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和一般情况调查量表对福州市558名初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人际信任在性别、学校类型、是否为班干部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男女生在父母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及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及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具有显著性;人际信任与父母情感温暖因子呈负相关,与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等因子呈正相关。结论家庭教养方式是影响初中生人际信任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哮喘儿童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影响,为实施心理干预、采取综合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汉密顿焦虑量表和抑郁状态问卷,调查了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就诊的44例哮喘患儿,并与34例健康儿童对照.结果 哮喘组焦虑、抑郁、行为问题评分,哮喘组行为问题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抑郁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负相关.行为与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过分干涉呈正相关;母亲过干涉过保护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正相关;母亲拒绝否认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呈正相关;母亲惩罚严厉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父亲过度保护呈正相关.结论 哮喘儿童较健康儿童存在更多心理行为问题,父母养育方式对患儿行为和心理健康有一定影响,父亲养育方式与母亲养育方式之间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3.
356名医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医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方法应用EMBU与SCL-90结合表,对某校356名医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调查.结果男女生的父亲惩罚严厉及偏爱被试差异有显著性;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的父母情感温暖、惩罚严厉、过干涉过保护因子及母亲拒绝否认差异有显著性(P<0.05).父亲情感温暖与SCL-90得分呈负相关性,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拒绝否认与SCL-90得分呈正相关性.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不良的教养方式可增加子女心理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李军  席波  付茂笋  孙付胜 《中国校医》2006,20(2):126-128
目的探讨贫困大学生应对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济南市3所高校随机抽取95名贫困大学生和121名非贫困大学生进行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父母教养方式评问卷(EMBU)和一般情况问卷测试。结果贫困大学生与非贫困大学生在应对方式上差异无显著意义,两者的父母教养方式部分因子差异具有显著意义。相关和回归分析表明,父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偏爱被试、性别和户籍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积极极应对方式。同时,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母亲的惩罚严厉可预测贫困大学生的消极应对方式。结论父母科学的教养方式有利于贫困大学生面对挫折困难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减少使用消极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为预防青少年暴力犯罪提供教育依据.方法 采用内隐联想测验(IA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方便抽取的河南省农村地区116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女生内隐攻击性显著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父亲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因子上男生高于女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母亲严厉惩罚因子上女生高于男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表明,内隐攻击性与父亲严厉惩罚、父亲拒绝否认以及母亲严厉惩罚3个因子呈显著正相关(P值均<0.01).结论 农村中学生内隐攻击性存在性别差异,而不存在年级差异.不同性别农村中学生的内隐攻击性受父母亲教养方式不同因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现状、影响因素及其与学生人格间的相关关系,为改善父母教养方式,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随机选取张家港市2所重点中学8个班(每校4班)的285名高一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艾森克人格问卷(EPQ)、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及一般资料调查表的问卷调查。结果张家港市中学生父母教养方式中,父亲的惩罚严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和母亲的过度干涉保护、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的水平明显高于全国常模(P<0.01),而父亲的过度干涉和过度保护水平低于全国常模(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正相关,过度干涉、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与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呈负相关;父亲的拒绝否认、母亲的过度保护与子女的精神质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性格外向性均存在相关关系。结论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其子女的情绪稳定性和精神质等人格特点紧密相关,改善教养方式需要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努力。  相似文献   

7.
