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化学预处理是继缺血预处理之后,近几年来出现的有关组织保护研究领域的新兴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化学预处理的概念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化学预处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化学预处理是继缺血预处理之后,近几年来出现的有关组织保护研究领域的新兴课题。文章简要介绍了化学预处理的概念和发展过程,重点论述了化学预处理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在缺血预处理期间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 2 4h后 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和对缺血预处理第二保护窗的影响。方法 :阻断兔冠脉 5 m in,再灌注 10 min,重复 4次 ,造成缺血预处理。在缺血预处理期间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 NG-硝基 - L-精氨酸甲酯 (L- NAME) ,缺血预处理后 2 4h,提取心肌标本测量 5′-核苷酸酶活性 ,或阻断冠脉 30 m in再灌注 12 0 min,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 :缺血预处理 2 4h后 ,心肌细胞膜和胞浆 5′-核苷酸酶活性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注射 L- NAME阻断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细胞膜和胞浆 5′-核苷酸酶活性的升高。缺血预处理组心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而 L- NAME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 :一氧化氮参与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 5′-核苷酸酶活性的延迟升高。延迟升高的 5′-核苷酸酶活性可能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第二保护窗。  相似文献   

4.
李伟杰  贾国良  郭文怡  王海昌 《心脏杂志》2002,14(3):189-191,194
目的:观察在缺血预处理期间抑制一氧化氮合酶对24h后5‘-核苷酸酶活性的影响和对缺血预处理第二保护窗的影响。方法:阻断免冠脉5min,再灌注10min,重复4次,造成缺血预处理。在缺血预处理期间静脉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甲酯(L-NAME),缺血预处理后24,提取心肌标本测量5‘-核苷酸酶性,或阻断冠脉30min再灌注120min,测量心肌梗死面积。结果:缺血预处理24h后,心肌细胞膜和胞浆5‘-核苷酸酶活性均较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升高。静脉注射L-NAME阻断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细胞膜和胞浆5‘-核苷酸酶活性的升高。缺血预处理组心梗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而L-NAME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一氧化氮参与了缺血预处理所致的5‘-核苷酸酶活性的延迟升高。延迟升高的5‘-核苷酸酶活性可能参与了缺血预处理的第二保护窗。  相似文献   

5.
彭峰林 《心脏杂志》2010,22(5):788-790
缺血预处理能有效防止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心肌损伤。有证据表明,运动也具有预处理效应,可对缺血/再灌注心脏产生保护作用。本文对运动预处理的心脏保护效应及其相关机制作了简要综述,并着重探讨了ATP敏感性钾通道在运动预处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缺血预处理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效应与腺苷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研究旨在证实缺血预处理改善心脏收缩功能的作用及其与血浆腺苷水平的关系。采用家兔在体缺血预处理模型,观察了缺血预处理对心脏收缩功能(LVSP,+dp/dtmax)的影响以及血浆腺苷的变化。结果发现,缺血预处理可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收缩功能,预处理组再灌注期血浆腺苷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改善作用可被腺苷受体拮抗剂8-苯基茶碱阻断。说明腺苷及腺苷受体在缺血预处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蛋白激酶C(PKC)和细胞内钙离子在心肌细胞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缺氧预处理的模型上,观察缺氧预处理以及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和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对缺氧预处理的影响。结果:缺氧预处理可以减少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损伤。PKC抑制剂Chelerythrine和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可以抑制缺氧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结论:PKC和钙离子介导心肌细胞的缺氧预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采用泡沫多酶预处理剂与自动超声机结合全效型多酶清洗剂两种预处理方法对手术器械的清洗效果,为手术器械预处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使用后2-4小时内有肉眼可见的血液类污物的手术器械60件作为样本,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使用泡沫多酶预处理剂预处理,对照组采用自动超声机结合全效型多酶清洗剂预处理,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两组预处理结果,进行比较。经清洗机清洗后,再次使用ATP生物荧光检测法检测,比较两组最终的清洗效果。结果经两种方法预处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预处理效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清洗机清洗后两组合格率均为100%,两组清洗效果无差异(P0.05)。结论泡沫多酶预处理剂和自动超声机结合全效型多酶清洗剂两种预处理方法能达到相同的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预处理方式,即缺血预处理及药物预处理(阿司匹林及中药大黄素甲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阿司匹林预处理组及中药大黄素甲醚预处理组。各组以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缺血预处理实验动物模型,给予各组大鼠不同预处理方式,比较各组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脑梗死体积、血清神经无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含量及脑组织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结果脑缺血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均可使神经功能缺损减轻、脑梗死体积缩小、血清NSE含量降低,且药物预处理中大黄素甲醚预处理较阿司匹林预处理效果更为明显,同时脑组织IL-1β和TNF-α含量降低亦更为明显。结论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同样可诱导脑缺血耐受现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且中药大黄素甲醚效果更加明显,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脑组织再灌注损伤时IL-1β和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远隔缺血预处理和缺血后处理是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2种新方法。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其对脑缺血也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在适当时机给予适当强度的远隔缺血预处理或后处理可诱导脑组织缺血耐受,进而产生神经保护作用。肢体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操作简单,临床应用价值较高。