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58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及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评定;比较有、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BPRS评分。结果158例患者中,有攻击行为82例(51.89%),无攻击行为76例(48.10%);两组BPRS评分比较,有攻击行为组的总分及敌对猜疑、激惹性、行为紊乱等因子分均明显高于无攻击行为组(P0.01),思维障碍因子分前者高于后者(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密切相关,护理人员及时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早采取有效护理干预,可降低和控制攻击行为发生,并能有效减少医疗纠纷及意外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53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按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分分为A组(评分≥4分,伴攻击行为)80例和B组(评分<4分,不伴攻击行为)73例。采用简明精神症状量表(BPRS)和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30)对其攻击行为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两组患者的既往攻击史、BPRS量表总分、思维障碍、敌对猜疑、激惹性及NOSIE-30两个因子分(激惹、精神症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的攻击行为与精神症状关系密切,护理人员应及时收集患者资料,认真评估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尽早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3.
方崇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7):4095-4096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 对19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用攻击风险性评估表、NOSIE及PANSS量表评定.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之间攻击风险性评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OSIE和PANSS量表中社会能力、社会兴趣、激惹性、精神症状、偏执、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可降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  相似文献   

4.
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6例病例组和161例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既往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例组的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激惹和精神病表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病例组的社会兴趣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易激惹、精神病表现多是预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防护理,包括确定攻击的高危人群,作为“防黑”的对象;对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时加权分≥4分的重点病人,观察异常行为并予行为干预;鼓励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高度警惕激惹病人,观察其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碳酸锂合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碳酸锂合用抗精神病药对精神分裂症患攻击行为的治疗作用。方法 对17例有攻击行为的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在原有抗精神病药的基础上加用碳酸锂进行为期6w的治疗,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第6w末用BPRS、MOAS进行评定。结果 (1)治疗前后BPRS各因子分比较,无显差异。(2)治疗后MOAS评分降低,治疗前后评分比较有显差异(P<0.01)。结论 碳酸锂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儿童期创伤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临床症状、攻击行为的影响。方法以中山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部11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前使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估患者攻击行为,使用儿童创伤问卷(CTQ)评估儿童期创伤情况。根据CTQ将研究对象分为创伤组(31例)和非创伤组(83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对比两组PANSS和MOAS得分,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对CTQ总分与MOAS及PANS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PANSS总评分[(87.58±5.30)分vs.(84.67±8.96)分]、阳性症状分[(34.03±5.62)分vs.(31.08±9.30)分]高于非创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伤组MOAS加权总分[(13.23±5.55)分vs.(9.47±6.06)分]及财产攻击评分[(2.58±1.88)分vs.(1.66±1.73)分]高于非创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Q总分与阳性症状分(r=0.333)、一般病理分(r=0.248)、PANSS总分(r=0.480)、言语攻击评分(r=0.275)、财产攻击评分(r=0.327)及MOAS总分(r=0.281)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儿童期创伤可以在一定程度预测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和攻击行为的严重程度,临床工作中需关注儿童期创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流浪住院并按ICD-10确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前者采用利培酮口服液合并丙戊酸镁缓释片治疗,对照组采用氟哌啶醇针剂治疗14 d。疗效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计总分(PANSS-T)、PANSS中反映激越攻击行为的5个条目(PANSS-EC)、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安全性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第3、7、14天PANSS-EC、PANSS、MO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研究组第7、14天PANSS-EC、PANSS-T、MO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同时段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第14天TES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联用丙戊酸镁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兴奋激越疗效更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预见性护理对策。方法:应用护士用住院患者观察量表(NOSIE)对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干预前后的临床对照研究。结果:研究组NOSIE中激惹、精神症状因子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病史中有攻击行为者及NOSIE量表中的敌对激惹性、精神症状等预见其可能发生的攻击行为,并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暴力危险性评估(HCR-20)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危险性的信效度。【方法】分别对30对有/无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组/非攻击组)的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总分和各因子分、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总分和各因子分、Baratt冲动量表(BIS-11)总分进行测量,并对MOAS阳性组与阴性组的HCR-20总分和因子分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攻击组HCR-20总分和各因子分均高于非攻击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HCR-20与BIS-II的相关系数为0.664,与MOAS的相关系数为0.843。MOAS阳性组HCR-20总分,H因子分、C因子分、R因子分都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BIS-11阳性组HCR-20总分,H因子分、C因子分、R因子分都高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HCR-20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望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危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第3外显子48 bp可重复序列多态性(DRD4exonⅢ48 bp VNT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及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302例,按修改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得分进行分组,分别进行一般人口学资料、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测定,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位基因分型技术检测DRD4 exonⅢ48 bp VNTR多态位点。用SHEsis软件进行基因型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度检验及组间基因型频率的差异,用χ2检验和t检验分析DRD4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及精神症状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间一般人口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DRD4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共检测到DRD4exonⅢ48 bp VNTR的6种等位基因和8种基因型,两组最常见的是4次重复等位基因。两组DRD4基因的基因型及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组(49例)与短重复等位基因组(85例)PANSS分量表分和因子分比较,PANSS分量表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子分中思维障碍和攻击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长重复等位基因组高于短重复等位基因组。