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rter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新辅助治疗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对6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3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化、放疗,B组15例术前单纯放疗,C组27例术前未行任何化、放疗.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凋亡细胞.所有病例均得到18个月以上的随访.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 AI)分别为(0.867±0.101)%和(5.389±0.517)%,B组分别为(0.875±0.098)%和(2.757±0.2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分别为(0.927±0.135)%和(0.877±0.1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治疗前AI之间无明显差异,三组术后AI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复发率5.26%(1/19),B组13.33%(2/15),C组33.33%(9/27), A组与B组的复发率均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保肛率31.58%(6/19),B组26.67% (4/15),C组3.70%(1/27),A组与B组的保肛率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 PRAC联合放疗可以促进癌细胞凋亡、降低复发率、提高保肛率,其用于新辅助化疗是安全、合理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III期胃癌患者行改良FOLFOX7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III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组41例,单纯手术组30例.新辅助化疗采用改良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00 mg/m2+甲酰四氢叶酸钙400 mg/m2+5-氟尿嘧啶2400 mg/m2)化疗2~4周期后评估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行手术.单纯手术组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结果 新辅助化疗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53.66%(22/41),临床分期降低26.83%(11/41),根治性切除(R0) 90.24%(37/41);单纯手术组根治性切除(R0) 66.66%(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FOLFOX7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75.61%(31/41)、手足综合征29.27%(12/41)、白细胞减少80.49%(33/41)和贫血21.95%(9/41),大多为I~II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改良FOLFOX7方案在III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肿瘤降期明显,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且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学创新》2015,(30):137-140
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中应用新辅助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7月期间于苏州永鼎医院肿瘤科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40例,采用单纯FOLFIRI方案者3例,FOLFOX6方案者27例,两种方案联合应用10例。获得手术条件后停止化疗至少15 d后方可进行手术治疗,开腹或腹腔镜下切除原发灶,开腹手术切除肝转移灶。结果:新辅助化疗对转移灶有效率67.5%(27/40),对原发灶有效率55.0%(22/40)。治疗前血清CEA阳性率85.0%(34/40),接受新辅助化疗后血清CEA阳性率为47.5%(19/40),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CE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5.774,P<0.05),同时血清CE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745,P<0.05)。新辅助化疗前原发灶平均大小(2.16±0.51)cm,化疗后平均大小(1.30±0.44)cm,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84,P<0.05)。新辅助化疗前转移灶平均大小(7.64±2.18)cm,化疗后平均大小(3.97±1.15)cm,化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4,P<0.05)。14例(35.0%)患者获得根治性切除术,其中1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1例患者发生肝功能衰竭,并发症发生率为5.0%,无患者发生围手术期死亡。结论:随着肝脏外科手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新辅助化疗方面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新辅助化疗在改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预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FOLFOX4新辅助化疗方案对老年局限性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08年1月一2011年1月收治的老年局限性低位直肠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先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后再行手术治疗,对照组直接进行手术治疗,记录患者化疗反应情况与化疗前后肿瘤进展,对比2组保肛率及术后近远期疗效。结果 规察组新辅助化疗总有效率为61.76%(21/34),化疗后肿瘤分期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手术保肛率分别为93.55%、6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2年累积生存率(0.605±0.079 vs.0.412±0.0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便秘、腹泻、恶心、呕吐、中性粒细胞减少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高,其中3例(8.82%)不耐受而终止化疗。