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副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2.
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阐明神经移位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的疗效。方法 1990年3月至1998年2月,对14例臂丛干根性撕脱伤患者,将同侧胸前外侧神经直接移位于腑神经,胸背神经直接移位于肌皮神经,以重建三角肌、肱三头肌功能。结果 术后随访1年以上,三角肌肌力8例恢复至M4,4例M3,2例为M3-;肱二头肌肌力14例均恢复至M4。结论 运用同侧胸前外侧神经、胸背神经移闰的方法治疗臂丛上干根性撕脱伤,疗效较好;对原有的臂丛中、下干神经的主要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治疗进展   总被引:30,自引:9,他引:21  
臂丛神经损伤是常见严重损伤 ,节后损伤预后较好 ,而节前损伤或称根性撕脱伤预后较差 ,如何提高节前损伤的诊治水平 ,一直是国内外同道共同关注的难题 ,现将近期有关治疗的经验报道如下 ,供同道们参考。一、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自 1986年作者[1] 首次在临床应用健侧颈7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获得成功 ,经过发展 ,目前已在美国、泰国、新加坡、德国等国家及台湾地区推广应用 ,并同时开展一些基础研究 ,为完善手术提供有益的经验与资料 ,将有关情况综述如下。(一 )有关手术指征我们在报道中指出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的最佳指征为 :( 1)臂…  相似文献   

4.
5.
颈丛神经运动支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相似文献   

6.
7.
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8年11月~1994年12月,应用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89例。损伤原因为:摩托车撞击伤63例,机器牵拉伤21例,直接损伤5例。损伤类型为:上臂丛型47例,下臂丛型13例,全臂丛型29例。伤后至手术时间为3周~6个月。神经移位方式主要根据不同的损伤类型选用相应的移位方式。术后随访时间为1.5~6年。疗效最佳为膈神经移位,有效率达82.9%;其次为副神经,达66.7%;颈丛运动支达55.2%;肋间神经达48.3%;健侧C7神经根移位与患侧尺神经吻合,神经再生率达96.6%。作者认为,复合式神经移位术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尤其是对上臂丛根性撕脱伤,治疗效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8.
臂丛根性撕脱伤的膈神经移位治疗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臂丛根性撕脱伤(节前损伤),进行了手术前后的功能数字测定,作出了符合临床实际的系列化功能数字(包括百分数),此法对治疗效果的评定和伤残病人的鉴定都是一种定量测评的方法,比单纯文字叙述要规范、客观、明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20例全臂丛根性撕脱伤患者采用健侧C7神经根、膈神经、副神经及健侧C7修复患侧下干后形成新的动力神经: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下干后股移位修复患侧下干、肌皮神经、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内侧头。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肩外展、屈肘、屈指和伸腕伸指及手部感觉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20例中有17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72个月(平均38个月)。肩外展平均39°,有效率(肌力M2以上)71%,优良率(肌力在M3以上)59%;屈肘平均77°,有效率83%,优良率53%;屈指、屈拇功能恢复:10例指屈肌力≥M2,有效率为59%(10/17),其中7例肌力≥M3,优良率为42%;伸肘恢复有效率(肌力M2以上)59%,优良率42%;伸指有效率47%,优良率36%。结论健侧C7神经根椎体前移位并联合多组神经移位治疗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术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以及该术式对健侧肢体的影响。方法 2008年8月-2010年11月,采用健侧C7神经根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2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4~47岁,平均33.3岁。术前临床检查及电生理检测均确诊为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其中修复正中神经16例,桡神经3例,肌皮神经3例;一期手术2例,二期手术20例。观察手术前、后患侧肢体运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1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7~25个月,平均18.4个月。健侧C7神经根修复正中神经:屈腕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10例,屈指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7例;感觉恢复达S3或以上11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肌皮神经:屈肘肌肌力达3级或以上2例;前臂外侧皮肤感觉达3级2例。