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证实骨间前神经移位术式的可行性,选用10个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显微解剖,发现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直径为(1.5±0.4)mm,分别测量各肌支的有髓神经纤维数为(866±144)条;正中神经鱼际返支直径为(1.7±0.3)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120±97)条;尺神经深支直径为(2.1±0.4)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368±120)条。用神经移植法可修复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将尺神经深支向近端分离,可直接与旋前方肌支吻合。根据解剖特点,临床上应用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支17例,修复尺神经深支3例。其中17例随访2年~7年,10例肌电图正常,肌力均有不同程度恢复,M22例,M35例,M47例,M53例。介绍了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带蒂示指固有伸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及鱼际支术式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依据。方法在放大10倍手术显微镜视下,观测18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中正中神经鱼际肌支、尺神经深支和骨间后神经示指固有伸肌支、终末支的神经束数目、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和强行分离长度。以带血管蒂骨间后神经终末支为桥接神经,模拟带血管蒂示指固有伸肌支移位术。结果示指固有伸肌支横径为[(1.10±0.24)mm,x±s,下同],有髓神经纤维数为(618±76)根;尺神经深支直径为(2.04±0.42)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 342±120)根;鱼际肌支直径为(1.62±0.36)mm,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 088±95)根。示指固有伸肌支走行恒定,具有一定的横径和一定数目的有髓神经纤维,可携带血管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及正中神经鱼际肌支。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的示指固有伸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及鱼际肌支术式可行,为临床尺、正中神经高位损伤后手内在肌功能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及可靠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大体及显微解剖学上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需行神经移植时,尽量不选用同侧桡神经浅支,而取同侧尺神经背侧皮支作为移植神经供体。同时强调了该术式的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4.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大体及显微解剖学上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需行神经移植时,尽量不选用同侧桡神经浅支,而取同侧尺神经背侧皮支作为移植神经供体。同时强调了该术式的手术禁忌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研究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提供解剖学基础. 方法 对16例32侧新鲜成人上肢进行观测.在10倍手术显微镜下对腕部尺神经深支、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和环指桡侧指神经支进行显微解剖及测量. 结果 正中神经旋前方肌支直径为(1.13±0.02)mm,正中神经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直径为(1.17±0.05)mm,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直径为(1.75±0.07)mm.显微镜下分离环指桡侧指神经支,对掌肌管出口处尺神经深支至旋前方肌支入肌长度即移植段神经长度为(104.59±20.25)mm. 结论 环指桡侧指神经支移植为带血运的神经移植,属肌支对肌支的吻合,是修复尺神经深支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了200侧人上肢标本的正中神经返支。返支的起始分三型。其中起自第1指掌侧总神经为69.0%;从腕管外发出的占69.6%;从腕管内发出的占30.4%。返支中14.1%穿过腕横韧带;与桡动脉掌浅支有伴随关系的仅25.0%。从肌内侧1/3进入鱼际肌的占返支的90%,由1支返支神经进入鱼际肌各块肌肉的占53.0%。提出正中神经返支的体表投影是从鱼际纹近、中1/3交点向舟骨结节尖与拇指近节指骨底桡侧点连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和尺神经运动支的解剖学研究,为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恢复手内在肌功能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选用20例40侧近期经福尔马林浸泡固定的成人上肢标本,暴露正中神经、尺神经,测量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各项解剖学数据;应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组织切片做定量分析,测算该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临床模拟操作正中神经指浅屈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运动支.结果 正中神经第4肌支发出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48.4±2.4)mm,入肌部位距离桡骨茎突和尺骨茎突连线(21.4±1.8)mm,可分离长度(27.1±1.2)mm,横径(1.2±0.2)mm,前后径(0.7±0.1)mm;尺神经的运动支和感觉支之间自然分束无损伤分离.长度为(7.1±0.70)cm;组织切片及图片系统测得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1378.9±107.9)条.结论 正中神经指浅屈肌第4肌支可修复尺神经运动支,以期恢复手内在肌的功能.  相似文献   

8.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移位在高位尺神经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高位尺神经损伤后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修复尺神经深支的手术方法。方法2002年10月-2005年8月,对18例高位尺神经损伤的患者,应用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肌支移位与尺神经腕部深支进行吻合。结果术后15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3年,平均1.7年。手内肌肌力恢复M2 2例,M3 2例,M4 6例,M5 5例,优良率为73%。结论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尺神经深支可达到肌支-肌支修复,缩短了神经再生的距离和时间,有利于手内在肌功能的恢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揭示尺神经在不同部位卡压与尺侧腕屈肌功能受损之间的关系,对50例尺侧腕屈肌及其神经支配做了解剖学研究。尺侧腕屈肌上部的中1/3为肌电检测的最佳部位,此处肌平均宽度29.7±2.2mm,厚度8.2±1.1mm。尺侧腕屈肌支在臂部和前臂上部由尺神经发出,其纤维均穿经时管后入肌。除时管综合征以外,胸廓出口综合征和腕尺管综合征均不会损害尺侧腕屈肌功能。为临床对该卡压征的定位诊断提供了应用要点。  相似文献   