结论术前采用FOLFOX4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可以显著改善老年局限性直肠癌肿瘤分期,提高手术保肛率与术后近、远期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Ⅲ期胃癌患者行改良FOLFOX7方案新辅助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分析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1例Ⅲ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新辅助化疗组41例,单纯手术组30例。新辅助化疗采用改良FOLFOX7方案(奥沙利铂100mg/m~2+甲酰四氢叶酸钙400 mg/m~2+5-氟尿嘧啶2400 mg/m~2)化疗2~4周期后评估新辅助化疗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行手术。单纯手术组行标准胃癌根治术。结果新辅助化疗结束后,临床总有效率为53.66%(22/41),临床分期降低26.83%(11/41),根治性切除(RO)90.24%(37/41);单纯手术组根治性切除(RO)66.66%(2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FOLFOX7方案常见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75.61%(31/41)、手足综合征29.27%(12/41)、白细胞减少80.49%(33/41)和贫血21.95%(9/41),大多为Ⅰ~Ⅱ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改良FOLFOX7方案在Ⅲ期胃癌新辅助化疗中,临床总有效率较高,肿瘤降期明显,根治性切除率提高,且患者耐受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维生素A对弹性蛋白酶诱导大鼠实验性肺气肿的预防作用,及其对肺泡壁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A组,每组8只。实验之初,维生素A组给予维生素A1×105U·kg-1·d-1灌胃,另两组给予等量油剂,4周后对模型组、维生素A组经气管内滴入弹性蛋白酶复制肺气肿模型,对照组滴入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第8周后处死大鼠。行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组化法观察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情况,末端脱氧核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观察肺泡壁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平均肺泡数(MAN)减少、平均肺泡面积(MAA)增大(P均<0.01),增殖指数(PI)上升(P<0.01),凋亡指数(AI)增高(P<0.01),但PI/AI无差异。与模型组比较,维生素A组的MAN增多(P<0.05)、MAA减小(P<0.01),PI升高(P<0.01),AI降低(P<0.05),PI/AI也增高P<0.01。结论维生素A能促进实验性肺气肿大鼠肺泡壁细胞的增殖并抑制其凋亡,使肺泡壁细胞增殖/凋亡的平衡向增殖倾斜,从而对大鼠实验性肺气肿的发生起到了一定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奥沙利铂、氟尿嘧啶、甲酰四氢叶酸钙(FOLFOX4)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的效果.方法 进展期胃癌病人60例,随机分为新辅助组(30例)、手术组(30例);新辅助组术前实施1个疗程的FOLFOX4方案化疗,化疗结束后4周行胃癌根治术,手术组直接行胃癌根治术;术后新辅助组的病人接受5个疗程FOLFOX4方案化疗,手术组接受6个疗程FOLFOX4方案化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及2年无瘤生存率.结果 两组的根治性切除率及2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χ2=5.45、4.02,P<0.05).结论 新辅助化疗FOLFOX4方案能提高进展期胃癌根治性手术切除率和2年无瘤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术前新辅助治疗对低位直肠癌p33ING1表达及细胞凋亡、保肛的影响。方法 60例低位直肠癌病例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术前新辅助放疗。A组放疗前先行新辅助化疗。检测其治疗前及手术后的p33ING1表达及细胞凋亡,观察其保肛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按计划完成新辅助放化疗并施行根治性切除术。A组治疗前后p33ING1阳性表达分别为43.33%和76.67%,B组分别为46.67%和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A组治疗前后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AI)分别为(8.90±1.10)‰和(55.83±1.01)‰,B组分别为(8.82±1.12)‰和(28.56±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p33 ING1阳性表达、AI之间无明显差异,术后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A组全部保肛成功,B组保肛2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低位直肠癌术前采用新辅助治疗可以增高p33ING1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提高保肛率,它是对低位直肠癌治疗的有效和合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水平以及与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 方法:选择83例脑胶质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和TUNEL法分别检测PCNA蛋白的表达和凋亡细胞,计算脑胶质瘤增殖指数(PI)和凋亡指数(AI),评定脑胶质瘤日常生长水平(ODG). 结果:脑胶质瘤PI,AI及ODG分别为(28±19)%,(1.0±0.8)%和(12±10)%,三者均随脑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升高(P<0.01),三者在恶性胶质瘤均显著高于良性胶质瘤(P<0.01). 结论:PI,ODG及AI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脑胶质瘤细胞恶性增殖和凋亡的水平,可作为判定脑胶质瘤病理级别有价值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5,(8):974-975
