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丁栋梅  荣盛 《求医问药》2014,(21):61-62
目的:探讨静脉血与手指血中葡萄糖浓度的差异性。方法:选取120例妊娠糖尿病孕妇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120例健康孕妇作为对照组,分别采取静脉血与手指血监测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比较两组静脉血与手指血中葡萄糖浓度的差异性。结果两组人群中静脉血与手指血中葡萄糖浓度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对照组与观察组静脉血与手指血中葡萄糖浓度具有显著差异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血与手指血中葡萄糖浓度相比较稍低,但无显著差异性,静脉血葡萄糖浓度常用于临床诊断与检测,但及时性差,手指血中葡萄糖浓度检测具有及时性、时效性及灵活性,适合临床急诊与随机检测,二者有机结合有利于发挥检测葡萄糖浓度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规范手指血糖仪的操作过程,评价临床科室现用血糖仪的分析质量,对临床医疗服务提供有效的指导。方法收集临床科室手指血糖仪及配套的有效试剂条,对检验科AU5821生化分析仪进行系统校准,并保证葡萄糖测定处于良好的质量控制内,葡萄糖测定选用宁波美康公司试剂,方法为己糖激酶法。检测日当天选择住院体检患者采集肘静脉血,每管2 ml,共采集8位患者的静脉全血。将血液样品恰当离心后使用AU5821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葡萄糖浓度,同时使用血常规的血在手指血糖仪上测定葡萄糖浓度,结果本次比对试验共收集有效血糖仪23台,主要为2种型号的产品,博士医生和JJLIFESCAN。通过统计分析分出各科室手指血糖仪与参考方法之间的差异。结论需要对仪器的管理进行进一步的加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科学客观地评价血糖仪测定血糖结果的可靠性为临床广泛应用血糖仪测定血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同一受试者分别取指尖全血一滴,用血糖仪检测毛细血管全血葡萄糖;抽取肘静脉血2ml,取一滴立即用血糖仪测静脉全血葡萄糖;其余血用EDTA-Na抗凝,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浆葡萄糖血糖。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三组结果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血糖仪来测末梢血血糖值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静脉血糖和末梢血糖值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末稍血葡萄糖检测与静脉血葡萄糖检测结果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糖尿病患者空腹静脉血血糖和同时采用快速血糖仪对同一患者末梢血血糖进行监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的静脉血血糖值稍高于末梢血血糖,两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对于门诊需反复监测血糖变化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使用快速血糖仪作为检测工具,其对于指导糖尿病治疗有一定的价值,但诊断糖尿病最好使用静脉血作为检验标本.  相似文献   

5.
目的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634-2005)检测快速血糖仪和血糖试条系统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准确度,为临床应用快速血糖仪提供参考。方法抽取196例患者静脉血用快速血糖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全血、血浆葡萄糖测定。结果在196例样本中,分别有32例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4.2mmol/L,176例〉4.2mmol/L,与快速血糖仪测定静脉全血葡萄糖浓度进行比对。在≤4.2mmol/L浓度区间有1例样本偏差〉0.83mmol/L,在〉4.2mmol/L浓度区间有8例样本偏差超过±20%。196例样本在两个浓度区间均有95%以上的样本偏差符合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结论长沙三诺EA-11型快速血糖尿酸仪及血糖试条系统的准确度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6.