健侧C7神经根修复桡神经(失访1例)伸腕肌肌力达3级1例;感觉恢复达S3 1例。结论健侧C7神经根全干移位修复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效果较好,分期手术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二期手术方法及其效果。方法 2001年8月~2003年4月8例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年龄18~38岁。平均伤后6个月内,均应用以下术式治疗。手术步骤:一期手术,膈神经移位至臂丛上干前股,副神经移位至肩胛上神经;健侧C7神经移位至患侧尺神经;二期手术,第4、5、6、7肋间神经移位至桡神经和胸背神经,健侧C7神经经尺神经移位至正中神经。结果 术后8例均获随访,时间为二期术后l3~25个月,平均21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相应靶肌肉肌力恢复大于或等于M3为有效恢复,肌皮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肩胛上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桡神经有效恢复3例,恢复率为37.5%;胸背神经有效恢复6例,恢复率为75.0%;正中神经有效恢复5例,恢复率为62.5%。感觉恢复情况:正中神经感觉4例为S3,3例为S2,1例为S1。结论 二期多组神经移位安全有效,对部分早期臂丛神经损伤并要求缩短手术次数的患者,是一种可选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臂丛神经损伤的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从1984年5月至1994年5月共治疗臂丛神经损伤患者105例,手术方法包括神经松解术、神经直接缝合术、神经移植术和神经转移术。结果:54例经1年以上随访,功能恢复优良率达58.25%。结论:临床资料表明,(1)开放性臂丛损伤应尽早修复,而闭合性的可保守治疗观察3~6个月;(2)当神经断裂时应尽量利用近端残留的神经根或干优先修复远端重要的神经束,同时,即使长度超过10cm的神经段移植亦可获得较好的效果;(3)术后要作长期的随访观察,以便检查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和决定是否需要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为健侧C7移位重建前臂屈肌功能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在30侧甲醛固定的成人尸体标本上,观测椎前通路健侧C7移位修复患侧下干或内侧束时,相关前臂屈肌神经入肌点和尺神经深支起点至健侧C7神经吻合口之间的距离;观测上述肌肉的神经来源;测量C7及其前、后股的长度。结果 C7及其前、后股长度分别为(58.8±4.2)、(15.4±6.7)、(8.8±4.4)mm。C7神经吻合口至入肌点长度:至掌长肌支为(369.4±47.3)mm,至指浅屈肌支为(390.5±38.8)mm(正中神经发出)和(413.6±47.4)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示中指指深屈肌支为(346.2±22.3)mm(正中神经发出)和(408.2±23.9)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环小指指深屈肌支为(344.2±27.2)mm,至拇长屈肌支为(392.5±29.2)mm(正中神经发出)和(420.5±37.1)mm(骨间前神经发出),至旋前方肌支为(495.8±31.3)mm,至尺神经深支起点为(548.7±30.0)mm。骨间前神经均发支支配拇长屈肌、示中指指深屈肌和旋前方肌,支配指浅屈肌5侧(16.7%);正中神经主干均发支支配掌长肌和指浅屈肌,支配示中指指深屈肌10侧(33.3%)、拇长屈肌6侧(20.0%)。结论如果采取腓肠神经移植,前臂肌肉功能在1年内均不能恢复;肱骨短缩、1个神经吻合口有利于前臂屈肌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测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及肌肉组织内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变化。探讨臂丛神经撕脱伤后中枢运动神经元,靶器官的功能改变可能对神经再生产生的影响。方法:清洁级Wistar大鼠48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和损伤术后1天,1,4,8和12周共六组,损伤组均从前路造成臂丛颈5,6,7神经根性撕脱伤,按各组所示时间取脊髓及肌肉分别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蛋白及mRNA,神经生长因子(NGF)蛋白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中bFGF蛋白及mRNA,NGF蛋白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结果: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肱二头肌内NGF蛋白表达增高,1天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3个月时仍高于对照组,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bFGF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伤后亦升高,1周时达到高峰,随后下降,3个月时下降到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营养因子在中枢神经元及靶器官内表达增高,可能起保护神经元,促进神经再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神经根回植脊髓对前角运动神经元的挽救效应及作用机制,观察回植后神经根的生长情况。