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0 毫秒
1.
纪洪媛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21):2555-2556
叶状肿瘤(breast phyllodes tumours,BPT)是一组类似于乳腺纤维腺瘤的局限性双相分化肿瘤,其基本特点是由纤维、上皮两层上皮构成的裂隙及周围分布丰富的间质细胞共同形成的一型肿瘤。因其切面形成典型的分叶状特殊外观而得名。叶状肿瘤属于乳腺罕见的纤维上皮性病变,占乳腺肿瘤不到3%,占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5%。叶状肿瘤并非独立的病种,其生物学行为较难预测,恶性叶状肿瘤如果治疗不充分,会有快速生长和转移扩散的倾向,而良性叶状肿瘤与乳腺纤维腺瘤经常区分困难,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此病临床及病理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乳腺分叶状肿瘤,旧称叶状囊肉瘤,为发生于乳腺的一种特殊类型肿瘤,是一种分叶状结构,由乳腺纤维结缔组织和上皮成分组成的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乳腺肿瘤的0.3%~0.9%。  相似文献   

3.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PT)是纤维上皮性肿瘤,在乳腺肿瘤性疾病中较为少见。该文对分叶状肿瘤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临床检查诊断、治疗现状及预后等作一综述,以提高临床医师对其认识和疾病诊疗规范。  相似文献   

4.
李晏 《医学综述》2013,19(12):2219-2221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类肿瘤,其发病率仅占乳腺肿瘤的0.3%~1.0%,占乳腺纤维上皮类肿瘤的2%~3%,它具有双相性分化的特点,同时含有上皮及间质成分,生物学行为多样,组织病理学上分为良性、交界性及恶性。叶状肿瘤在临床、病理与影像学的表现与纤维腺瘤难以鉴别,缺乏一定的特异性,术前正确诊断率较低,且手术切除后存在复发及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乳腺分叶状肿瘤旧名分叶状囊肉瘤,发病率比较低,国外文献报道其占所有乳腺肿瘤的比例〈1%和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3%^[1-3],国内尚未见有大样本报道。现对近年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乳腺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PTB)是一种较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分别占乳腺原发性肿瘤和纤维上皮性肿瘤的0.2%~2.5%;  相似文献   

7.
乳腺分叶状肿瘤过去常称叶状囊肉瘤,是一种双相分化的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富于细胞的间叶成分组成.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乳腺肿瘤的O.3%~O.9%,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笔者对我院近4年来的1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 tumor of the breast,简称PTB),旧称叶状囊肉瘤,为发生于乳腺的一种特殊类型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占女性乳腺肿瘤的0.3%~0.5%[1],占乳腺纤维上皮性肿瘤的2.5%.我院自2002年12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PTB 9例,占同期收治恶性乳腺肿瘤的2.68%.现将该组病例的诊治情况并结合文献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征  张传珉  杨华伟 《广西医学》2008,30(8):1214-1215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0.3%~0.9%和乳腺结缔组织与上皮组织混合性肿瘤的2%~3%.由于临床上少见,往往对它认识不足,术前误诊率高达82.5%[1,2].我们总结了近年来我院收治的21例乳腺叶状肿瘤,探讨它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原则和影响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乳腺纤维上皮性病变,最早于1838年由Johannes Müeller描述,称之"叶状囊肉瘤",虽经多年的研究,病理医师仍无法准确预测其临床结局。现将我科1996—2010年工作中遇到的26例叶状肿瘤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乳腺分叶状肿瘤是一种少见的纤维上皮性肿瘤。1938年MQller首次报道并命名为叶状囊肉瘤。1982年WHO公布的分类标准将其更名为分叶状肿瘤。1987年12月至1998年9月,作者收治乳腺分叶状肿瘤77例,现回顾分析其手术治疗和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12.
乳腺叶状肿瘤是一种由良性的腺上皮成分和间叶成分共同组成的双相性肿瘤,其在临床上少见,仅占所有乳腺肿瘤的0.3%~1%[1].乳腺叶状肿瘤常表现为乳房无痛性肿块,生长时间较长,因突然迅速增大而就诊.由于乳腺叶状肿瘤的发病率低,临床报道罕见.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甲乳疝外科收治1例乳腺巨大恶性叶状肿瘤伴破溃术后复发的患...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17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 17例叶状肿瘤良性居多(9/17),多发于中年以上女性,叶状生长模式,组织学为良性腺上皮和不同异型性的间质成分混合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诊断与鉴别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观察。  相似文献   

14.
<正>乳腺分叶状肿瘤(phyllodestumor,PT)是由上皮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的特殊类型的少见肿瘤,约占乳腺肿瘤性病变的0.3%~1.5%,占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5%[1]。通常只累及一侧乳腺,是临界性低恶性度肿瘤,有一定的转移潜能和局部高复发特点。对该病的认识不多,特别小的肿瘤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黎炎  王柯萍  陈椿林  顾新军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0):1097-1097,1102,F0002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7例乳腺叶状肿瘤作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17例均为女性,年龄26~59岁。所有病例均表现为乳腺肿块,以单侧单发性为主,肿块直径2.5~18.5 cm。良性叶状肿瘤8例,交界性6例,恶性3例。镜下见肿瘤由良性的上皮成分和丰富的间质细胞组成,大部分形成叶状结构。4例患者发生局部复发。结论乳腺叶状肿瘤好发于40~50岁女性,很少发生淋巴结转移,可血行转移,易复发。组织学上需与巨大纤维腺瘤、乳腺肉瘤等鉴别。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叶状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乳腺分叶状肿瘤旧名分叶状囊肉瘤,发病率比较低,国外文献报道其占所有乳腺肿瘤的比例<1%和乳腺纤维上皮肿瘤的2%~3%[1-3],国内尚未见有大样本报道.现对近年我院收治的20例乳腺分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讨论本科近期收治的1例乳腺恶性叶状肿瘤伴骨化生的临床报告并进行回顾性分析。叶状肿瘤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皮一间质性肿瘤,约占乳腺肿瘤的1%。乳腺的恶性叶状肿瘤在临床极为罕见,主要是在有丝分裂的基础上,间质细胞过度增生所致。而恶性异源性成分的存在是预后较差的一种指征。准确了解其临床特点对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52例乳腺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52例中良性42例,交界性8例,恶性2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0.8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不同异型性的间质成分混合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分叶状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乳腺癌肉瘤和乳腺肉瘤等鉴别,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易复发和转移,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乳腺叶状肿瘤23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病理特征、诊断、鉴别诊断以及与治疗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经病理证实的23例乳腺叶状肿瘤进行回顾性临床病理分析。结果:良性7例,交界性14例,恶性2例,均为女性,发病平均年龄40岁。病理特征:肿瘤大小不等,切面呈分叶状。组织学表现为良性的腺上皮和不同异型性的间质成分混合组成。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的确诊主要靠病理诊断,需与分叶状纤维腺瘤、巨纤维腺瘤、乳腺癌肉瘤和乳腺肉瘤等鉴别,交界性和恶性叶状肿瘤易复发和转移,临床目前主要是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乳腺分叶状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与鉴别分析。方法收集8例乳腺叶状肿瘤病例,采用常规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分析。结果肿瘤多为单侧发生,位于乳腺外上象限。镜下见肿瘤性间质细胞和良性上皮成分,肿瘤间质细胞vimentin(+)、80%actin、desmin、CD34阳性表达,S-100(-)。结论乳腺叶状肿瘤罕见,病理形态表现各异,从多方面认识该疾病对叶状肿瘤的正确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