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 DHS)和股骨近端髓内钉( PFNA)两种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8年5月至2013年4月间对9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患者分为DHS组45例与PFNA组50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等数据。结果 PFNA组和DHS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地行走时间有显著差异,而在骨折愈合时间无明显差异,对于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组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高于DHS组。结论对于不稳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系统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恢复快等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9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51例,DHS组42例,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3~15(9.6±3.2)个月,骨折均愈合。手术时间:PFNA组为(60.2±15.4)min,DHS组为(117.8±32.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1,P〈0.05)。下地活动时间:PFNA组为(3.6±0.6)d,DHS组为(7.1±2.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69,P〈0.05)。并发症:DHS组螺钉切出股骨颈6例、髋内翻6例,PFNA组1例因术后心功能衰竭死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1,P〈0.05)。结论 PFNA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适用于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动力髋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综合评价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96例的疗效。方法:对9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Evans Ⅰ型20例;Ⅱ型45例;ⅢA型16例;ⅢB型7例;Ⅳ型3例;Ⅴ型2例)采用DHS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病例经6-15月,平均10月随访,优良率达86.5% ,疗效满意。结论:DHS内固定手术损伤小,卧床时间短,肢体功能恢复快,髋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强调术后患肢髋膝踝关节早期被活动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0年1月~2004年1月,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6例,其中应用DHS60例饵组),PFN56例(B组),比较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血红蛋白变化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并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病人均获得12—24月的随访,所有骨折均愈合,无不愈合病例及死亡病例。两组患者的术中输血量、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以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均基本相似(P〉0.05),但是PNF组在手术时间、血红蛋白变化量及术后引流量均低于DHS组(P〈0.05)。结论:使用PFN和DHS治疗股骨粗隆间骨的结果相似。但是PFN组有手术时间短、失血量少、切口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股骨近端髓内钉(PFN)与动力髋螺钉(DHS)在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本院2006年7月至2011年10月间,收治的65例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PFN组及DHS组.从术中情况、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对两种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结合两组手术期间各项指标中PFN组出血量少于DHS组,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比较,PFN组优良率为90.9%,DHS组优良率为87.5%,PFN组疗效要优于DHS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DHS及PFN均为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因PFN内固定方法具有闭合操作创伤小、骨折固定牢固、出血少等优点,更适合高龄患者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2008年12月,笔者对64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治疗,取得较好效果,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64例,男27例,  相似文献   

7.
何永清  阮朝阳  项昶  张纲  朱群威  钱铮 《中国骨伤》2013,26(10):833-835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ur intramedullary nail,PFNA)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86例高龄(80~93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采用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54例(PFNA组),男22例,女32例;采用传统开放复位钉板内固定术32例(对照组),男12例,女20例. 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及髋关节功能情况. 结果: 所有患者获得2年以上的随访,PFNA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骨折愈合时间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则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应用PFNA治疗高龄患者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优于传统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动力髋螺钉(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钉(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DHS和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65例,DHS组37例,PFNA组28例,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术后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DHS组有1例出现内植物感染,有2例螺钉断裂、髋内翻,再次行手术;术后1年29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78.4%。PFNA组患者未出现术后感染和内固定失败断裂;术后1年24例疗效优良,优良率为85.7%。