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检测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防治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T2DM患者37例作为治疗组,同时选择3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主要检测的指标包括血小板参数、血糖及血脂数据,其中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以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糖则选择空腹血糖(FPG)作为监测指标,血脂指标选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以及血尿酸(UA)等,主要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治疗组TG、TC、MPV、PDW、UA等指标高于对照组,PLT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指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接受治疗后,血脂水平得到改善,TG、TC、LDL-C及U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P0.05);对治疗组治疗前指标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显示,FPG、MPV呈正相关(r=0.24,P0.05),MPV、PDW呈正相关(r=0.31,P0.05),其他各项指标间无相关性;糖尿病微循环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为FPG(OR=7.658)、TG(OR=6.932)、TC(OR=6.841)、PDW(OR=4.324)(P0.05)。结论血小板及血脂参数在糖尿病患者存在异常是T2DM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对T2DM微血管病变的预防需要密切监测患者血小板参数和血脂变化。  相似文献   

2.
将64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无微血管病变组和微血管病变组,测定患者血小板表面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小板血栓烷素B2(TXB2)水平,对伴有微血管病变患者用脑心遭治疗8周后复查上述指标。结果伴微血管病变患者的GMP-140、TXB2较无微血管病变者明显升高,脑心通治疗8周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液参数[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大血小板比率(P-LCR)、血小板压积(PCT)]的调查分析,探讨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与糖尿病的关系,以及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00~2006年我部3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50例年龄为50~72岁的老年人,排除有血液性疾病及其他代谢性疾病者作为对照组,分别采血3次,测血小板参数,包括血小板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大血小板比率(P-LCR)。对所得结果行)χ^2检验。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血小板参数变化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变化在糖尿病的病程中对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临床研究糖尿病有较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浆抵抗素与胰岛素抵抗及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随机抽选60例临床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有无微血管并发症分为2组: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和无微血管并发症组30例,以24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所选84例实验对象的血浆抵抗素浓度,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胰岛素,氧化酶法测定血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脂.结果 (1)微血管并发症组组血浆抵抗素浓度高于无微血管并发症组及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例病例的Pearson相关分析得出:血浆抵抗素浓度与FINS、HbAlc、HOMA-IR、TC、LDL-C正相关,与FPG、TG、BMI、HDL-C均无相关性.结论 空腹血浆抵抗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者中显著升高,并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的程度有关、与2型糖尿病脂代谢紊乱相关,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血清抵抗素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抵抗素与 2型糖尿病 (T2DM )及其微血管病变的相互联系。方法 随机采集临床确诊的T2DM患者 58例为试验组 ,分为不伴微血管病变 (NDC)组及伴微血管病变 (DMAP)组 ;对照组为 40例健康志愿者。记录所有的临床资料和生化资料。采集空腹静脉血 ,采用酶联免疫法进行检测血清抵抗素水平。结果  (1 )T2DM有微血管病变者血清抵抗素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 ,T2DM组有微血管病变者血清抵抗素水平高与无微血管病变者 (P <0 0 5)。 (2 )采用相关分析在DMAP组血清抵抗素水平与FPG、HbA1c呈正相关 (P <0 0 1 ) ,与血浆TG、Homa IR、FINS水平呈正相关 (P <0 0 5)。结论  (1 )血清抵抗素水平与T2DM微血管病变存在一定的联系 ,抵抗素可能在T2DM及其微血管病变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与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的相关性。 方法 将176例受试者研究对象分为糖尿病合并有微血管病变组组(A组,n=58例)、无、未合并微血管病变组(B组,n=64例)和与正常对照组(C组,,n=54例),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清TSP-1水平及相关临床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 结果 A组及、B组的血清TSP-1水平均显著高于C组(P〈0.05),A组的血清TSP-1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相关分析示,血清TSP-1水平与FBG、HbA1Cc、hs-C-RP呈正相关(P〈0.01),与HOMA-β指数及FINSns呈负相关(P〈0.01)。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HbA1Cc、FPG、HOMA-β及FINSns是血清TSP-1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 结论 TSP-1在2型糖尿病T2DM微血管病变患者血清中表达升高,其可能参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病理生理过程,检测血清TSP-1的水平对预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胰岛素分泌功能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 应用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对115例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有微血管并发症56例,无微血管并发症59例,以及正常对照组25例进行血糖、胰岛素测定,计算血糖、胰岛素曲线面积、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并进行了比较。