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一、概说本篇论述五脏中风、中寒、真脏脉、三焦各部病证以及脏腑积聚等病证。因均属五脏病变,故合篇论述。五脏中风、中寒,断不同于《伤寒论》所论外感中风与伤寒,亦不同于中风历节病篇之中风。文中“风”,“寒”二字代表两种性质不同的病因。由阳、热、实邪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五脏证候即属中风,由阴、寒、虚邪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五脏证候则属中寒。  相似文献   

2.
惊悸吐衂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本篇论述惊、悸、吐血、衂血、下血、胸满、瘀血七种病证。概括来说是惊悸与血证两类,因均与心及血有关,故合篇论之。一、惊悸(一)概说:惊自外来,因外界刺激引起,证见惊恐不安,神魂不定,脉动不宁。惊自内发,由心神失养而致,自觉心跳,不能自主,脉弱无力。  相似文献   

3.
痉湿喝病脉证治第三本篇所论痉、湿、喝三病均由外感六淫所致。初起都有太阳表证,主要病变发生于筋骨、肌肤等体表部位,都是由伤寒向杂病转化的疾病。故合篇论述,且载于伤寒篇后,杂病篇前。一、痉病(一)概说1 病名:痉,古本作痘(音 cì)恶疾也。有谓痓为广十至,以明病之至急也。痉由劲字转化而来,是因本病以筋脉劲急有力为主证。2.病因病机:素体津亏,复感风寒,邪阻经脉,津失传输,筋脉失养,强急不和是主要发病原因。亦有因外邪不解,化燥伤津或妄施汗  相似文献   

4.
疟病脉证并治第四一、概说1.病名:李(文彡)云:“疟者、虐也。寒热侵入,暴虐至甚,故名。”2.病因病机:夏秋之交,疟邪侵入。伏于半表半里,出入于营卫之间,邪正交争而成。3.主证:寒热往来,休作有时,先寒后热,汗出而解。4.治则:和解达邪为主,兼以清、温、下、吐、汗等法。  相似文献   

5.
二、寒疝 (一)概说 1.释名:《说文》云:“疝,腹中痛也”。本病系寒气攻冲所痛,故名寒疝。有谓:本病疼痛发作时,腹部有块状物隆起如山,故名寒疝。中医文献中之疝,所指有所不同。大约可分为三类:一指腹腔内容物向外突出而成者。因伴有气痛,亦名疝气、小肠气。《金匮》所论阴狐疝指此而言。一指外生殖器发生肿大、积水等病变,如(疒贵)疝、癫疝便是。一指腹部剧烈疼痛,如本篇所论寒疝以及《内经》中之冲疝便是。  相似文献   

6.
五、证治(一)痰饮1.虚证原文: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夫短气有微饮,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心下系指胃脘而言,系狭义痰饮之病位。支满为支撑胀闷感。饮停心下,中阳不运,升降之路受阻则满。清阳不升,饮邪上冒则眩。微饮为痰饮见证轻微者,气为饮抑则短。  相似文献   

7.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四一、概说(一)释名:水气即是水肿。水气是从病机而言,水肿是从症状而言。水与气质同而体异,二者可以互相转化。然水不自化,得阳乃化。阳虚则水不化气,渐积为肿。故水气即水不化气这一病机的简称。(二)病机:本病多由肺虚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虚不能运化湿水,克制肾水;肾虚不能化气行水,司理开閤,致使三焦膀胱气化失常,水液潴留,泛溢肌肤而致。  相似文献   

8.
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一、疮痈之诊断原文:诸浮数脉,应当发热,而反洒淅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痛。脉浮主表,脉数为热,如为风热表证则应有发热而恶寒不重,现洒淅恶寒并有痛处,说明非外成而为疮痈初起。洒淅恶寒为卫气不能外达,局部疼痛为营气内遏不行。营卫稽留,壅遏不行,则成疮痈。如《素问》所云:“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  相似文献   

9.
三、暍病(一)概说1.病名:暍病亦称中暍或中热。是夏日伤暑所致气阴两伤之证,与现今中暑概念不同。2.病因病机:暑为六淫之一.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易致热证。暑性升散,易耗气伤津。本病即因夏感暑热,气阴两伤所致。3.主证:发热,汗出、烦渴、少气、溺  相似文献   

10.
3.变证治法:原文: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百合病渴不差者,括萎牡蛎散主之。此是百合病日久不解,证见口渴的治法。证候:主证十口渴病理:邪热恋肺,热灼津伤。  相似文献   

