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跟骨的测量与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跟骨的解剖学特点,,为跟骨骨折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102副成人正常跟骨的形态特征和骨小梁分布情况,测量跟骨的各项指标.结果:跟骨最大长、跟骨体中部高、跟骨中部宽、跟骨体中部周长、跟骨前部高、跟骨前部宽、跟骨体中部后距、载距突长、载距突宽、载距突最厚处高的测量值男性大于女性,同性别间左右两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男女间同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长屈肌沟宽的测量值同性别间左右两侧及男女间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Bohler角的测量值同性别间左右两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男女间同侧比较有显著性差异;Gissane角的测量值同性别间左右两侧及男女间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本次测量结果可为恢复跟骨骨折的形态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跟骨Gissane′s角的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跟骨Gissane's角的数值范围、跟骨骨折后Gissane's角的改变以及Gissane's角与跟骨骨折预后间的关系。方法测量120例正常跟骨侧位x线平片和30例跟骨骨折侧位x平片的Gissane's角;随访35例CrabyⅡ型以上跟骨骨折患者进行临床Maryland评分。结果正常跟骨的Gissane's角为123.8°±8.7°(103.3°~146.8°),无性别差异;跟骨骨折后Gissane's角为131.2°±10.2°(124.8°~157.5°),明显大于正常Gissane's角;Gissane's角正常的跟骨骨折治疗疗效Maryland评分优良率为68.5%,而Gissane's角不正常的跟骨骨折Maryland评分优良率仅为5.8%。结论Gissane's角的正常范围为110°~140°,骨折后呈增大趋势;Gissane's角不是决定跟骨骨折预后的主要因素,但跟骨骨折后应尽可能恢复Gissane's角的正常。  相似文献   

3.
跟骨、距骨的计算机三维重建及其解剖学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跟骨、距骨数字化计算机三维模型,测量相关解剖数据,为踝部的手术设计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正常成人志愿者40例,男性20例,女性20例,进行CT扫描,扫描层厚5 mm,以1.25mm层厚、0.6 mm层间隔进行重建,重建后的图像用Mimics软件进行处理,进行三维测量.测量指标包括距骨与跟骨的相关解部学参数.结果:重建的跟骨、距骨数字化虚拟可视模型能够从多角度、多平而进行观察及测量,距骨上关节而前中后宽度,弧形关节面半径,跟骨长度,跟骨前部、沟部及后部的高度和宽度,载距突的长、宽、高的测量值男性大于女性,同性别间左右两侧比较无明显差异,Gissane's角的测量值同性别间、左右两侧及男女间同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获取的踝部解剖学数据可能对跟距骨手术器械的设计、手术方案的制定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跟骨的解剖分部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跟骨解剖学分部的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HTSS〗将跟骨按其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和丘部5个部,并在54对108侧跟骨干燥标本上对各区进行骨性测量.结果跟骨各区在骨的质量、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各有其解剖特征和功能.跟骨前部长、高和宽分别为(19.8±2.2)、(24.5±3.2)、(22.4±3.2)mm;跟骨水平长(68.6±6.4)mm;跟骨载距突长、宽、高分别为(23.6±3.0)、(23.6±3.0)、(9.5±1.2)mm;跟骨丘部宽、高和底长分别为(27.5±2.6)、(16.4±1.2)和(40.9±5.1)mm.结论[HTSS〗跟骨解剖分部与跟骨骨折线的形成有关,并有利于对跟骨骨折和病损进行恰当的解剖学描述.  相似文献   

5.
