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可降解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硫酸钙(CS)/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人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方法]分别制备CS、BMG,按一定比例复合,植入兔尺骨15mm骨缺损,并随机分为3组,CS/BMG组植入复合人工骨、CS组单纯植入硫酸钙、空白对照组缺损区旷置。标本于术后4、8、12周分批取材,经大体观察、影像学、组织学及四环素荧光示踪检测,观察修复骨缺损的效果。[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植入区周围未见炎性细胞浸润。CS/BMG组植入4周,缺损区两端及中央均可见岛状新骨生长,8周时材料已完全降解,新骨生长活跃,并逐渐由编织骨重塑为板层骨,12周缺损区被新生骨替代,骨结构逐渐成熟,与宿主骨间形成骨性桥接,髓腔再通,完成骨性修复。CS组4周两端也见新骨生长,但较CS/BMG组成骨量少,中央部位新骨出现时间晚。8周时材料完全降解吸收,植入区可见大量骨痂生长,两端出现板层样新骨,12周缺损区得到基本修复,但骨髓腔轮廓不清。空白组术后形成骨不连。[结论]。CS/BMG复合人工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可降解性,能有效地修复兔尺骨骨缺损,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复合珊瑚修复腭裂骨缺损的可行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体外培养扩增、成骨诱导羊BMSCs。将第3代细胞复合珊瑚修复羊完全性腭裂骨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缺损作为对照组。术后16周头颅CT扫描、大体观察、评价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三维CT显示,实验组可见珊瑚被新生骨替代,对照组可见珊瑚明显降解,裂隙仍然存在。大体观察显示实验组骨缺损基本愈合;对照组中珊瑚明显降解,裂隙仍然存在。结论初步证明羊BMSCs成骨诱导后与珊瑚复合能修复羊腭裂骨缺损。  相似文献   

3.
骨髓间质干细胞复合多孔磷酸钙陶瓷修复兔颅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以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作为种子细胞、β-磷酸三钙(β-TCP)多孔生物陶瓷作为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骨,修复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的可行性。方法选择5月龄新西兰大白兔34只,制作颅骨标准缺损后分成3组。A组(n=20):分离培养兔同胎异体MSCs。体外扩增后接种到预制的β-TCP多孔生物陶瓷材料上,细胞-材料复合体经体外孵育后,无菌条件下植入颅骨缺损;B组(n=10):采用单纯β-TCP材料修复兔颅骨缺损;C组(n=4):兔实验性颅骨标准缺损区未做骨修复。术后6周和12周分别处死动物、取材,进行缺损区大体、组织学、组织化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颅骨缺损处A组术后6周表面肉眼可见骨样组织形成,组织学提示材料部分降解,未降解吸收的材料孔洞内广泛分布着新生骨组织,成骨细胞外基质丰富,I型胶原染色阳性;术后12周,支架材料几乎完全降解,缺损区被新生骨组织所取代。B组术后6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有新生骨组织向支架材料内长入,支架材料部分吸收;术后12周,可见从缺损区边缘长入到支架材料内的新生骨组织逐渐增多,但材料的中心部位未发现新生骨形成。C组术后12周,仅见少量骨组织从缺损区边缘向缺损区内长入,缺损中央大部分区域未得到修复。结论体外培养扩增的兔MSCs在不添加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情况下,与pTCP复合植入后可以在体内诱导、分化为成骨细胞,并能够对标准的颅骨缺损进行有效的修复,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修复动物骨缺损的体内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RCPPs)在体内的生物相容性、降解情况及成骨特点。方法将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RCPPs)随机植入成年新西兰白兔1.5cm的桡骨缺损内.并设立不植入任何材料的空白对照。观察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RCPPs)植入后动物的局部反应;于术后6、12周取材.作X线、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分析不同时期组织反应、骨缺损修复及材料降解情况。结果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RCPPs)植入后无明显的局部不良反应。X线检查、大体标本及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RCPPs)的成骨方式主要是骨传导成骨,至术后12周时骨缺损基本修复,RCPPs与宿主骨结合紧密。而空白对照骨缺损断端仅有少量骨修复,形成骨不连。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RCPPs)植入后即开始其降解过程,12周以后材料周围出现较多吞噬有材料颗粒的巨噬细胞和多核口细胞,仍有部分材料未降解吸收。结论利福平硫酸钙植入剂(RCPPs)具有持续的成骨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5.