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非意愿妊娠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方法: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21名到青春期生殖健康服务门诊就诊的青少年进行了测评。结果:妊娠组与非妊娠组青少年在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父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多的惩罚严厉及拒绝否认;两组在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显著(P<0.05~0.001),妊娠组青少年的母亲表现出较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过干涉过保护、过多的拒绝否认及惩罚严厉。结论:青少年非意愿妊娠的发生与不良的父母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大学生孤独现状及其与认知方式、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为针对性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ESLI)、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镶嵌图形测验(EFT),对某综合性大学488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评估.结果 情绪孤立、社交孤立、情绪孤独和社交孤独较严重的大学生分别占35.7%,18.4%,10.9%和8.9%;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孤独各维度呈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过干涉均与孤独各维度呈正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母亲拒绝、否认对孤独总分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认知方式对社交孤立和孤独有显著预测作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度干涉、保护对情绪孤独有显著预测作用,母亲拒绝、否认、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父母离异和性别对情绪孤立有显著预测作用.结论 大学生孤独现况不容忽视,父母教养方式特别是父亲教养方式及大学生认知方式对大学生孤独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讨网络成瘾对青少年应对方式、社会支持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为网络成瘾的临床治疗和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8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观察组)和90名健康青少年(对照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支持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应对方式总分及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4个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1),解决问题和求助2个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以及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青少年的应对方式不良、社会支持状况差和父母教养粗放是导致网络成瘾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成瘾的治疗除药物以外,青少年和父母的心理重建以及构建良好的多层次、多角度社会支持系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其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对照研究,将68例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诊断标准的儿童情绪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选取与情绪障碍患儿年龄、性别和年级相同的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使用亲子关系诊断量表(Parent-child relationship Test,PCRT)和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 Uppforstran,EMBU)作为评定工具,分别对病例组和对照组儿童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PCRT的拒绝、支配和服从量表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EMBU中,父亲的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亲的惩罚严厉和过度保护干涉因子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父母的否认、拒绝和惩罚严厉因子分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正相关,情感温暖、理解和偏爱被试因子与PCRT的拒绝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因子和情感温暖、理解与PCRT的支配量表分呈正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保护量表分呈正相关,惩罚、严厉因子与保护量表分呈负相关;父母的偏爱被试和情感温暖、理解因子与PCRT的服从量表分呈正相关,拒绝、否认和惩罚、严厉因子与服从量表分呈负相关。结论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和其父母的养育方式存在一定问题。情绪障碍儿童的亲子关系与父母养育方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复原力的影响,为积极的父母养育方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复原力量表,对新疆某大学49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除父亲偏爱因子及母亲偏爱因子外,其余各因子在不同复原力得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拒绝否认、母亲惩罚严厉与复原力量表各维度以及复原力总分呈负相关(P值均0.01);父亲温暖理解、母亲温暖理解在与复原力总分及复原力量表各维度的相关关系中,除与稳定性无关外,其余均呈正相关(P值均0.01)。父母教养方式各因子中,母亲惩罚严厉、母亲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可进入回归方程对大学生复原力进行预测,其联合解释量为25.3%。结论大学生所接受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其复原力之间密切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发展的影响意义甚于积极性的父母教养方式,母亲的教养方式对于子女复原力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中住宿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特点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619名初中住宿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⑴初中住宿生心理健康和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性别差异;⑵父母的情感温暖和理解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过分干涉、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与心理健康水平呈显著负相关;⑶母亲过度干涉、父亲过度保护以及父亲情感温暖、理解对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 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对初中住宿生心理健康有不同的影响。建议学校开展住宿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和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暴力型罪犯人格的影响。方法采用人格诊断问卷(PDQ-4+)、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对176名暴力型罪犯(研究组)及189名普通人群(对照组)进行调查,分析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诊断总分的影响。结果人格障碍研究组总评分(41.38±13.05)高于对照组(26.15±14.16),且各分型得分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家庭教养的方式评分中,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度保护得分低于对照组,父母的惩罚严厉、父母的拒绝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研究组的人格诊断问卷总分与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r为-0.376、-0.329,P值均0.05),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父亲的过分干涉、过分保护及母亲的偏爱呈正相关(r=0.154~0.363,P0.05);研究组的多元线性回归显示父母亲的情感温暖及理解、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一定程度上影响暴力型罪犯人格特征的形成(P值均0.05)。