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外露患者,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皮瓣切取面积14cm×6cm ~23cm×12cm,供区直接缝合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存活,创面一期愈合,术后随访3~24月(平均8个月),皮瓣质地优良,无溃疡发生,8例获保护性感觉.结论 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胫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2010年8月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软组织缺损12例,足跟部皮肤缺损6例,共18例.结果 18例皮瓣均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创面缺损修复满意.结论 利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皮瓣面积大、质地柔软、成功率高、创伤小、且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是修复足背足跟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和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对13例足踝部创面的患者,采用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转位修复术,其中足背创面5例,足跟部创面3例,踝部创面5例。4例急诊外伤创面伴有骨、肌腱外露者急诊修复。5例急诊创面采用VSD负压吸引后亚急诊行皮瓣修复, 4例为术后皮肤坏死,二期行皮瓣修复。皮肤缺损面积为1.5 cm×2.0 cm~7.0 cm×14.0 cm,切取皮瓣面积为2.5 cm×3.5 cm~8.0 cm×15.0 cm。 结果 本组13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0个月。皮瓣质地接近周围皮肤,外观无臃肿。供区皮肤直接缝合者,术后瘢痕较小;供区植皮者,无明显瘢痕增生。踝关节活动良好,患肢均可负重行走。 结论 采用胫后动脉踝上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创面,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安全的特点,是一种较好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常德寿  蔡鸿敏 《医学信息》2009,22(2):127-128
目的探讨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顺行或逆行移植修复小腿远端及足踝部皮肤和软组织缺损35例。结果35例转移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3~24个月,皮瓣均成活且功能良好。结论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血管皮瓣具有手术简单易行,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易于切取和转位等优点。应用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在1998年2月至2008年6月间海口市人民医院应用胫后动脉内踝上穿支皮瓣8例和腓动脉外踝上穿支皮瓣7例分别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组织缺损。结果术后12例穿支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发生边缘或表皮坏死,经换药后治愈,1例皮瓣坏死达1/2,经换药后再次植皮修复治愈,随访2月~4年,皮瓣外观良好,足踝部功能恢复,行走正常。结论内踝上或外踝上穿支皮瓣修复小腿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研究。纳入2015年7月-2017年12月解放军东部战区总医院秦淮医疗区骨科应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软组织缺损26例,其中男19例、女7例,年龄7~68岁。腕部缺损3例、手背皮瓣供区缺损4例、指端缺损9例、踝部缺损5例、小腿缺损5例;腕部创面大小为2.0 cm×2.5 cm~2.5 cm×4.0 cm,手背创面大小为1.2 cm×1.6 cm~1.4 cm×2.0 cm,指端创面大小为0.8 cm×1.2 cm~1.0 cm×1.3 cm,小腿及踝部创面大小为2.5 cm×3.0 cm~3.5 cm×5 cm。术前应用多普勒探测穿支血管,以穿支血管为中心设计推进皮瓣。术中分别以桡动脉、掌背动脉、指动脉、胫后动脉、胫前动脉、腓动脉等知名血管穿支为皮瓣之血管蒂,于一侧切开皮瓣,找出穿支血管,然后找出主干血管,应用会师法切取皮瓣,游离后将皮瓣向前推移覆盖创面。25例患者皮瓣供区直接缝合;1例踝部缺损患者供区创面约2 cm×2 cm,行皮片移植修复。结果 26例皮瓣均存活,其中25例皮瓣于术后第14天拆线,创口一级愈合;另1例小腿推进皮瓣远端边角约0.5 cm×1 cm术后出现坏死,经换药后痂下愈合。术后随访1~3年,皮瓣无臃肿,外观满意,质地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周围关节活动无受限,手部皮瓣两点辨别觉6~8 mm,腕部及下肢皮瓣感觉恢复S3~S5,供区远端皮肤感觉S4~S5。结论 采用创面邻近知名血管穿支推进皮瓣修复肢体小面积软组织缺损,具有手术操作简便、皮瓣存活率高、外观良好、与周围皮肤质地相近,感觉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小腿逆行筋膜皮瓣在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报道足踝部软组织缺损修复的方法和体会。方法:应用小腿逆行筋膜皮瓣修复足踝部缺损62例,其中腓肠神经营养血管蒂小腿后侧逆行筋膜皮瓣34例,腓动脉穿支小腿外侧逆行筋膜皮瓣20例(21块皮瓣),胫后动脉穿支小腿内侧筋膜皮瓣8例。结果:58块皮瓣完全成活,4块部分坏死、1块完全坏死者经补充植皮治愈。随访1~6a,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结论:该组筋膜皮瓣血供良好、操作简单,不损伤小腿主要血管,尤其适合修复足跟及踝部缺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修复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游离移植于胫前皮肤缺损处,修复治疗胫骨骨不连2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随访治疗效果。