11.
3.皮水表实证原文: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本条承前条文义,进一步说明皮水的治法。如表实兼里热,出现前述证候,则用越婢加术汤发汗散水清热。如皮水表实无热者,则用甘草麻黄汤,使水湿从表而出。证候:身肿,无汗,口不渴,脉浮紧.病理:水湿在表,肺气不宣。治法:发汗解表,宣肺行水。方药:甘草麻黄汤。方中麻黄辛温发表宣肺,使表气开,汗得泄,小便自能通利。甘草缓调麻黄之峻猛。  相似文献   

12.
奔豚气病脉证治第八一、概说 (一) 释名:奔豚之奔,又作贲;豚,又作犭电,或鱼屯。豚,或谓小猪。因该病发作有气上下游走,如猪惊而奔之。有谓江豚,系一种水兽,因该病发作时,其气自下奔上,犹如江豚涌水,  相似文献   

13.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治第十本篇所论腹满、寒疝、宿食三病,病位均在腹部,病变涉及肠胃,均有腹满与腹痛,治法上亦有共同之处,故合篇论述之。一、腹满 (一)概说 1.释名:腹满即腹部胀满,本属一个症状,可以见于多种疾病,但本篇是作为疾病论述的。  相似文献   

14.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本篇为全书的总论部分。以整体观念、恒动观念为指导思想,论述了脏腑经络患病的一般规律。对病因病机、诊断、治则、预防等各方面都作了原则性的论述。一、总纲原文: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即勿补之;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虚虚实实,  相似文献   

15.
二、热扰胸隔证(一)主证原文:发汗吐下后,虚烦不得眠,若剧者,必反复颠倒,心中懊(忄农),栀子豉汤主之;若少气者。栀子甘草豉汤主之;若呕者,栀子生姜豉汤主之。(78)本条主要阐述热扰胸膈证的病因、主证及其治疗方法。太阳伤寒证(原文中省略了这一前提)治疗不当(汗不如法,或误用吐下),表邪入里化热,郁于胸膈部位,出现不同的证候。轻则虚烦不得眠。所谓“虚烦”,是指心烦由无形邪热所致,历代医家对这里的“虚”字认识颇不一致,但多数认为,“虚”非指正气之虚,乃是与有形  相似文献   

16.
第一讲绪论一、《金匮》一书的价值(一)从书名上看:《金匮》是《金匮要略方论》的简称。金为黄金。匮,亦作馈,与柜略同,为盛物之器。故《金匮》原指金质之柜,为古帝王盛放圣训或珍宝的器具。后来,特别是晋唐时期,人们常将极有价值的书籍冠以“金匮”、“玉函”等称呼,该书既为济世活人之宝典,  相似文献   

17.
三、《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的关系《金匮要略》与《伤寒论》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部书都是张仲景所著,同为《伤寒杂病论》的一部分。《伤寒论》是论述治外感疾患的,以三阳三阴,分六经为辨证提纲,是很  相似文献   

18.
“学,然后知不足”,“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活到老,学到老”,“开卷有益”,这些名言至今看来仍很亲切。学习中医经典著作尤其这样,应该效法前人的学习态度,孜孜不倦,学习不怠。我对《金匮要略》这部著作,从理论到临证总有一种“开卷有益”的感觉。现谈谈自己学习《金匮要略》的点滴体会,与诸同道探讨共  相似文献   

19.
24.太阳病误治伤阳、伤阴,有哪些病理变化? 答:汗法原属太阳病之正治法,但若汗不如法,或运用下法、吐法不当,常损伤阳气或津液。若平素阳虚,误治伤阳,则病从寒化;若素体阳热偏胜,误治伤津,则病从热化;亦有胃虚  相似文献   

20.
艾华 《河南中医》1999,19(6):5-6
《金匮》是诊治杂病的专书,内容非常丰富,一般以内服药为主要治疗方法,但全书也记述了一些外治方法,笔者系统总结了《金匮》外治十四法及其作用,现介绍如下。1人工呼吸法人工呼吸法是针对自缢而昏死者采用的一种外治急救方法。具体做法是“徐之抱解,不得截绳,上下安被卧之,一人以脚踏其两肩,手少挽其发,常弦弦勿纵之;一人以手按据胸上数动之;一人摩擦臂胜屈伸之。若已僵,但渐渐强屈之并按其腹,如此一炊顷,气从口出,呼吸眼开,而犹引按莫置……”。其法与现代的人工呼吸法极为相似,确是急救方法之一。2坐塞法坐塞法是把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