结论 PFNA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较牢靠、有效的内固定方式,手术创伤小、操作简单、固定牢靠、抗旋转性强、骨折术后并发症少的特点,尤其适合不稳定的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动力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在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Science Direct以及CNKI、CBM、中国医学学术会议论文数据库等网站进行检索.文献检索起止时间为2000年1月~2010年9月.再对入选文献的参考文献进行手工检索.系统收集动力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相关文献,并按临床科研方法的国际通用原则进行阅读和评价.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man 4.2进行Meta-分析,以获得动力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指标的相关证据.[结果]共检索到183篇原始文献,有7篇符合最终的入选标准,总计随访患者919例.分析研究表明,股骨近端髓内钉平均手术时间短但术中接受X线的次数多于动力髋.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后内固定移位发生多于动力髋.[结论]两种手术治疗术中失血量并无统计学差异,股骨近端髓内钉平均手术时间短但术中接受X线的次数多于动力髋;而术后切口感染率、再次手术率两者并无统计学差异,股骨近端髓内钉组术后内固定移位发生多于动力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Gamma钉与股骨近端髓内钉(PFN)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1996年6月~2005年6月分别用Gamma钉与PFN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38例,对其疗效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全部患者得到随访,随访6~42个月,平均23个月,功能恢复满意,住院期间及愈合前无一例死亡。根据黄公怡等髋关节功能评定标准,关节功能总优良率为94.7%。PFN组疗效优于Gamma钉组。结论Gamma钉和PFN均为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理想器械,但Gamma钉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PFN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可膨胀股骨近端钉和DHS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的优缺点,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选择的策略.方法 总结自1997年5月至2006年11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骨科接受股骨转子间骨折可膨胀股骨近端钉和DHS固定手术病例总计223例.DHS(Dylmac Hip Screw)固定组(DHS A组)165例,可膨胀股骨近端钉组(Proximal Femoral Nail PFN,B组)58例.比较两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手术并发症等方面的结果.结果 A组和B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后引流量、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术后功能评分等方面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较A组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缩短、术后功能恢复改善,但术中X线暴露次数明显增加.两组手术并发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膨胀股骨近端钉在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中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锁定钢板(PFP)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与失败病例的分析。方法 :2013年1月至2014年3月,采用施乐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骨质疏松性EvansⅠ、Ⅱ型股骨转子间骨折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70~86岁,平均77.3岁;采用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价其疗效结果。结果:所观察32例患者的手术时间为(60.5±15.7)min,术中失血量(128.8±73.6)ml,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为(224.0±72.7)ml,住院时间14~20 d,平均17.2 d。出院后32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4.1个月。32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3~6个月,平均3.1个月。1例出现内固定松动及退钉,4例出现尿路感染,1例术后6个月死于心血管疾病,2例术后1年死于脑卒中,未出现切口深部感染、内固定周围骨折、下肢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断裂、骨折不愈合、严重髋内外翻等。Harris功能评分平均为89.74±6.84;结果优10例,良16例,中4例,差2例。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可予骨质疏松性股骨骨折的近端提供较稳定的固定把持,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一种选择,可稳定骨折断端,保证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在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采用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23例。按照Harris评分标准评价术后髋关节功能。结果 23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0~24.0个月,平均(7.9±2.1)个月。所有病例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6.0~12.0个月,平均(7.3±2.2)个月,其中21例患者已完全负重行走。参照Harris评分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优13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91.3%。结论 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内固定可靠,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3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3种不同内固定方式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年至2008年筛选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1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3例,女49例;年龄60~80岁,平均66.2岁。112例患者分别采用动力髋螺钉(DHS组,40例),股骨近端解剖型钢板(解剖型钢板组,36例)和股骨近端髓内钉(PFN组,36例)3种手术方式治疗。分析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结果:112例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0~24个月,平均22.6个月。3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骨折愈合时间、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愈合时间:PFN组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arris评分:PFN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01),但DHS组和解剖型钢板组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发症:DHS组出现2例髋内翻,1例内固定松动,1例深静脉血栓;PFN组出现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解剖型钢板组出现2例髋内翻和1例内固定松动,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应以PFN为首选,适应证广、愈合快,并发症低,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股骨近端髓内针(PFN)治疗转子部骨折   总被引:27,自引:3,他引:27  
