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总结顺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近节皮肤、指动脉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同侧前臂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缺损区,皮瓣内静脉远心端与指动脉、近心端与指背及掌背静脉吻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外观及功能良好。结论顺静脉瓣供血、顺静脉瓣回流的游离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手指近节皮肤、指动脉缺损,方法简单有效,能保持患指长度,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甲根部断指再植的一种方法。方法 对甲根部平面离断的25例病人,采用吻合一侧动脉,吻合口以远动脉弓发出的分支分别结扎,保留一条较细中央分支,不行静脉吻合或动脉静脉化。结果 25例中24例再植成活,1例坏死,成活手指外观、功能好。结论 只吻合一侧动脉、不吻合指腹静脉、吻合口以远动脉弓发出的分支分别结扎保留1条较细中央分支的断指再植方法,手术省时、有效。  相似文献   

3.
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兔耳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观察皮瓣的成活过程,探讨其成活机制。方法:实验采用30只兔56侧耳随机分为4组。观察方法包括肉眼观察、荧光素试验、X线造影、透明标本、血气分析、组织学检查及扫描电镜。结果:实验组成活22/26,对照1组成活5/10,对照2组成活4/10,对照3组成活10/10。实验组与对照1、2组结果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5),而与对照3组结果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1)结论:实验结果肯定了兔耳动脉化静脉皮瓣能够成活。并证明动脉化静脉灌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兔耳岛状皮瓣静脉干滋养系统的活体观察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熊明根  罗奇  康安 《中国美容医学》2001,10(1):4-6,F003
目的:探讨浅静脉干滋养血管的分布及其在皮瓣成活中的意义。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2只,每只兔耳形成蒂在近心端的岛状皮瓣2块,按对血管蒂的处理不同分为四组:Ⅰ组单纯静脉干组;Ⅱ组结扎静脉干组;Ⅲ组动静脉干组;Ⅳ组无血管组。在兔耳的背侧开窗,灌注液连续灌注下,OlympusBH-2型微循环仪连续24小时观察滋养血管的来源、分布及管径变化等结果:可见边缘静脉和中央静脉附近有数条较直的细小血管分布,沿静脉干呈网状分布于静脉干壁,并向远端和静脉干以外的区域分布,与中央动脉及其周围血管相沟通。结论:浅静脉干有自身的滋养血管,其对皮瓣的成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浅静脉干及其滋养血管放射自显影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浅静脉干滋养血管在皮瓣存活中的作用。方法:在6头白色家猪的腹部设计以腹壁浅静脉为轴,蒂在近心端的局部皮瓣,按静脉干的处理不同分成实验组(皮瓣内包含浅静脉及其周围组织)和对照组(将浅静脉干及其周围0.5cm内的软组织在蒂部结扎后切断)。用^99mTc标记红细胞,然后ECT检测分析。结果:术后2h实验组与对照组皮瓣蒂部出现少许散在性放射核素影像;术后4h实验组皮瓣中远端出现放射性核素影像,而对照组仅蒂部影像增多;术后6h实验组皮瓣绝大部分区域出现放射性核素显像,对照组皮瓣远端始终末记录到放射性核素影像。结论:浅静脉干及其滋养血管对皮瓣的成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甲根部断指再植25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2年来的断指再植经验,报道甲根部断指再植的临床效果。方法 手术时寻找断端两侧动脉、神经,顺行吻合一侧动脉,小心解剖动脉弓,结扎从动脉弓发出的分支,仅保留一条至中央的较细分支,以减少进入指尖的血液量,再吻合两侧指神经,不吻合静脉。结果 再植25例,其中13例术后指尖色泽红润,成活顺利。12例术后轻度暗紫,经指尖指刺放血,9指指尖逐渐正常,成活良好,余3指暗紫未减轻,行侧切口放血,2指成活,1指坏死。结论 对甲根部断指再植手术,只吻合一侧动脉,而不吻合静脉也能成活。