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研究现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徐富星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6,26(6):365-366,424
1流行病学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发病率处于第2位,2003年美国大肠癌新发展病例数和死亡率均居第3位。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提供的数据显示,亚洲地区,尤其是经济发达地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也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筛查方法与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大肠癌预后较好,但常因为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而被忽视和延误。因此在无症状人群中筛查大肠癌,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大肠癌的重要防治策略之一。此文对目前常用的大肠癌筛查方法及其效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肠癌早期诊断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经济发达国家发病率较高,是西方国家第二位高发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大肠癌死亡率位居癌症死因的第2至第4位,并且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直接与诊断时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晚期大肠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为7%;而早期癌患者手术后5年生存率则可高达92%。大肠癌早期诊断的主要途径是:自然人群普查;癌前疾病随访与监视;“遗传性大肠癌综合征”家族成员的基因预测。本文主要讨论前两者。  相似文献   

4.
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国内资料统计.临床上早期大肠癌诊断率多徘徊在10%~15%,因此.大肠癌患的5年生存率不足50%。欲提高大肠癌患的长期存活率.当务之急是提高早期病人的检出率。就目前国内外的经验.提高早诊率最有效的方法有三种策略:自然人群普查、癌前疾病随访和遗传性大肠癌患病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早期诊断与治疗存在的几个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经典的大肠隆起性肿瘤临床易发现,随着肠镜普及应用不易漏诊,但在我国绝大部分大肠癌在发现时已近中晚期,5年生存率在30%~60%之间.而影响大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有如下几点:(1)高危人群的筛检;(2)患者能否有意识地在无症状期接受肠镜检查;(3)内镜医师能否恰当地使用内镜将大肠早期癌以及癌前病变准确的检出而不漏诊,尤其是对患者危害甚大但又易漏诊的大肠平坦型肿瘤;(4)病理医师是否能选择恰当手段将全瘤中某一点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癌变的部分准确检出而不漏诊.  相似文献   

6.
大肠癌早期防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肠癌的早期防治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如能做到早期诊断则可将5年生存率由现在的30%~60%提高到95%以上。目前的研究已经证明大肠癌的早诊是可以做到的,但尚未实现的原因是什么呢?又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7.
大肠癌的流行病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大肠癌是临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的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其中在西方发达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处于第2位。2003年美国大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均居美国癌症发病数和死亡数的第3位。在我国,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态势.排在恶性肿瘤和致死因素的第4位。为此了解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及流行病学趋势.有利于更好地防治大肠癌。  相似文献   

8.
本文简要回顾国内外大肠肿瘤筛查的现状以及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异;根据近年来我国大肠肿瘤筛查的实践与国外大肠肿瘤筛查指南的比较,分析我国开展大肠肿瘤伺机性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于我国现行医疗制度和国家经济状况,推荐伺机性筛查大肠肿瘤。  相似文献   

9.
现阶段我国大肠癌筛查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出现明确症状的大肠癌患者,大多已进人中、晚期,治疗效果很不理想。为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近年来许多国家开展了自然人群大肠癌筛查。事实证明,这种筛查不仅大大提高了大肠癌的早诊率,提高了患者的长期存活率,而且降低了人群的大肠癌发病率。迄今,很多国家已将大肠癌筛查列入国家公众健康方案,有的国家已将其纳入医疗保险。然而,这种人群筛查在不同国家的可行性却受到质疑。其主要原因是,在这些国家缺乏开展这种筛查的必要条件:人群的高水平健康意识;足够数量的医务人员和国家的财政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限于经济条件和人们的健康意识,很难开展大面积的自然人群筛查。在这些国家和地区,如何开展旨在提高大肠癌早诊水平,改善治疗效果的工作呢?  相似文献   

10.
一、背景 大肠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全世界范围内大肠癌发病率男女均处于恶性肿瘤第3位。2003年美国大肠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率均居第3位。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提供数据显示亚洲地区,尤其经济发达地区其发病率也迅速增长。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大肠癌的筛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具有实用价值的大肠息肉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和方便易用的大肠息肉发病风险预测评分系统.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既往史、个人史(手术史、服药史、吸烟史、饮酒史、毒物接触史等)、饮食史、排便频率、月经史(女性检查者)等.采用χ2检验、t检验等方法进行单因素分析.选择单因素中P值小于或等于0.25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逐步Logistic回归后退法逐步筛选潜在预测因子,建立大肠癌癌前病变.息肉发病风险的预测模型.将模型中的连续变量转变成分类变量后对模型中的所有变量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根据模型中的β值而赋予分值,建立评分系统.结果:息肉发生率为21.5%,腺瘤发生率为7.9%,进展期腺瘤发生率为1.2%,浸润癌发生率为2.0%.性别、文化程度、吸烟史、饮酒史、工作性质、水果、奶类、腌制食品、油炸食品、红肉摄入、月经史、体质量指数、饮酒量、饮茶量14项是息肉的潜在预测因子(P≤0.25).多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发病风险预测模型的建立.吸烟史、水果摄入、红肉摄入是息肉的独立预测因子.息肉发病风险预测评分系统分值>1分被判断为息肉患者.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大肠癌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息肉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和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诊断预测效能,可望用于无症状平均风险人群大肠癌癌前病变.息肉发病风险预测.  相似文献   

