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列腺癌是男性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绝大多数是腺癌,而间质来源的仅占恶性前列腺肿瘤的0.1%~0.2%[1]。1998年,Gaudin等以特殊前列腺间质增生伴有或不伴有良性前列腺上皮成分为特征,根据间质细胞的特点、有丝分裂的特点、坏死及增生的程度,将前列腺间质肿瘤分为两类: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罕见的恶性潜能未定的前列腺间质肿瘤(stromal tumor of uncertain malignant potential, STUMP)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20年5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6例STUMP患者的诊治及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robot-assisted laparoscopic radical prostatectomy, RARP)术后随访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发病年龄28~75岁,主要表现为逐渐加重的下尿路梗阻症状、尿潴留、肉眼血尿。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正常或轻度升高。经直肠超声和核磁共振提示前列腺实质或囊实性肿瘤或前列腺增生。根据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4例提示STUMP或前列腺间质肿瘤的患者行RARP;2例提示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 TURP),术后病理为STUMP,后因肿瘤复发行RARP。RARP术后患者平均随访75.17个月,术后3个月尿控率为100%,无ClavienⅡ级及以上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附一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治疗方法。 方法 分析 2 0 0 3年1月收治的 1例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 6 0岁 ,因排尿困难伴间歇性肉眼血尿 1年 ,TURP术后症状复发 2个月入院。直肠指诊示前列腺 5cm× 6cm ,质软 ,表面光滑。血清PSA 1.2 5ng/ml,CT检查示前列腺密度不均。复阅病理切片后诊断为前列腺肉瘤 ,全麻下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 结果 术后病理检查肿瘤类似乳腺叶状囊肉瘤 ,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构成 ,其中间质细胞明显增多 ,细胞有异型性 ,可见核分裂相。上皮细胞增生 ,但无明显异型性。由上皮细胞形成的囊腔被增多的间质成分挤压、拉长形成类似叶状的裂隙。精囊及膀胱颈部均有肿瘤细胞浸润 ,诊断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 ,标本切缘阴性。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间质细胞Vimentin( ) ,Actin( - ) ,上皮细胞CK( ) ,PSA( ) ,AE1/AE3( ) ,基底细胞CK34BE12 ( )。患者于术后 6个月肿瘤复发 ,拒绝进一步治疗 ,目前仍在随访中。 结论 前列腺恶性叶状肿瘤罕见 ,确诊依靠其特异性临床及病理表现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是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识别肿瘤特异性或相关性抗原对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监测疾病的进程、估计治疗效果、预测肿瘤复发等均有意义。七十年代,人们用前列腺肿瘤组织提取物或精浆免疫动物产生多克隆抗血清,并用于鉴别前列腺肿瘤的抗原标记,虽发现了不少肿瘤标记物,但均缺乏前列腺特异性。近年来,随着杂交技术的发展,许多能识别前列腺特异性或相关性抗原的单克隆抗体(MAB)已经产生,并应用于临床,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如抗前列腺酸性磷酸酶MAB和抗前列腺特异抗原MAB。关于PAP和PSA的MAbs报导较多,本文仅就近年来所研究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年龄2~64岁,平均32岁。病程5d~10年。临床症状以尿道刺激症、排尿困难及会阴部胀痛为主。直肠指诊提示前列腺部位肿瘤。12例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5例酸性磷酸酶检查正常。B超、CT、MRI检查初步诊断为前列腺恶性肿瘤。19例术前均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12例仅行姑息性尿流改道术,7例行根治术,其中6例术后予以放疗和(或)化疗。结果病理报告侵袭性血管纤维瘤病1例、鳞癌2例、平滑肌肉瘤5例、横纹肌肉瘤3例、纤维肉瘤2例、恶性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2例、间叶肉瘤3例、恶性间质瘤1例。12例行姑息性尿流改道术者术后15个月内因肿瘤全身转移死亡,5例行根治术的患者生存15~26个月后死于肿瘤全身转移,1例恶性间质瘤患者根治术后辅以化疗已生存13个月,1例间叶肉瘤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全切加回肠膀胱术,术后予以放疗及化疗,已生存3个月。