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探讨p16,PCNA和CD4 4V6的表达与乳腺癌的淋巴道转移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ABC法 ,对 90例乳腺癌及淋巴结转移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4 3例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72~ 144个月。结果 :( 1)p16表达强度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明显低于无转移组 (P =0 .0 0 3) ,PCNA的表达则相反 (P =0 .0 2 6) ,CD4 4V6的表达强度及百分比在两组间均无明显差异。 ( 2 )CD4 4V6染色百分比与患者生存时间有关 (P =0 .0 35) ,回归系数为 0 .2 4 6。结论 :淋巴结转移与乳腺癌细胞的增殖能力有关。CD4 4V6表达的百分比可作为判断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和PCNA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收集乳腺癌74例,其中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34例,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urvivin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乳腺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其阳性表达率为64.9%。②survivin蛋白表达阳性的乳腺癌细胞PCNA的标记指数明显高于survivin蛋白表达阴性者。③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有survivin蛋白的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细胞增殖和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
应用LSAB法对76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CD44、PCNA(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进行了免疫组化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显示:CD44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为70.6%, 无转移组为45.2%,两组间差异显著(P<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CD44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PCNA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与无转移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而与组织学分级间差异显著(P<0.01).CD44与PCNA表达存在平行关系.提示CD44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关,CD44、PCNA联合检测对评估乳腺癌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肝癌中p16、Rb及PCNA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p16、Rb、PCNA在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肝癌的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并探讨它们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相关性。方法 用免疫组化S-P法,对51例肝癌及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进行研究。结果 ①51例肝癌组织中p16及Rb的阳性率分别为47.1%(24/51)和58.8%(30/51),均明显低于相应癌周组织90%(46/51)、94%(47/51)和正常组织100%(11/11)的水平(P<0.01);肝癌组织中PCNALI为433±18.3,明显高于癌周组织1.9±2.1和正常组织0%(P<0.01)。②p16与Rb呈负相关。③p16、PCNA与肿瘤的病理分级、门静脉癌栓及肿瘤包膜密切相关;Rb仅与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和图像分析技术,对86例膀胱癌进行了抑癌基因p16、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标记和标记阳性部位的面积、积分光度值测定分析。结果p16表达程度随肿瘤的恶性度上升而降低,PCNA的表达程度随肿瘤的恶性程度上升而上升,p16、PCNA的表达与自然病程的早晚、长短,肿瘤的分期、分级及预后密切相关,P16低表达者PCNA高表达,肿瘤增生活跃,预后差,反之预后好。图像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级越高p16表达的面积越小,积分光度值也呈减少趋势,PCNA表达的面积、积分光度值越高。随访资料表明:p16蛋白低表达、PCNA高表达者肿瘤复发率明显高于p16蛋白高表达和PCNA低表达者。结论对膀胱肿瘤进行p16、PCNA的检测可以作为肿瘤增殖活性、肿瘤分级、判断病人病程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6.