方法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两组,每组15只。取两组大鼠左侧为正常对照侧,不作任何处理;右侧进行模型制备。进行C4-6右侧椎板减压,于椎管内硬膜外撕脱C5、6神经根。实验组将C5神经前根回植入脊髓前角,用11—0无创缝线缝合2针,后根旷置,C5神经根埋入周围肌肉;对照组将撕脱的C5、6神经根埋入肌肉。术后2、4、6、8及12周取材,C6脊髓HE染色,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形态和数量的变化;C6神经根作硝酸银染色,观察神经纤维的再生情况。结果两组大鼠术后均表现为右上肢上干瘫痪,余肢体活动正常。对照组撕脱的神经根与周围肌肉粘连;实验组神经根植入脊髓处有较多瘢痕组织粘连,未见神经根从脊髓上脱落。各时间点HE染色显示,实验组运动神经元胞体萎缩,部分运动神经元水肿,尼氏体减少或消失;对照组神经细胞胞体缩小。术后各时间点对照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成活率分别为60.9%±5.8%、42.3%±3.5%、30.6%±6.1%、27.5%±7.9%及20.4%±6.8%,实验组为67.1%±7.4%、56.3%土4.6%、48.7%±8.8%、44.2%±5.5%及42.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硝酸银染色显示,实验组C6神经根硝酸银染色显示前角运动神经元能通过轴突再生进入回植的神经根内;对照组显示为神经纤维的退变,有髓神经纤维数目减少。结论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后前根回植脊髓后,能够明显减少前角运动神经元的变性死亡。神经根回植后,运动神经元能通过轴突再生进入回植的神经根内,并有新生的有髓神经纤维生长。  相似文献   

17.
臂丛神经根对手指感觉的支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臂丛神经根对手指感觉的支配,为临床诊断臂丛神经根损伤提供依据。方法2003年6月~2005年1月,收治全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10例,男8例,女2例;年龄18~47岁。受伤至就诊时间为2~8个月。均行健侧C7神经根移位术,术中行电生理检查。指环电极置于手指,依次在颈部各臂丛神经根记录,测定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和波幅。结果刺激拇、食指,臂丛各神经根均可引出感觉动作电位,C5-7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8、T1神经根,波幅大于C8、T1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刺激中指,C7、8、T1神经根可引出感觉动作电位,C7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8、T1神经根,波幅大于C8、T1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环指,C8、T1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7神经根,波幅大于C7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刺激小指,T1神经根引出的感觉动作电位潜伏期短于C7、8神经根,波幅大于C7、8神经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臂丛神经根对手指感觉的支配存在交叉,拇、食指主要由C5-7神经根支配;中指的感觉支配较多来自C7神经根;环指的感觉支配主要来自C8、T1神经根;小指的感觉支配主要来自T1神经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后变性神经中S-100蛋白的变化规律,为临床进行术中检测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以进一步指导临床,提高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治效果。方法建立SD大鼠不同病理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在损伤后1、2、3和6个月检测变性的远端神经中S-100蛋白的分布和含量变化。结果S-100蛋白主要沿轴突四周分布,节后组损伤1个月后S-100蛋白呈阴性反应,而节前组术后6个月仍有阳性轴突。结论S-100蛋白主要分布于雪旺细胞,节前与节后这两种不同病理类型的臂丛神经损伤中神经变性的程度不同,节前损伤远端神经在术后仍能持续保持S-100蛋白阳性。  相似文献   

19.
臂丛神经损伤的核磁共振诊断及影像特点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用前瞻性的方法探讨核磁共振用于臂丛神经损伤的诊断价值及影像特点。方法:对33例臂丛神经损伤的病例作MRI检查。以手术探查所见和体感诱发电位结果作为标准。结果:MRI诊断椎管内部分的神经损伤准确度是91%,椎管外部分是88%。臂丛神经损伤时的MRI主要征象是神经根缺失或者疤痕化、创伤性脊膜囊肿、脊髓变形、脊髓移位及“黑线征”。MRI还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臂丛神经的椎管外部分。结论:MRI是唯一可用以诊断椎管内外部分臂丛神经损伤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综述近年米国内外有关神经移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新进展。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各种手术方法优、缺点及最新进展做伞面讨论和分析。结果经多年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已有很大发展,不仅供体神经增多.而且能更有效的利用。结论神经移位是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