但要结扎从动脉弓发出的大部分分支,仅保留一条至中央的较细分支,从而减少指端的供血量,可达到减少术后淤血,能提高其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明确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能力 ,以及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回流能力。方法 选择 2头小型猪 ,每头猪形成髂腰部皮瓣左右侧各 1个 ,共 4个 ,均为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轴型皮瓣。测量蒂部的压力、流量 ,分别与胸廓内动脉远近心端的压力相比较 ,将皮瓣蒂部的动静脉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行端端吻合的游离移植 ,测量吻合口于吻合后即刻、30、6 0min流量 ,测量皮瓣原位及吻合血管后皮瓣相应状态下包括术后 7d、14d的灌注值 (PU)。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胸廓内动脉远心端压力为近心端压力的 6 1%~ 6 5 % ,单独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可使 15cm× 30cm× 2cm游离皮瓣全部成活。结论 虽然胸廓内动脉远心端的压力较低 ,但具有足够的供血能力 ,胸廓内静脉远心端具有足够的回流能力 ;以旋髂深动静脉的直接皮动脉为蒂的岛状皮瓣是理想的轴型皮瓣动物模型 ;建立了以旋髂深动静脉为蒂的游离皮瓣与胸廓内动静脉远心端直接吻合的动物模型 ,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逆行皮肤脱套伤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临床吻合浅静脉治疗手掌部皮肤逆行脱套伤手找科学位据。方法 选择新西兰白兔16只为实验模型,将其双后肢随机分为试验侧和对照侧,A组为实验组,B组为对照组;A、B两组动物双后肢均形成3:1的脱套皮肤,以踝关节为蒂,其中实验侧吻合两条回流静脉,对照侧原位缝合。术后通过大体现察、皮肤组织活检及皮肤成活面积统计3种方法观察皮瓣成活情况。结果 两侧脱套皮肤成活面积经行配对资料的t检验,二存在统计学差异;试验侧脱套皮肤在各项成活指标方面均强于对照侧。结论 吻合静脉治疗皮肤逆行脱套伤,其成活面积太子原位缝合;通过吻合成静脉治疗皮肤逆行脱套伤,其静脉血的回流维持了皮肤低营养,促使皮瓣成活面积和成活质量均明显提高;该实验结果对临床手掌部皮肤逆行脱套伤的治疗开辟了一条较为理想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9.
动脉化静脉皮瓣套叠吻合区血管壁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 Nakayama[1 ] 首次建立动脉化静脉皮瓣模型获得成功以来 ,不少学者将此种皮瓣应用于临床 ,并为提高其成活率作过有益的尝试 [2 ]。我们在观察动脉化静脉皮瓣成活状况和血液循环途径的基础上 ,将单纯小动脉间套叠吻合法应用于此种皮瓣的小动静脉间吻合 [3 ] 。旨在进一步提高动脉化静脉皮瓣的成活疗效。材料与方法一、实验动物和分组采用健康成年 Wistar大鼠 33只 ,雌雄不拘 ,体重 35 0~45 0 g。根据血管处理方法的不同 ,随机分 A组 :为小动静脉套叠吻合 ,有 2 8例 ;B组 :为小动静脉全层端端吻合 ,2 8例 ;C组 :无血供皮瓣 ,有 10例。在…  相似文献   

10.
以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报道对有纵形剖腹产瘢痕的乳腺癌根治术后所造成的胸壁畸形,应用双蒂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再造乳房的临床效果,从而说明胸廓内动脉远心端供血的可靠性。方法 应用游离的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与胸廓内动、静脉远近心断端分别进行端端吻合再造乳房4例。结果 临床应用4例,皮瓣全部成活,再造乳房的形态较满意。术后随访l0~26个月,无腹部薄弱或腹壁疝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胸廓内动、静脉可提供远近心端两组可靠的受区血管。以双侧腹壁下动、静脉为蒂的横行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适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乳房再造,特别适用于有纵形剖腹产瘢痕及腹壁较薄者的整形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