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和出血等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接受择期消化道内镜检查的年龄≥60岁患者共3458例。记录患者一般临床情况、心血管疾病及危险因素、用药和不良事件等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回归分析评价患者年龄、血压、体质量指数、临床病史、用药、实验室检查指标与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的相关性。结果冠心病(OR=5.58,95%CI:1.81~17.23,P=0.003)、高血压(OR=3.51,95%CI:1.28~9.62,P=0.015)和心房颤动(OR=1.58,95%CI:1.01~5.88,P=0.021)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的危险因素。既往大出血病史(OR=10.15,95%CI:1.37~75.36,P=0.024)和心房颤动(OR=3.82,95%CI:1.36~10.72,P=0.011)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出血事件的危险因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既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冠心病、高血压和心房颤动均是老年人群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既往大出血病史为消化道内镜围术期发生出血事件的强的独立危险因素。D-二聚体和C反应蛋白既是消化道内镜围术期血栓栓塞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超声表现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为实施脑卒中风险监测与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4~6月对南京市鼓楼区608例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收集高危人群病史资料,对颈动脉超声表现与脑卒中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男266例(43.75%),女342例(56.25%)。年龄、体质量指数、糖尿病、血脂异常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高血压、房颤或心瓣膜病是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或心瓣膜病、高血压是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斑块稳定性与多个危险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3.
王勇  韩娜  方海燕  许茜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9,27(11):1061-1064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P)孕妇产后发生继发性慢性高血压(SCH)的临床危险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为产后的管理及预防SCH提供合理建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分娩的孕妇515例。产后均随访2年,根据产后是否发生SCH,将纳入对象分为SCH组(n=63)及非SCH组(NSCH组,n=452)。收集孕妇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及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产后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产后独立危险因素建立4种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探讨最佳预测模型的效果。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体质量指数(BMI)、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妊娠后最高收缩压是SCH发生的危险因素,教育(大学)是保护因素(均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BMI、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是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教育(大学)是保护因素(均P0.05)。随着模型的调整,模型4(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BMI、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AUC最大(AUC:0.912,95%CI 0.845~0.957)。结论高血压家族史、妊娠前BMI偏高、妊娠期最高收缩压、妊娠后BMI偏高是HDP孕妇产后SC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CT心脑血管一体化成像不同类型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进一步为临床提供预警价值。 方法: 分析第一部分前瞻性收集临床同时进行冠状动脉和头颈部动脉CT动脉成像连续性300例患者,根据斑块类型分为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混合斑块和无斑块。构建多因素Logistic模型对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冠状动脉总斑块和头颈部动脉的总斑块发生率构成比有相关性(χ2=14.22,P=0.001)。血糖(OR=3.20;95%CI:1.57~6.51;P = 0.001)是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是头颈部动脉非钙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OR=2.27;95%CI:1.08~4.76;P= 0.030)、年龄(OR=1.04;95%CI:1.01~1.08;P= 0.007)和甘油三酯(OR=1.19;95%CI:1.02~1.38;P=0.021)是冠状动脉钙化斑块独立危险因素;年龄(OR = 1.10;95%CI:1.05~1.15;P=0.001)是头颈部动脉钙化斑块的独立的危险因素。 结论: 冠状动脉总斑块和头颈部动脉的总斑块的发生有相关性,不同部位的各类型斑块的危险因素不同。血糖是冠状动脉非钙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不是头颈部动脉非钙化斑块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后心室重构(VRM)伴充血性心力衰竭(CHF)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DCM患者NYHA分级Ⅱ~Ⅳ级,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96例为观察组;心功能Ⅰ级,LVEF≥40%的3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临床资料,在单因素分析基础上,采用Logistic多因素逐步分析方法确立DCM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中男性患病率、心房颤动(房颤)及脉压≥70mmHg(1mmHg=0.133kPa)者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脉压≥70mmHg、房颤为DCM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脉压≥70mmHg、房颤是DCM后VRM伴CH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导致食管浅表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困难(手术时间≥90 min、非治愈性切除、穿孔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断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而行ESD治疗的452位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内镜大体形态,病灶长径、周径、手术时期、术前病理、术后病理、手术时间以及穿孔并发症。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寻找影响ESD手术时间、非治愈性切除及穿孔的因素,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导致ESD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果452例患者平均年龄(66.47±7.59)岁,平均手术时间(72.7±32.9)min,术后病理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2例,鳞状细胞癌240例,治愈性切除率375/452(83.1%),发生穿孔并发症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灶大体形态、病灶长径、病灶周径、病变部位、术者经验与ESD手术困难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呈Ⅱa+Ⅱc/Ⅱc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89,P=0.003)、非治愈性切除(OR=2.238,P=0.009)及穿孔并发症(OR=1.928,P=0.042)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长径>2 cm是手术时间≥90 min(OR=5.917,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为1/3~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733,P=0.019)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502,P<0.001)、非治愈性切除(OR=4.174,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位于食管上段(OR=2.609,P=0.016)、及术者经验(OR=1.897,P=0.045)是手术时间≥9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病变形态呈Ⅱa+Ⅱc/Ⅱc、病灶长径>2 cm、病灶周径>1/3周、病变位于食管上段及术者经验是造成食管ESD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关系,探讨血尿酸水平对冠心病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2例因胸痛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冠心病确诊情况分为冠心病组(435例)和非冠心病组(277例),分析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心病发生是否存在相关性。结果血尿酸水平升高与性别、年龄、高血压、体重指数、血肌酐、高甘油三酯血症密切相关(P<0.01)。冠心病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升高仍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高尿酸血症与多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具有密切的联系,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宁夏回族聚集地吴忠市社区人群高血压的主要危险因素,为地区性高血压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吴忠市回族聚集的6个社区21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针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经多因素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进行筛选后显示,高脂血症(OR=4.065)、经济困难(OR=2.711)、长期患病(OR=22.488)、亲人亡故(OR=22.621)、嗜咸食(OR=11.652)、嗜动物内脏(OR=12.487)、总胆固醇升高(OR=1.995)是高血压独立的危险因素,而鱼类(OR=0.304)是高血压独立的保护因素.结论 回族聚集人群高血压是一多因素性疾病,主要与高脂血症、负性生活事件、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9.
