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阴道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系统,存在外环境、宿主和正常微生物群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不同年龄、不同生理状态下都有相应的微群落和微种群的动态变化。如果这个平衡状态被打破,将导致各种阴道炎的发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曾被称为外阴、阴道念珠菌病)就是一种由假丝酵母菌在阴道内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妇科疾病。 相似文献
2.
刘建华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3):161-162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由假丝酵母菌引起的外阴阴道感染,表现为外阴瘙痒、灼痛,可伴有尿痛及性交痛等,典型的阴道分泌物呈豆渣样。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尤其一些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率高、治疗困难,规范化治疗是防止复发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率高达15.0%,临床表现与一般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似,治疗一般选择局部用药,但复发率较高,因可能导致妊娠不良结局,临床应规范诊治。 相似文献
4.
5.
笔者自2006年元月份以来,用自拟平痒洗剂配合西药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115例,随机分为两组,即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发现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中西医结合治疗组60例,年龄平均29.50岁,已婚,无不洁性生活者占86%。西药对照组55例,平均年龄29.95岁,已婚,无不洁性生活者占84%。1.2病程治疗组平均7.75个月,对照组平均7.55个月。1.3临床表现全部病人均以外阴瘙痒,白带增多且粘稠,呈豆腐渣样。有的病人外阴疼痛肿胀及灼烧感等。检查时可见外阴有抓痕,表皮剥蚀或有小脓包,大小阴唇有不同程度的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治疗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WC)的合适的方法.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8月大连市旅顺口区妇幼保健院根据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巩固治疗方案;每月一个疗程,口服+阴道用药强化治疗.口服用药:伊曲康唑0.1g每日两次,连用5天或酮康唑0.2 g每日两次,连用5天或氟康唑150mg1次或150mg每三日一次,连用2次后150 mg/周;配伍阴道用药:制霉菌素阴道栓每晚40万单位,连7天或克霉唑阴道栓每晚0.1g,连用7天或哨呋太尔制霉软胶囊每晚2g,连续6天.症状消失伴真菌学转阴后再巩固治疗2-10个疗程.结果:(1)RWC发生率占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的4.8%.(2)60例RVVC以白色假丝酵母感染为主占73.3%,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21.7%.(3)治疗有效率93.3%.停药后3、6、12个月远期治愈率为85%、78%和75%.结论:RVVC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选择药物强化加巩固治疗是治愈RWC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分析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并比较临床常用方法的准确率和疗效,寻求最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口服和阴道局部两种方式给药。对患者阴道分泌物进行药敏试验和真菌培养,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具体用药方案,停药后随访1年,进行疗效比较。结果:经阴道真菌培养40例患者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占总患者数的77.5%,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占17.5%,新型隐球菌和酿酒假丝酵母菌均占2.5%;根据药敏结果选择用药,患者达到痊愈标准后停药。停药后1年进行疗效评价总治愈率为82.5%,无效为17.5%,复发率为7.5%,对无效及复发患者按原治疗方案治疗,5个疗程后治愈率为80%,复发率为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数据证实白色假丝酵母菌是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主要病原菌,通过阴道分泌物的药敏试验选择药物治疗并进行疗效巩固,同时使用阴道内乳酸杆菌调节阴道内的菌群平衡,可以有效地降低复发率,提高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妊娠期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对妊娠结局的不良影响。方法对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做白带常规筛查,感染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325例孕妇分为两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单次感染251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4次或以上感染74例),随访并记录2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结果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孕妇较单次感染者的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可明显增加早产、胎膜早破、产褥感染及新生儿感染等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故对妊娠期进行白带常规筛查和系统治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三种治疗方法进行比较,以获得对于这种常见妇科疾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典型病例150例,分为单纯阴道上药组(A组)50例,单纯微波光热治疗组(B组)50例和微波后巩固上药组(C组)50例,比较它们的治愈率,复发率。结果A,B,C三组的治愈率分别为62%,78%和94%。A组和B组在治愈率方面差异没有显著性(P〉0.025),而A组与C组间(P〈0.005),B组与C组间(P〈0.0167)的治愈率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说明C组对于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复发率低,治疗彻底,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常见外阴阴道炎症,也称外阴阴道念珠菌病。主要为内源性传染,假丝酵母菌除作为条件致病菌寄生阴道外,也可寄生于人的口腔、肠道,一旦条件适宜可以引起感染。这3个部位的假丝酵母菌可互相传染。少部分患者可通过性交直接传染。也可通过接触感染的衣物间接传染。