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 目的 探讨自体肠液回输在新生儿小肠造瘘术的应用方法和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01月至2017年0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73例小肠双腔造瘘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进行肠液回输将患儿分为肠液回输组(研究组)42例和无肠液回输组(对照组)31例。观察患者出生后90天的体重增长、二期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术后脱离补液时间、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的情况。结果 所有患儿造瘘口位置距屈氏韧带的距离在80~120cm之间,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小肠造瘘位置距屈氏韧带的距离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47);到出生后90天时肠液回输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P = 0.013);二期小肠造口关闭手术年龄肠液回输组明显早于对照组(P = 0.001);术后脱离补液时间肠液回输组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01);二期肠造口关闭术前再入院率研究组小于对照组(P = 0.028)。结论 自体肠液回输能改善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改善远端肠管功能,为尽早恢复肠管连续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2.
出于安全考虑,为了创伤控制,简化手术,降低手术风险,有时需作小肠造瘘。传统的腹壁小肠外置造瘘时,稀薄的小肠液很难护理,碱性富含消化酶的肠液对皮肤的强刺激常常会引起造瘘口周围皮炎,大量的肠液外流可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影响患者消化吸收,也会影响免疫功能及术后的康复,而且还会将面临回纳造瘘口的再手术风险。2002年6月至2013年5月,作者利用T管作小肠造瘘代替小肠外置造瘘11例,取得预期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外科造瘘术后的患儿,经常会出现如造口皮肤黏膜完全分离、造口旁伤口感染、造口旁疝、肠液外渗等不易粘贴而致使用造瘘袋困难的情况.为此,我科护士总结造口护理经验,用松紧带、有机硬塑料、洞纱等材料自制了造瘘袋固定底盘,收效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小儿肠造口手术是治疗肛肠管先天性畸形、肠坏死合并休克及腹腔广泛感染等危重急腹症的常见手术方式[1]。由于解剖生理的改变,术后易出现肠液大量丢失、营养物质消化吸收障碍,导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临床问题[2]。儿童由于原发疾病严重、皮肤角化层较薄、汗腺分泌旺盛,造口常建于切口之上,更容易发生皮肤溃烂或伤口感染,并发症高于成人。2018年5月我院收治1例回肠造瘘术后伴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术前造瘘口皮肤即有接触性皮炎,行关瘘术后出现伤口裂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婴儿肠造瘘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6月—2012年8月在本院行结肠双腔造瘘术住院患儿64例,根据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粘贴肠造瘘袋,观察组应用水胶体敷料和3M敷贴改良粘贴肠造瘘袋方法,比较两组造口袋保留天数、造口袋松脱例数、肠液外漏例数、造瘘口周围皮肤潮红糜烂例数。结果两组患儿造瘘口均正常排气排便,观察组造口袋保留天数大于对照组,造口袋松脱例数、肠液外漏例数、瘘口皮肤潮红糜烂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造口袋粘贴法在婴幼儿肠造瘘护理应用中有造口袋不易松脱,保留时间长,肠液外漏、造口周围皮潮红糜烂发生减少的优势,可提高婴儿肠造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婴幼儿肠造瘘围手术期管理经验.方法 对本组148例肠造瘘术患儿围手术期进行细致的术前准备、全面的术后肠功能评估、观察和对家属进行肠造瘘护理指导等.结果 141例患儿均于2~6个月后返回医院行肠造瘘闭合术,恢复正常排便方式.结论 婴幼儿肠造瘘围手术期的正确管理,保证了肠造瘘口的顺利闭合.  相似文献   

7.
总结11例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肠造瘘术后的护理.护理重点为加强生命体征、腹部体征、造口肠管血运、造瘘口排出物的观察,做好近期造口护理及远期造口护理,重视对家长的指导.11例患儿经治疗及护理,病情稳定,带造口袋出院,择期行根治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儿童造瘘袋最佳粘贴时间,总结降低婴幼儿肠造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管理方法。方法通过儿童造瘘袋(康乐保2115型)在因先天性或获得性疾病而接受肠造瘘术患儿中的应用,观察患儿腹部手术切口愈合情况及肠造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造瘘术后立即粘贴造瘘袋对患儿的手术切口愈合没有显著影响;经过积极干预后本院婴幼儿肠造瘘术后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1%。结论对每个病例进行专案管理、做好围术期管理、尽早应用造瘘袋,不仅有利于手术切口愈合、降低并发症总发生率,还能增加患儿舒适度、减轻家属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经皮内镜胃造瘘(PEG)与手术胃造瘘的优缺点。方法应用经皮内镜胃造瘘18例与手术胃造瘘29例作对照,比较两者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胃壁造口处出血、造瘘口渗漏、造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18例PEG时间(18±5.1)min,较手术胃造瘘时间(112±14.5)min明显缩短(P〈0.05)。PEG术组发生造口处感染1例,手术胃造瘘发生瘘口渗漏2例、胃壁造口处出血1例、造口感染3例,PEG术组手术并发症较手术胃造瘘组明显减少(P〈0.05)。结论PEG比手术胃造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但不能完全替代手术胃造瘘术。  相似文献   