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小玉  王雷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11):646-647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对80例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和无转移组做PCNA检测,并与随访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PCNA阳性率在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组68.18%,无转移组31.82%,两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5)。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高,PCNA的表达呈递增趋势,Ⅰ级与Ⅱ、Ⅲ级间阳性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5年生存率(3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PCNA、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CXCR4表达,分析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相互关系。结果: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9.4%(38/64),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CXCR4高表达,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较高PCNA表达,有望成为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PCNA、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S-P法检测乳腺癌、乳腺增生组织及乳腺纤维腺瘤中CXCR4表达,分析CXC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相互关系。结果:CXCR4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率为59.4%(38/64),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状态、PCNA正相关(P<0.05)。结论:乳腺癌中CXCR4高表达,更易发生淋巴结转移及较高PCNA表达,有望成为新的乳腺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p16和p53蛋白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p16蛋白和p53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ABC法检测了74例乳腺癌p16蛋白和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74例乳腺癌p16蛋白阳性表达率43.2%;在不同组织学分级的乳腺癌中p16蛋白阳性率分别为I级11.1%,II级50%,III级44.8%,其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4例乳腺癌p53蛋白的阳性率为44.6%;p53蛋白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明显相关,其阳性率分别为I 级22.2%,II级30.6%,III级69.0%,III级明显高于I级(P<0.01)和II级(P<0.01)。乳腺癌p16蛋白与p53蛋白表达之间无明显相关。结论:p16蛋白的失表达,突变型p53蛋白的过表达均与乳腺癌发生展有关,它们通过不同途径发挥生物学作用,p53蛋白表达对评估乳腺癌的分化程度和判断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和17.50%(7/40),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P<0.05);(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25%(4/16)、18.75%(3/16)(P<0.05)和Ⅲ级10%(1/10)、10%(1/10)(P<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00%(38/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P<0.05),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前哨淋巴结(SLN)的状态明显影响腋窝淋巴结清扫(ALND)。该研究的目的是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个数与早期乳腺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符合Z0011试验纳入标准(cT1-2N0)的SLN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早期浸润性乳腺癌,对与NSLN转移相关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495例患者纳入研究,174例(35.2%)发生NSLN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SLN阳性个数≥ 3(P<0.000)、受体状态(P = 0.007)和淋巴血管侵犯(P =0.006)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SLN阳性个数≥ 3是NSLN转移的最重要的独立预测因子(OR=6.604;95 % CI3.451~12.638;P<0.000)。对于0、1、2或3个相关的危险因素的患者,NSLN转移率分别为16.4 %、23.1 %、39.1 %和60.7 %。结论:SLN阳性个数、受体状态和脉管浸润与NSLN转移相关。SLN阳性个数≥ 3是NSLN转移最重要的独立预测因素。当存在2或3个危险因素时,NSLN转移率高于ACOSOG Z0011试验的 27.3 %,强烈建议行ALND。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分子分型与非前哨淋巴结转移(NSL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前哨淋巴结阳性且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274例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可能影响NSLN状态的变量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74例前哨淋巴结阳性患者中,NSLN转移92例(3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P=0.013)、脉管浸润(P =0.031)、SLN转移灶大小(P=0.002)、SLN(+)/SLN比率(P<0.001)、分子分型(P<0.001)与NSLN转移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OR=1.452;95% CI:1.020-2.068;P=0.039)、SLN微转移(OR=0.140;95% CI:0.030-0.663;P=0.013)、SLN(+)/SLN比率(OR=3.533;95%CI:1.834-6.806;P <0.001)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以Luminal A作为参考,Luminal B(OR=3.994,95% CI:1.961-8.131;P<0.001)和HER2过表达型(OR=3.252;95% CI:1.057-10.004;P=0.040)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显著增加,而三阴性乳腺癌发生NSLN转移风险并未明显增加(OR=1.560;95%CI:0.658-3.698;P =0.313)。结论:乳腺癌分子分型是前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NSLN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Luminal B和HER2过表达型更易出现NSLN转移。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2 枚前哨淋巴结(SLN)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非前哨淋巴结(NSLN) 转移的关系,验证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MSKCC)NSLN 转移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0 年4 月—2017 年10 月于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连续行前哨淋巴结活检证实的1、2 枚SLN 阳性,并 进一步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乳腺癌患者294 例。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 分析,探索其与NSLN 转移的关系。利用MSKCC 模型计算每个患者NSLN 转移的预测值,通过受试者工作 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294 例患者中86 例存在NSLN 转移。脉管 癌栓是否阳性、阳性SLN 数/ 总SLN 数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SKCC 预测模型对研究 人群NSLN 转移预测的AUC 为0.643。结论 SLN 转移率高或存在脉管癌栓的1、2 枚SLN 阳性的患者容易 出现NSLN 转移,MSKCC 模型预测NSLN 转移的准确性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T1-2期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生发中心增生(GH)和窦组织细胞增生(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选取104例T1-2期乳腺导管癌患者,HE染色法检测腋窝淋巴结GH和SH情况以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癌细胞分化、癌周浸润和淋巴管浸润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乳腺癌组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p53、C-erb-B2和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分析GH、SH及其他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GH和SH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32例(31%)患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GH和SH均阳性者、GH和SH仅1个阳性者以及GH和SH均阴性者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1%、73%和81%.GH和SH均阳性者与GH和SH均阴性者以及GH和SH仅1个阳性者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P=0.041).SH表现与p53表达相关(P=0.037),GH表现与SH表现相关(P=0.000).结论 T1-2期乳腺癌SH的发生与乳腺癌组织p53表达相关,而GH的发生与SH的发生相关.SH和GH同时发生可抑制乳腺癌淋巴结的转移,提示预后较好;而SH或(和)GH阴性提示较高的术后复发可能,需加强术后辅助化疗.  相似文献   

15.
