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机理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预防和护理措施。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仅4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重在预防,预防的关键是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
蔡明建  王虎  尚昆  庄岩  田丁  张堃 《山东医药》2021,61(3):75-77
目的 了解髋部骨折患者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转化为慢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慢性DVT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经手术治疗且住院期间发生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87例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出院后1个月超声复查结果,分为血栓消失组与慢性血栓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髋部骨折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抬高方式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105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术后下肢抬高方式采取斜坡卧位的患者纳入A组(33例),将采取三角卧位的患者纳入B组(5例),采取梯形卧位的患者纳入C组(37例).对比干预后3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 术后7~10 d,...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对于创伤骨科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的有效护理措施以及在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照组在围手术期内进行常规护理,同期观察组在该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护理.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肢体疼痛以及肿胀等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创伤骨科的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在围手术期内开展针对性护理,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降低疼痛和肿胀等并发症率.  相似文献   

5.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不正常地在深静脉凝结,阻塞静脉腔,导致回流障碍,好发于下肢。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国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命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高。老年患者接受全髋关节置换术(THR)越来越多,据Clarke等报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发生率为32%,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下肢骨折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我院2009年7月-2011年7月收治的 60 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手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无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时间短,患者满意度为100%,对照组发生深静脉血栓3例,住院时间长,患者满意度为76%.结论 根据下肢骨折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其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李雁  卢鲁  谢燕  张琳 《山东医药》2004,44(32):21-21
2002年2月~2003年10月,我们科共收治颅脑外伤患者82例,其中有5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现将预防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对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及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6月至2013年12月在该科就诊的120例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干预组给予低分子肝素联合常规镇痛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镇痛治疗。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免疫比浊法分别检测两组患者入院、治疗后1、3、6 d的血浆D-D水平变化,着重观察DVT发生率、治疗后血常规及凝血功能的变化,血浆D-D浓度变化。结果干预组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DVT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入院时,血浆D-D浓度分别为(983.25±261.14)ng/ml、(945.11±231.88)ng/ml(P>0.05);干预组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后血浆D-D浓度为(485.02±183.66)ng/ml、(300.36±105.64)ng/ml、(106.87±23.03)ng/ml,对照组血浆D-D浓度为(886.02±219.92)ng/ml、(624.17±182.08)ng/ml、(545.89±108.99)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能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术前DVT发生率、血常规及凝血功能、血浆D-D浓度。  相似文献   

9.
骨盆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劲松  李少华 《山东医药》2007,47(15):84-85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盆骨折患者常见的并发症。2005年5月~2006年10月,我们共收治74例骨盆骨折患者,通过精心护理并配合使用足底动—静脉泵,无1例发生DVT。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74例中,男57例,女17例;年龄23~57岁。其中交通事故伤48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砸  相似文献   

10.
1993-01/2005-06我科共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19例,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又是导致肺栓塞的重要原因,严重者可发生猝死。我科19例病人经治疗和护理后预后均良好。现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与护理体会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2000年3月~2003年5月,我科共有8例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骨科患者的常见并发症[1],尤其是在老年骨科手术后多见,严重时会并发肺栓塞,成为老年骨科手术患者致残或致死的突出原因.Colwell报道在没有任何预防措施的情况下骨科手术后DVT的发生率为40%~60%[2].因而如何有效防治下肢DVT成为医学界的热点问题.综合文献报道,有临床表现的DVT发生率分别为:髋关节置换术3%,膝关节置换术10%,髋部骨折2%;约2%髋关节置换术者,于术后10 d以上出现DVT的症状和体征,而膝关节置换术者DVT多发生于术后早期.因此,本文旨在探讨老年骨科手术患者DVT的预防与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的防治措施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01~2008-06间我科收治的21例恶性肿瘤术后LDVT病人的相关资料。结果本组LDVT占同期深静脉血栓形成的5.4%(21/392),左侧13例,右侧8例。21例均经治疗和加强护理得到好转。结论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病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及时治疗和正确的护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护理价值。方法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将2017年9月至2018年8月期间本院接收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7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35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35例加用预防性护理。将两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2.86%)、并发症发生率(5.71%)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护理应用在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可起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作用,能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老年髋部骨折术前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从而促进DVT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8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386例,根据术前双下肢静脉彩超结果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分析糖尿病、肿瘤、心血管病、呼吸疾病、肝病、肾病、风湿病及痴呆等危险因素。结果术前34例(8.8%)确诊为DVT,其中股静脉2例(5.88%),胭静脉4例(11.76%),胫后静脉l例(2.94%),单侧小腿肌间静脉20例(58.82%),双侧小腿肌间静脉5例(14.71%),腓静脉2例(5.88%)。术前因肺动脉栓塞死亡3例。BMI≥30.0 kg/m~2、风湿病史、合并≥3种内科疾病为术前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老年髋部骨折术前DVT发生率高,BMI≥30.0 kg/m~2、风湿病史及合并≥3种内科疾病的患者入院后应评估血栓风险,积极预防,以减少DV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低分子肝素钙(low-molecular-weight heparin calcium,LMWH)、利伐沙班(rivaroxaban)结合常规预防方法预防高龄髋部骨折(包括股骨颈骨折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选2014-01~2015-02高龄(均≥75岁)髋部骨折患者106例,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小剂量LMWH组56例和利伐沙班组50例,观察两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效率小剂量LMWH组为89.3%,利伐沙班组为90.0%(P0.05);出现切口大渗血的发生率小剂量LMWH组为0.0%,利伐沙班组为10.0%(P0.05);引起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的发生率小剂量LMWH组为1.8%,利伐沙班组为6.0%(P0.05)。结论两组结合常规预防方法预防高龄髋部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均有良好疗效,而小剂量LMWH组切口大渗血并发症发生率比利伐沙班组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塞通在预防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方面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预防DVT提供相应依据。方法收集2009年12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160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8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DVT综合预防方案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血塞通辅助治疗。比较2组D-二聚体(D-dimer)水平、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水平及DVT发生率。结果术后第1天D-dimer与FIB水平,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均无显著差异。两组-dimer与FIB水平,术后第7天与第14天较第一天均显著降低,P均<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在术后第7天与第14天,观察组D-dimer与FIB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中DVT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术后7天、14天,观察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为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血塞通预防下肢骨折术后DVT形成有效且安全,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并发症的有效防治和护理措施。方法选取90例妇产科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接受DVT防治性护理方案,比较两组DVT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护理后两组患者均痊愈出院,其中实验组发生DVT 1例(2.2%),对照组中发生DVT 11例(24.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合理的护理方案对DVT发生率有显著的控制效果,临床应针对妇产科手术患者制定科学、合理的DVT防治性护理方案,从而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1993~ 2 0 0 0年 ,我们行下肢深静脉血栓取出术 10 6例 ,现将术中配合和术后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本组 10 6例 ,男 5 1例 ,女 5 4例 ;年龄 2 4~ 80岁 ;左侧 79例 ,右侧 37例 ;发病时间 3小时至 14天 ,平均 5 .1天。下肢静脉造影及多普勒超声波检查均显示下肢深静脉血  相似文献   

20.
骨折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附3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爱东 《山东医药》2009,49(34):67-68
目的探讨骨折及骨折术后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本组37例患者中,骨折并发DVT 23例,骨折术后并发DVT 14例;均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尿激酶溶栓,辅以血栓通、复方丹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治疗。结果治愈10例,显效17例,有效8例,无效2例;随访28例血栓无复发,无肺栓塞和明显出血者。结论早期活动及抗血小板聚集可预防DVT;早期发现并积极抗凝、溶栓、祛聚治疗可有效治疗DV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