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大转子骨瓣移位术治疗中、青年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期疗效。方法 系统随访37例,平均随访时间6年。结果 带血管蒂大了骨瓣移位术治疗3、4型胶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已出现缺血性坏死者的远期效果较理想。术后总效率100.0%,效果满意率94.6%。结论 带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可作为治疗3、4型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有效术式。  相似文献   

2.
自1992年以来,在彻底清除股骨头病灶的基础上,采用同侧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大转子骨瓣重建股骨头,活骨瓣和残留股骨头紧密接触,将股骨头的重建变成骨折愈合过程。现将其治疗过程中的护理工作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21例,25个髋,男13例,女8例,年龄23~37岁。6例与激素治疗有关,3例有长期酗酒史。外伤性10例,特发性1例,原因不明1例。按FicatX线分期:Ⅲ期12例,Ⅳ期9例。双侧施术4例。术后经1年8个月至3年2个月随访,临床症状、关节活动度及X线表现,均取得了满意效果。2 护理方法21 术前护理 ①心理护理:坚定病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  相似文献   

3.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移位植骨治疗成人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者设计以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和臀下血管吻合支为蒂的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植骨修复股骨头,为治疗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新的疗法,临床应用26例28侧,经随访2年以上者计16例,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完善带血管蒂的不同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坏血性坏死。方法;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大转子骨瓣,联合升支髂骨瓣和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膜)瓣3种方法。6种术式对股骨头进行了修复和再造,临床应用191例220侧。结果;115例130侧经1年6个月至11年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联合髂骨(膜)瓣转移的方法适合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比格犬22只,8—12个月龄,雌、雄各11例,体重7—10kg;分为3组,A组2只(4髋)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右侧股骨头坏死组(20髋),C组左侧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修复组(20髋)。分别于术后3、6、10、12、18、24周行CT扫描,24周后行生物力学测试和股骨头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24周后影像学检查发现C组大转子骨瓣与周围骨组织有很好的相融性,C组再造的股骨头抗压强度与A组正常接近,而与坏死股骨头统计学有明显的差异(P〈0.05),三维有限元分析修复的股骨头最大应变和应力接近正常,而与坏死有显著的差别。结论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修复股骨头能恢复其生物力学  相似文献   

6.
带血管蒂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带血管蒂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陈振光股骨大转子后外部血供丰富,有多条血管分布,是近年新开拓的很有价值的供骨区。旋股内侧血管深支、臀下血管吻合支和第一穿血管升支等均交汇于此部,构成恒定的吻合网(图1).今将以上3条血管为蒂的股骨大转子骨瓣移位术在腕部疾患...  相似文献   

7.
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膜骨瓣的临床应用体会王树锋,曹文德,路培法,潘增军,刘安幸,王明山,吕占辉,周忠水自1992年2月~1993年11月应用带血管的大转子骨膜骨瓣治疗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缺血坏死共11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11例,男...  相似文献   

8.
带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应用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32例(32髋),其中男18例,女14例;Ficat Ⅱ期15侧,Ⅲ期17例。术后平均随访25个月(15-38个月),根据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价,根据手术前后Ficat分期改变进行影像学评价,对其中的9例进行手术前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明确坏死股骨头血运重建状况。结果术后两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股骨头得到重建的病例,术后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5分,术后88.6分),本组临床成功率为90.6%,影像学成功率为87.5%。9例重建股骨头手术前后DSA评估提示血管蒂充盈好,骨瓣血运丰富。结论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及升支、臀中肌支双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的方法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瓣血供确切,股骨头血运重建良好,早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重建股骨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转位重建已遭严重破坏的股骨头,是目前治疗中、青年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新方法。在临床已取得良好疗效。本实验证实: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重建股骨头,不仅愈合快,而且其表层的骨膜可化生为软骨组织。该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完善带血管蒂的不同骨瓣转移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法: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大转子骨瓣,联合升支髂骨瓣和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膜)瓣3种方法。6种术式对股骨头进行了修复和再造,临床应用191例220侧。结果:115例130侧经1年6个月至11年随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论:带血管蒂的大转子骨瓣联合髂骨(膜)瓣转移的方法适合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各期病变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对股骨头不同病变的治疗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在32侧经红色乳胶灌注过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测量了旋股外侧血管横支的起始,走行位置和分支,观测了供应股骨大转子前外侧血供的来源,可切取大转子骨瓣3.5cm×2.0cm×4.0cm。并设计了带该血管蒂骨瓣转移治疗不同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从1991年1月以来,临床应用27例经1年5个月至3年6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此法的作用是增加股骨头的血运,还能重建股骨头和修复软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带血管蒂髂骨膜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的髂骨膜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 1983年6月~1997年8月,应用带旋股外血管升支或旋髂深血管蒂的髂骨膜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06例,其中Ⅱ期64例,Ⅲ期39例,Ⅳ期3例。结果 106例经2年4个月~16例随访,根据赵德伟制定的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修复与再造疗效评价方法,成54例,良38例,可9例,优良率为86.8%。结论 带血管蒂髂骨膜瓣移位治疗股骨头缺  相似文献   