结论 (1)DRD4 exonⅢ48 bp VNT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之间存在关联。(2)DRD4 exonⅢ48 bp VNTR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患者思维障碍和攻击性存在关联,携带长重复等位基因患者的症状可能较严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病情的影响.[方法]将101例首次住院的精神分裂症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采取随意探视,观察组51例进行亲属探视的护理干预.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测量表(NOSIE)和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进行效果评定病人的精神症状.[结果]观察组病人入院2周、8周BPR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NOSIE评分中激惹、抑郁及精神症状因子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亲属探视护理干预对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情有一定影响,适当选择探视时机探视,对改善病情有明显的辅助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飞  王婷  刘文丞  谢飞 《医学临床研究》2021,38(12):1877-1879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利培酮治疗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榆林市第二医院收治的92例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丙戊酸钠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2周后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分及甲状腺激素[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及脑脊液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48%(43/4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9%(35/46)(P<0.05).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MOAS、BP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清FT3、FT4水平,脑脊液MMP-9、MCP-1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高于对照组的6.52%(3/4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戊酸钠联合利培酮治疗感染性脑炎所致精神障碍伴攻击行为患者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攻击行为及精神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06例病例组和161例对照组的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既往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和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进行评定.结果病例组既往有攻击行为史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病例组的加权分≥4分的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病例组的社会能力、激惹和精神病表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病例组的社会兴趣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既往有攻击行为史、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加权分≥4分、社会能力差、缺乏社会兴趣、易激惹、精神病表现多是预报住院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重要因素.采取针对性的监测和预防护理,包括确定攻击的高危人群,作为"防黑"的对象;对修订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评定时加权分≥4分的重点病人,观察异常行为并予行为干预;鼓励病人多参加文娱活动;高度警惕激惹病人,观察其攻击行为的先兆症状,减少正面冲突;严密观察精神症状的内容和表现、药物治疗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分类工娱疗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 经过抗精神药物治疗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8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不加选择的、无指导的工娱疗活动,治疗组根据阳性或阴性症状给予针对性的工娱疗活动.两组于治疗前后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大体评定量表(CAS)进行疗效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6 w后BPRS量表总分及其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但组间比较,总分、缺乏活力因子和焦虑抑郁因子分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GAS评分治疗组≥61分的比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兴趣和主动性等改善明显.结论 在抗精神病药治疗基础上辅以分类工娱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16.
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 90名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每组各 45例。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 ,对于干预组施以精神卫生全程服务 ,约 2 4个月。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 (BPRS)、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 (SDSS)评定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与干预后评分差值的比较 ,干预组的BPRS总分、反应缺乏因子分、思维障碍因子分、偏执因子分、SDSS评分 ,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0 .0 1)。结论精神卫生全程服务对控制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提高其社会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7例,研究组口服喹硫平治疗,对照组口服氯丙嗪治疗,观察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1周、2周、4周、6周末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精神症状,攻击行为观察量表评定攻击行为,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总分、攻击行为观察表评分及攻击行为发生频次均较治疗前显著性下降(P<0.01);研究组攻击行为观察量表评分、攻击行为发生总频次及不能控制的大发脾气、猜疑事事对己不利、敌对因子发生频次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9%,对照组为38.3%,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X2=6.59,P<0.05).结论 喹硫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显著,与氯丙嗪相当,但对攻击行为症状的改善优于氯丙嗪,安全性更高,依从性更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强迫思维与伴强迫行为的暴力风险与治疗。方法 门诊收集46例伴强迫思维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和46例伴强迫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对其进行暴力风险评定;患者用抗精神病药联合抗强迫药治疗12周,在治疗前及治疗第4、8、12周末,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定精神症状、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定强迫症状、改进版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评定暴力风险。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伴强迫思维、精神病性症状不稳定、男性是暴力风险高的危险因素(OR=13.811,P=0.001;OR=34.183,P=0.002;OR=4.644,P=0.034)。治疗12周后,两组组内各时间点PANSS、Y-BOCS、MOAS总分随时间延长均呈下降趋势(P<0.05)。两组间比较,PANSS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52,P=0.221),Y-BOCS、MOAS总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179,P=0.009;F=6.067,P=0.016)。两组PANSS、Y-BOCS、MOAS总分存在时间主效应(P均<0.001)和交互效应(P<0....  相似文献   

19.
唐红  方春霞  朱慧 《上海护理》2007,7(6):14-16
目的探讨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我院社区开放管理体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随访,观察组按照社会技能训练程式进行为期15周的训练。并于训练前后以及半年后随访时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Morningside康复状态量表(MRSS)和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定所有患者精神症状和社会功能。结果实际完成94例,训练组48例,对照组46例,两组患者入组前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5周后,两组间BPRS(P<0.05)、MRSS和SD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训练结束半年后随访时,两组间BPRS、MRSS和SDSS评分差异进一步扩大。结论社会技能训练程式可以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并使其尽可能地掌握健康生活知识,提高社交能力,改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20.
1988年6~9月入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57例,男30例,平均年龄31.6±9.3岁;病期平均3.7±1.2年;已婚7例,未婚19例,离异4例;女27例,平均年龄29.3±7.6岁。病期平均3.5±2.1年。已婚14例,未婚13例,无离异。57例按性别分为2组,入组标准;①病期1年以上;②符合DSM-Ⅲ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3)家住本市附近,方便随访者。 患者入院时进行BPRS、SDSS量表评定,出院时评定BPRS总分及临床疗效,3年后再次评定BPRS、SDSS量表分变化。量表评定者之间一致性检查结果较为满意(r=0.86)。结果2组年龄、病期及职业情况基本接近。但婚姻状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女性组婚姻状况明显好于男性组。2组家庭经济状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家庭成员对患者关心程度比较,女性组明显好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