切取皮瓣大小6cm×4cm~18cm×9cm。结果:26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6~28个月,平均17个月,皮瓣外形满意,骨不连在术后3~6个月愈合。结论:以胫骨滋养动脉为蒂的复合骨膜皮瓣,是治疗胫前皮肤缺损骨不连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结果12例皮瓣全部成活,功能恢复满意;3例供区瘢痕较大,但下肢功能不受影响。结论股前外侧皮瓣移植是修复小腿下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内踝上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缺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报道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3年2月~2010年2月,对22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内踝上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术。皮瓣面积10 cm×7 cm~15 cm×11 cm,供区采用下腹部全厚皮片植皮。 结果 术后22例患者皮瓣均一期成活,供区伤口一期愈合。经随访6~36个月,平均随访12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观不臃肿,感觉恢复S2~S3+,足部行走功能恢复满意。供区植皮者植皮区松软,外观可,无瘢痕挛缩。 结论 内踝上以胫后动脉为蒂的穿支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解剖恒定,手术操作安全、简便,可满足踝部部创面覆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外增压膝内侧-小腿内侧上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是目前应用较广泛的小腿中下段软组织损伤治疗方式.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疗法可制成感觉皮瓣,促进小腿感觉功能恢复和神经覆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可很好地与小隐静脉为何、促进局部创面修复;外增压膝内侧-小腿内侧上部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疗法可便捷获取皮瓣、操作简单;胫后动脉皮支皮瓣修复疗法解剖恒定,对小腿主干血管无损伤,手术简单,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带隐神经营养血管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带有隐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的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以胫后动脉发出的筋膜皮穿支为血管蒂,沿隐神经营养血管轴线切取皮瓣,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临床应用5例,皮瓣面积为26 cm×10 cm~18 cm×6 cm,修复受区创面大小为16 cm×8 cm~6 cm×4 cm.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随访5~20个月,皮瓣质地良好,供区愈合良好,植皮面积明显减少,1例创面面积为6 cm×5 cm供区可直接缝合.结论:该皮瓣血运可靠,设计灵活,手术切取简便安全,适合修复小腿下段及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是穿支蒂皮瓣和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相结合的复合皮瓣.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足外侧皮瓣在修复足跟和踝部组织缺损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足外侧皮瓣,对5例足跟和踝部组织进行修复,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阐述.结果 足外侧皮瓣治疗足跟和踝部各种原因组织缺损5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即时治愈.结论 足、踝部慢性溃疡,烧伤、恶性肿瘤等,因足踝部皮下组织菲薄,溃疡往往致跟腱甚至跟骨外露,所以,应用足外皮瓣修复即时封闭创面是彻底治愈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逆行转住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皮瓣转位面积及血管蒂部的处理方案。方法 在小腿后侧以腓肠神经体表投影为轴心线,设计及切取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顺行转位修复小腿上段软组织缺损6例,逆行转位修复小腿中下段及足部软组织缺损51例。结果 54例皮瓣完全成活,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皮下组织成活,经植皮愈合,经随访皮瓣外观、质地、功能良好。结论 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血供可靠,操作简单,可以修复胫前区、踝部及足部跖骨中段近侧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分析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创面的临床疗效。 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4年6月,对26例外伤导致的足踝部皮肤坏死缺损患者,采用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蒂皮瓣转位修复,其中顺行穿支皮瓣5例,螺旋桨穿支皮瓣5例,逆行穿支皮瓣16例,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15cm×8cm,最小为6cm×4cm。 