0.01);与收缩压呈负相关(r=-0.33,P<0.05);FMD随年龄增加降低,相关系数为r=-0.28,P<0.05。NID随脉压增加而降低,相关系数为r=-0.28,P<0.05。④各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变化:与正常对照组[(0.74±0.24)mm]比较,脉压<50mmHg组[(1.00±0.21)mm]和脉压≥50mmHg组[(1.18±0.27)mm],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且脉压<50mmHg组与脉压≥50mmHg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FMD、NID均较正常人减退,且高血压患者随脉压的增高FMD及NID均有不同程度的受损。脉压增高的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且均较血压正常者增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舒张压(DBP)的相关性。方法 10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均在入院后监测动态血压,24 h DBP分为五组。其中A组(90 mm Hg>DBP≥80 mm Hg)18例,B组(80 mm Hg>DBP≥70 mm Hg)29例,C组(70 mm Hg>DBP≥60 mm Hg)22例,D组(60 mm Hg>DBP≥50 mm Hg)23例,E组(DBP<50 mm Hg)8例。比较各组患者血常规指标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患者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患者红细胞(RBC)、HB、HCT比较差异显著(P<0.05),RBC比较,A组>B组>C组>E组>D组,HB、HCT比较,A组>B组>C组>D组>E组(P<0.05);老年高血压患者DBP和RBC(r=0.302,P=0.000)、HB(r=0.324,P=0.000)、HCT(r=0.195,0.000)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中,DBP水平和HB、HCT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并且HB、HCT水平随着DBP水平的升高而升高,在老年高血压的临床诊断中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压正常的糖尿病(DM)患者动态脉压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3月于宜昌市夷陵医院门诊患者中纳入符合标准的糖尿病(DM)患者121例,根据24 h动态脉压水平分为A组(脉压50 mm Hg,n=42)(1 mm Hg=0.133k Pa)、B组(50 mm Hg≤脉压≤70 mm Hg,n=48)、C组(脉压70 mm Hg,n=31)。结果 以UACR作为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观察各组动态脉压与UACR水平,探讨动态脉压与DM患者早期肾脏损害的相关性。三组患者在传统肾功能指标,如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早期肾功能指标UACR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UACR与年龄、诊室舒张压(DBP)、24 h平均脉压(24 hm PP)、白天平均脉压(dm PP)、夜间平均脉压(nm PP)呈正相关(P0.05),但与诊室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无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24 h平均脉压(24 hm PP)、夜间平均脉压(nm PP)为UACR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血压正常的DM患者,随着脉压差的增大,早期肾功能指标UACR也明显升高,提示动态脉压与早期糖尿病肾病(DN)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