TGF-β复合牛松质骨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将TGF-β溶解后与经化学处理后的牛松质骨载体在负压下进行充分混匀,冻干后植于兔桡骨中上段1.5cm节段性缺损区。分别于4,8,12,16周取材,观察比较其骨愈合进程。结果显示,术后第12周,实验组中缺损区完全骨性修复,其密度接近正常骨,可见骨髓腔结构;对照组16周时仅骨折端及其尺侧骨膜有轻度反应性增生,呈骨不连征象,缺损区明显可见。实验提示,外源性TGF-β可以启动骨生成过程,对骨折以及骨缺损的修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复合珊瑚修复山羊全长腭裂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体外成骨诱导山羊BMSCs复合珊瑚修复山羊全长腭裂骨缺损,以单纯珊瑚植入缺损作为对照组.于术后2、12、24、32周行头颅CT扫描并三维重建,术后24、32周行大体取材、苦味酸-品红染色和Micro-CT骨密度分析.结果 成骨诱导BMSCs在珊瑚支架生长良好.三维CT显示早期实验组骨痂较多,对照组可见珊瑚明显降解,术后24、32周腭裂骨缺损被修复,修复比例分别达(88.52±10.95)%、(90.52 ±8.12)%,组织学显示实验组有大量成熟骨,骨基质和胶原形成良好,对照组缺损不能愈合(P<0.05),Micro-CT显示新生骨密度(759.48± 96.45 )mg HA/cm3、( 823.93±112.07) mg HA/cm3,接近正常骨(P>0.05).结论 山羊BMSCs成骨诱导后与珊瑚复合能修复完全性腭裂骨缺损,组织工程技术可用于修复腭裂骨缺损.  相似文献   

7.
珊瑚人工骨肌肉移植的组织相容性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摇篮珊瑚人工骨植入肌肉内,测试珊瑚人工骨的组织相容性。方法:海南橙黄滨珊瑚,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经水热反应合成珊瑚人工骨,植入SD大鼠胸椎脊突一侧的肌肉组织内人微言轻实验组。另一侧植入未经合成的天然珊瑚作为对照组,观察局部组织对珊瑚及珊瑚人工骨的反应并对心、脑、肺、肾进行大体标本。组织学观察。结果:经2、4、8周观察显示,珊瑚人工骨植入肌肉组织后,对全身各大器官无毒性反应,珊瑚及珊瑚人工骨在肌肉组织内无明显炎症,珊瑚被逐渐降解。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珊瑚人工骨无毒,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组织降解率低,是良好的骨组织填充、支撑与骨传导材料。  相似文献   

8.
构建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以胶原缓释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ecom b inan t hum an bone m orphogenetic prote in 2,rhBM P-2)复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 arrow m esenchym a l stem ce lls,M SC s)及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修复兔颅骨极限缺损的能力。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0只,制备颅骨极限缺损,按植入的修复物不同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Ⅰ组:自体髂骨,为阳性对照组;Ⅱ组:珊瑚,为阴性对照组;Ⅲ组:rhBM P-2+珊瑚;Ⅳ组:胶原+rhBM P-2+珊瑚;Ⅴ组:M SC s+胶原+rhBM P-2+珊瑚。将其分别植入兔颅骨极限缺损处,术后8、16周行大体观察、X线片、HE染色及M asson三色染色法观察比较骨缺损修复的情况。结果术后Ⅴ组材料与Ⅰ组修复颅骨极限缺损的效果相近,缺损区大体标本可见骨样组织充填,硬度与周边骨质相近,并与周边骨质形成明显骨融合;X线阻射程度高,16周时达80.45%±2.52%;组织学观察为板层状结构的新骨组织,空白孔隙区较少。Ⅳ组修复效果次之,Ⅲ组材料成骨能力较弱,Ⅱ组大部为半透明的纤维薄膜,缺损区界限清晰。结论胶原是rhBM P-2适宜的缓释载体,胶原及M SC s对促进复合支架材料修复骨缺损有重要意义。以M SC s+胶原+rhBM P-2+珊瑚构建的组织工程骨可成为一种良好的骨缺损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9.