测量骨矿物质密度 ( BMD)最能准确地判定骨质疏松 ,评估骨质疏松的诊断效果 ,绝大部分取决于 BMD的准确测量从而探知骨损程度。跟骨尽管不是因骨质疏松而致发生骨折的主要部位 ,但易用于对此类骨折的发生作出评估。而且跟骨的 BMD与其他部位因骨质疏松而致骨折的发生有极紧密的联系。因此跟骨是研究全身骨的骨质疏松变化的合适模型。超声可用于测量跟骨 BMD,但因测量部位的微小改变会导致明显的误差而未能得到广泛应用。原始数据表明 ,在跟骨一标准区利用超声测量 BMD能显著提高测量准确度 ,减小测量误差 ,从而为确定骨质疏松的骨折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跟骨锁定钢板与植骨治疗跟骨内粉碎骨折。方法本组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4~78岁,平均42.5岁;均为单侧损伤;左侧8例,右侧13例。受伤原因:高处落伤12例,交通伤6例,楼梯踏空摔伤3例。其中5例合并其他损伤。均采用跟骨锁定钢板与植骨治疗。结果 18例获随访,时间10~21个月,平均15.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7~14周,平均11.4周,无延迟愈合及不愈合。骨折端无移位,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患侧在末次随访时平均为81.7分(60~94分),其中优(90~100分)6例,良(75~89分)9例,一般3例(50~74分),优良率为83.3%。结论跟骨锁定钢板与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固定可靠及利于患肢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该类创伤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跟骨重建钢板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袁瑞斌 《局解手术学杂志》2010,19(2):F0002-F0002
跟骨骨折是足部的常见损伤,伤者以青壮年居多。跟骨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2%,严重损伤易遗留伤残。2005年至2008年我科采用跟骨重建钢板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1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跟骨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目的:为跟骨骨折的治疗提供形态学的依据和标准。方法:观察成人正常跟骨的形态特征和骨小梁分布情况,测量跟贩的长、宽、高和Bohler’s角、Bissane‘s角等。结果:(1)骨形态结构较复杂,骨皮汪,骨松质多,跟骨前部跟骨沟下方骨小梁稀疏,后梁侧骨小梁密集。(2)正常跟骨各指标左右俩则无明显差异,而不同性别暗除Gissane’s角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差异;有高/长的比值〉1/2。结论:(1)跟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测跟骨各分部的损伤程度,更好地理解跟骨各部位骨折损伤机制及术后并发症。方法 :收集589例跟骨,按解剖学特点分为前部、体部、结节部、载距突部、丘部,划分无损、轻度、中度、重度4个损坏等级,结合观测法采用χ~2检验。结果 :无损的可能性排序为载距突部体部丘部结节部前部;轻度坏损可能性为丘部前部载距突部;中度坏损可能性为前部结节部体部丘部;重度坏损可能性为结节部丘部体部。结论 :跟骨分部与坏损程度发生率有相关性,前部坏损可能性最大,载距突部坏损可能性最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组合式骨牵引(CTBT)的生物力学性能及其对跟骨骨折固定的有效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建立6具新鲜跟骨骨折模型,对其进行组合式骨牵引固定,并作应力分析,并对组合式骨牵引支架进行强刚度测定。结果组合式骨牵引治疗跟骨骨折的强度、刚度、稳定性均满足生物力学的性能要求,达到并超过正常足承载能力(P〈0.05)。组合式骨牵引支架的强、刚度和承载能力完全能够满足正常足的要求,创伤小,安全可靠。结论组合式骨牵引治疗跟骨骨折符合生物力学原理,不但强、刚度高,承载能力大,而且固定坚强,贴合,稳定性好,是目前治疗跟骨骨折理想的外固定器械。  相似文献   

11.
