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颜华 《光明中医》2000,15(5):12-13
咳嗽是临床常见证、多发证。外感六淫、饮食情志内伤、他脏传变均可导致咳嗽。祖国医学对咳嗽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经验。《内经》指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 ,非独肺也。”并按脏腑分类进行辨治。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创制了许多治咳方剂 ,并偏于寒饮。后世如《诸病源候论》与《千金要方》谓咳有十种 ,清代沈金鳌更将咳分为 1 6种。自张景岳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二证之后 ,咳嗽之辨治已趋于系统和完善。但外感有风、寒、湿、暑、燥、火之别 ,内伤则有五脏六腑之异 ,故而临证时仍感错综难辨。笔者随师门诊多年 ,并于病房临床实践二载 ,临证时将…  相似文献   

2.
文中分析《湿热病篇》中在湿热病背景下痛证发生、发展的规律,阐释湿热所致痛证的辨治规律:湿热所致痛证以“气钝血滞”为病理基础,“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为其发病机制,当从“层次”辨证角度论治。“层次”辨证是根据湿热病邪的致病特点和传变规律,在六经辨证的基础上,以阳明、太阴经为界,痛在表者,治以宣化分消;痛在阳明、太阴者,健运脾胃为关键;痛在里者,厥阴少阴分而论治,由此划分表里深浅,对指导湿热所致痛证的辨治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扶正祛邪法是祖国中医学治疗疾病的大法与原则,正邪盛衰又是中医认识人体之所以发病的精典概括。早在一千多年的《内经》中就明确记载,《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相似文献   

4.
刘晓伟 《光明中医》1999,14(5):19-20
中医杂证症状多端,病机复杂,虚实相兼,多涉及气、血、阴、阳等变化,其中血虚就是常见病证之一,故对血虚所致杂证探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为此,笔者结合临床病位辨治血虚杂证体会论述如次:1 血虚病位在表身痛:阴血亏虚,筋脉失养,不荣则痛。身痛的特点为疼痛时轻时重,常于安静或卧床时加重,且卧床一侧尤甚,这疼痛应与痹证有别,痹证疼痛是动静无影响,其卧无增减。治宜补血通络,可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常用药物有黄芪、红花、桂枝、鸡血藤、怀牛膝、广地龙、桑寄生等。身痒:血失濡润,血虚生风,风行走窜则身痒。在临床上多见于面部与肢体皮肤…  相似文献   

5.
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新探戴春福(福建中医学院福州350003)关键词湿热类温病辨治纲要对湿热类温病的辨证纲领,一般多以吴鞠通《温病条辨》创立的三焦辨证为准则,治疗上结合薛生白《湿热病篇》所论为法度。然此两书所论之病机和治法两方面仍嫌其不够明确和全面。本...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湿热辨治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具体分为湿热内阻伴气阴两伤、湿热内阻伴阴津亏虚、湿热内阻伴气机不畅三型论治.  相似文献   

7.
肝气郁结证作为临床的多发证,在内、妇、外、五官等临床各科中极为常见,一般界定为"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的证候"[1],即是说本证的病理机制在于"气机郁滞".  相似文献   

8.
张爱焕 《光明中医》2006,21(4):12-13
<素问>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主身之血脉"."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这基本上概括了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因其主血脉,能推动血液通过脉道运行,敷布周身四肢百骸及脏腑各个角落,故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中心;因其主神志,故为情志思维活动之中枢.因此,临证病理现象也就离不开血液的运行障碍和情志思维的异常,前者表现为四肢厥冷、心悸心痛、气喘、吐血、尿血等,后者表现为癫狂、昏迷、妄言、喜笑无常或悲不自胜、失眠、健忘等.  相似文献   

9.
咳嗽为小儿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风寒、风热、痰热、痰湿证型较多见,但由外感之邪所致的湿热蕴肺咳嗽少有阐述。近年来,笔者对小儿湿热致咳的治疗积累了一些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带下颜色黄如茶汁或黄绿如脓,质粘腻,气秽臭者,称为“黄带”;若带下淋漓,赤白相杂的称为“赤白带”。临床常见证型大致分为脾虚带下、湿热带下、湿毒带下、肾虚带下。  相似文献   

