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期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42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多发于中老年人.我们2002年8月~2007年12月予急性眩晕期静滴胞二磷胆碱及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2例,眩晕基本缓解后予以中医药辨证会论治之方法治疗42例,并与口服盐酸桂利嗪胶囊合尼莫地平片40例对照.  相似文献   

2.
椎基地动脉供血不足(VBI)属祖国医学的"眩晕"范畴,大多发生于中年以上的患者,多有动脉硬化或颈椎病病史,临床上年轻患者有增加倾向,多为职业因素引起的颈椎病型.其临床症状复杂,主要表现是椎基底动脉供血区域的功能缺损,常见的症状是眩晕,可伴发呕吐、耳鸣、眼球震颤、面麻、吞咽发呛、共济失调、四肢无力、偏瘫、半身感觉障碍等症状.该病常为突发性,并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本病轻者影响工作、学习,治疗不及时发展严重者可发生相应区域脑梗死.  相似文献   

3.
我科自2000年6月~2005年6月,采用川芎嗪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13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36例患者,均系住院病人,具有典型的发作性眩晕症状,经头颅多普勒超声明确诊断单侧或双侧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存在。其中男性60例,女性76例,年龄42~68岁,平均53岁,患者常见症状为发作性眩晕82例,恶心呕吐65例,耳鸣71例,胸闷胸痛18例,既往有高血压病史58例;摄颈椎X片122例,正常41例,头部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单侧病变82例,双侧54例;伴动脉硬化者62例,颅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30例。2治疗方法治疗组以川芎嗪注射液200ml静点,每日1次,对…  相似文献   

4.
中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2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5.
益气活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6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6.
中医药辨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艳  彭洁 《湖北中医杂志》2000,22(12):22-22
眩晕症状经常发生的患者中,60%是由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笔者采用天麻钩藤饮合泽泻汤化裁辨治此病5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近年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住院患者180例,西医诊断参照<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1]中医诊断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相似文献   

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病。现将我院2002年5月-2003年4月采用葛根素治疗的34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7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用舒血宁和西比灵治疗,对照组39例用复方丹参和眩晕停治疗,均治疗1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77%,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舒血宁和西比灵联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效果。方法80例椎基底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以口服眩晕宁为治疗组,口服培他司啶为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治疗后眩晕程度评级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查结果。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眩晕宁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祛邪扶正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5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祛邪扶正、平肝熄风、育阴潜阳为法,随证加减,治疗53例,结果治愈32例,好转1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4%。疗程最短者7天,最长者62天,平均21天。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病症,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随年龄增大,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椎基底动脉是脑的重要供血动脉,供应营养脑干(延髓、脑桥、中脑)、小脑、枕叶、后颞叶、丘脑[1]。其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其病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缠绵难愈,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早期诊治是预防和减少急性脑血管病发生率的有效措施。近几年来,医学界对此病研究日趋深入,对其病因病机、诊断标准、治  相似文献   

14.
研习近10年来的有关文献,发现针刺、艾灸、穴位注射、针刀、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均可取得满意疗效。同时认为针灸治疗该病可能通过以下机理:调节血管舒缩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减轻椎动脉刺激、调节神经体液、双相良性调节作用等。  相似文献   

15.
阳碧发  熊永祥 《陕西中医》2003,24(4):347-347
临床资料 本组 40例均为门诊病人 ,并经地市级以上医院确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眩晕为观察对象。其中男 2 0例 ,女 2 0例 ;年龄最大 75岁 ,最小 45岁 ,平均年龄 62岁 ;病程最长 8年 ,最短 3个月 ;伴颈椎病 1 5例 ,动脉硬化 4例 ,高脂血症 6例 ,骨质增生 30例 ,骨质疏松 2 1  相似文献   

16.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80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眩晕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中老年人,如不及时治疗有可能形成脑梗死,导致昏迷、肢体瘫痪、脑神经麻痹、失明等。尽快终止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发作,对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应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将8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灯盏细辛注射液静滴,口服氟桂利嗪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另服杞菊地黄丸方加减。两组均连用2周后判断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由于脑动脉粥样硬化、颈椎病等原因所致的基底系统供血障碍而引起的疾病 ,占中老年人各种眩晕的 6 0 %以上[1] ,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显示了可喜的前景。现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病因病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属于祖国医学“眩晕”范畴。对于眩晕的病因病机 ,历代医籍论述颇多 ,不少医家都从《内经》“诸风掉眩 ,皆属于肝”和张景岳“无虚不作眩”与朱丹溪“无痰不作眩”的角度考虑或入手 ,认为本病属本虚标实。本虚在于肝肾 ,标实以风、…  相似文献   

19.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性眩晕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临床表现以发作性眩晕,恶心欲呕,共济平衡失调等为主要症状,易导致急性脑血管疾病发生。笔者于2005年6月~2008年6月选择临床资料完整的86例予辨证治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疗效.方法:42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确诊后,采用针刺百会、上星、大椎、风池、天柱等穴位进行治疗.结果:本组42例患者,显效18例,占43%;有效21例,占50%;元效3例,占7%.总有效率93%.结论:毫针刺法是一种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有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操作简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