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分析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我院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63.3%,两组数据对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在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中采用碘胺酮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讨论在临床中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存在的室性心律失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治疗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0例,随机的把其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通过胺碘酮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选择常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0%,显效率为48.0%;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显效率为80.0%;两组患者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的高于对照组。100例冠心病衰竭患者中,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为46例,随着左心室内径的逐渐增大,其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则越高。结论对于冠心病心力衰竭来说,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概率较高,应用胺碘酮对其进行治疗,具备着非常显著的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本院接诊的10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0.0%显著优于对照组7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不良反应率4.0%显著优于对照组34.0%,二者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时,采用常规疗法加用胺碘酮,不良反应少,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治疗方式与效果。方法取2012年3月~2014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4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7例,两组均接受限盐、补钾补镁以及吸氧等基础治疗,实验组另外给予胺碘酮作规范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后实验组左室射血分数平均为(52.9±10.9)%,室性早搏为(949±48)个/d,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改善,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62.2%,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9%,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副反应。结论对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而言,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胺碘酮作规范性强化治疗可收到满意疗效,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为后期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18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把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中药联合治疗,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而对照组总仅仅达到72.2%,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并发室性心律失常,其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地控制心律失常,减少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的好方法,值得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将6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室性心律失常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实验组行常规治疗联合胺碘酮。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室性早搏总数、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19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患者住院时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一月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用药情况.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为普遍,并且伴随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P<0.0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发生组比较,BNP显著增高(P<0.05);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预后相关,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研究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采用临床治疗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近年来在我院收治的患有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120例,采用随机抽取模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对病人采取参松养心胶囊给予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之上加入胺碘酮给予治疗,对两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病人满意度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病人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合并慢性心衰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联合参松养心胶囊共同治疗,可以获得明显的临床治疗效果,使病人满意度提高,使病人的健康生活质量得到保障,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复杂室性心律失常(VA)发生率高,其发生与NYHA心功能级别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关。VA与CHF患者的总死亡率及心脏性猝死(SCD)有关,但非SCD的最根本原因,基础心脏病及其严重程度才是最具价值的SCD预测因子。CHF并发VA的药物治疗重在纠正CHF的病因及VA的诱因,除B受体阻滞剂外,尚无绝对安全有效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是SCD二级预防的绝对适应证。ICD作为SCD的一级预防其适应证已拓宽:心肌梗死(简称心梗)后左室功能不全者,ICD置入为Ⅰ类推荐(A级证据);心梗后,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a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NYHAⅡ-Ⅲ、LVEF〈0.30~0.35,ICD置入为Ⅰ类推荐(B级证据);非缺血性心肌病,LVEF〈0.30~0.35、NYHAⅠ级,ICD置入为Ⅱb推荐(B级证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护理效果。方法将内科8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2017年1月到2019年1月间)纳入研究,用计算机实施随机分组,分为:常规组(n=40)、干预组(n=40),对常规组运用常规护理,对干预组实施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干预4周后合理作息、正确用药、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依从性、LVEF、E/A、GQOL-74评分与常规组组间对比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伴发室性心律失常时实施护理干预能改善患者依从性,提升病情控制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38例冠心病CHF合并贫血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B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A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EPO,使其血红蛋白浓度≥110g/L。