选取71名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的统计学分析。结果(1)尿微量白蛋白异常组的BMI、TG、CRP、TSH水平高于尿微量白蛋白正常组(P0.05)。(2)UMA水平与BMI、TSH水平正相关(P0.05)。(3)BMI、CRP、TSH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CRP、TSH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老年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 ,DM)患者心脑血管病变的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 ,将 2 12例老年 2型DM患者分为心脑血管病变组 (病变组 )和无血管病变组 (无病变组 )各 10 6例。病变组含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heartdisease ,IHD)患者组 72例和 (或 )脑血管病变 (cerebrovasculardisease,CVD)患者 5 0例。其中 ,两者并存者 16例。对两组间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比较及回归分析。结果 病变组的年龄、高血压患病比率、DM病程、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异常比无病变组明显增高 ;各亚组与无病变组的比较也有相似的趋势。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高血压是老年 2型DM患者总的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同时也分别是IHD和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另外 ,高甘油三酯血症与病变组和IHD分别独立相关 ;吸烟史是IH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老年2型DM患者 ,除了年龄、高血压外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心脑血管病变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的截肢率、生存率,寻找影响该类患者小截肢、大截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73例DF患者住院资料,采用电话随访的形式对患者随访至2016年12月。应用聚类分析筛选变量,KaplanMeier计算生存率、截肢率的差异,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小截肢、大截肢、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DF患者1年生存率88.3%,1年截肢率13.4%。溃疡严重情况(HR=3.332)、HbA_1c(HR=1.391)、LDL-C(HR=1.173)、Scr(HR=1.003)、白细胞总数(HR=1.085)为DF患者小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载脂蛋白A1(HR=0.071)为DF患者大截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溃疡严重情况(HR=3.166)、冠心病(HR=4.168)、截肢史(HR=3.567)、血红蛋白(HR=0.966)为DF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DF患者疾病预后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与溃疡严重情况、营养状况、炎症因素、肾功能、截肢史,以及冠心病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江苏省阜宁县社区60岁以上人群年龄相关性白内障(ARC)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阜宁县眼病研究数据60岁以上人群,采用软件Stata 13.0对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RC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3 952例受检者中,白内障1 392例,患病率为35.22%; ARC 606例,患病率为15.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OR=1.19,P0.001)、女性(OR=1.39,P0.001)和阳光照射时间长(OR=1.85,P0.001)是白内障的独立危险因素,高教育水平(OR=0.81,P0.001)是白内障的独立保护因素;这些因素也是ARC的影响因素,但不同亚型之间存在细微差异。结论高龄、女性、文化程度低以及阳光照射时间长是江苏阜宁县老年人群发生白内障的独立危险因素,不同ARC亚型间危险因素存在细微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代谢综合征(MS)是伴有胰岛素抵抗(IR)的一组多种代谢异常,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糖、高血压、脂代谢异常等,MS各组成分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些因素相互作用,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相对危险[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Utstein模式下急诊心源性心脏骤停(CA)患者心肺复苏(CPR)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按Utstein模式要求登记的228例CA患者,记录患者CPR预后情况,对影响CA患者CPR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228例CPR患者中,自主恢复循环(ROSC)125例(54.82%)、24 h存活55例(24.12%)、出院存活28例(12.28%)、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出院20例(8.77%)。经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肾上腺素应用剂量是ROSC的独立预测因子;CPR持续时间、创伤性、首次监测心律是影响患者24 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首次监测心律、CA前状态、CPR持续时间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良好及出院后存活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创伤性是影响CA患者ROSC及24 h存活的独立危险因素,肾上腺应用剂量≤5 mg、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均是影响患者ROCS及24 h存活的保护因素。可除颤心律、CPR持续时间≤15 min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出院后存活的有利因素,而CA前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疾病终末期则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亚型脑梗死复发的长期独立危险因素及影像标志。方法研究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5—2007年全部有头颅磁共振证实初次脑梗死的住院患者279例,电话随访和电子病历相结合确定其为5年内单发或复发,录入基本资料和影像学特征。按照Toast分型,将所有病例分为5个亚型。应用Cox Regression筛选各个变量是否为各个亚型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最终纳入230例患者。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复发的长期独立危险因素为脑白质病(P=0.029,OR 2.693)、女性(P=0.005,OR 0.298);小动脉闭塞性脑梗死长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多个脑循环系统病灶;不明原因脑梗死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为脑白质病(P=0.002,OR 4.950)、多个脑循环系统病灶(P=0.021,OR 2.248)。