结论非腺癌前列腺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直肠指诊、B超及CT检查对诊断有重要意义,有效治疗是早期根治术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前列腺叶状肿瘤的分型、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2006年10月收治前列腺交界性叶状肿瘤患者1例.患者32岁,因渐进性排尿困难2周、尿潴留1 d入院.直肠指诊示前列腺明显增大,质软、囊性感,表面光滑.血清PSA 20.62 ng/ml.B超及MRI显示前列腺右侧叶多囊性肿大结节,前列腺穿刺活检考虑为良性间叶源性肿瘤,分化欠成熟.结果硬膜外麻醉下行前列腺肿瘤剜除术,切除标本约40 g.病理报告为前列腺交界性叶状肿瘤,肿瘤由上皮和间质成分构成,间质细胞明显增生,细胞有异型性,可见核分裂象;上皮细胞增多,无明显异型性;免疫组化染色Vimentin强阳性,PSA和PAP阳性,SMA阴性.术后40 d患者肿瘤复发,遂行前列腺根治切除术.病理报告为前列腺低度恶性叶状肿瘤,未侵及被膜外,前列腺尿道切端可见肿瘤组织;细胞增生活跃.术后1个月行体外盆腔放射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生存良好,仍在随访中.结论前列腺叶状肿瘤由增生的上皮和间质成分组成,穿刺活检很难穿到增生的上皮成分而不能确诊;复发恶性度增高,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是目前最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讨论。该患者入院诊断前列腺肉瘤,为明确诊断行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术。结果:活检穿刺组织病理报告:光镜下肿瘤细胞密集,排列紊乱,以梭形细胞为主;免疫组化标记:CD117和CD34表达阳性,PSA、S-100和SMA阴性,支持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诊断。行伊马替尼靶向治疗,随访6个月肿瘤无明显缩小,至今仍存活。结论:前列腺胃肠外问质瘤极为罕见,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和免疫组织化学,除外胃肠道来源,影像学检查可提供直接依据。外科手术治疗效果较好。靶向药物治疗前列腺胃肠外间质瘤的作用还有争论。  相似文献   

8.
直肠部位胃肠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临床罕见,易误诊为前列腺肿瘤,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我们收治3例,术前均误诊为前列腺肉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采用前列腺组织特异性转基因鼠技术,使cmyc在新型C3(1)前列腺基因启动载体的转载下,在前列腺体中过量表达。cmyc转基因的表达及其组织特异性经用RNA组织原位杂交和RNA酶保护法证实。组织学观察发现,转基因鼠的前列腺已发生前列腺腺泡内瘤(PIN)。本实验构建出了一种可以稳定遗传的前列腺肿瘤动物模型,并从分子遗传学的角度证实cmyc基因在前列腺肿瘤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在前列腺癌(PCa)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分级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ABC法,用PSMA单克隆抗体对前列腺不同病变组织及非前列腺肿瘤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进行染色。其中PCa 70例,前列腺上皮肉瘤21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0例.其他肿瘤组织标本30例。结果 PSMA在97%前列腺癌、100%前列腺上皮内瘤、80%BPH组织中呈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且在PCa组织中呈明显高表达,非前列腺肿瘤组织染色均呈阴性。组织 PSMA表达与PCa组织学分级之间存在负相关性。结论 PSMA具有良好的组织器官特异性,能够判断PCa顶后,在PCa的免疫治疗方面具有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NKX3 .1是新近发现的前列腺特异性和雄激素调节基因 ,属于同源框基因家族。人类NKX3 .1基因位于染色体 8p2 1上 ,在人前列腺组织高度表达 ,为前列腺组织特异性 ,与前列腺组织发生和发育有关 ,是前列腺特异性肿瘤抑制基因。NKX3 .1基因在前列腺组织表达状态呈现雄激素时间和浓度依赖性 ,并与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以及前列腺癌的类型、分期和体积关系密切 ,有望成为诊断和治疗前列腺癌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合适的肿瘤标志物对于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和预后评估十分重要。自1960年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被发现以来,其已成为前列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主要肿瘤标志物[1]。大量的临床实践证明,PSA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如特异性较差。在前列腺增生症和前列腺炎患者的血清中PSA  相似文献   

