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0 毫秒
1.
3.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由于其传染性强,引起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关注,2月底美国疾病控制中心将其称之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SARS的传播途径主要考虑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临床上除具有发热、咳嗽、乏力、头痛等症状外,还出现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大于30次/min;低氧血症,吸氧3~5L/min条件下,经皮血氧饱和度小于 相似文献
4.
5.
目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全球公共卫生界关注的焦点 ,自从去年 1 1月 1 6日广东省发生第 1例病例 ,到 5月 2 0日为止 ,全球有 31个国家和地区都陆续发现了 SARS病例 ,病人达 795 6人。中国大陆有2 4个省市自治区发现病人 5 2 4 9例。我国最早将其称为非典型肺炎 ( atypical pneumonia) ,嗣后命名为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 ( infectious atypical pneu-monia) ,4月 1 6日 WHO根据各地科学家采用“Koch假定求证法”的研究结果 ,正式将这种新型病症统称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目前国内仍… 相似文献
6.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etory syndrome,SARS)是在我国、东南亚等地流行,30多个国家均有报道的全球性传染病,已经引起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人们已经认识到SARS病源体冠状病毒攻击的主要靶器官是肺脏,但是否可以导致内分泌器官的损伤和激素水平的异常?作者为此检测了SARS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并与正常组作了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28日至4月8日某医院院内一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爆发流行期间共有28人罹患本病。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研究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是全球21世纪第一个流行的新发传染病,来势凶猛,传播快,是近年罕见的,自我国广东省佛山市2002年11月首发以来,在不到半年时间内,就迅速蔓延到全球五大洲32个国家或地区。截至2004年5月底,全球共8450人感染发病,死亡813例。事实表明SARS作为一种突发的传染病有经空 相似文献
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是一种新发急性传染病。急性感染性疾病可引起机体高代谢状态和贮存营养物质的消耗。现就本科收治的7例SARS患者营养状况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并比较2003—03~2003—06 SAILS患者与发热门诊发热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收治的4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发热门诊150例医学观察和1200例回家观察患者发病初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SARS组患者全部有SARS密切接触史,其平均体温高于医学观察组和回家观察组;血常规检查回家观察组WBC总数、淋巴分类比例明显高于SARS组和医学观察组,医学观察组白细胞各项指标与SARS组没有显著差异;SARS组45例肺部均存在斑片状、云雾样阴影,其中21例(46.7%)阴影在几天内出现了迅速扩散,明显高于医学观察组和回家观察组。结论 流行病史和X线肺部炎性改变可能是诊断SARS的关键,发热症状和外用血白细胞检查是筛选SARS的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查明杭州市首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来源,探讨控制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对杭州市首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病人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与密切接触者的关系、接触时间、接触方式以及接触环境等.结果杭州市首起3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传染来源为陪同来自北京的SARS病人在湖北黄岗市中心医院看病而感染.杭州市输入3例病人后,由于政府重视,控制措施严格,未发生二代病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结论SARS的传染性,除了少数"超级传播者",一般的SARS病人,包括重症病人的传染性还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重症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下称SARS)患者和高度疑似SARS的患者进行骨髓形态学分析,从而对诊断和治疗方面提出有益的建议. 方法抽取3例确诊重症SARS患者和1例高度疑似SARS患者骨髓作骨髓涂片,经瑞氏染色后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同时结合血常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3例SARS患者骨髓均出现数量不等的噬血细胞和吞噬细胞,同时有不同程度的一系或多系的骨髓抑制现象;1例疑似SARS患者在吞噬细胞中发现荚膜组织胞浆菌. 结论重症SARS患者的骨髓表现很可能与病毒本身的毒性、用药种类、用药量有关;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严密的实验室检验数据的监测,将有利于及时调整药物用量、及时对症治疗,从而杜绝因感染而引起的并发症,对高度疑似SARS患者的血像及骨髓则应注意有没有其他致病原,如原虫、真菌等.