结论头颅MRI特征表现脑白质病和多个脑循环系统病灶分别是各个类型脑梗死复发较好的预测标志物,从而强调了影像学在复发预测中较传统危险因素预测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生殖道感染与早产发生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1月于佛山市南海区人民医院产科就诊的妊娠晚期孕妇123例,依据孕妇是否患有生殖道感染分为感染组(n=49)和对照组(n=74),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是否早产将123例产妇分为早产组(n=35)和非早产组(n=88),对比两组产妇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妊娠晚期孕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依据独立因素构建预测模型,通过Bootstrap自抽样法进行验证。结果 妊娠期糖尿病、高中及以下学历、不良卫生习惯、流产史、分娩史、感染史是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对比不同孕龄早产儿出生时及出生后情况可知,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其窒息、肺透明膜病、Ul度以上脑室内出血发病率及死亡发生率越高(P<0.05)。妊娠期糖尿病、流产史、生殖道感染是妊娠晚期孕妇早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0.05)。构建妊娠晚期孕妇早产预测模型,该预测模型C-index计算结果为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脑微出血(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原发性脑出血(ICH)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入组标准的297例发病72小时内急性脑出血患者,详细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并进行3个月的临床随访,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与CMBs相关的危险因素及其对ICH预后的影响。结果ICH患者CMBs发生率为67. 68%;单因素分析显示CMBs患者与无CMBs患者在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既往脑梗死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血低密度脂蛋白及空腹血糖方面有统计学意义,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中重度CMBs( 5个)是ICH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高血压、既往脑出血病史是ICH患者发生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 CMBs5个提示ICH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其病因、合并疾病、临床特征与心衰预后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性别差异对患者预后影响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纳入慢性心衰患者228例,每3个月门诊随访,收集临床资料、心脏超声参数等。记录患者心衰再入院、心源性死亡以及全因死亡终点发生情况。分析在不同性别中不良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与男性比较,女性年龄偏大,合并高血压、心房颤动、慢性肾脏病和舒张功能不全明显升高(P<0.01)。对影响预后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心房颤动是心衰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OR=6.874,95%CI:1.932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24.459,P=0.003),急性期LVEF降低和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0.917,95%CI:0.8510.989,P=0.024;OR=1.107,95%CI:1.0210.989,P=0.024;OR=1.107,95%CI:1.021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200,P=0.013),稳定期心功能分级是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OR=12.484,95%CI:1.117139.495,P=0.040)。结论慢性心衰预后的危险因素存在性别差异。对女性患者控制心房颤动、优化舒张性心衰治疗对减少心衰复发,降低心源性死亡可能较男性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肪肝是否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017年在宁德市医院住院的457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腔隙性脑梗死组)以及同期住院的120例对照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分析脂肪肝是否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危险因素。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用t检验。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筛选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腔隙性脑梗死组患者脂肪肝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60. 39%vs 39. 17%,χ2=17. 379,P 0. 00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高血压及糖尿病后,脂肪肝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OR)=1. 96,95%可信区间(95%CI):1. 21~3. 02,P=0. 003]。但肥胖与脂肪肝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P=0. 001)。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非肥胖亚组,脂肪肝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 29,95%CI:1. 55~7. 23,P 0. 001);在肥胖亚组脂肪肝不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P=0. 532),年龄(OR=6. 67,95%CI:1. 98~21. 56,P 0. 001)、高血压(OR=6. 38,95%CI:5. 12~12. 06,P 0. 001)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非肥胖性脂肪肝是腔隙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Lp)(a)最佳切点值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4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实验组,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运用AU-54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Lp(a)、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三酰甘油(TG)水平。结果两组血清Lp(a)、Hcy、ACE和TG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p(a)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0.925);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切点临界值为30.90 mg/dl。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p(a)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对危险系数(OR)为34.021,与ACE、Hcy呈正相关(P0.05)。随Lp(a)水平的增高,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患者的比率增高。结论 Lp(a)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危险因素较好的预测指标,最佳预测界值是30.90 mg/dl,且Lp(a)水平的升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并对其预后的评估提供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