跟骨的解剖和螺旋CT三维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研制和设计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新型钢板和螺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40例成人跟骨干标本相关解剖参数,分别采用游标卡尺和螺旋CT三维成像进行测量和对比.结果:跟骨全长(72.88±4.19)mm,跟骨结节至跟骨沟长(54.99±3.61)mm,跟骨后高(40.80±2.84)mm,跟骨最高(45.10±2.89)mm,跟骨沟部高(23.72±2.21)mm,跟骨前高(25.10±2.64)mm、后宽(30.13±2.93)mm、最宽(50.68±2.46)mm,跟骨沟部宽(26.52±2.19)mm,跟骨前宽(22.08±2.33)mm,载距突长(23.12±1.88)mm、宽(15.68±1.55)mm、高(10.15±1.16)mm.Bohler's角(35.4±3.71)°,Gissane's角(120.9±7.08)°.结论:跟骨大小个体差异较大,故各项测量数据之间的差距也较大,但跟骨标本测量和螺旋CT测量结果基本相似,具有良好的一致性.根据测量的结果我们研制了各种型号的新型解剖型跟骨钢板和易断螺栓适用于我们改良的微创小切口手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跟骨的解剖学特点,为跟骨骨折的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测60侧男性成人跟骨的解剖学形态;观测跟骨骨密质、骨小梁的分布情况;对手术治疗跟骨骨折有意义的骨性标志进行测量.结果 跟骨的长、宽、高分别为:(71.5±4.2)mm,(41.4±2.4)mm和(42.3±2.8)mm.跟骨前部、沟部、后部的宽度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在跟骨关节内骨折治疗中的疗效。方法自2010年8月~2013年2月对我院27例32足Sanders II.I I.IV型跟骨关节内骨折节内骨折采用跟骨解剖锁定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本组病例术前及术后常规测量B?hler角和Gis ane角,用其作为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复位评价标准,足踝部功能评分按Maryland系统进行评分。结果本组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26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8个月,骨折愈合良好,足踝部功能按Maryland系统评分,Sanders I 型优良率为88%,SandersI I型中优良率为82.0%,SandersIV型中优良率为64%。结论跟骨解剖锁定钢板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距骨和跟骨的压应力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正常人体不规则骨—距骨和跟骨进行了压应力实验研究,给出距骨、跟骨的破坏载荷与强度极限,并对其损伤机制进行分析。实验结果不仅有助于阐明距骨和跟骨的生物力学性能,而且能够满意地解释临床上所见到的距骨和跟骨骨折,以及骨折与几何学形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应用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骨科在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50例,对50例患者均行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50例患者中,近解剖复位47例,Bohler角恢复在23°~40°,骨折均愈合,47例伤口一期愈合,2例裂开感染,1例皮瓣边缘坏死,但经过换药后均愈合,按照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进行评价,45例为优(90.0%),3例为良(6.0%),3例为中(4.0%),无差者,优良率为96.0%。结论可塑型跟骨钛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具有操作简单、患者痛苦少、恢复快且无并发症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46例62侧跟骨碎折采用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该组病人均采用骨折切开复位跟骨接骨板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常规拍X线平片及CT片,对骨折的情况进行评估,伤后7~10天待肿胀消退后再进行手术.术中在“C“行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复位,固定.术后常规治疗、护理,定期随访.结果 46例62侧骨折全部愈合,无跟骨感染的发生.经过随访,其中21例术后出现距下关节僵直及行走时距下关节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与距下关节面碎折严重有关.结论 跟骨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碎折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采用可调式跟骨外固定器 (CFEFD)治疗时的生物力学功能的有效性 ,为临床手术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 7具新鲜的成人下肢足部标本进行实验应力分析 ,建立实验力学模型 ,测量正常人足跟骨和跟骨骨折外固定后的生物力学特性 ,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跟骨骨折采用CFEFD固定后跟骨的生物力学特性、承载能力、跟骨的应力、足弓的位移等与正常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该器械的强刚度等达到了设计要求。结论 可调式跟骨骨折外固定器在治疗跟骨骨折上能满足足部生物力学要求 ,不但强度大、承载能力高、稳定性好 ,而且安全可靠、操作简便 ,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采用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内固定加自体髂骨植骨。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5岁,平均39.6岁。结果全部32例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6个月(8~24个月)。优16例,良15例,可1例,优良率96.9%。结论跟骨锁定重建钛板加自体髂骨植骨治疗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跟骨骨折成因的力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通过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方法研究跟骨骨折的成因。方法 应用材料力学中的弯曲强度理论、剪切强度理论和主要应力理论分析跟骨的应力情况;应用动量原理研究跟骨受冲击时的载荷情况;应用静态压力试验方法测定跟骨的破坏载荷。结果 跟骨上凹坑尖角附近是跟骨最薄弱的环节;跟骨的破坏载荷约为体重的24倍;当人从1.5m高处跳下,足跟先着地时,作用在跟骨上的冲击力可达体重的36倍。结论 当人从高处跳下,足跟先着地时,作用在跟骨上的冲击力非常大,高度越高,则冲击力越大;人从高处跳下时所具有的初速度对作用在跟骨上的冲击力影响也非常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