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研究阿克他利大鼠在体肠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以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为指标,从灌流速度、药物浓度和吸收部位3个方面对阿克他利肠吸收动力学特征进行考察。结果不同灌流速度下的ka和Papp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对ka和Papp无显著性影响(P>0.05);小肠各段(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的ka和Papp无显著性差异(P>0.05);小肠与结肠的ka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Papp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阿克他利在整个肠道吸收良好,但吸收窗主要在小肠,在结肠段的吸收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2.
单向灌流法研究姜黄素的大鼠在体肠吸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姜黄素在大鼠肠内的吸收特性.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段单向灌流模型,HPLC法对药物的质量浓度进行检测,分别研究药物不同质量浓度、不同时间点以及吸收部位姜黄素吸收的情况.结果 姜黄素质量浓度对ka有显著性影响(P<0.05),而对Kapp无显著性影响;姜黄素的肠吸收速率随时间出现周期性的波动,且在灌肠达到稳态后1h,ka的大小顺序为:40、20、80μg/ml;姜黄素在各肠段的ka和Kapp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各肠段的ka(h-1)为十二指肠>回肠>空肠>结肠;Kapp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结论 姜黄索在吸收过程中存在高浓度饱和现象,初步判断姜黄素的吸收为主动转运.但姜黄素的浓度对其吸收的量影响不大;同时,姜黄素存在明显的肝肠循环;且在全肠道吸收较完全,无特定吸收窗也无明显吸收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依托度酸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灌流液中依托度酸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pH值4个方面对依托度酸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灌流速度和一定范围内的pH值(5.4~7.4)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影响显著;一定范围内的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值分别为(0.082 7±0.003 8)、(0.077 5±0.004 5)、(0.073 3±0.006 4)、(0.064±0.009 3)min-1。结论依托度酸在大鼠肠道的吸收呈现一级动力学特征,且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依托度酸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  相似文献   

4.
采用在体单向灌流法考察加巴喷丁的大鼠肠吸收特性.结果表明,加巴喷丁在小肠各段(十二指肠段、空肠段和回肠段)和结肠均有吸收.低、中浓度(1和10 mmol/L)时药物在小肠各段的吸收速率常数(Ka)和有效渗透系数(Peff)显著大于结肠段(P<0.05),高浓度(50 mmol/L)时十二指肠段的吸收显著大于结肠段(P<0.05).加巴喷丁浓度对其在小肠各段的吸收有显著影响,低浓度组小肠各段药物的Ka和Peff显著大于高浓度组(P<0.05),而药物浓度对结肠段的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大鼠四个肠段的吸收状况。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采用重量法,研究细叶远志皂苷在不同肠段的吸收情况。结果在体小肠吸收实验中,细叶远志皂苷可被大鼠全肠段吸收,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各肠段的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是0.05922,0.06387,0.06345,0.06409s-1;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分别是0.03322,0.03751,0.03733,0.04830cm? s-1,结肠段吸收最好(P<0.001)。结论细叶远志皂苷为全肠道吸收的药物,且结肠部位吸收最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盐酸洛美沙星在大鼠各肠段吸收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实验装置,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盐酸洛美沙星的含量。结果盐酸洛美沙星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204 5、0.321 0、0.183 9、0.129 2 h-1;在不同药物浓度1.5、15、150μg/mL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92 7、0.219 2、0.230 9 h-1;在不同pH值(6.29、6.79和7.4)时的吸收速率为0.163 1、0.181 9、0.160 2 h-1。结论盐酸洛美沙星在大鼠全肠段均有吸收,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转运。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帕利哌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方法:运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技术考察帕利哌酮在大鼠各肠段的吸收动力学特征;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液中帕利哌酮的含量;从药物质量浓度、吸收部位、灌流速度、介质pH值4个方面对帕利哌酮的各肠段吸收特性进行考察;利用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药物的吸收在质量浓度较高时(10.0~20.0μg.mL-1)具有自身抑制现象。灌流速度和介质pH值在考察范围内对药物肠吸收影响显著。考察范围内的药物吸收部位对吸收速率无显著影响。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Ka值分别为(6.58±2.35),(7.03±3.33),(7.13±2.77),(3.77±3.42)h-1。结论:帕利哌酮在整个肠道均有吸收,初步推断帕利哌酮在大鼠肠道的吸收机制为主动转运。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双氯芬酸钠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为其剂型设计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鼠单向灌流模型、高效液相法测定在体灌流液中双氯芬酸钠的浓度,计算吸收性能参数。结果双氯芬酸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及结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5.28±0.68)、(6.42±0.95)、(8.47±0.69)、(5.89±0.51)(Ka,×10-2/min);不同灌流药物浓度(5、10、20μg/mL)在小肠的表观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4.56±0.18)、(4.32±0.15)、(4.76±0.21)(K_a,×10~(-2)/min);不同体积流量(0.2、0.4、0.8 mL/min)下,双氯芬酸钠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4.32±0.15)、(5.88±0.14)、(6.92±0.18)(Ka,×10~(-2)/min)。结论双氯芬酸钠的肠吸收在5~20 g/mL浓度范围内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主要为被动扩散吸收,在全肠道吸收均较好,适于制备缓控释制剂、肠溶制剂等。  相似文献   