王爱琳 《吉林医学》2010,31(27):4701-4701
目的:探讨手指末梢血血糖和静脉血糖的差异。方法:本样本用罗氏活力型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与传统静脉血以氧化酶法测定血糖进行检测。对116例门诊检测血糖患者的末梢血、静脉血血糖结果对比分析。结果:116例门诊患者检测末梢血空腹、餐后2h、餐后8h血糖平均值与静脉血以上各对应时间血糖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血糖仪可用于门诊糖尿病筛选、普查,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的反复监测,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对于指导治疗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血糖测定过程中,行血糖仪测定末梢血以及静脉血后,其所得血清血糖指标结果的差异性.方法:选取我院门诊进行血糖测量的患者共240例,通过应用血糖仪进行手指末梢血以及静脉全血血糖的测定,而后60min内静脉全血离心,同时采用全自动生化仪,应用GOD法对血清血糖进行测定.分析通过采用不同测定方法后,血清血糖测定的结果.结果:手指末梢血测定后,患者的血糖结果为(6.10±2.70)mmol/L;静脉全血测定后,患者的血糖结果为(7.82±2.65)mmol/L.结论:手指末梢血测定得出的指标要低于静脉血清血糖结果,因此在应用血糖仪测定末梢血血糖的过程中,需要对系数进行完整的精准校正.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快速血糖仪测末梢血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血糖结果的差异.方法 对本院2011年1-10月129例25-78岁的患者,同时用快速血糖仪及全自动生化仪进行末梢血及静脉血的血糖测定.结果 快速血糖仪测末梢血血糖与全自动生化仪测静脉血血糖结果P>0.05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快速血糖仪测末梢血血糖稍低于静脉血,但结果是可靠的,所以可作为床旁监测血糖的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末梢血血糖(CBG)快速检测与己糖激酶法静脉血血糖(VPG)检测的相关性,探讨快速血糖仪血糖测定对妊娠期糖尿病(GDM)筛查的诊断作用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50g葡萄糖筛查试验,对983例晚期妊娠妇女进行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同时取静脉血和末梢血用BECKMAN—CX4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罗氏岁康全血糖仪分别进行血糖测定。结果CBG与VPG值相关显著(r=0.89,P〈0.01)。从CBG筛查的最佳工作特性曲线上可以看出,将CBG≥8.2mmol/L作为血糖异常标准,其敏感性为89.0%,特异性为96.0%,CBG与VPG诊断的一致率为93.8%。结论CBG有利于早期发现GDM和葡萄糖代谢轻度异常,与VPG检测有很好的相关性,可利用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秦家濂 《当代医学》2010,16(1):10-11
目的比较生化分析仪与血糖仪对血糖值的测定。方法随机选择168例患者,用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浆的血糖值,用血糖仪法检测静脉血及末梢血中的血糖值。结果血糖仪所检测静脉血、末梢血中的血糖值均低于生化分析仪检测静脉血浆的血糖值,生化分析仪与血糖仪检测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gt;0.05)。结论生化分析仪与血糖仪都可对血糖值进行测定,但血糖仪更方便快捷。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同时检测儿童指尖血与血清5种微量元素铜、锌、钙、镁、铁(Cu,Zn,Ca,Mg,Fe)进行比较,以了解二者的差异。方法:原子吸收光谱法,40例O—14岁儿童同时采集指尖血和静脉血分离血清,用BH5300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5种微量元素(Cu,Zn,Ca,Mg,Fe)。结果:指尖血铜与血清铜比较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指尖血与血清锌、钙、镁、铁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01);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儿童指尖血与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其锌、钙、镁、铁(Zn,Ca,Mg,Fe)相关性较差,测定全血及血清五种微量元素临床意义各有不同。实验室应该测定大样本正常人群以确立本地区指尖血与血清五种微量元素各自的正常参范围。指导临床医生有针对性地治疗儿童微量元素缺乏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液中乳酸含量与血液粘度的关系。方法无心、脑血管疾病,无肝、肾功能不全的健康体检者80例,空腹抽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全血乳酸浓度及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球压积,并计算得出全血还原比粘度、血沉K值,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血液粘度特别是还原比粘度增高时,血乳酸含量亦明显增高,表明血液粘度增高时对机体的能量代谢造成不良影响,用还原比粘度更能反映粘度对血液供氧能力的影响。结论血液中乳酸含量的增高与血液粘度的增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张雨生 《新乡医学院学报》2003,20(6):406-407,410
目的 为中医甲诊提供血管形态学依据。方法 制作血管铸型标本、手术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测等方法研究指端背动脉的血供。结果 指端的血供主要来自指掌侧固有动脉的尺侧支和桡侧支共同发出的指端背动脉弓分支、指腹动脉弓分支及甲皱支。指端背内纵行小动脉在甲床的上、中 1/ 3及中、下 1/ 3交界处相互吻合 ,分别形成指端背第 2、3级动脉弓。结论 指端的血供丰富 ,由于血流变化而引起的甲床色泽的改变 ,是中医判断疾病病情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动态血糖监测与指尖血糖监测的平均血糖、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探讨出最佳的血糖自我监测方案。方法选取63例1型、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进行连续(72±6)h的血糖监测。同时进行4至7次指尖血糖加以校正。