结果 糖尿病两组各时相血糖值及血糖面积均非常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各时相血糖值及血糖面积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均<0.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且各时相胰岛素值及胰岛素面积均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均<0.01),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分泌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01)。多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微血管变与糖尿病病程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分泌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存在严重的持续性高血糖。糖尿病病程的延长,严重的胰岛分泌功能障碍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合并微血管病变时的变化及其与T2DM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74例老年T2DM患者按有无微血管病变分为T2DMⅠ组(无微血管病变)及T2DMⅡ组(合并微血管病变),用循环酶法测定2组患者的Hcy水平,并与28名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T2DMⅡ组血Hcy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及T2DMⅠ组。T2DMⅡ组高Hcy血症(Hcy>15μmol/L)的发生率为50.0%,较对照组(10.1%)及T2DMⅠ组(23.8%)明显升高(P<0.01)。(2)Hcy升高的T2DM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肌酐(Cr)及糖尿病肾病(DN)的发生率高于Hcy正常的T2DM患者(P<0.01)。(3)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血Hcy水平与T2DM微血管病变有关(P<0.01,OR=1.055)。结论Hcy与老年T2DM微血管病变有关,可能是T2DM微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2001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共收治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295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 从2021年1月—2022年12月龙岩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随机抽取21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微血管病变情况分组,分为对照组(无微血管病变,105例)与观察组(存在微血管病变组,105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病程、血压、身高、体质指数、血糖、血脂及血常规,分析影响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技术与淋巴细胞计算的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均为引发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病程、收缩压、血肌酐、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以及NLR等,所以患者需要有效观察相关指标的变化,做好微血管病变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科1999~2004年的60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微血管病变组396例,无微血管病变组211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T-CHO、TG、FBG、2hPG、HbA1c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构成比及相关因素。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2003年~2010年于卫生部北京医院住院治疗的年龄≥60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876例,分为糖尿病肾病(DN)组和非糖尿病肾病(非DN)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DR)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和非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非DPN)组,计算DN、DR、DPN构成比,比较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探寻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R、DN、DPN的相关因素。结果 (1)DN构成比为34.5%,DR构成比为42.4%,DPN构成比为82.3%。(2)DN与非DN两组间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高血压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BS)、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甘油三酯(TG)、尿酸(UA)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DR与非DR两组间仅糖尿病病程、SBP、空腹C肽(FCP)有显著性差异(均P<0.01);DPN与非DPN两组间年龄、糖尿病病程、HbA1c、TC、LDL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3)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DN与SBP、HbA1c、FBS、HDL、UA、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22、1.098、1.075、0.501、1.004,1.048,P<0.05或P<0.01);DR与SBP、HbA1c、糖尿病病程有关(OR值分别为1.017、1.102、1.097,P<0.05或P<0.01);DPN与HbA1c、LDL、糖尿病病程、年龄有关(OR值分别为1.226、1.370、1.041、1.058,P<0.05或P<0.01)。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DN、DR、DPN均与糖尿病病程和HbA1c有关,控制血糖对防治微血管病变意义重大,综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尿酸可以更好的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对我科1999~2004年的60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合并微血管病变组396例,无微血管病变组211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微血管病变组年龄、病程、T-CHO、TG、FBG、2hPG、HbA1c均明显高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  相似文献   

14.