10.
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在前臂远端及腕部较为表浅,易受损伤,其损伤率占该神经损伤之70%~80%。由于传统修复手术常常遗留手内肌萎缩及运动障碍,Schultz于1972年首先采用尺神经第三蚓状肌支转位修复鱼际肌支〔1〕。该方法虽然有效,但牺牲部分蚓状肌功能较...  相似文献   

11.
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的交通支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对72侧防腐固定尸体解剖,对正中神经、肌皮神经之间的交通支进行测量与观察,并对不同类型交通支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3人,16侧肢体存在18支交通支,出现率22.2%,男性与女性相比出现率高且差异显著,左右肢体的出现率无显著差异。其中肌皮神经从正中神经低位发出的有2支,正中神经-肌皮神经的交通支(Ⅰ型)与肌皮神经-正中神经的交通支(Ⅱ型)相比起、止点低,交通支较长,但直径细(Ⅰ型14.2~23.0cm,止点为11.0~21.5cm,长度为2.5~10.7cm,直径为0.55~2.15mm;Ⅱ型起点为0~17.ocm,止点为12.0~24.0cm,长度为1.9~8.4cm,直径为0.76~2.60mm)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中神经与肌皮神经之间存在着交通支,并起着一定的功能,手术时应注意加以保护,避免损伤。  相似文献   

12.
腰神经后内侧支与骨纤维管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探讨腰神经后内侧支在乳突副突间沟骨纤维管(简称骨纤维管)处受压的有关解剖因素。方法:在2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观察腰神经后内侧支及与其有关的解剖结构;分别测量骨纤维管的大小、乳突副突间韧带的厚度以及体表定位。结果:腰神经后内侧支的直径L1~4均数为0.79mm,L5为0.65mm;骨纤维管的纵、横径均数L1~4基本相近,分别为2.20mm,1.71mm左右,而L5分别为0.65mm;骨纤维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的应用解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观察23具46侧成人上肢标本的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结果骨间后动脉桡侧支在桡骨小头上缘平面以下69.4±7.3mm(x±sx,下同)发自骨间后动脉,其出现率为80.4%(37/46侧)。该动脉恒定地在指伸肌与桡侧腕长伸肌的肌间隙穿出深筋膜,穿出点在肱骨外上髁与Lister结节连线的中点。血管蒂长度为45.1±6.8mm;动脉起始点外径为0.8±0.2mm,穿出筋膜点时外径为0.4±0.1mm。19.6%的标本骨间后动脉桡侧支缺如,由发自桡侧返动脉降支的肌皮支代偿,支配相应区域的软组织。结论骨间后动脉桡侧支为肌间隙血管,临床上可在前臂以此血管设计成相应的组织瓣(皮瓣、骨瓣或骨膜瓣),修复上肢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4.
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的神经纤维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供正中神经手内肌功能束组(支)的组织学特征,为临床修复手内肌功能的手术设计和估计预后提供组织学依据。方法应用Loyez髓鞘染色法显示断面有髓神经纤维,通过显微图像分析系统(德国产Leica),测算神经分支及各断面的神经纤维数目和结缔组织面积等指标。结果(1)鱼际肌支有髓神经纤维数为[(1475±143)根;x±s,下同]。(2)有髓神经纤维密度(有髓神经纤维数/鱼际肌支截面积)为(1130.76±77.09)根/mm2。结论臂丛神经损伤修复正中神经手内在肌支,从理论上讲,以选择在前臂远端直接修复为宜。因在近端修复需要数量庞大的供体运动神经纤维,移位的神经纤维数可能远远不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低位端侧吻合修复臂丛神经下干或高位尺神经损伤的解剖学依据。方法甲醛防腐标本12例24侧,新鲜标本3例6侧;其中男9例18侧,女6例12侧。取手掌部鱼际偏尺侧S形切口,标本均在显微镜下解剖,近端解剖并分离尺神经深支和浅支,远端解剖正中神经返支和中环指指总神经。游标卡尺测量豌豆骨至正中神经返支起始部和中环指指总神经起始部距离;分别测量尺神经深支和浅支、正中神经返支和中环指指总神经的宽度和厚度,计算截面积;并通过HE和嗜银染色检测神经纤维数目。结果尺神经深支横截面积为(2.46±1.03)mm2,纤维计数(1305±239)根;正中神经返支横截面积(2.62±1.75)mm2,纤维计数(1634±343)根;尺神经浅支横截面积为(1.60±1.39)mm2,纤维计数(1201±235)根;正中神经中环指指总神经横截面积为(2.19±0.89)mm2,纤维计数(1362±162)根。尺神经深支和正中神经返支、尺神经浅支和正中神经中环指指总神经横截面积、神经纤维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者均存在线性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68、0.66和0.56、0.36。豌豆骨至正中神经返支距离为(36.98±4.93)mm,至中环指指总神经距离为(28.35±6.63)mm。结论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可在腕管处吻合,且神经横截面积及神经纤维数目均匹配,能满足神经吻合后营养供应和神经生长。  相似文献   

