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分析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鼻空场营养管灌注,支持和促进胃动力治疗。结果本组26例均治愈,3~6天治愈18例,7~10天6例,11~15天2例,20天以上1例。结论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鼻空肠营养管灌注和支持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张光军 《海南医学》2008,19(2):39-41
目的 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996-2006年收治的32例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在术后4~9天.30例(94%)经非手术治疗后14~36天恢复胃动力,2例因家属放弃治疗而死亡.结论 腹部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和胃镜检查是诊断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  相似文献   

3.
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FGDE)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8年1月至2004年4月间收治的6例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年龄34~64岁)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多发生于腹部手术后的3~14 d,表现为上腹胀、呕吐、胃引流量增多.6例患者均经非手术治疗(胃肠减压、全胃肠外营养或同时给予肠内营养,碘水造影检查和胃镜检查,给予胃复安、吗叮啉及红霉素等药物)后16~27 d恢复胃动力.胃造影和胃镜检查不仅是检查手段,而且对胃蠕动的恢复有促进作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和肠内营养(EN)可以促进胃动力的恢复.结论:腹部非胃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胃造影、胃镜的机械刺激作用以及充分的营养供给对胃功能障碍的恢复有促进作用.采取非手术治疗可治愈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
陈磊  田辉 《中国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2):1665-1665,1642
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21例食管胃吻合术后出现胃排空障碍的患均经鼻将十二指肠营养管置入十二指肠上升段,并行肠内营养。结果 全部21例患均能顺利置管,经肠内营养1~3周后均能顺利恢复胃排空并拔管。结论 十二指肠营养管是治疗胃排空障碍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94年至2005年收治的215例胃大部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共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13例,发生率6%,均发生于术后3~15天.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出院,均于31天内治愈.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收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排空障碍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子恒 《海南医学》2005,16(9):19-2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方法 对1994年1月~2004年12月收治的2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窄障碍均发生于胃大部切除术后3-12天。24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3-48天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周内治愈10例(41.67%),4周内治愈14例(58.33%)。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7~2007年收治的1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3~10天。通过临床表现、胃肠道造影和胃镜检查确定诊断,经非手术治疗18~42天恢复胃肠道功能,痊愈出院。结论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主要胃肠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经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行毕Ⅱ式胃肠吻合术患者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率8.1%,显著高于毕Ⅰ式的2.6%(P〈0.01)。32例患者确诊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后,给予非手术综合治疗10~64d,平均23.4d治愈出院。随访22例,6个月无复发。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是胃大部切除术后早期常见并发症,毕Ⅱ式吻合术为易发因素,经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可确诊,采用非手术综合治疗多可治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原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3年11月~2007年3月术后及治疗的35例胃癌手术后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胃癌手术后的4~12d,35例病人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3~48d恢复胃动力,痊愈出院,3周内治愈17例,4 周内治愈32例.结论 胃癌手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病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本院2003年12月~2009年12月收治的20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20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3~10 d.经非手术治疗后,均于术后14~35 d恢复胃肠道功能,平均21.3 d.全部病例均痊愈出院,无再手术病例.结论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胃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胃排空障碍,同时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4~2003年我院收治的18例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中有18例出现胃排空障碍,发生率为7%,所有经保守治疗的病例治疗10~31d治愈。结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患者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2001年1月~2005年12月137例胃大部切除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有6例出现胃排空障碍,经心理护理,消除紧张情绪,有效胃肠减压,必要时行高渗盐水加糖皮质激素洗胃,减轻胃黏膜水肿,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密切观察并发症的发生.结果 6例患者经保守治疗,7~32d治愈.结论 消除患者的紧张情绪,有效胃肠减压,充分的营养供给是患者康复的保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及治疗。方法:结合文献,对1983年~2003年46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的18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术后4~12天。主要临床表现为胃术后上腹饱胀,呕吐,胃区振水音,肠鸣音无亢进。胃造影及胃镜检查显示残胃蠕动弱或消失。16例经保守治疗,于术后12~37天痊愈。4例合并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二次手术2例,术后症状无缓解,继续保守治疗痊愈。结论:胃切除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与手术方式,迷走神经损伤等综合因素有关。胃造影、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方法。综合性的保守治疗可治愈本病。合并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者亦应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36例老年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总结该手术的注意事项及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治疗方法.方法 功能性胃排空障碍采用胃肠减压、应用胃动力药、营养支持、中医药及精神治疗;机械性胃排空障碍需行手术治疗.结果 33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8~34d保守治疗均治愈,3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术后均得以缓解.结论 老年食管癌术后胃排空障碍是可以预防的,即充分术前准备,纠正全身合并症,规范食管癌术式.一旦发生胃排空障碍要认真分析,尽早辩明属于功能性还是机械性,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都可得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986~2004年我院收治的13例胃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均发生于手术后5~12d。13例胃瘫中,1例术后32d恢复胃动力,2例24d恢复胃动力,其余20d内恢复胃动力。结论胃癌、贲门癌术后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病因是多因素的,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胃排空障碍及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手段。采取非手术疗法可治愈胃排空障碍,应尽量避免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FDGE)的病因、发生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182例行胃大部切除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2例中有12例出现FDGE,发生率6.59%,均发生于术后3~12天.12例经非手术治疗于术后10~28天胃排空功能恢复,痊愈出院.结论:术后残胃和远端空肠正常的运动功能破坏是发生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上消化道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鉴别机械性梗阻的重要方法.采取非手术治疗一般均可治愈,针对胃排空动力学机制的改变采用促胃肠动力药可能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张力症的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应枚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8):90-91,95
目的 探讨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无张力症(胃排空障碍)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 分析我院外科1990~2007年3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排空障碍的诊疗经过.结果 残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4~8d,27例经保守治疗治愈.保守治疗时间8~24d,平均13d.5例因保守治疗无望而中转手术,术中发现残胃排空障碍均与粘连有关,其中4例是与大网膜粘连团块压迫吻合口与输出段空肠有关.结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并发残胃排空障碍多数是功能性的,可经保守治疗治愈,但若经3w以上保守治疗仍未奏效者,应考虑机械性梗阻的存在.胃钡餐(GI)与胃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应尽早中转手术.  相似文献   

18.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胃排空障碍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的发生原因、诊断和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3月间实施的276例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发生胃排空障碍8例,发生率2.9%(8/276)。7例为功能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7-10天,经保守治疗治愈。1例为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发生于术后第7天,二次手术解除梗阻后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迷走神经切断及胃解剖位置的变化是胃排空障碍的主要原因,X线造影及胃镜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临床上须鉴别功能性亦或机械性因素所致的胃排空障碍,功能性胃排空障碍,一般行保守治疗,机械性胃排空障碍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9.
食管癌切除术后胃排空障碍2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食管术后胃排空障碍合理的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食管胃颈部吻合者16例,胸内吻合者4例。占同期食管癌手术1538例的1.3%。14例功能性胃排空障碍病人中12例经保守治愈,2例死亡;6例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病人经手术治愈。食管主后胃排空障碍好发于食管胃颈部吻合者,多为功能性,少数为机械性。术中精细适度各项操作,可减少机械性胃排空障碍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引导下,肠营养导管及胃管置入术在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24例患者采用在DSA引导下经鼻插入肠营养导管及胃管方法进行处理。结果:24例均成功置入肠营养导管及胃管。置管2~5周后,行上消化道造影示胃蠕动恢复,泛影葡胺能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予以拔管。结论:DSA引导下肠营养导管及胃管置入,具有并发症少,患者耐受性好的优点,是治疗食管胃吻合术后胃排空障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