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附8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醉母菌病合适的诊治方法.方法 2005年7月2008年7月在本院门诊确诊的80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醉母菌病(RVVC)患者,根据阴道分泌物真菌培养加药敏结果选择治疗方案,口服加阴道局部治疗.具体方法:氟康唑150mg3d后重复1次后,150mg/周或酮康唑200mg 2/d共3d后,200mg/周或伊曲康唑200mg 2/d共3d后,200mg/周;月经净后配伍阴道上药:制霉菌素阴道栓40万U/晚共1周或克霉唑栓100mg/晚共1周或两性霉素B泡腾片10mg共6d或咪康唑200mg/晚共1周,随后阴道上药定君生胶囊250mg 1/晚共5d,症状消失伴真菌转阴后再巩固治疗2-5个疗程.结果 80例RVVC以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为主(占74%),光滑假丝醉母菌感染占20%.药敏结果显示口服药中酮康唑敏感率(91.3%),氟康唑(81.3%),伊曲康唑(62.5%),阴道用药中制霉菌素和两性霉素B敏感率(100%),克霉唑(92.5%),咪康唑(55.0%).停药12个月后,治疗3个疗程及6个疗程的远期治愈率分别为78.9%,90.4%.结论 RVVC主要病原菌是白色假丝酵母菌,选择敏感药物强化及巩固治疗,同时加用乳酸杆菌恢复阴道酸性环境是治愈RVVC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氟康唑及制霉菌素泡藤片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疗效.方法 将18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治疗组采取氟康唑胶囊与制霉菌素泡腾片联用;对照组单用制霉菌素泡腾片进行治疗.两组治疗后1周、4周复查.结果 两组远期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9.6,P<0.05),停药4周治疗组复发1例(1.11%),对照组复发8例(8.88%).结论 月经前后用氟康唑口服及制霉菌素泡藤片阴道给药联合方案,对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治愈率高,复发率低,疗程短,价格易接受,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是常见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约占微生物所致阴道炎的25.0%~30.0%[1],以外阴瘙痒、豆渣样白带增多和易于复发为特点.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VVC)是在1年内VVC症状复发达到或者超过4次者.近年来由于氟康唑等抗真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假丝酵母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临床抗真菌药品种有限,而假丝酵母菌获得性耐药发展快,常出现交叉耐药,临床治疗颇为棘手,现笔者就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了寻求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简便易行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门诊162例该病患者采取2%~4%碳酸氢钠冲洗阴道+氟康唑口服进行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 治愈率90.7%,有效率100%.结论 2~4%碳酸氢钠冲洗阴道+氟康唑口服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效果理想,治愈率高,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是妇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妇女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国外资料显示,约75%的妇女一生中至少患过一次VVC。若VVC患者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真菌学检查阴性后又出现真菌学证实的症状称为复发。若一年内发作四次或以上称RVVC。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对RVVC的治疗体会颇深,现总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预防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复发的方法。方法用克霉唑阴道片阴道上药,A组上药两次,B组上药两次后,在每次月经净后3d阴道上药1枚,共用3个月经周期。结果两组治疗后第3个月和第6个月时,复发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克霉唑是广谱抗真菌药,对多种真菌尤其是白色念珠菌具有较好抗菌作用,在每次月经后巩固用药,能起到很好的预防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WC)是常见的外阴、阴道炎症。治疗方法虽很多,但往往不能很好地解决复发的问题,我院对门诊56例复发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RWC)予以采用强化治疗和巩固治疗,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ulvovaginal candidiasis,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和药敏.方法 采用法国CHROMagar显色培养基及梅里埃YBC酵母菌鉴定卡分离鉴定菌株,Rocso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VVC致病菌株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占95.02%(191/201).致病菌株对酮康唑、制霉菌素、克霉唑、两性霉素B、氟康唑的敏感率较高,对咪康唑、益康唑、伊曲康唑的耐药率较高.结论 不同致病菌株对不同药物敏感性存在较大差异,临床上应重视假丝酵母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合理选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相关危险因素,为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积累临床资料。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进三年来收治的120例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导致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抗生素、生活方式和家庭经济条件等。结论:掌握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利于患者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规范化治疗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提高广大妇女的健康水平。方法:对2007年妇女病普查中确诊的50例外阴道假丝酵母菌病进行规范化治疗。结果:50例患者按单纯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方法,治愈45例,治愈率90%,5例复杂性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按复杂性治疗方法治愈率为80%。结论:推广此文治疗方法,建议规范治疗妇科下生殖道感染。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