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能避免因体外循环(CPB)引起的各种并发症,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心脏外科治疗中心所接受。OPCAB不但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效果,而且与传统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相比,其死亡相关危险因素明显减少,这充分得益于OPCAB的微创效果。现就OPCAB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体外和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搭桥术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海峰 《中原医刊》2006,33(17):1-2
目的对比分析99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和87例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CCABG)的疗效。方法对186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CABG死亡1例,OPCAB组无手术死亡;OPCAB组在ICU时间、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方面优于CCABG组;但两组在死亡率、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肺部感染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PCAB和CCABG均安全可行,疗效确实;OPCAB与CCABG相比,在术后恢复上有一定优势,但还不能取代CCABG。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合并重症糖尿病(DM)的冠心病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效果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行OPCAB患者中合并重症DM的病例32例,随机选择同期行OPCAB的非DM病例64例作为对照.结果 围手术期死亡7例(21.88%),明显高于同期OPCAB患者病死率(2.1%).20例随访1~3年,3例因心功能不全再次入院治疗,无再次心肌血运重建病例.结论 对于合并重症DM患者行OPCAB应采取慎重态度,保守治疗应该被充分考虑.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心脏结构及功能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后心房颤动(AF)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330例行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165例术后发生AF的患者作为心房颤动组(AF组),非AF患者165例作为非心房颤动组(NAF组),记录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以及心脏彩超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分析影响OPCAB术后AF发生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该独立危险因素预测OPCAB术后AF发生的诊断效能.结果 AF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容积、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者大于NAF组,左室射血分数小于NAF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左房内径预测OPCAB术后AF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敏感度为68.8%,特异度为66.8%.结论 左房内径是OPCAB术后A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收缩功能、左室舒张末容积、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能影响OPCAB术后心房颤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术的心肌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非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OPCAB)和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 (CABG)围术期心肌损伤程度 ,探讨OPCAB的心肌保护效果。方法 :5 0例病人分为两组 ,A组 2 0例 ,为CABG组 ,B组 30例 ,为OPCAB组。分别于麻醉诱导后、手术结束后即刻、术后 2 4h、72h、16 8h取静脉血标本 ,分别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水平和CK MB活性 ;另外记录围手术期各项临床指标。结果 :OPCAB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较体外组短 (P <0 .0 1) ,而且房颤的发生率较低 (P <0 .0 5 )。CABG组与OPCAB组cTnI、CK MB的术前水平相似 ,而术后即刻、术后 2 4h、72h均较OPCAB组明显升高 (P <0 .0 5或 0 .0 1)。结论 :与CABG相比 ,OPCAB的心肌损伤较轻 ,心肌保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OPCAB)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为临床OPCAB术后低氧血症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3月-2012年8月208例OPCAB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OPCAB术后是否出现低氧血症将患者分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探讨OPCAB术后低氧血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208例中61例符合OPCAB术后低氧血症标准,低氧血症发生率为29.3%。单因素分析显示低氧血症组和非低氧血症组比较: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吸烟史、心功能(NYHA)III~IV级、三支病变、心脏射血分数(ejectionfraction,EF)〈30%、心源性休克、急诊手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吸烟史、心功能(NYHA)Ⅲ~IV级、三支病变、EF〈30%、急诊手术为OPCAB术后发生低氧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OPCAB术后低氧血症的发生与年龄、体质量指数、既往吸烟史、心功能fNYHA)III~IV级、三支病变、EF〈30%、急诊手术等多个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郝建潮  林青  秦巍  陈丽  武猛  张春风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82-783
目的 总结分析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OPCAB)的外科治疗效果和临床经验。方法 1997- 11~ 2 0 0 4 - 0 7,2 18例CAD病人接受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OPCAB实施率 (即OPCAB占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百分比 )为 92 .4 %。平均年龄 6 3.1岁。左室射血分数 (LVEF)平均 0 .5 6± 0 .17。 6例急诊手术 ,其中 2例术前放置主动脉球囊反搏 (IABP)。 31例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 ;187例应用非体外循环不停跳技术 ,术中改为体外循环 5例。其中 5例全动脉化、2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术。结果 平均术前住院 2 .9d。 2例左前胸部小切口单支病变旁路移植术 ,其余均为正中切口 ,多支病变的OPCAB手术。平均每例远端吻合口 2 .85个。死亡 1例 (0 .4 5 % )。结论 OPCAB手术安全可行 ,早期效果满意 ,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OPCAB具备独特的技术特点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段爱萍  蒯建科  姚立农  王刚 《医学争鸣》2006,27(20):1909-1909
0引言近年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OPCAB)由于减少住院和ICU停留时间,避免了体外循环的不良影响及相关并发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医疗费用等诸多优点而倍受关注. OPCAB手术的麻醉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4-01/2005-10完成OPCAB手术70例的麻醉过程和效果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9.
目的:综合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 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术后疗效。方法:检索2002-2008年间国内关于OPCAB与CCAB术后疗效分析的临床研究,用RevMan 4.2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文献共11篇,合计病例1 957例(OPCAB组984例,CCAB组973例)。Meta分析提示:OPCAB组术后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在呼吸机辅助时间、ICU留住时间和住院时间上都明显低于CCAB组(P<0.05),在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上也明显少于CCAB组(P<0.05)。在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支数上,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11)。结论:OPCAB治疗冠状动脉疾病比CCAB取得更好的手术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OPCAB)和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CABG)手术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比较两种手术方法的不同特点,以期为心外科临床提供可资借鉴的依据。方法对既往使用OPCAB与CABG这两种方法的治疗的各64例共1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辅助呼吸时间、外科监护室(SICU)滞留时间、术后血管活性药物支持时间、带管时间、术后苏醒时间,术后引流量、输血量(悬浮红细胞)、术后血肌酐对比,OPCAB组均优于CAB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OPCAB组与CABG组平均旁路移植血管支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器官衰竭估计评分(SOFA)比较,心脏功能评分、中枢神经系统、凝血系统评分OPCAB组均低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功能评分、肝脏功能评分、肺脏功能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高总评分(TMS)OPCAB组显著低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远端吻合部位分布基本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比较:心肌梗塞、脑梗塞、心律失常、房颤、伤口感染、二次开胸止血、肺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精神障碍、肺部感染CABG组均高于OPCAB组,胸腔积液OPCAB组高于CABG组,但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死亡率两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心功能不全及合并其他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或在体外循环下行冠脉搭桥术风险较大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采用OPCAB。OPCAB组与CABG组对比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