The presence or absence of metastases in the axillary lymph nodes has remained the most powerful prognostic factor in breast carcinoma.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is the standard procedure for obtaining this information. However,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re common. Sentinel lymph node (SLN) biopsy has been proposed as a potential alternative to ALND for staging breast carcinoma. This technique has been shown to be sensitive and specific for predicting the status of the axillary lymph nodes. Furthermore, it has the potential advantage of decreasing the morbidity associated with ALND.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OX-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和20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OX-2mRNA的表达,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两组织中的COX-2、p53的表达,并用第F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标记血管内皮细胞,计算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COX-2(+)或p53(+)组MVD均显著高于COX-2(-)或p53(-)组(P<0.01),COX-2和p53均阳性时MVD最大(P<0.01)。淋巴结转移组COX-2、p53阳性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05和P<0.05)。结论: COX-2、p53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乳腺癌血管生成和淋巴结转移有关,二者在乳腺癌血管生成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为临床上进行合理的淋巴结清扫提供依据。方法:对55例进展期胃癌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常规解剖原发灶及各组淋巴结,并标记和计数,分析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与淋巴结转移率的关系。结果: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74.5%;U、M、L区及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5.7%、87.5%、67.6%和83.3%,各区和全胃癌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浆膜受侵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2.5%,明显高于浆膜未受侵者(53.3%)(P〈0.05);弥漫型胃癌淋巴结转移率为83.3%,明显高于肠型(64.0%)(P〈0.05);直径〉5cm癌灶淋巴结转移率为90.0%,明显高于直径≤5cm的胃癌患者(65.7%)(P〈0.05);浸润深度、Lauren分型和肿瘤大小是影响淋巴结转移率的主要因素,其中浸润深度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应结合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Lauren分型做出判断,并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合理选择淋巴结清扫范围。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10年至2013年治疗的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144例,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  结果  144例SLN宏转移临床早期乳腺癌患者平均年龄为(49.8±10.8)岁,平均肿瘤大小为(2.8±1.1) cm。中位阳性SLN数目为1枚(1~5枚),中位SLN数目为3枚(1~10枚),中位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枚(8~38枚)。病理类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为19.4%。单因素分析得出原发肿瘤大小、脉管侵犯、阳性SLN数目以及分子分型是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得出原发肿瘤>2 cm(P=0.043,OR=3.421)、脉管侵犯阳性(P<0.000 1,OR=16.332)、阳性SLN数目≥2枚(P=0.007,OR=4.191)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分子分型尽管显示Luminal B型及HER2型NSLN转移风险较高的趋势,但差异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77)。  结论  对于SLN宏转移的临床早期乳腺癌,原发肿瘤>2 cm、脉管侵犯阳性、阳性SLN数目≥2枚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p5 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乳泉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SP法对乳腺癌p5 3和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死亡组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 (94 .2 8% ,33 35 )和PCNA指数 (PI) (5 5 .5 %± 2 5 .4 7% )明显高于存活组的p5 3蛋白阳性表达率 (4 6 .15 % ,30 6 5 )和PI(30 .8%± 2 0 .0 8% )。临床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关系。结论 p5 3蛋白与PCNA间有显著的正相关 ,两者对患者预后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