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婴幼儿硬脑膜下血肿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婴幼儿颅内血肿是小儿的常见急症 ,其病情凶险 ,死亡率高[1] 。我院从 1993年 10月至 2 0 0 1年 10月共收治 2 2例。现就本病的诊断及治疗进行探讨。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 :男 13例 ,女 9例。年龄最小 1d ,最大 7个月 ,其中 1~ 30d 8例 ,31d~ 7个月 14例。早产儿 (≤ 37周 ) 5例 ,低体重儿 (<2 .5kg) 3例。出血原因 :维生素K缺乏 2例 ,有宫内窘迫 3例 ,产钳伤 4例 ,跌伤 12例 ,被高处跌落砖头击伤 1例。临床表现 :啼哭或躁动不安 10例 ,嗜睡 5例 ,中度昏迷 7例 ,溢奶或呕吐 12例 ,惊叫、惊厥或抽搐 12例。查体 :面色苍白 ,呼吸…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硬脑膜下血肿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婴幼儿硬脑膜下血肿诊治经验。方法 对我院以往10年收治婴幼儿硬脑膜下血肿22例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治愈18例,死亡4例,死亡率18.2%。结论 婴幼儿颅内血肿死亡率高,但只要掌握婴幼儿的生理特点,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就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是指位于硬脑膜和蛛网膜之间有完整包膜的血肿。我院1990年10月~99年6月对13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进行手术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43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5.
报道50例经脑CT扫描证实的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32例有不同程度外伤史,但高颅压症状轻微。17例初诊时接近诊断。19例初诊为脑血管病;另14例,误为其它,手术治疗40例效果良好;非手术治疗10例中基本治愈6例,死亡4例尸检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探讨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钻孔引流术治疗的97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7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术后并发症包括硬膜下积液3例,颅内血肿4例,张力性气颅3例,精神障碍6例,癫痫发作4例。血肿复发5例。结论头颅CT平扫是诊断慢性硬膜下血肿的首选检查。对于有症状的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应采取手术治疗,并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12例,男9例,女3例。大发作3例,局灶性发作9例。对以癫痫为首发的临床症状、体征、脑电图、CT等资料作了分析;对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所致癫痫发作的病因、血肿包膜的病理生理及临床处理作了讨论,认为早期手术术后继服用抗癫痫药物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去骨瓣减压术(DC)后对侧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EDH)的临床特点和早期诊治方法.方法 对23例颅脑外伤术后对侧进展性ED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术后对侧进展性EDH的平均确诊时间为(4±3)h;EDH的部位为颞顶部12例,枕顶部9例,额颞部2例;主要表现为术中脑肿胀8例,术后对侧瞳孔散大4例,术后ICP逐渐增高4例,神经系统无明显异常改变者7例.保守治疗1例,再手术22例,21例确认血肿处骨折存在.出院时GOS评分5分5例,4分7例,3分7例,2分者1例,1分3例.结论 急性外伤性硬脑膜下血肿(SDH)术后对侧进展性EDH以颞顶和枕顶部最多见,冲击部位颅骨骨折处出血是最主要的机制,早期确诊和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钻孔冲洗引流术是目前治疗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首选方法,但仍有一些严重并发症影响其病程和预后。笔者近五年来对该方法作了一些改进,手术40例,无1例发生并发症,报告如下。1手术方法应用局部麻醉,选择平卧时血肿较低位处钻孔,扩大成2.5cm×2.5cm左右小骨窗,骨蜡涂布止血,硬膜悬吊2针,从切口旁置入引流管、“十”字切开硬脑膜置入引流管于血肿腔后立即缝合切口,开放引流管缓慢放出硬膜下血肿。双侧者先行血肿多的一侧手术,双侧手术后,两侧引流管同一高度同时缓慢放液。血肿量超过100ml者,初次放出三分之二左右后夹管,3~6h后再开放自然引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方法依据CT定位,确定血肿最大层面,应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引流适量血肿后,用生理盐水等量冲洗,至冲洗液清亮后连接引流袋,开放引流,1~4d拔针。结果本组108例患者采用了微创手术均一次穿刺成功,术后全部患者颅内高压、偏瘫、失语、意识障碍迅速好转,脑疝消失,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和并发症。结论采用微创穿刺术治疗老年人CSDH,只需局麻,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女,65岁,因头痛、头晕、呕吐5d于1998年11月11日入院。否认外伤史。检查:神志清楚,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存在,鼻唇沟对称。颈项强直,右侧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阴性。头颅CT扫描示左额、颞、顶硬膜下有等密度及混合密度灶,中线结构向右移位。诊断: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于1998年11月12日在强化局麻下行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抽出陈旧性“机油”状不凝血100ml,术后4h病人意识恍惚,右侧肢体活动受限,复查CT示左额、颞、顶硬膜下高密度影,中线结构移位(图1)。急诊开颅探查…  相似文献   