文章对肢体缺血预处理和后处理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是在远隔重要生命器官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在非生命重要器官进行的短暂和亚致死性缺血适应.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已在心脏缺血领域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但近期才逐步成为脑血管病的一种治疗策略.文章对远隔器官缺血预处理的脑缺血保护作用中涉及的方法 和机制做了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小剂量线粒体毒素3-硝基丙酸预处理可以诱导脑对缺血缺氧产生耐受性。文 章就3-硝基丙酸预处理的特点及其神经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对血清脑红蛋白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在脑缺血耐受中的意义。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每组12只,各组采用Longa等的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并加以改进,制备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动物模型,比较各组间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病理变化及血清脑红蛋白的变化。结果脑缺血预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较脑缺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1),病理切片染色显示神经元损伤、坏死也轻于后者,血清脑红蛋白含量高于脑缺血再灌注组及对照组(P<0.01)。结论血清脑红蛋白升高可能是局灶性脑缺血耐受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胱天蛋白酶 3(caspase 3)在脑缺血预处理过程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技术分别检测假手术对照组、缺血预处理对照组、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大鼠脑组织石蜡切片中caspase 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缺血组和缺血预处理组CA1区caspase 3蛋白免疫反应强度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 ;缺血预处理组再灌注 4 8和 72h与再灌注时间相同的缺血组比较 ,caspase 3蛋白免疫反应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的保护机制可能与抑制caspase 3蛋白表达、减少脑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5.
3-硝基丙酸对缺血预处理后脑组织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后3-硝基丙酸(3-NPA)对脑组织中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72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脑缺血组24只,脑缺血预处理组24只,脑缺血预处理后3-NPA干预组24只。各组再按缺血时间分为6h、1、2和4天4个时间点。结果在缺血后相同时间点,脑缺血预处理组与脑缺血组比较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梗死体积明显缩小(P<0.05),海马区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预处理后3-NPA干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梗死体积、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较脑缺血预处理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各组在脑缺血后6h出现caspase-3阳性细胞表达,1~2天达到高峰后逐渐下降。结论缺血预处理后3-NPA干预可进一步加强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预处理(LIP)对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中线粒体钙单向转运体(MCU)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I/R损伤模型大鼠随机分为五组。模型组不干预,钌红组、精胺组、LIP组及LIP+精胺组分别于再灌注前予钌红、精胺、LIP及LIP+精胺干预。再灌注24 h观察各组神经功能评分,血清丙二醛(MDA)、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及脑皮质区Bcl-2阳性细胞数。结果钌红组及LIP组神经功能评分及血清MDA、LDH水平明显低于另三组,SOD水平及Bcl-2细胞明显高于另三组,P均〈0.05。结论 CIP对I/R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MCU有关;增强MCU活动可抑制LIP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brain ischemia preconditioning,B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组、BIP组,每组40只,后2组行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模后,各组于再缺血后12 h、1、2和3 d 4个时间点观察,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2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GADD34 mRNA表达,western blot法观察各组GADD34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脑缺血组12 h 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1、2和3 d时仍高于假手术组(P<0.05,P<0.01);BIP组GADD34 mRNA及蛋白表达各时间点均较脑缺血组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 BIP可诱导GADD34mRNA及蛋白的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2-脱氧葡萄糖(2-DG)诱导内质网应激(ERS)预处理时GRP78、Bcl-2、Bax的变化,探讨2-DG在脑缺血耐受中的作用。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ERS预处理组(IP组)、IP+I/R组。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海马CA1区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法、Western-Blot法检测GRP78、Bcl-2及Bax蛋白在海马CA1区的表达。结果与I/R组比较,IP+I/R组GRP78、Bcl-2蛋白表达升高,Bax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明显减少(P〈0.05或〈0.01)。结论 2-DG上调GRP78时也上调Bcl-2表达,减轻神经细胞凋亡,起到脑保护作用;2-DG可抑制Bax表达,减弱其对神经细胞的损害,使细胞存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活化转录因子6(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照再缺血后12h,1、2、3d分为4个时间点,每个时间点10只。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1d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各时间点ATF6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较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ATF6表达发挥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蛋白质组是由一个细胞、一个组织或一个机体的基因组所表达的全部相应蛋白质.蛋白质组学是以蛋白质组为研究对象,从蛋白质整体水平认识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也是定量检测细胞或组织的一个或多个蛋白群或蛋白质组的科学方法.脑缺血预适应是近几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神经保护机制与缺血后蛋白表达水平改变有关,因此,蛋白质组学在其机制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文章主要介绍蛋白质组学的主要技术及其在脑缺血预适应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