10.
小儿肠造瘘是将小肠或结肠放在腹壁 ,做成暂时性人工肛门,让肠道内容物通过造瘘口排出 ,暂时不进入远端肠腔,尽早恢复肠道畅通和血液供应[1 ] .由于小儿组织器官发育不完善 ,身体抵抗力差 ,术后很容易引起相应的并发症.Ameh EA等[2]将肠造瘘称为一种损害性的控制措施 ,关键时刻可以挽救患儿的生命 ,术后细致的造口护理 ,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结肠造瘘术,适用于低位直肠癌(肿块距肛缘5cm以下)手术治疗难以保留肛门者,结肠肿块无法切除者,结肠癌术前有肠梗阻,致肠壁水肿,手术一期吻合肠壁有困难者。我科在护理结肠造瘘术后观察到结肠造瘘术后出现:早期大便次数和量增多,造瘘口排便困  相似文献   

12.
在日常护理工作中 ,经常会给一些行直肠造瘘术后的患者灌肠。由于造瘘口部位无括约肌 ,当肛管插入造瘘口灌入液体时 ,液体会从造瘘口流出 ,保留于肠内的灌肠液减少 ,使灌肠效果降低 ,且液体会喷溅 ,给护理操作带来较大难度。通过对 3 0余例造瘘术后肠梗阻患者进行灌肠 ,找出一些方法 ,提高灌肠成功率 ,特介绍如下。1 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或侧卧位 ,使造瘘口方向向上 ,下肢稍曲 ,腹部放松 ,嘱病人精神放松 ,浅呼吸 ,以胸式呼吸为主 ;肛管润滑后插入造瘘口 ,调整肛管方向 ,把肛管缓慢插入体内 ,为使插入顺畅 ,稍微打开液体开关 ,但注意液体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直肠癌造瘘术患者焦虑情况及相关因素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对我科60例造瘘术患者进行术前护理指导、术后瘘口护理及出院后的健康教育。结果 所有直肠癌造瘘术患者焦虑程度明显减轻,积极接受造瘘手术并掌握人工肛门护理。结论 加强直肠癌造瘘术患者术前、术后一系列护理工作,可明显降低患者的焦虑情绪,有利于病情恢复及预后。  相似文献   

14.
王颖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4):369-370
小肠造瘘是小儿肠道严重疾病的治疗方法,术后如何做好小肠造瘘口及周围皮肤的护理是目前小儿外科护理界的一个难题.造口袋是临床使用中普遍得到大家认可、简单方便的方法.但因为婴幼儿年龄小、活动多,皮肤细嫩,采用造口袋易松脱,频繁更换成本过高或造成肠造瘘口周围皮肤潮红甚至溃烂及对造口袋过敏等原因而放弃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肠造瘘术后,造瘘口创面愈合及保持周围皮肤完整的最佳效果.方法 选择同类病例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纱布敷料覆盖,一次性尿布固定,观察组采用纱布敷料覆盖,自制弹力腹带包裹,观察术后7 d,造瘘口切口愈合的时间及周围皮肤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造口皮肤I期愈合率经x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自制弹力腹带应用于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减少了因新生儿啼哭、躁动而造成的腹压增高、肠液外溢,对造口周围皮肤的侵蚀而延迟切口愈合,同时弹力腹带易于患儿固定、利于护士观察、操作简捷、实惠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治疗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6例不同原因经口摄食障碍需长期肠内营养患者行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营养状况得到改善,只有1例出现造瘘口周围感染.结论:经皮内镜下胃造瘘术是一种安全、简单、并发症少的胃造瘘方法.  相似文献   

19.
本文总结了一例早产儿回肠造瘘术后刺激性皮炎合并造口脱垂的护理措施。针对该患儿回肠造瘘术后刺激性皮炎合并造口脱垂的病情发展给予分阶段改良造口护理、早产儿舒适度护理、家庭照顾式造口护理 ,使患儿造口恢复正常形态,顺利进入下一步治疗计划。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管颈部造瘘术在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41例鼻咽癌放疗后吞咽困难的患者,根据患者行造瘘术情况分为胃造瘘术组21例和食管颈部造瘘术组20例。比较两组患者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感染和自我护理情况的差异。结果食管颈部造瘘术组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感染发生率较胃造瘘术组低;自我护理能力较胃造瘘术组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食管颈部造瘘术不但可降低患者造瘘口肉芽组织生长和感染的发生,而且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自我护理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