结论暴力型罪犯人格存在明显偏离,与不良的养育方式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有暴力攻击行为的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为预防暴力伤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运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社区青少年的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调查。共调查案例组81例,对照组304例。结果案例组的父亲FF1(情感温暖与理解)、FF2(惩罚、严厉)、FF5(拒绝否认)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案例组的母亲MM2(过度干涉过度保护)、MM3(拒绝、否认)、MM4(惩罚、严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父母共有的5个主因素的一致性比较,每一组父母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社区青少年的暴力攻击行为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关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大学生良性竞争态度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竞争态度量表(中国版)对某校251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在父亲的教养方式中一睛感温暖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惩罚和严厉因子、拒绝否认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在母亲的教养方式中,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良性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正相关,拒绝否认因子、惩罚和严厉因子与鼬陛竞争态度得分呈显著负相关。父亲否认拒绝和母亲惩罚严厉对良性竞争态度有预测作用。[结论]父母教养方式与良性竞争态度之间存在一定联系,父母教养方式的某些因子对良性竞争态度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父母教养方式进行比较,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分别对乌鲁木齐市331名四~六年级维吾尔族和汉族小学生的父母教养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测量。结果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过分干涉,偏爱被试,过度保护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汉族与维吾尔族小学生在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因子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心理健康总分比较,维吾尔族学生总分高于汉族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理健康总分与母亲的过干涉、过保护存在显著负相关;心理健康总分与父亲、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呈负相关。结论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Rutter)、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gma Minnen av Bardndosnauppforstran,EMBU)对山东省淄博市某小学一至五年级在校学生652人进行调查。【结果】儿童行为问题总阳性检出率为14.35%。有行为问题者的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分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显著高于无行为问题者,而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无行为问题者。Rutter总分与父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惩罚严厉、父亲偏爱、母亲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因子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儿童行为问题与父母养育方式密切相关,妥善的养育方式可以减少行为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罹患神经症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罹患神经症的关系。方法:采用EMBU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问卷)对40例大学生神经症患者与46名正常大学生进行父母养育方式测查,并进行比较。结果:父亲的惩罚、严厉因子(FF2)、过分干涉因子(FF3)。拒绝否认因子(FF5)和过度保护因子(FF6)的得分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母亲的拒绝否认因子(MF3)和惩罚、严厉(MF4)因子得分两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关心因子(FF1、MF1)、偏爱被试因子(FF4、MF5)以及母亲的过度保护、干涉因子(MF2)得分两组均无明显差异。结论:父母的某些不良的养育方式可能是大学生罹患神经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未成年罪犯共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普通ADHD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间的差异。方法随机选择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某看守所2006年7月1日至2007年7月1日在押未成年男性罪犯(初犯、汉族)中确诊为ADHD者41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心理科初诊的ADHD患者38例(男性、汉族)纳入对照组。ADHD诊断采用《Vanderbilt ADHD评定量表》中的《Vanderbilt ADHD家长评定量表》(VADPRS)。父母教养方式进行评定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者监护人的同意,并与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有关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方面及母亲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过分偏爱,情感、温暖与理解等父母教养方式方面,研究组父母存在更多不良教养方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在情感、温暖与理解,严厉惩罚,过分干涉,拒绝否认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对照组父亲、母亲教养方式只在严厉惩罚和过分干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拒绝否认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在父母偏爱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未成年罪犯共患ADHD者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更严重分歧。两组父母高文化程度(中专、大专)与低文化程度(小学、初中)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研究组父母文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残缺型家庭(母亡∕父亡、离异)较对照组多,且两组残缺型家庭与完整型家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未成年罪犯共患ADHD的父母教养方式与普通ADHD青少年不同,主要表现为家庭残缺率高、父母文化程度偏低、不良教养方式更多及父母教养方式存在更大分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父母养育方式及血中微量元素水平,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评定160例ADHD患儿(实验组)和160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父母养育方式,测定血中微量元素水平。【结果】实验组患儿父母"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母亲惩罚、严厉"、"母亲偏爱被试"因子分和血铅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父亲惩罚、严厉"、"母亲惩罚、严厉"、血铅水平、"父亲拒绝、否认"是预测ADHD的重要因素。【结论】父母养育方式和患儿血铅水平是预测ADHD发病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