目的:探讨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对其细胞凋亡、预后等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2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按照术前是否给予新辅助化疗分为新辅助化疗组(A组)50例与未行新辅助化疗(B组)50例,并纳入50例宫颈鳞状上皮正常者作为对照组(C组),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原位末端标记法对3组患者的细胞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情况及凋亡指数(AI)等进行检测与比较,并比较A、B两组术后复发率与生存率。结果 :A、B两组患者Bcl-2、Bax及AI均显著高于C组,Bcl-2/Bax均显著低于C组,而A组Bcl-2、Bcl-2/Bax均显著低于B组患者,且A组患者的AI显著高于B组患者,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A组术后1、2年的复发率及1、2年的生存率等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Ⅰb2-Ⅱb期宫颈癌患者术前应用新辅助化疗,可有效促进癌细胞凋亡、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对JEC和A375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在体外培养的JEC和A375肿瘤细胞中分别加入0.02%、0.1%、0.5%、2.5%和12.5%浓度的抗菌蛋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计算细胞凋亡指数;HE及AO染色法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对照组采用不含抗菌蛋白的等量培养基。结果JEC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AI/PI)随浓度的增加而递增,2.5%抗菌蛋白组和12.5%抗菌蛋白组PI及凋亡率明显升高,G0/G1期下降。对A375细胞,12.5%抗菌蛋白组的G2/M期、S期、G0/G1期、G2/M期、AI/PI及PI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家蝇幼虫抗菌蛋白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抑制JEC细胞生长;其对A375细胞的抑制可能是通过细胞周期阻滞以及诱导细胞凋亡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前诱导化疗对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及凋亡特性的影响.方法20例口腔鳞癌患者,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病人10例,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10例,共计20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DNA末端标记法分别检测诱导化疗前后K i-67和细胞凋亡的表达情况,计算出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增殖指数和凋亡指数.结果术前诱导化疗有效及特效组口腔癌中K i-67蛋白表达和增殖指数明显低于同期未行术前化疗单纯手术组.其凋亡细胞、凋亡指数较诱导化疗前明显增加.结论术前诱导化疗对抑制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术前腹腔动脉插管化疗对中晚期胃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 方法 采用切口末端标记法 (TUNEL)、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和凋亡抑制基因蛋白 (Bcl 2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 ,观察比较术前腹腔动脉插管化疗组 (治疗组 )和术前未化疗组 (对照组 )中晚期胃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增殖指数和Bcl 2蛋白表达强度的差异。 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凋亡指数分别为 5 .71± 0 .12和 2 .37± 0 .15(t=97.39,P <0 .0 1) ,增殖指数分别为 4 1.5 0± 0 .14和 5 8.11± 0 .13(t =4 8.8,P <0 .0 1) ,Bcl 2分值为1.5 0± 0 .6 4和 2 .38± 0 .4 9(t=4 2 .8,P <0 .0 1)。凋亡指数与Bcl 2分值呈显著负相关 (rs=- 0 .74 3,P <0 .0 1) ,凋亡指数与增殖指数呈中度正相关 (rs=0 .4 0 0 ,P <0 .0 5 )。治疗组治愈性切除率、3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χ2 =8.5 8,P <0 .0 1;χ2 =4 .0 9,P <0 .0 5 )。 结论 术前腹腔动脉插管化疗可诱导中晚期胃癌细胞凋亡 ,降低肿瘤细胞的增殖活力 ,提高治愈性切除率和患者生存率。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可能与化疗药物降低Bcl 2基因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效果,分析其作用机制.方法:常规培养人胃癌SGC-7901细胞,按组别加入不同浓度的苦参碱,MTT法检查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查细胞凋亡水平.48例中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21例和联合治疗组27例.联合治疗组采用化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比较两组治疗近期效果、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细胞实验部分,MTT检测结果显示苦参碱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与细胞凋亡水平增加密切相关.临床实验部分,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联合治疗组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的严重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方案治疗胃癌,不仅有利于降低不良反应,且在总体治疗效率方面有优于单用FOLFOX4方案的趋势,其机制与促进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膀胱癌中p53突变及Bcl-2、PCNA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5 3突变和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检测 6 2例膀胱癌标本Bcl 2、p5 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 (P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计算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 (AI)。