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SARS流行病学分析和控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浙江省2003年SARS流行病学特征,为完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03年疫情报告资料,采用问卷调查疫情处理等情况,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结果浙江省2003年报告4例SARS病例、10例疑似病例、416例医学观察病例;疾病预防控制现场流调和处理及时.全省共设立24842个隔离点,隔离57565人;留验点498个,留验22607人;医学观察点54495个,观察89415人;使用漂白粉(精片)和过氧乙酸消杀药品219.2283万公斤,花费1130.453万元,使用各类防护用品217.4013万件(只、付),经费支出1178.534万元;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人员不足,能力需要加强.结论浙江省SARS预防控制策略和措施是有成效的,加强疫情监测是预防控制工作的基础,需要加强人员及能力建设,进一步对控制策略措施进行循证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杭州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人群感染状况及其流行特征.方法对2003年杭州市SARS病例的密切接触者、接触者及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抗体测定.结果调查117名,其中密切接触者11名,一般接触者33名,普通人群73名;发病前接触27名,发病后接触7名,两者都接触8名,未接触75名.密切接触者以15~34岁为主,占81.82%.11例密切接触者中,与SARS病例在发病前10天接触有7人,发病后接触有2人,两者都接触2人;接触距离在1米以内的4人,其中亲属3人;3人亲属中有2人在发病后接触,接触方式主要为同进餐与同处室.其余接触者大多为邻居和同事,与SARS病人在发病后接触最多的方式是与病人谈话或/和同封闭通道.117名调查者的双份血清SARS抗体测定IgG均阴性.3例SARSA病人发病后第2周开始SARS IgG阳性,发病后3个月仍阳性.结论杭州市人群中未受到SARS病毒的感染,采取综合性防制是控制SARS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杭州市医务人员接触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感染状况,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对2003年杭州市密切接触SARS病例的48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和SARS抗体测定.结果调查的48名医务人员中,发病前接触1名,发病后接触48名;经常接触的有35名(72.9%),偶尔接触13名(27.1%).在隔离病房接触的有48名,门诊接触2名;以诊治病人接触为主(占80%),其次是给病人打针和护理病人等;有70.8%的人接触病人的血液和分泌物,有52.1%的人接触病人的排泄物;与SARS病人在1米以内接触的有47名(占97.9%),在1~2米接触的1名(占2.1%).48名医务人员接触SARS病人时,防护措施严密,双份血清测定SARS抗体IgG均阴性.结论杭州市密切接触SARS病例的医务人员未发现感染,采取严密防护是预防SARS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临床特点 ,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我院 4 8例 SARS患者和 2 3例疑似后排除 SARS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 ,应用 χ2 检验作两组间统计学分析。结果 SARS组与疑似后排除 SARS组进行比较 ,流行病学史、动脉血氧分压、血氧饱和度、胸部 X线片改变均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 ;其他临床症状、血常规、血沉、生化指标等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SARS主要通过家庭内及医院内传染 ,应积极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病学调查、影像学检查及血气分析对于鉴别诊断尤为重要 ;支持治疗、氧疗、联合抗病毒及抗生素、适当剂量激素治疗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根据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个案调查表、密切接触者调查表和国家法定传染病监测系统资料,使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湖北省2003年报告7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其中死亡1例,发病率0.012/10万,病死率14.3%以输入病例为主,其中2例为继发病例,呈点状散发。结论估计病例潜伏期为1~10天,一般潜伏期在1周内,未观察到病例发病前有传染性。 相似文献
19.
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重症SARS死亡高危因素,研讨SAR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降低SARS的病死率。方法对死亡8例SAR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RS病死与家庭及群体聚集、强毒性病毒株、肺部病变性质和病变范围、院内感染、基础疾病、呼吸机的正确使用、多器官功能衰竭有关,与潜伏期长短、病程时间不相关。结论正确选用呼吸机参数和适应个体耐受个性化是纠正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早期发现、有效治疗院内真菌感染是减少病死率的重要环节,综合治疗及人文关怀的实效性是最终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探讨影响疫情发生和发展的因素.方法采用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疾病监测方法,在全区范围内对从外地返乡、来桂人群、非典病人密切接触者、发热病人实施监测.结果自2003年4月15日至2003年7月10日,全区组织1076万日人次参与重点人群监测,共监测排查从外省(市)返乡人员625 646人,其中从广东返乡501 596人,累计发现发热病人7067人,确诊为非典病例6例;监测来桂人群201 158人,其中从广东来51 288人,发现发热病人981人,未查出非典病例;隔离观察非典密切接触者2213人,发现非典2例,发病率达90.4/10万;发热门诊接诊709 843例发热病人,其中有3例确诊为非典病例也系返乡民工.结论通过这次大范围监测,广西自4月中旬以后发生的11例非典病人均能在第一时间(48h内)得以发现和监控,有效防止了疫情扩散和蔓延.监测结果还表明广西尚属输入性地区,未发生流行,受到邻省疫情威胁不很严重;同时显示一些市(县)开展人群监测有一定程度过度反应,付出的代价昂贵,急需建立起更高效经济可行适合常态管理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