结果 22例皮瓣全部成活,1例皮瓣坏死经换药2周后行植皮修复,3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经换药等处理后1-2月瘢痕愈合,术后随访3~36个月,平均10个月,25例皮瓣质地柔软,外观满意,1例皮瓣坏死植皮后瘢痕增生明显,5例皮瓣轻度臃肿,足踝部功能未见明显影响。 结论 依据足踝部创面特点采用3种不同形式的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转位修复,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前界扩大的改良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前界扩大的改良方法及其临床疗效和优点。方法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的前界范围由腓骨体表投影扩大至胫骨前嵴,将创面的外缘作为皮瓣前缘的一部分。行前界扩大的改良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21例,修复的创面位于小腿上1/3段9例,中1/3段前内侧7例,中1/3段前外侧5例。21例皮瓣前缘均超过腓骨前缘,其中2例达胫骨前嵴,位于小腿前骨筋膜室表面的皮瓣部分宽度为2.5~7.0cm,平均4.0cm。结果19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皮瓣下缘分别为外踝上5cm和3cm的皮瓣远端出现部分坏死。结论腓肠肌外侧头肌皮瓣前界扩大改良后,皮瓣设计及手术操作简便,增加了皮瓣的宽度和有效长度,其适应症也相应扩大,可修复小腿中、上1/3段胫前创面,并且成活可靠。  相似文献   

17.
肌间隙血管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 :为胫后动脉的肌间隙分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移植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新鲜尸体60侧经胫后动脉起始部进行墨汁注射 ,以内踝至胫骨平台将小腿等分成A、B、C、D 4个区段 ,在手术放大镜下进行解剖观察血管分支长度、口径、类型。结果 :B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5± 0 .6)cm ,外径 (1.7± 0 .2 )mm。C区胫后动脉肌间隙分支长 (4 .0± 0 .6)cm ,外径 (1.5± 0 .3 )mm。其余A、D区分支细、短。结论 :以胫后动脉的肌间隙支为蒂小腿内侧皮瓣血管蒂较长 ,口径适合显微外科的吻合要求 ,可用于游离移植修复 ;临床修复手皮肤缺损 6例 ,皮瓣全部成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低位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修复足背组织缺损临床效果。 方法 在应用解剖研究的基础上,2010年1月以来,临床采用低位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治疗踝足背外伤患者11例。 结果 修复足背、跟腱区创面计11例,皮瓣完全成活,皮瓣面积最大11.0 cm×6.0 cm,最小7.0 cm× 4.0 cm.。经6~10个月随访,皮瓣柔软,可塑性好,色泽与受区接近,部分病例感觉有不同程度恢复。 结论 小腿内侧远端的血供具有多源性、纵向性和营养血管同源性的解剖学特点,是构成低位远端蒂皮瓣的解剖学基础,可以设计以胫后动脉肌间隙支低位隐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适宜踝足部及其远侧的组织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14年8月~2016年12月,对12例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或内固定外露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7~66岁,应用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小腿创面8例、踝部创面3例、足部创面1例,血管缺损长度为6~15 cm(平均10 cm),将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主干近、远端分别与受区动脉近、远端进行端-端吻合,皮瓣切取面积5 cm×6 cm~32 cm×19 cm,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 结果 术后12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例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换药后疤痕愈合,1例皮瓣术后1 d 出现血管危象,经探查后成活,皮瓣均未见静脉回流不足的表现,术后随访3~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桥接血管血流通畅,皮瓣质地优良。 结论 血流桥接型股前外侧皮瓣不牺牲受区主干血管,同时实现覆盖创面的目的,是修复下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胫前或胫后血管均无法利用的情况下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膝关节周围创面受区血管的临床可行性应用。 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应用于膝降动脉和大隐静脉吻合的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7例膝关节周围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合并肌腱、骨外露的患者,其中男4例,女3例,皮瓣面积为38 cm×8 cm~18 cm×8 cm。 结果 随访6~14个月,平均8.9个月,2例面积较大皮瓣远端分别坏死约6 cm、4 cm,经切除后与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剩余5例皮瓣完全成活,受区残留创面二期植皮愈合。 结论 术前经彩色多普勒超声精确定位并测量膝降动脉口径、血流,术中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扩大膝降动脉口径,可将膝降动脉作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受区血管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创面,并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