13.
目的:报道结合应用关节镜经髋外侧入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坯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在关节镜监视下经髋外侧入路应用带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治疗早期病变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6例。结果:术后随访1-3年,根据疼痛,行走距离,关节活动度,X线评价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在关节镜监视下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可以在精确有效地清除病灶内坏死骨质的基础上重建股骨头的供血系统,同时经外侧入路可以进一步减少对髋周肌群及韧带的损伤。应用关节镜技术及显微方法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早期病变的简便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治疗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提供一种新疗法。方法以旋股内侧血管深支股骨大转子骨膜瓣移位植入为主的综合术式。结果6年来,共治疗35例经系统随访9个月以上者28例,平均随访时间为3年,优良率占85%,以6岁以下患儿效果最佳。结论此手术能起到有效的减压并提供充分的血循和各种成骨因素。适用于Cateral各期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报道带骨间前动脉背侧支血管蒂的头状骨移位术与以桡动脉茎突返支为蒂的桡骨瓣植入术联合应用治疗月骨晚期缺血性坏死的结果。方法 对46例患者行坏死月骨摘除头状骨带蒂移位后以血管蒂骨瓣植入填塞头状骨空隙。结果 术后随访16~48个月,平均21.5个月,43例腕痛完全消失,3例明显缓解,握力平均达健侧的80%,腕关节活动范围达健侧的75%。结论 两种术式的联合应用对Ⅲ、Ⅳ期月骨缺血性坏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股骨头坏死是骨科临床疑难病之一。我们于2000年6月至2004年2月使用带股方肌的大转子骨瓣手术治疗股骨头坏死8例,经14~32个月随访疗效满意,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4~45岁,平均36.5岁。外伤性股骨头坏死3例,与激素治疗有关2例,长期酗酒史2例,  相似文献   

18.
带血管蒂大转子骨瓣转移治疗股骨颈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86年以来,我们运用切开复位内固定带旋股内侧血管深支大转子骨瓣转位植骨术〔1,2〕和闭合复位加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30例,通过对这两种术式的疗效分析,发现前者对加速骨折愈合和促进股骨头的修复有较理想的疗效。临床资料本组30例,其中男13...  相似文献   

19.
目的采用三维步态分析评价大转子骨瓣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6年3月-2007年3月,对35例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骨坏死分期Ⅲ期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大转子骨瓣移位治疗,于手术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进行步态分析。其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2岁。病因:激素性8例,外伤性7例,酒精性6例,特发性14例。病程1.5~18.6年,平均5.2年。左侧15例,右侧20例。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为(56.2±5.6)分。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出现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早期并发症。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3年,平均2.5年。术后2年HHS评分为(85.8±4.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00,P=0.000)。术前患者呈臀中肌步态、短腿步态、减痛步态及屈髋肌无力步态,术后1年病理步态均明显改善。术后1、2年,患者步频、步速、步长及髋、膝、踝关节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加速度-时间曲线:术后1、2年,患肢前进方向加速度的站立相负波及棘波较术前明显减小;摆动相出现双峰波,术前为3个正相波。结论应用三维步态分析可以对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进行功能量化评价,较准确了解髋关节生物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replacement,THR)和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和适应证。方法1986年3月~1993年3月,共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81例。将其中59例单侧患者分为两组:一组26例行THR,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8.3分;另一组33例采用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8.7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术后不同时间段和不同年龄段患者Harris评分的变化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术后随访10年3个月~16年5个月,平均15年2个月。Harris评分变化术后初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远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Harris评分变化THR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带血运骨瓣移位组不同年龄段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治疗晚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均较满意,THR更适合治疗中老年患者,而青壮年患者选择带血运骨瓣移位术治疗更合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