12.
老年大肠癌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肠癌是人类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居恶性肿瘤发病率第3位.近些年,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上升趋势十分显著,已居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的第4位和第5位.根据西方国家近几十年消化道肿瘤的演变规律,可以预见大肠癌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高发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研究表明,大多数大肠癌发生在≥60岁老年人,老年人大肠癌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老年人[1].  相似文献   

13.
大肠癌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国内统计在恶性肿瘤的死因中顺列第五。减少发病率。改善预后,成为当前大肠癌防治研究的主要策略。业已表明,大肠癌的预后与早期诊断密切相关,例如,早期确诊的大肠癌其术后五年生存率可达80%以上,而中晚期大肠癌不足40%。为此,通过提高大肠癌早期诊断率以改善大肠癌预后已成为大肠癌防治切实可行的措施。然而根据临床征象如疼痛、便血、体重减轻或肠道功能紊乱等作为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的电子肠镜和粪便潜血试验(fa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FOBT)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前瞻性分析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186例的电子肠镜和FOBT的筛查结果。FOBT应用试纸免疫法和氨基比林化学法。结果在186例亲属的肠镜检查中阳性病变检出率高达80.1%,其中癌前病变占41.1%,恶性疾病占23.6%。而FOBT的检出率只有22.3%,明显低于肠镜的检出率(P〈0.001)。大肠息肉、息肉癌变和大肠癌在一级亲属的检出率分别为56.5%、6.5%和17.2%,在对照组分别为25.7%、0.5%和6.5%,两组比较,P均小于0.001。本组小于40岁的患者占阳性病变的20.1%和恶性病变的17.1%。肠镜检查检出Dukes A期大肠癌18例,占56.3%,B期12例,占37.5%,C期2例,占6.3%,D期0例。所有大肠癌患者均可进行根治性手术切除。结论在大肠癌先证患者的一级亲属中进行结肠镜筛查明显优于FOB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并可预防大肠癌和早期诊断大肠癌和提高根治手术率。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大肠癌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早期大肠癌常无临床症状,需通过筛查才能发现。目前大肠癌筛查的常用方法是粪隐血试验,但它存在假阴性和假阳性过高的局限性。为了弥补其不足,人们尝试进行粪便脱落细胞及其相关标志物的检测以探讨大肠癌早期诊断的新方法,在大肠癌筛查上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近年有关研究进展进行系统回顾。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27E10阳性巨噬细胞(Mφ)浸润程度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60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27E10阳性Mφ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的组织学类型、癌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27E10阳性Mφ高计数组的癌浸润深度、淋巴结及远处转移发生率均低于低计数组(P均<0.05)。27E10阳性Mφ高计数组的5年生存率为62.1%,明显高于低计数组的35.5%(P<0.05)。结论 癌组织中27E10阳性Mφ浸润的数量与大肠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对大肠癌患者的预后评估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就全球而言,在肿瘤导致的死亡原因中大肠癌位于前列。有证据显示,对处于一般风险水平的人群进行筛查,可通过发现、切除癌前病变,降低死亡率并阻止癌症的发生和发展。目前的筛查方法主要有粪便检测和结肠结构性检测,前者一次所需费用较低,有利于发现早期癌症,但对于高危腺瘤的检出率不高,且需重复进行,而后者则可以发现高危腺瘤和早期癌症,但该操作具有侵入性。每种筛查手段均各有优势和局限性,最佳的筛查方法仍不清楚,其效果的优劣最终取决于检测的质量和病人的依从性。在美国,结肠镜是最主要的筛查方法。在筛查前需对人群进行危险度分层,一般危险人群筛查的起始年龄是50岁,终止年龄尚不清楚。大肠癌术后随访监测时间为5~10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我们建议把直接结肠镜检查作为大肠癌机会性筛查的首选方案,把FIT-肠镜筛查作为次选方案。而在系统性筛查中,则应把FIT-肠镜筛查作为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前,大肠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30%,主要致死原因是术后腹腔局部复发、区域复发和肝转移,防止其复发和转移对改善患者病情极其重要。1997年10月~2005年8月,我们对2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大剂量四氢叶酸钙、5-氟脲嘧啶(5-Fu)进行腹腔化疗,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我国结直肠癌筛查和早期诊断十年回顾:1994~2005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继恒  李世荣 《胃肠病学》2006,11(4):245-250
结直肠癌是我国发病率位居第四的常见恶性肿瘤,而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发病年龄也明显提前。大规模人群普查资料表明.35岁以上的人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约为24~32,10万(不含香港和台湾地区)。早期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5年存活率可达90%以上,而晚期癌5年存活率不足10%。目前各国结直肠癌的术后5年总体存活率均不高.具体为北美61%,撒哈拉37%,日本57%.中东、北非37%.澳大利亚,新西兰54%,南亚36%,西北欧46%.中亚33%.南欧45%,东欧30%.拉丁美洲45%,中国32%(国内报道为50%)阁。各地区存活率的差异可能与当地的早期癌诊断率有关。根据美国近30年的统计,20世纪70年代的结直肠癌死亡率为28/10^5,2000年为20/10^5,下降了29%.其主要原因为近二、三十年来美国大力开展无症状人群普查.检出了大量“早期癌”并对癌前病变进行干预治疗。美国明尼苏达州1993年公布了该地区46551名自然人群的13年普查结果,  相似文献   

20.
老年人大肠癌的内镜诊治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在老年人大肠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约占整个大肠癌发病率的40%;在因大肠癌死亡的患者中,同样也是老年人最高,约占总死亡率的60%。因此大肠癌是老年人死亡的主要杀手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