11.
12.
张志强  牛巧艳 《陕西中医》2007,28(9):1244-1245
不孕证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证型繁多,类型复杂,治疗比较困难。笔者从事中医妇科工作20余年,临证喜用传统名方治疗妇科杂证,深感方精、效宏,几方合用则更能契合病机,每获验效,兹介绍此法治疗不孕证之病例4则如下:健脾益母,益气补血法案例1黑某,女,34岁,1990年3月12日初诊。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治沙门氏菌感染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均有伤寒之病名,然各有其义。中医之伤寒泛指感而即发的外感病证,西医之伤寒则是感染伤寒或副伤寒杆菌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消化系统疾病,属沙门氏菌感染范畴;临床上多表现为持续发热、呕吐、泄泻、袭隋淡漠、相对缓脉、皮肤玫瑰疹及肝脾肿大等。沙门氏菌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雨湿较盛之季发病率最高。沙门氏菌感染按辨病归属于中医温病之“湿温”范畴,其基本病机为感受湿热邪毒;基本病因乃由湿热两邪相搏而成。湿作为致病因素又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内湿根由于脾,脾虚水湿不运,三焦气化决渎功能失常,致水湿滞留,此时若外加饮食不洁或感受湿热外邪,内外相引而发为本病,正如薛生白在《湿热病篇》中所言:“太阳内伤,湿热停聚,客邪再生,内外相引,故为湿热”。说明了内虚感受外邪是本病成因之关键。笔者按中医“湿温”辨证论治,运用连朴饮为主方对沙门氏菌感染患者辨治十余例,疗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王晖主任医师业医四十余载,在研究中医体质学说方面经验独到,认为治病不忘体质,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兹介绍王师辨治阴虚湿热体质病证的经验. 1 病因病机 王师认为,所谓阴虚湿热体质,是指患者具有阴液亏损的潜在病理,又存在湿热蕴盛的外在病症,既矛盾对立又同存一体.其成因可有以下五种情况:一是过食肥甘厚味,摄入多而运动少,水谷精微过度积累,蓄积体内则为湿邪,湿邪郁久化热,热盛久又必伤及阴液,故易为阴虚湿热;二是工作紧张,精神压力过大,五志过极而化火伤阴,复因饮食助湿,久而形成阴虚湿热体质;三是人体气血循环是一个天人相应的过程,白天卫气行于阳经,卫外而为固;夜间卫气行于阴经及五脏,人则卧床休息,睡眠是一个养阴的过程,睡眠时间短,故阴分易伤,又因饮食伤脾生湿,而形成阴虚湿热体质;四是房事不节,纵欲伤精而为阴虚火旺,再因饮食失节,湿困脾胃而成阴虚湿热体质;五是可因感受湿热毒邪伤阴,也可由湿热误治伤阴而成.  相似文献   

15.
浅谈“心衰”的临证辨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辨证施治等方面阐述了心衰的中医辨证思想,并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指出各型心衰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6.
文章综述了消渴病分证辨治的进展,指出分证辨治消渴病是中医临床的主要手段和发展趋势。但是由于辨证论治难以标准化,以及消渴病复杂的病因和病机特点,任何固定分型分证辨治都具有片面性,仍需要开拓辨证论治思路,以优化消渴病中医临床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7.
浅谈"心衰"的临证辨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元 《中医药导报》2004,10(6):24-25
从心衰的病因病机、治疗大法、辨证施治等方面阐述了心衰的中医辨证思想,并与现代医学研究相结合,指出各型心衰的治疗机理.  相似文献   

18.
神阙穴外治法临证辨治四则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神阙穴外治法的临证辨治效果.方法:采用艾灸、火罐、中草药作用于神阙穴,辨证治疗腹泻、遗尿、黄褐斑和高脂血症.结果:运用神阙穴外治法对腹泻、遗尿、黄褐斑和高脂血症治疗是有效的.结论:神阙穴外治法是治疗腹泻、遗尿、黄褐斑和高脂血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适应症广、安全、无痛苦,临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肝痰证辨治     
探讨痰证从肝辨治。据肝主疏泄,能调节津液代谢及影响肺、脾、肾等脏腑气机,故取疏肝、平肝、养肝祛痰,兼活血、清火、除湿、补脾、润肺等法,治疗因肝本脏自病与干及他脏所生之痰证,疗效显著。在临证中,肝痰证辨治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汗证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糖尿病病机演变规律及中医辨证分型,将糖尿病汗证临床所见胃热津(阴)伤、阴虚火旺、阴虚阳亢、上热下寒等证型,分别用竹叶石膏汤、大补阴丸、三甲复脉汤、连梅汤合四妙丸等方加减治疗。临床证明中医药治疗对糖尿病汗证及伴随症状均有明显疗效,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