12.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CT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自1986年至1988年对7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及手术治疗,本文着重探讨 CT 检查对本病的诊断价值。资料及结果本组计70例病人,其中男64例,女6例。年龄为28天至75岁,平均52.9岁.病程:以头外伤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无头外伤史者以发病距入院时间计算病程。病程为15天至3年,平均病程115天。手术情况,手术采取颅钻孔术68例,颅钻孔术及瓣状开颅术2例,术中发现硬膜下血肿77个,双侧血肿7例,血肿部位均位于幕上。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的包膜形成。血肿性状为液体状65个(84.4%),液体状混有部分血凝块12个(15.6%)。CT 资料:本组70例病人均进行 CT 检查.CT 机型号 GE8800。CT 改变包括密度、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等。一、密度及分型血肿密度被认为是该病最重要的 CT 表现,我们据本组资料提出血肿的 CT 密度分型如下:1.高密度型血肿密度高于正常脑组织.本组14个(18.2%),CT 值42~70Hu,平均54.1Hu.2.混合密度型与脑组织比较血肿含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改变,我们提出2种亚型:①混杂型:血肿由高密度、等密度及低密度不均匀、不规则地混合形成,本组12个(15.6%),CT 值22~67Hu,平均40.8Hμ.②液平型:血肿上层为低密度,下层为高密度,中间为液平面或等密度过渡区。本组9个(11.7%),CT 值18~50Hu,平均39.2Hu.3.等密度型因正常人脑灰白质 X 线吸收系数相差0.7%,CT 上灰白质有约7Hu的差异.我们因此提出等密度的2种亚型:①灰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灰质密度相等,本组14个(18.2%),CT 值34~42Hu,平均37.4Hu。②白质等密度型:血肿密度与脑白质密度相等,本组10个(13%),CT 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硬脑膜下脓肿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近20年收治的6例硬脑膜下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因误诊为硬膜下积液而死亡,其余4例均痊愈出院。结论硬脑膜下脓肿临床少见,仔细分析病史及影像学资料,及时诊断,正确处理,方能减低死亡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外伤性急性硬膜下弥散性血肿的形成机制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2例颅脑损伤后发生硬膜下弥散性血肿患者的受伤部位、临床表现、头颅CT表现、治疗措施的选择和治疗效果。结果急性硬脑膜下弥散性血肿患者均为减速性损伤所致,术中见到蛛网膜破裂并有脑脊液外漏及蛛网膜下腔出血,血肿呈糊状,弥散均匀分布于一侧大脑半球硬脑膜下、蛛网膜外,选择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硬膜下引流及保守治疗后,15例患者恢复良好,4例轻残,1例中度残疾,2例死亡。结论外伤性硬膜下弥散性血肿的形成是以脑挫伤为基础,同时蛛网膜破裂,脑脊液外溢至硬膜下腔,与出血混合形成不凝血.在颅内高压的作用下弥散分布于硬膜下腔;硬膜下腔的出血渗入蛛网膜下腔,形成局限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选择骨瓣开颅清除血肿并硬膜下引流,结合脑挫伤程度,行去骨瓣减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老年高血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5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老年人在高血压的基础上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临床上并不少见。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2年2月共收治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98例,其中56例伴有高血压,占57.14%。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其外伤史、临床特点以及处理原则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新生儿及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的转归规律,探讨病程各时期的治疗措施,为婴幼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8例新生儿及婴儿颅骨骨膜下血肿并骨化患儿的病程转归与治疗结果,采用最佳方案进行治疗.结果 18例患儿中13例行血肿穿刺抽吸,3例反复复发者行持续负压血肿抽吸,2例血肿包膜完全骨化者行全麻下手术.经治疗后,本组18例患儿全部治愈.结论新生儿及婴儿骨膜下血肿需就病程各时期给予个性化治疗,血肿包膜有骨化者应根据情况尽早穿刺抽吸或血肿包膜全部骨化患者则应给予及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7.
有占位效应的外伤性急性:硬脑膜下血肿(subduralhematoma,SDH)多数需要手术治疗,但偶有快速消散的报告,我院收治1例急性SDH快速消散后,进展性硬脑膜外血肿(epiduralhematoma,EDH)形成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系外伤引起,神经外科临床上常见,我院自1995年以来收治21例,均采用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指头部外伤三周以后出现症状,位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具有包膜的颅内血肿。我们复习了大宗经过各种手术治疗的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例,对其中每一种方法均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采用北京朝阳医院神经外科研制的穿刺针治疗该病具有更好的效果。现将以此法治疗的30例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病人情况总结报告如下。1.1一般资料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20~74岁,平均53岁。受伤原因:打击伤12例,坠落伤2例,跌伤8例,车祸伤3例,不明原因5例。血肿部位:以颞顶为主13例,以额颞为主2例,以额顶为主5例,以颞枕为主3例,以顶枕为主2例,以颞枕顶为…  相似文献   

20.
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997年10月至2005年10月共收治14例半球间硬膜下血肿,男12例,女2例;年龄21~70岁。均为车祸伤,致伤部位:枕部7例,额部4例,颞顶部3例。入院时GCS评分13~15分6例,9~12分5例,7分2例,5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