13.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细胞一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尤其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及转移性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这为早期诊断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靶点.近年来对PSMA的研究成为热点,因此本文旨在对PSMA应用于诊断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前评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是前列腺癌细胞一特异性的肿瘤标志物,尤其在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及转移性前列腺癌中高表达,其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这为早期诊断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靶点.近年来对PSMA的研究成为热点,因此本文旨在对PSMA应用于诊断治疗前列腺癌临床前评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是一种组织特异性较高的肿瘤标记物,目前广泛应用于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后的随访.近年来,PSA对于前列腺细胞的重要生物学作用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本文从PSA对前列腺细胞的生长调控方面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前列腺间质肿瘤临床罕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性,26岁。因尿频、尿急、进行性排尿困难半年于2015年3月入院,伴有间断全程无痛肉眼血尿,无排便异常。查血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正常,直肠指诊:前列腺中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前列腺组织是否存在间质成分改变,以及这种改变在BPH病程中的意义。方法:BPH患者手术或穿刺标本43例,尸检正常前列腺标本5例。所有标本行M asson染色显示前列腺间质组织肌纤维和胶原成分。以肌纤维成分与胶原成分比值量化前列腺间质组织成分变化程度。评估前列腺间质成分变化程度与膀胱出口梗阻程度、IPSS评分及药物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正常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3.2±0.2)∶1,而BPH患者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与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4.7±3.1),两组前列腺间质组织中成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膀胱出口梗阻的BPH患者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5.4±3.7),明显低于无膀胱出口梗阻的BPH患者[1∶(2.5±1.1)](P=0.02)。重度前列腺症状的BPH患者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9.1±2.9),明显低于中度前列腺症状的BPH患者[1∶(5.3±3.4)]和轻度前列腺症状的BPH患者[1∶(2.8±1.7)](P均<0.01)。药物治疗效果差的BPH患者前列腺组织中肌纤维和胶原成分比例平均为1(∶7.6±4.3),明显低于药物治疗效果好的BPH患者[1∶(2.3±1.9)](P<0.01)。结论:BPH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间质成分改变。BPH临床症状越明显,药物治疗效果越差,前列腺间质组织中肌纤维成分越低,胶原纤维成分越多。前列腺间质成分的改变可能在BPH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的最重要的肿瘤标记物 ,二十多年来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预后判断和监测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是它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还不是很高 ,一些提高PSA准确性的方法相继提出 ,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文介绍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结构、功能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分子形式 ,并对目前的临床应用情况及提高PSA检测准确性的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STs)的诊断、治疗、预后.方法 报告1例62岁男性盆腔内巨大间质瘤并对其临床资料、手术及病理结果进行讨论.结果术中肿块位于直肠前腹膜反折处,侵犯直肠,部分肿瘤与前列腺分界不清.行盆腔肿块切除术+直肠部分切除术(Dixon术),肿瘤病理学形态:肿瘤属梭形细胞,免疫组化:CD117阳性D34强阳...  相似文献   

20.
PSA生物化学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前列腺表皮细胞产生的蛋白水解酶,是精浆的组成成份,但在血清中常可微量检出,多数情况下前列腺癌病人血清PSA升高,由于前列腺增生症病人血清PSA亦增高,故PSA不是肿瘤特异性标记物,为提高其特异性,最近对PSA的分子亚型进行了研究,本文综述PSA的生化研究进展及其临床意义,特别是对游离PSA与总PSA的比值来提高PCa和BPH的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