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内径、6min步行距离及BNP水平等均改善(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上述各指标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EPO可减轻冠心病CHF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剂量螺内酯辅助治疗高龄冠心病(CAD)合并慢性心力衰竭(CHF)的临床效果。 方法将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郸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CAD合并CHF患者纳入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两组,各42例。A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小剂量螺内酯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LVEF、NT-proBNP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5.24%)高于A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治疗后LVEF水平高于A组(P<0.05),NT-proBNP水平低于A组(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小剂量螺内酯辅助治疗CAD合并CHF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小剂量用药不会增加用药风险,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陈恩静  甘华  王辉  钟清  沈青  谯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24):3169-3172
目的 探讨慢性肾衰竭(CRF)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ELISA方法测定299例住院病人和111例健康自愿者血浆ox-LDL水平,同时测定血浆TC、TG、HDL-C、LDL-C、Scr与ALB指标.结果 血浆ox-LDL水平:CRF合并冠心病组[n=148,(430.88±190.56) μg/dl]明显高于非合并冠心病组[n=72,(139.13±50.15) μg/dl](P<0.05);CRF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组[n=66,(545.58±202.89) μg/dl]明显高于合并稳定性心绞痛组[n=82,(255.75±112.3) μg/dl](P<0.05).CRF组[n=220,(372.18±153.68) μg/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111,(34.90±17.65) μg/dl]与慢性肾炎组[n=79,(40.64±20.20) μg/dl](P<0.05);但慢性肾炎组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RF患者血浆ox-LDL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及慢性肾炎患者,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其血浆ox-LDL水平升高更为明显,其中合并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浆ox-LDL水平尤其高.因此,CRF患者血浆ox-LDL浓度的高低可间接提示动脉粥样硬化的存在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术(PCI)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心衰)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的疗效及长期预后.方法 入选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因慢性心力衰竭住院的患者180例,入院后给予心衰指南指导下的药物治疗(GDMT).上述患者均经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chronic systolic heart failure,CSHF)住院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和分析湖北地区8地市共12家三级甲等医院2000年至2010年CSHF住院患者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室性早搏(室早)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相关危险因素.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40岁、41~50岁、51~60岁、61~70岁、71~80岁和≥81岁组;根据心功能分为Ⅰ、Ⅱ、Ⅲ、Ⅳ级(NYHA分级)组;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将患者分为LVEF0.41 ~0.50、0.31~0.40、0.21 ~0.30和≤0.20组;根据心力衰竭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高心病)和扩张型心脏病(扩心病)组.结果 ①CSHF患者室早和室速的发生率分别为68.30%和14.52%.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室早和室速的发生风险(HR)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心功能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冠心病组相比,风心病、高心病和扩心病组室早和室速HR分别为0.430(95% CI,0.381~0.497,P<0.01)、0.559 (95% CI,0.322~0.743,P<0.01)、1.297(95% CI,1.132~1.486,P<0.01)和0.530(95% CI,0.421~0.652,P<0.01) 、0.896(95% CI,0.775 ~ 1.211,P=0.358)、12.111 (95%CI,9.820 ~ 14.937,P<0.01);室速HR随LVEF降低而显著增加(与LVEF 0.41 ~ 0.50组相比,LVEF 0.31 ~0.40、0.21 ~0.30和≤0.20组室速HR分别为1.760(95%CI,1.218 ~2.345,P<0.01)、2.396(95% CI,2.019~2.783,P<0.01)和4.209(95% CI,3.554 ~4.862,P<0.01),但LVEF各组间室早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SHF患者室早和室速的发生率高;室速HR随LVEF减低而增加;不同病因引起的CSHF患者并发室早和室速情况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冠心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植入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后的长期预后.方法 23例冠心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15例,年龄(71.56±10.38)岁.心功能不良16例.22例行血运重建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20例,冠状动脉搭桥术2例).术后发生晕厥9例,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VT)发作22例,心室颤动(VF)发作5例.植入单腔ICD(VVI)15例,双腔ICD(DDDR)1例,三腔ICD(CRT-D)7例.随访时间平均为(33.37±25.39)个月.结果 (1)死亡2例,因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左心衰竭死亡各1例.(2)4例患者术后再次住院.原因:1例为心功能不良,3例为ICD多次放电住院.(3)13例(56.5%)发生持续性VT或VF事件.持续性VT发作434次,386次(98.6%)经抗心动过速起搏(ATP)治疗成功.FVT发作25次,ATP治疗FVT总的成功率为84.0%.(4)ICD电风暴3例.(5)ICD误识别及误治疗2例.结论 冠心病伴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血运重建后用ICD治疗,可防止由于心肌的慢性的瘢痕产生室性心律失常而导致猝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胺碘酮对冠心病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QT离散度(QTd)及预后影响。方法选择的患者予以可达龙治疗8周,并比较治疗前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及QTd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室性心律失常均明显减少,有效率85.2%,QTd由(65.06±11.24)ms减至(33.9±16.2)ms(P<0.01=)。结论胺碘酮能有效减少冠心病伴室性心律失常而且使患者QTd明显减少,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和阿托伐汀联合治疗对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和心功能影响。方法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60例,均给予常规抗心力衰竭治疗,分为3组:常规组16例;卡维地洛组22例,加用卡维地洛;联合用药组22例,加用卡维地洛和阿托伐汀。治疗前后均测定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3组患者治疗后肱动脉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均高于治疗前,而3组治疗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较治疗前有改善:血流介导的扩张反应联合用药组的肱动脉改善较卡维地洛组明显(P〈0.05),卡维地洛组优于常规组(P〈0.01)。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卡维地洛可改善其心功能和血管内皮功能,缩小心腔径。这些效应在联合阿托伐汀治疗时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