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蚌埠铁路辖区50年传染病谱变迁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宏武 《现代医学》2003,31(5):293-295
目的 分析蚌埠铁路辖区1953~2002年传染病流行特点,为制定防病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时间序列和自身对照方法,分析发病率、死亡率变化趋势。结果 50年间平均发病率、死亡率呈大幅下降趋势;20世纪50~70年代以自然疫源性疾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8.65%~72.94%;80~90年代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51.61%~70.72%;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成为现阶段主要传染病,性病的发病构成比上升,并进入疾病谱前5位。结论 因防治策略正确,大多数传染病已得到有效控制,20世纪90年代始辖区疾病谱出现新的特点,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应进一步依法开展防治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加强海军的传染病防治工作,了解传染病的发病特点,掌握其流行规律,为防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笔者报告1992~1994年海军部队主要传染病的发生概况。方法:分析当前对部队威胁较大的几种主要传染病。结果:主要传染病中发病处于上升趋势的传染病为痢疾、麻疹、肺结核、流行性出血热,而发病处于下降趋势的传染病为疟疾、感染性腹泻。以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为主要传染病,且痢疾、麻疹发病率有继续上升趋势。结论:今后工作重点仍以预防肠道传染病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新乡市红旗区各类报告传染病的总体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做好疫情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旗区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及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共计22种8 83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641.12/10万,死亡率为0.65/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乙肝(379.66/10万)、肺结核(74.56/10万)、痢疾(46.11/10万)、丙肝(41.46/10万)和梅毒(15.17/10万),占总发病数的86.87%。其中乙肝5年间均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9.22%。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痢疾及麻疹等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河北省霸州市2010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霸州市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制订控制和降低传染病发病和死亡的有效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霸州市201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霸州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398.76/10万,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报告;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6位传染病分别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占总发病数的88.56%;传染病报告死亡率为0.68/10万,死亡率最高的是狂犬病,占总死亡数的50.00%。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风疹和流行性腮腺炎等是霸州市2010年的主要传染病;狂犬病是主要的致死传染病。结论我市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等肠道传染病、肺结核等呼吸道传染病、麻疹等疫苗相关疾病以及狂犬病等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5.
病毒性肝炎是我市近几年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1973年发病为全市各种传染病的首位,占传染病总数的22.67%;1974年为第五位,次于流感、麻疹、痢疾、疟疾;1975年为第三位,次于痢疾、疟疾;1976年为第四位,次于痢疾、疟疾、麻  相似文献   

6.
新乡市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报告传染病疫情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新乡市红旗区各类报告传染病的总体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特征及发病趋势,为做好疫情监测和制定传染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旗区2005-2009年各类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红旗区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丙类及其他重点监测传染病共计22种8 830例,死亡9例,年均发病率为641.12/10万,死亡率为0.65/10万。发病率居前5位的传染病分别是乙肝(379.66/10万)、肺结核(74.56/10万)、痢疾(46.11/10万)、丙肝(41.46/10万)和梅毒(15.17/10万),占总发病数的86.87%。其中乙肝5年间均居首位,占总发病数的59.22%。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性病、痢疾及麻疹等传染病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廖显明 《中国热带医学》2006,6(7):1184-1185
目的 了解罗城县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罗城县1985~2004年甲、乙类传染病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85~2004年罗城县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4.77/10万,年均死亡率为1.12/10万。20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5位传染病分别为痢疾、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麻疹、伤寒,五种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90.26%;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是狂犬病、新生儿破伤风、乙脑、流脑、病毒性肝炎,占总死亡数构成的90.91%。结论痢痰、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等是罗城县近20年来的主要传染病,1990年以后,淋病等性传播传染病发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痢痰、肺结核、病毒性肝炎、伤寒、麻疹和淋病、梅毒、HIV等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赣州市近年来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赣州市2000—2006年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常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37种法定传染病中,该市报告了27种,共报告病例137911例,死亡86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45.10/10万,死亡率为1.53/10万,病死率为0.63%。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报告数占甲、乙类传染病报告数的73.47%,发病数居前五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淋病、麻疹。结论:在法定传染病中,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是该市的防控重点,其中以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痢疾和麻疹为先,但性传播疾病中淋病需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我市章贡区传染病流行规律,制定有效的防治对策。方法:选取章贡区防疫站1950-1999年的疫情报告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使用Microsoft Excel软件,采用时间序列,运用自身对照的办法,分析50年来传染病的动态变化。结果: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2216.40/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206.96/10万,下降了90.66%;与计划免疫相关的传染病发病率由50年代的1199.82/10万下降到90年代的114.61/10万,下降了94.01%。结论:传染病的主要发病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20世纪50.60年代以麻疹、疟疾为主,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以痢疾、肝炎为主。90年代后淋病、肺结核呈逐年增多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海南省三亚市11年来甲、乙、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为制订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三亚市1996~2006年11年间各类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1996~2006年三亚市法定报告甲、乙、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在284.43/10万~701.36/10万之间,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388.92/10万.11年间以虫媒及其它传染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31.52%,其次是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总发病数的28.49%,再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占总发病数的26.30%,2005年后大幅上升,居四类传染病之首.主要传染病以疟疾、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腮腺炎、淋病为主.结论 疟疾是三亚市重点传染病,但近两年结核病、肝炎和性病是影响三亚市传染病发病率的主要疾病,应加大力度对呼吸道和血源及性传播疾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1.
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情况,为制定传染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揭阳市区2006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9种834例,死亡5例,报告发病率为119.821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3种540例,无死亡病例,报告发病率为77.5824/10万。报告乙类传染病前三位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和麻疹,分别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40.83%、10.92%和4.73%,丙类传染病中以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数最高,占传染病报告总数的37.12%。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乙肝、麻疹、其他感染性腹泻的监测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2005年洛阳市老城区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老城区2005年疫情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7种计508例,死亡1例,报告发病率334.77/10万;报告丙类传染病4种计158例,报告发病率为104.12/10万。乙类传染病中前五位的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麻疹、淋病;血液与性传播疾病占发病总数的45.05%,肠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5.16%,呼吸道传染病占发病总数的16.01%。乙类传染病发病主要以20~40岁工人和农民为主,丙类传染病以小学生、幼托儿童为主。结论应该加强对血液与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加强对工人、小学生、幼托儿童的健康知识教育,加大学校传染病的监测工作,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的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制定肠道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5-2011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深圳市龙岗区2005-2011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9种,累计5563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242.42/10万,占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9.90%。无霍乱、脊髓灰质炎报告。死亡13例,死亡率为0.061/10万。发病率排列前3位的疾病为手足口病、其他感染性腹泻和痢疾(包括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病例集中于春秋两季,5-7月为第1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34.56%。9-12月为第2个发病高峰,占全年发病总数42.53%。男女性别比为1.71:1。5岁以下年龄组占肠道传染病总数的82.23%。结论2005-2011年深圳市龙岗区肠道传染病发病有上升趋势,散发为主,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2008~ 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疫情动态和流行特征.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对2008~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2008~2012年沿淮某市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为241.51/10万;死亡60例,年平均死亡率0.35/10万;病死率0.14%.甲乙类传染病总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以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为主,二者占发病总数的77.56%.结论: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梅毒、痢疾、疟疾、麻疹是沿淮某市传染病防治的工作重点,同时应进一步关注和控制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  相似文献   