胰岛素抵抗与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将108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另设30例正常对照组,同时测定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两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糖尿病并微血管病变组,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显著低于无微血管病变组(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血糖呈显著正相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严重的胰岛素抵抗是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DMAP)间的关系,并分析影响糖尿病(DM)患者Hcy代谢的因素。方法 157例DM患者分为三组:无微血管并发症组(NDC)、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和糖尿病肾病(DN)组;正常对照组(CON)组28例。测定血浆Hcy、叶酸、维生素B12浓度,并以PCR-RFLP技术检测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C667T突变和蛋氨酸合成酶还原酶(MSR)A66G突变率。结果 DM各组血Hcy浓度及空腹高Hcy血症发生率高于CON组,DN组又高于NDC组(P<0.05)。DM患者血Hcy浓度与MTHFR BB基因型、BMI、HbAlc、FBG、PBG、二甲双胍的使用呈正相关,与血浆叶酸和VitB12呈明显负相关,与MSR基因型无关。多元逐渐回归分析结果显示,VitB12、HbA1c、MTHFR基因型和叶酸是DM患者血Hcy浓度的影响因素。结论 空腹高Hcy因症是DMAP的危险因子;2型DM中MTHFR基因型、VitB12、叶酸以及代谢紊乱的程度影响Hcy的浓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的影响。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同时加用自拟中药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疗效、神经传导速度(NCV)、神经病变积分(MDNS)、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容积、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24 h尿蛋白及血脂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χ2=4.201,P<0.05);两组治疗后NCV、MDNS的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NCV、MDNS的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容积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FPG、2 h PG、HbA1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的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TG、TC的变化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T2DM患者及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小板粘合素α2β1分子α亚单位第7内含子BglⅡ限制性片段多态性与2型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DMAP)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检测21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的基因型,其中无微血管并发症(NCD)9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62例,糖尿病肾病(DN)54例,对照组65例。结果 (1)DR组BglⅡ( / )基因型频率及Bgl( )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NCD组及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2)BglⅡ( / )基因型频率及BglⅡ( )等位基因频率在DN组与NCD组之间及NCD组与对照组之间分布的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血小板粘合素α2β1分子α亚单位遗传变异与DR发生相关,与DN及DM发生无关;BglⅡ( )等位基因可能是DR的易感基因,不是DN的易感基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520例符合条件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相关信息,根据有无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分为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和无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组,收集两组一般情况、相关血液学指标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单因素分析中,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有统计学差异(P<0.05)。将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差异的相关指标,包括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吸烟史、HbA1c、TG、LDL-C、高血压病纳入多因素Logistic分析模型中,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与糖尿病病程(OR=1.063,95%CI 1.030~1.096,P=0.000),HbA1c(OR=1.086,95%CI 1.037~1.124,P=0.013),TG(OR=1.152,95%CI 1.046~1.267,P=0.005),LDL-C(OR=1.218,95%CI 1.024~1.610,P=0.028)风险增加相关。结论糖尿病病程、HbA1c、TG、LDL-C为老年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以预测其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索初诊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水平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风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按顺序连续纳入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初诊T2DM患者1001例,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血小板(platelet,PLT)、PDW、血小板压积(plateletocrit,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血小板大细胞比率(platelet large cell ratio,PLCR)、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microalbumin/creatinine,MALB/CREA,ACR),根据有无DPN分为T2DM伴DPN组(n=481)和T2DM不伴DPN组(n=520),以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W水平与DPN风险的相关性。结果T2DM伴DPN组的PDW水平较T2DM不伴DPN组显著增高(14.58 ± 2.26 vs 14.20 ± 2.41 fl,P=0.01)。校正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阿司匹林使用史、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血压、FPG、HbA1c、TG、TC、LDL-C、HDL-C、PLT、PCT、MPV、PLCR、ACR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DW水平与DPN独立相关,PDW每增加1个单位DPN风险增加11%(OR=1.11,P<0.05),PDW每增加1个标准差DPN风险增加29%(OR=1.29,P<0.05)。与第一分位相比,PDW在第三分位(OR=2.43,P=0.01)和第四分位(OR=2.01,P<0.05)时DPN风险显著增加。将DPN作为定量指标进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PDW水平与神经传导速度显著负相关。结论 初诊T2DM患者中,DPN者的PDW水平较非DPN者显著升高,PDW水平增高是DPN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