应用珊瑚及骨髓基质干细胞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索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股骨缺损的效果。方法 分离、定向诱导和扩增羊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采用Von Kossa染色、检测Ⅰ型脏原表达、检测细胞培养液中碱性磷酸酶和骨钙蛋白含量等方法,研究体外培养、扩增后的BMSCs生物学特性和成骨能力。在动物模型中.分别使用单纯珊瑚和珊瑚、BMSCs复合物修复羊股骨中段25mm缺损。根据羊股骨的解剖特点.将珊瑚制成长25mm、内径10mm、外径16mm的圆桶状植入骨缺损的部位。术后摄X线片并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BMSCs经诱导分化后,具有成骨细胞表型和功能,珊瑚、BMSCs复合物可再生新骨组织,并完好修复股骨缺损。珊瑚、BMSCs复合物修复股骨缺损能力优于单纯珊瑚.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组织工程化骨可再生骨组织.组织工程技术可用于修复股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TGF—β复合牛松质骨载体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实验将TGF-β溶解后与经化学处理后的牛松骨骨载体在负压下进行充分混匀,冻干后撞于兔桡骨中上段1.5cm节段性缺损区。分别于4,8,12,16周取材,观察比较其骨愈合进程。结果显示,术后第12周,实验组中缺损区完全骨性修复,其密度接近正常骨,可见骨髓腔结构,对照组16周时仅骨折端及其尺侧骨膜有轻度反应性增生,呈骨不连征象,缺损区明显可见。实验提示,外源性TGF-β可以启动骨生成过程,对骨折以及骨  相似文献   

11.
骨形成蛋白增强自体骨修复股骨头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对比评价应用骨形成蛋白 (BMP)增强自体骨与单纯自体骨重建股骨头的不同能力。方法 用健康成年杂种犬 9只 ,以环钻钻入股骨头造成股骨头内骨缺损模型。实验犬分为 A、B、C三组。A组为骨缺损模型组 ,B组取自体同侧大转子骨植入 ,C组取自体大转子骨加 BMP植入。术后 3、6和 9周行 X线片、CT、光镜及电镜观察 ,了解股骨头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  A组术后 3周可见股骨头骨缺损内血肿机化 ,编织骨形成 ,但骨小梁改建慢 ,9周时编织骨小梁仍未被板层骨小梁取代。B组植入的自体骨坏死 ,9周时仍可见到大量的坏死骨 ,坏死骨主要起到成骨支架的作用。C组术后 3周可见股骨头骨缺损内软骨内成骨及膜内成骨活跃 ,9周时骨缺损已完全由致密的新生板层骨修复。结论 应用单纯自体骨修复股骨头骨缺损仅能发挥成骨支架的作用 ,而自体骨加BMP复合移植能在术后早期 (9周 )有效地重建股骨头内结构 ,是修复重建股骨头骨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2.
带血运骨膜管移植和骨充填物修复桡骨长段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带血运骨膜管移植和骨充填物治疗兔桡骨长段缺损的效果。方法:实验分两部分,分别选用幼兔和成年兔各40只,根据填充物的不同分为4组,将兔双侧桡骨干中段切除3cm制成骨长段缺损模型,保留切骨段骨膜,重新重原缝合后作带血运骨膜管移植模型,左侧分别用自体骨,同种异体脱钙骨,磷酸三钙陶瓷和羟基磷灰石进行填充,右侧不行任何填作为对照。观察3个月。通过X线片,髓强度,骨密度和组织学检查等方法,了解骨缺损的修复效果。结果:幼兔术后6周,所有实验组双侧的骨缺损均得到修复,术后12周,磷酸三钙陶瓷和羟基磷灰石组桡骨抗弯曲强度较差与自体骨组、同种异体脱钙骨组和对照侧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愈合为膜内成骨和软骨成骨,以膜内成骨为主,成年兔;各组实验侧骨缺损修复率分别为:自体骨组50%;同种异体脱钙骨组40%;磷酸三钙陶瓷和羟基磷灰石组为30%。对照侧骨缺损修复率为42.5%,结论:幼兔单行单血运骨管移植或结合应用骨充填物均可有效修复骨长段缺损,但置换较慢的骨充填物不利于再生骨强度的恢复,成年兔带血运骨膜移植联合应用骨填充物不能有效修复骨长段缺损。  相似文献   

13.
深低温保存的同种体骨膜台骨联合移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有生物活性的移植材料对骨缺损修复能力的影响。方法 实验采用兔桡骨缺损模型,经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膜加胎兔骨移植为实验侧,胎兔骨移植为对照侧,分别在术后2、4、8及12周对实验侧和对照侧骨缺损模型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检查、X线片及钙、磷含量检查。观察异体骨膜加胎骨复合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及移植后骨膜、胎骨的动态变化。结果 实验侧术后4、8及12周钙、磷含量明显高地对照侧(P<0.05),随着时间的推移,钙、磷含量有升高的趋势。实验侧8周可见髓腔再通,组织切片可见骨陷窝及板层骨形成。结论 胎骨是良好的移植材料,深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骨膜联合胎骨能加速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4.