目的 总结使用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针(PFN)治疗转子间和转子下骨折的临床经验,提高转子部骨折的治疗水平。方法 1999年5月~2001年9月使用AO产PFN治疗49例转子部骨折病人,手术使用骨科牵引床,G型臂影象增强器,采用闭合复位、锁定技术。骨折均为闭合型,AO分类3—1A1型11例,3—1A2型24例。3—1A3型14例。结果 49例病人中46例3~4个月时全部骨性愈合,髋关节屈伸活动恢复95%以上,旋转活动恢复85%。1例出现术后髋螺钉退出。结论 股骨近端带锁髓内针(PFN)治疗转子部骨折具有手术简单、有效、微创的特点,骨折的固定更稳定,更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病人能更早地离床负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回顾对比应用动力髋螺钉(dynamic hip screw,DHS)和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疗效优劣。方法:2004年8月至2012年8月,采用DHS和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92例,其中DHS组50例,男27例,女23例,平均年龄(72.5±5.3)岁;PFNA组42例,男22例,女20例,平均年龄(72.8±5.8)岁。对两组手术时间、失血量(包括隐性失血和显性失血)、卧床时间、下地负重时间、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3.5个月。PFNA组较DHS组手术时间和显性失血少,隐性失血多。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DHS组,疗效优于DHS组。髋关节Harris评分PFNA组高于DHS组。结论: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不稳定骨折,在髋关节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方面,PFNA效果更好;对于Ⅱa、IIb、Ⅲ型骨折采用DHS可获取良好疗效,在减少围手术期失血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近端股骨防旋髓内钉技术(PFNA)在股骨粗隆间骨折中的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4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3例患者接受钢板锁定治疗,PFNA组手术时间23例患者均接受PFNA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结果:PFNA组手术时间[(80.5±24.2)min]和骨折愈合时间[(84.2±11.5)d]均显著短于对照组[(105.4±19.2)min和(93.5±14.2)d],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少于对照组([(124.6±44.3)ml比(477.2±169.5)ml,P<0.05)。PFNA组1例患者内固定断裂;对照组4例髋内外翻,2例固定物脱出。PFNA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比26.1%,P<0.05)。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操作简单,固定安全可靠,是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张军  曹烈虎  陈晓  苏佳灿 《中国骨伤》2017,30(7):597-601
目的 :分析比较PFNA与Inter TAN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2年4月至2014年2月采用PFNA和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113例,其中PFNA组64例,男25例,女39例,年龄66~85岁,平均(73.3±6.5)岁。Inter TAN组49例,男20例,女29例,年龄65~85岁,平均(74.2±5.4)岁;按股骨粗隆间骨折AO分型,PFNA组(A2型48例,A3型16例);Inter TAN组(A2型37例,A3型1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8 d,平均(4.7±1.2)d。比较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透视时间、股骨外侧壁骨折、骨折愈合时间、股骨干骨折、股骨头螺钉切出、股骨头坏死、股骨颈短缩及末次随访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结果:PFNA组58例、InterTAN组44例患者获得随访,时间14~18个月,平均(16.3±1.2)个月;随访期间,患者伤口愈合良好;PFNA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中透视时间明显少于Inter TAN组(P0.05);在股骨干骨折、头钉切出、股骨颈短缩发生率方面,InterTAN较PFNA更有优势(P0.05)。末次随访PFNA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为90.7±5.1,Inter TAN组为90.4±3.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nter TAN具有较强的抗旋作用,更适合患者早期负重,降低髋关节内翻、头钉切出及股骨颈短缩等并发症发生率;但对于身体耐受能力差、骨质疏松的患者,PFNA更适宜。由于随访时间不长,其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9.
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评价动力髋螺钉(DHS)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1996年3月~2002年3月用DHS共治疗患者29例.骨折按Evans分型,本组Evans ⅠA2例,Evans ⅠB 10例,Evans ⅡA 3例,Evanslib12例,Evans Ⅲ2例.结果 2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评分:优16例,良9例,中3例,差1例。结论 如能及时手术良好复位,DHS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自2007年12月至2009年3月,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患者37例。结果平均手术时间48士11min,术中平均出血量70±15ml。所有病例获随访6~13个月,平均8个月。全部患者术后4.5个月内(平均3个月)达到临床骨折愈合标准,无骨折不愈合、内固定松动断裂及术后感染病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优24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1.9%。结论PFNA内固定技术治疗不稳定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及粗隆下骨折安全可靠,简便实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