16.
桡神经深支损伤的显微外科修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目的 介绍桡神经深支损伤显微外科修复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桡神经深支损伤(挫伤3例,不全断裂2例,完全断裂1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神经松解3例,神经吻合8例(2例桡神经深支和伸肌群缺损,经尺桡骨缩短后事),神经移植修复6例,结果 经18-24个月随访,按优M4,M5,良M2,M3可M1和差M0标准评定。  相似文献   

17.
股深血管及穿血管股骨膜(骨)瓣转位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为股骨骨折、骨不连提供带血管蒂骨膜(骨)瓣转位修复的解剖学基础。方法: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股深血管穿支的起始、走行、分支、吻合及骨膜支。结果:股深血管主干经大收肌和短收肌之间,贴股骨后内侧下降直达大收肌止端深面,沿途分出3~4支穿动脉,起始点距小转子尖下依次为4.5±1.3cm、9.3±2.6cm、14.3±3.1cm和16.0±1.5cm,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2.2±0.5mm和1.3±0.2mm。各穿支分出1~3支外径1.0mm左右的肌骨膜支,分布股骨体粗线及粗线两侧骨膜,形成骨膜动脉网。结论:以股深血管及其穿支为蒂可设计3种骨膜(骨)瓣修复股骨各段骨折骨不连。  相似文献   

18.
腕部尺神经深支卡压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腕部尺神经卡压的受压因素及其临床特点。方法对10具20侧成人上肢标本进行解剖,仔细观察腕部尺神经深支解剖特点;并对临床5例腕部尺神经深支卡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果尺神经深支均穿过小指短屈肌的腱性纤维弓,平均长5.2mm,此处尺神经深支有伴行动脉横跨;手术切开该纤维弓并作神经松解,经2~4年随访,疗效满意。结论尺神经深支卡压主要是小指短屈肌的腱性弓状缘,术中应彻底切开该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胫神经近端肌支转位修复腓深神经的可行性,为手术治疗高位腓总神经损伤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8具新鲜冷冻尸体双下肢标本以及由3例高位截肢术患者自愿捐赠的新鲜下肢标本(左侧2具、右侧1具),解剖腘窝部各神经,测量胫神经3条运动分支(比目鱼肌支和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长度、直径及其发出点至腓总神经分支点的距离,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长度及直径,评价各条运动支与腓深神经束行无张力吻合的可行性。切取以上神经分支行HE及乙酰胆碱酯酶染色观察,计数神经纤维。结果大体解剖观察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及比目鱼肌支发出点至腓总神经分支点之间的距离分别为:(71.44±2.76)、(75.66±3.20)、(67.50±3.22)mm;以上各分支以及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长度分别为(31.09±2.01)、(38.44±2.38)、(59.18±2.72)、(66.44±2.85)mm,直径分别为(1.72±0.08)、(1.88±0.08)、(2.10±0.10)、(2.14±0.12)mm。组织学观察示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比目鱼肌支、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运动神经纤维数分别为(2 032±58)、(2 186±24)、(3 102±85)、(3 512±112)根。比目鱼肌支直径以及运动神经纤维数与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相似(P0.05),腓肠肌内、外侧头肌支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P0.05)。结论胫神经腘窝部3条运动神经分支均可直接转位吻合腓深神经无损伤分离束修复高位腓总神经束损伤,其中比目鱼肌支为首选供体神经。  相似文献   

20.
旋股外侧血管横支大转子骨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侧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观测了旋股外侧动脉横支的起源、走行及分支。该动脉外径2.5mm,长度5.1cm,在股外侧肌深面和外缘发出2~4支外径在0.4~1.1mm的骨膜支到大转子前外侧,供应范围3.5cm×2.0cm×3.5cm。经尸体摹拟手术表明,以旋股外侧动脉横支为蒂的大转子骨瓣移位,可修复股骨中段或上段骨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