9.
采用大鼠在体灌流法,以灌流液中剩余药物浓度为指标,考察普拉克索(1)在不同吸收部位的吸收动力学特征以及不同pH、不同药物浓度对1全肠段吸收的影响.结果显示,1在不同肠段的吸收速率常数(h-1)分别为:十二指肠0.295、结肠0.513、回肠0.480 h和空肠0.808 h.药物在大鼠全肠道内的吸收量随药物浓度的增大而升高,药物浓度和pH对吸收速率常数无显著性影响.1在肠道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吸收.采用大鼠在体胃灌注法,以胃灌注液中药物前后浓度变化计算1在胃部吸收情况.结果表明1几乎不吸收.  相似文献   

10.
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单向灌流技术考察长春西汀的大鼠在体肠吸收性质.结果表明,灌流速度对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表观吸收系数(Papp)有极显著影响(P<0.01);药物浓度对Ka和Papp无显著影响(P>0.05);药物在全肠道吸收较好,吸收窗主要在小肠,且小肠内无明显的特定吸收部位;羟丙基-β-环糊精在1%~4%范围内对药物的肠吸收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1.
马洛替酯单向灌流法大鼠在体肠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马洛替酯在大鼠体内肠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单向灌流法进行肠吸收实验,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灌流流出液中马洛替酯的浓度,按重量法计算动力学参数。结果:马洛替酯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Ka)、有效渗透系数(Peff)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供试液的浓度对十二指肠的Ka值和Peff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洛替酯在大鼠体内肠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不存在饱和吸收,且以肠道中上部的吸收为主。  相似文献   

12.
复方丹参滴丸对阿司匹林大鼠在体肠吸收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建立阿司匹林的HPLC分析方法,研究复方丹参滴丸对阿司匹林大鼠肠吸收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吸收实验模型,应用重量法校正灌流液体积,HPLC测定灌流液中阿司匹林浓度,计算阿司匹林肠吸收参数。结果 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灌流组、复方丹参滴丸诱导组阿司匹林吸收速率常数(Ka)分别为1.05×10-2,1.44×10-2,2.29×10-2 min-1,吸收渗透系数(Papp)分别为0.219×10-3,0.304×10-3,0.504×10-3 cm·min-1。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对阿司匹林大鼠肠吸收有明显影响,能促进阿司匹林的肠吸收。  相似文献   

13.
徐勤  ;刘布鸣  ;邓立东 《中国药房》2009,(21):1613-1615
目的:研究芒果苷大鼠在体肠道吸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段灌流模型,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肠循环液中芒果苷的浓度,研究不同芒果苷浓度、胆汁及吸收部位对芒果苷吸收参数的影响。结果:芒果苷在5.0~25.0μg.mL-1浓度范围内对小肠吸收速率常数(Ka)无影响;在12.5μg.mL-1浓度下对结扎胆管大鼠的小肠Ka有影响;各肠段的Ka回肠>空肠>结肠>十二指肠,分别为0.164、0.132、0.125、0.107h-1。结论:芒果苷的吸收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芒果苷在各肠段均有较好的吸收,胆汁使芒果苷在小肠的透过系数增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治疗早老性痴呆症药物石杉碱甲的鼻黏膜吸收特性。方法采用石杉碱甲进行大鼠鼻腔灌流实验,测定循环液中药物浓度。结果随着石杉碱甲的浓度增加(0.125~0.75mg/mL),其吸收速度呈线性增加(r=0.995)。在pH值5.5~7.5内,随pH值的升高,其吸收速度增加。结论石杉碱甲的鼻黏膜吸收良好,其吸收程度与药液的浓度和pH值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阿苯达唑自微乳大鼠在体肠吸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阿苯达唑自微乳在小肠各部位的吸收情况。方法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实验,RP-HPLC法测定药物浓度,根据药物进出小肠各段中的质量减少量来求算出药物的吸收速率。结果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中的吸收速率常数依次是1.78×10-2,2.15×10-2和1.25×10-2·min-1。结论阿苯达唑自微乳在整个小肠段都有吸收,且小肠中段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去甲斑蝥素理化性质及在体肠吸收动力学,为设计缓释制剂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测定去甲斑蝥素溶解度、油水分配系数。采用大鼠在体回流方法,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HPLC分别测定酚红和去甲斑蝥素的含量,研究去甲斑蝥素在不同浓度和不同小肠区段下的吸收。结果去甲斑蝥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的吸收速率常数分别为:0.1623,0.1260,0.0084,0.0035h-1;在小肠的吸收速率常数不同药物浓度70、80、90μg·mL-1时分别为:0.0112,0.0056,0.0071h-1。结论不同的药物浓度对去甲斑蝥素在大鼠全肠道的吸收无显著影响,药物的吸收呈一级动力学过程,吸收机制为被动扩散,提示适于制备日服一次的缓释给药系统。  相似文献   

17.
对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技术中重量法的评价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目的:评价重量法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技术中的应用.方法:以长春西汀为模型药物,采用大鼠在体肠单向灌流技术,对重量法和酚红法计算的净水流量值(NWF)、药物吸收速率常数(Ka)和药物表观吸收系数(Papp)进行比较,并对重量法中收集液在密度修正前后的NWF和Papp值进行比较.结果:重量法计算所得的NWF值显著高于酚红法(P<0.05),前者计算所得的Ka和Papp值略高于后者(P>0.05);重量法能显著减少实验误差;对收集液密度进行修正可以进一步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结论:重量法可以作为大鼠单向灌流在体肠吸收实验中校正灌流液体积的有效方法,它避免了加入"标示物"给实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