15.
陈彦彩 《吉林医学》2010,(24):4109-4109
目的:掌握濮阳县传染病发病动态,为制定防治措施和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整理、分析资料。结果:濮阳县2009年传染病发病率335.02/10万,传染病发病前五位是手足口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流行性腮腺炎、痢疾。结论:艾滋病死亡位居濮阳县传染病死因首位。今后一段时期防治工作应以控制血源与性传播疾病为重点,采取综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分析博罗县近5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趋势,为制订今后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博罗县2000~2004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博罗县5年法定传染病总发病数3953例,年平均年发病率106.32/10万;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3735例,年平均发病率100.46/10万,丙类传染病5年共报告218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86/10万;5年中报告的主要传染病种为肺结核、乙型肝炎、流行性腮腺炎、痢疾、淋病、麻疹、狂犬病。结论博罗县近5年中传染病发病全部为乙、丙类,且绝大部分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染病,导致死亡的传染病以狂犬病为主。未来传染病防治工作应以加强呼吸道传染病、血液及性传染病、狂犬病、艾滋病等的预防控制为重点。  相似文献   

17.
谢刚  笪旭辉  张国明  温念平 《吉林医学》2013,34(10):1886-1889
目的:分析2005年~2011年红原县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状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红原县2005年~2011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χ2检验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2011年红原县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3 236例,死亡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 170.05/10万,年均死亡率1.45/10万,年均病死率0.12%,无甲类传染病报告,2007年发病率最高,2011年发病率最低;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居各类传染病发病1,2位,全年各月均有发病,县城发病高于农村,男性发病高于女性,肺结核、痢疾、乙型肝炎、麻疹和炭疽位居传染病发病构成比前5位。结论:红原县法定传染病发病处在一个较高水平,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仍是今后防治工作重点,同时应加强结核病、痢疾、乙型肝炎和炭疽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与监测。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1980年~1991年牡丹江市西安区急性传染病流行趋势的某些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9种传染病的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呈下降趋势,肠道传染病发病高于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是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肝炎。传染病呈不同程度的周期性波动。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病住院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1999-2008年广州地区儿童传染病的变化规律和主要传染病的发病情况,为医院儿科临床及传染病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1999-2008年广州市儿童医院传染科住院所有法定传染病进行分类、统计,应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传染病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恙虫病、伤寒副伤寒。呼吸道传染病居发病首位,占79.82%,其次为肠道传染病,占16.97%,再次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1.74%。传染病发病以麻疹居首位,占49.67%,其次为水痘,占14.50%。年龄最大分布在1~6岁,占72.16%。人均住院8.13 d。10年来儿童传染病发病趋势有所下降,肠道传染病发病降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上升,以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居发病前三位,出现梅毒、艾滋病新发传染病。结论广州市儿童传染病的防控应采取以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为防控工作的重点,同时,新发传染病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王辉  王建国 《医学动物防制》2014,(7):724-727,730
目的了解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方法收集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法定传染病数据资料并整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银川市兴庆区2007-2012年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传染病报告25种40 526例,死亡7例,年均发病率为1379.97/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2/10万,病死率为0.02%。发病率居前5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416.19/10万)、手足口病(235.98/10万)、乙型病毒性肝炎(180.58/10万)、流行性腮腺炎(157.99/10万)、痢疾(86.02/10万),以上5种传染病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77.67%。系统分类传染病发病以肠道类传染病为主,共报告21 722例,占发病总数的53.60%;其次是呼吸道类传染病,共报告9 493例,占发病总数的23.42%;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共报告发病9 181例,占发病总数的22.65%;虫媒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占0.30%;其他类型传染病占0.02%。结论银川市兴庆区法定传染病发病处在一个较高水平,预防和控制肠道类传染病、呼吸道类传染病和血源及性传播传染病仍是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