结果  6 2例膀胱癌中 ,5 0例 (80 6 % )发生 p5 3突变 ,其中G3 级的突变率为 91 3% ,较G1级 (72 7% )和G2 级(78 5 % )更多见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T2 期 p5 3突变率 (95 7% )较Ta 1期 (71 8% )高 (P <0 0 1)。14例 (2 2 5 % )发现有Bcl 2表达 ,Bcl 2表达阳性率在G3 级中明显高于G1和G2 级 (P <0 0 5 ) ,但与分期无相关性(P >0 0 5 )。Bcl 2表达与p5 3突变无关。PI为 17 3%~ 4 1 8% (平均为 2 2 4 % ) ,AI为 1 9%~ 3 5 % (平均为2 9% ) ,PI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AI与肿瘤的分级明显相关。结论 p5 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 p5 3和PCNA过表达可提示预后。随着肿瘤的进展 ,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 ,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肠癌术前直肠黏膜植入5-Fu缓释剂(5-FuSR)后,药代动力学、毒副作用、肿瘤细胞凋亡和增殖及其调控基因的变化。方法将25例大肠癌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Ⅰ组)和对照组(Ⅱ组),两组均在手术前后取癌组织及癌旁组织,观察癌组织病理形态和识别凋亡癌细胞,SP免疫组化法检查给药前、手术后肿瘤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凋亡、p53及Bcl-2基因表达状况。结果Ⅰ组用药后24、48、72h外周5-Fu血药浓度维持较稳定,差异无显著性(P〉0.05);72h时门静脉血浓度显著大于外周血(P=0.013);癌组织浓度显著高于癌旁组织。Ⅰ组术后凋亡指数显著高于术前(P〈0.001);术后癌细胞的增殖指数较术前明显降低(P〈0.01);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术后较术前显著下调(P=0.03);p53基因突变与非突变者,二者术后Bcl-2表达均较术前下调。结论直肠黏膜下植入抗肿瘤药是术前区域性化疗的最佳途径;5-FuSR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满意,大肠癌细胞凋亡增加,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明显下调,并且对p53基因突变者亦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子宫颈癌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组织病理学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术中髂内动脉灌注顺铂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检测25例术中行髂内动脉灌注化疗的子宫颈癌患者(灌注组)肿瘤组织中癌细胞的凋亡及增殖情况,并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25例(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灌注组肿瘤细胞的细胞增殖指数(PI)为(46.34±18.76)%,略低于对照组的(58.48±16.54)%(P>0.05),灌注组中肿瘤细胞的凋亡指数(AI)为(17.67±10.3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92±5.76)%(P<0.05).结论子宫颈癌术中通过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以诱导子宫颈癌细胞发生凋亡,并可能降低其增殖活力.  相似文献   

18.
Survivinisakindofinhibitorofapoptosispro teins (IAP)withparticularstructureandcharacter .Itisexpressedinmanytumorsinsteadofnormaltis sue.Forthisuniqueexpressionspecificity ,survivinhavebeenahotpointofinvestigationfortumordiag nosisandtreatment.Onthebaseof…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四君子汤对直肠癌术后免疫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130例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65)和对照组(n=65),2组均给予FOLFOX-7化疗方案,研究组加服四君子汤,治疗4个周期。评价2组KPS评分、中医证候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KPS评分明显增加,对照组明显降低,2组生活质量改变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比较,对照组治疗后的CD3+、CD4+、CD8+和CD4+/CD8+降低更为明显(P<0.05~0.01);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的纳呆、神疲、腹胀和便溏以及总分降低更为明显(P<0.05~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KPS评分与CD4+/CD8+呈正向相关关系(r=0.486,P<0.05),中医证候积分与CD4+/CD8+呈负向相关关系(r=-0.375,P<0.05)。结论 四君子汤联合FOLFOX-7化疗方案对直肠癌术后进行辅助化疗,可以明显改善免疫功能、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0.
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3种不同术前辅助治疗方法对低位直肠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对91例低位直肠癌病例分为4组,A组19例进行术前区域动脉灌注化疗(Preoperative regional intra-arteral chemotherapy,PRAC)联合放疗,B组30例进行术前腔内热疗(preoperative endocavitary hyperthermia,PEH)联合放疗,C组15例术前单纯放疗,D组27例术前未行任何辅助治疗.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法)检测每例治疗前及手术后的凋亡细胞. 结果:全部施行根治性切除术.所有4组治疗前的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es,AI)之间无明显差异.A、B、C 3组治疗后AI均明显高于各组治疗前AI(P<0.01).治疗后的4组AI相比,A组(5.389±0.517)%、B组(4.985±0.428)%、C组(2.757±0.251)%,均高于D组(0.877±0.139)%,A组和B组AI又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与B组AI无明显差异.结论:低位直肠癌PRAC联合放疗与PEH联合放疗均可以明显促进癌细胞凋亡,提示术前通过这两种方法治疗直肠癌可收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