生物性骨载体修复股骨长段缺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骨干长段缺损的修复是骨科临床的难题之一。人骨生物性骨载体(BBC)属同种生物源性材料,组织相容性好,又具有骨的成份、结构和相似的生物力学强度,植入后能很快与人体组织建立血运,由植入时的无活力状态变成具有正常代谢的骨组织,是修复骨干长段缺损理想的替代材料之一。应用BBC修复股骨长段缺损2例,缺损长度分别为13cm和11cm,随访2~3年,植入的BBC已与原股骨呈骨性连接,具有正常骨的代谢和密度,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5.
重组复合异体冻干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透明质酸凝胶(HAG)复合异体冷冻干燥骨修复节段性骨缺损的能力及作用机制。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50只,两侧桡骨干外造成15mm缺损,采用四种不同的处理方法;A组植入bFGF、HAG与异体冻干骨的复合物;B组植入吸附bFGF的异体冻干骨;C组植入含有HAG的异体冻干骨;D组单纯植入异体冻干骨作为对照,每组肢体数为25,在术后2、4、6、8和10周进行X线片,组织学和放射性核素描检查,并测定钙含量。结果:A组在术后不同时间的骨代谢活性,新骨生成量和钙含量均高于B组(P<0.05),B组高于C、D组(P<0.05),C组与D组无明显差异。A组和B组缺损分别于术后8、10周完全愈合,而C、D两组骨缺损在术后10周仍未愈合。结论:b FGF作为一种骨生长因子促进新骨生成;HAG作为缓释载体提高bFGF的效能,它们复合异体冻干骨后能有效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在异体皮质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单用异体皮质骨移植;实验组用异体皮质骨移植+重组人VEGF局部注射;拮抗组用异体皮质骨移植+VEGF多克隆抗体腹腔注射。于术后1、3、5、8和16周行X线片、病理切片、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四环素荧光成骨检测,评估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有大量血管生成,且随着时间延长血管数量逐渐增加,于第8周达高峰;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结果与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吻合。周围软组织血管密度计数及骨形成速率,除第8、1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和拈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优于拮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能加速移植的异体骨血管化和爬行替代,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7.
异体软骨痂移植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通过观察异体软骨痂移植后的生物学过程判断其作为植骨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将1只SD大鼠的双侧股骨干造成闭合骨折,1周时切开获取软骨痂,-196℃冻存2周后移植于5只SD大鼠的左侧胫骨干部分缺损区(此骨缺损模型的成骨活动只表现为膜内化骨的方式),右侧植入异体松质骨作为对照组。将取材标本制成不脱钙切片,经亮绿和藏红T染色。结果 术后1周取材1例,缺损区实验侧和对照侧均未见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形成。术后2周处死其余4只大鼠,实验侧(3/4)可见有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形成。骨组织内已有髓腔形成,骨组织周围是软骨组织,与宿主骨之间有纤维组织相隔。结论 异体软骨痂移植后未被吸收,可经软骨内化骨的方式产生骨组织,为软骨痂作为植骨材料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提供了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18.
骨形态蛋白与骨基质明胶复合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骨形态蛋白(BMP)与其前身物质骨基质明胶(BMG)复合,修复家兔桡骨缺损,同时以BMP与羟基磷灰石(HA)复合作实验对照。结果发现:BMP/BMG组第4周即在骨缺损区出现纤维性骨痂,第8周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形成,第12周BMP完全被吸收,为新生的骨组织所代替,第16周出现髓腔再通现象。而BMP/HA复合组,虽然在第4、8周也有纤维性骨痂形成,但HA不被吸收;第12、16周与第8周相似,无髓腔再  相似文献   

19.
生物可降解活性材料修复兔桡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用可降解多孔块状聚己内酯(PCL)作为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的载体,修复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兔桡骨骨缺损模型,用上述具有生物活性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同时对照单纯PCL及同种异体脱钙骨,经不同的时间的X线片、X线计量学、组织形态学及电镜观察,了解PCL/BMP复合物的成骨作用。结果 PCL/BMP组不同时间新骨形成的量均优于单纯PCL组,其骨缺损修复的方式和速度与同种异体脱钙骨较相似。电镜观察表明,PCL的降解过程与单纯PCL组相比较,PCL/BMP组的降解速度较快,更符合骨缺损愈合的需要。结论 PCL是BMP的良好载体,有修复骨缺损的临床应用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