计算动态血糖的24 h平均血糖值(mean blood glucose,MBG)和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mean amplitude of glucose excursions,MAGE),同时在测量结果中选点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合适、经济的自我监测点。结果①"常规8点"、"常规8点"中任意7点的MBG与24 h MBG均有显著相关,选取6点以下的取点的相关性逐渐下降,但取6点、5点均有显著相关性的最佳取点方式;②"常规8点"的MAGE与24 h MAGE具有高度相关性。同时取7点、6点、5点及"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4点具有中度相关性。结论①本文通过对平均血糖的比较提示"常规8点"、"任意7点"足以反映全天平均血糖浓度。②本文对平均血糖波动幅度的研究得出:"常规8点"可以反映血糖波动情况,"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睡前"对血糖波动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比较剪尾、尾静脉切割和眼眶穿刺3种采血对大鼠内分泌及血常规指标的影响,探讨适用于大鼠连续多次采血的优选方法.方法 选择剪尾、尾静脉切割和眼眶穿刺3种采血方法,分别在0 min、20 min、60 min、120 min时间点对Wistar大鼠进行4次采血,测定各组皮质酮(CORT)、血糖(GLU)及血常规指标,并与常规饲养不予任何实验处理作为空白对照组.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对大鼠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3个采血组的血清CORT均有显著升高,同时眼眶穿刺采血组CORT显著高于其他两组.4次采血过程中,剪尾采血和尾静脉切割采血对GLU均有一定影响,但眼眶穿刺采血会造成GLU有超过3 mmol/L的大幅波动.三个采血组比较,眼眶穿刺采血组的初始GLU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同时三组之间白细胞总数(WBC)、红细胞数(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和血小板数(PLT)等血常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尾静脉切割和剪尾采血为相对优化的采血方法,适用于大鼠连续多次采血,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不宜采用眼眶穿刺采血.不同采血途径会造成血常规和血糖测定值的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采用酶联免疫试剂盒测定了274人微量指血乙肝病毒(HBV)5项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与自身静脉血(常规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00例正常献血员总符合率达100%,N/Cutoff值均<1.00。36例阳性确诊患者,各项标志物检测总符合平均>94.0%,阳性的N/cutoff值均≥1.00。138例随机患者各项标志物的总符合率分别为94.2%、94.9%、90.3%、98.6%和96.O%。两种方法测得各项标志物结果差异无显著意义(均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介绍带真皮下血管网游离植皮修复指端缺损的手术方法.手术适应征及临床疗效。方法上臂内侧取与创面大小相符的带真皮下血管网皮片,指端缺损创面经过清创,如有指骨及肌腱外露,经过软组织转移覆盖或咬去部份骨皮质后可一期植皮修复创面。 1997年至 1998年临床应用25例,创面最大面积为 3.0 cm~(2),最小为 1.0 cm~(2)。结果 皮片全部成活,残端外形满意。经随访4个月至 1年,皮片的质量,质地感觉和伤指的使用情况均满意。结论该手术方式适应征广,尤其适用于缺损面积较大的指端缺损。手术方法简单,残端功能评价优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银质针疗法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方法对8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按照就诊前后顺序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40例和体针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肢体血液流速的变化情况,治疗3周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患肢尺动脉、桡动脉、尺静脉、桡静脉和中指指间动脉血流流速的改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银质针能促进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上肢动脉血液流速及静脉血流回流,改善微循环,从而明显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血液流变学变化对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变化对脂肪肝的影响。方法脂肪肝患者40例,空腹抽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定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计算红细胞聚集指数,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脂肪肝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和纤维蛋白原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和0.001)。血沉和血沉K值较正常对照组低(分别为P<0.01和0.02)。结论脂肪肝患者血液的高粘状态促使脂肪肝的形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和血液成分的变化.方法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0例,空腹抽静脉血.肝素抗凝,测定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血沉K值、压积和纤维蛋白原,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结果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全血比粘度、红细胞压积和纤维蛋白原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1和P<0.05)血沉、血沉K值和血浆比粘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血液处于高粘、高凝状态。中图分类号R542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