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小儿年龄在1个月以内者称新生儿,1个月~1岁称婴儿,2~3岁称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是婴幼儿期常见病,我院自2004年1月~9月共收治婴幼儿先心病103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群  冯意红 《安徽医药》2005,9(10):791-791
心力衰竭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以下简称先心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属儿科急危重症[1].应加强监护,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诊治,度过难关,争取手术根治机会.我院小儿心血管科从2002年1月~2004年2月共收治患儿68例,通过合理治疗及加强护理,改善了心肺功能.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监护和治疗方法。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3年6月我院心外监护室连续手术治疗10kg以下先心病患婴92例,男56例,女36例,月龄2.5~12.7月,年龄平均(6.3±2.6)月,体重3.5~10kg,平均体重(6.8±1.2)kg,对其术后处理方法、相关并发症、死亡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92例,痊愈90例,死亡2例,死亡率2.17%。并发症:呼吸机通气相关性肺炎3例(3.2%),再插管呼吸机辅助5例(5.4%),肺高压危象1例(1.1%),窦性心动过速6例(6.5%),房性心动过速1例(1.1%),严重低心排2例(2.1%),严重低氧血症1例(1.1%)。结论婴幼儿先心病术后监护常规的日益规范和治疗的改进,可有效降低婴幼儿先心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心脏病是婴幼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手术前后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郸城县妇幼保健院自2006年1月—2007年1月为108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心脏矫治术,在围手术期予以规范化全面护理,有效地预防了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死亡率,现将围术期的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33例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对婴幼儿先心病合并肺炎的救治水平以及降低先心病肺炎的病死率。方法总结分析33例收住本院PICU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的病例。结果33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炎患儿中先心病中以左向右分流居多,占91.00%,经过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其中12例治愈出院,占36.00%,6例院内死亡,7例病情严重放弃治疗,放弃与死亡占39.00%,死亡原因均为心力衰竭难以控制。结论先心病的婴幼儿患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与感染程度不一致,且心力衰竭出现早、易反复并难以控制,病死率高,如果未能早期手术治疗,镇静、抗炎、强心、利尿、扩血管、机械通气、限制液体入量等综合治疗措施仍是降低婴幼儿先心病肺炎病死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10年1月收治的3岁以下的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行手术治疗,其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畸形纠正术一期31例,采用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7例。结果:术后死亡2例,占5.26%,死亡原因为低心排血量综合征1例,严重肺部感染1例。36例婴幼儿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38个月,有并发症3例,占7.89%。结论: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疗效有赖于熟练的专业队伍整体诊疗水平的提高,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后严密监护,准确、及时地防治并发症,则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7.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监护困难、复杂且极重要,需要具有高度责任心、敬业精神、经验丰富而训练有素的医护人员密切观察、反复检查、正确及时的处理,包括呼吸机的管理、动脉血气的多次监测、正性肌力药物的支持、血容量心功能的稳定、电解质酸碱平衡的维持等,才能减少潜在的危险,有利于改善心脏病术后的转归。我院2008年胸心外科监护室治疗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98例,均获得痊愈出院,现将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付美娇  徐凤兰 《江西医药》2006,41(10):815-816
目的总结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呼吸道护理经验,减少肺部并发症。方法对40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通过正确使用呼吸机.适时吸痰,严密消毒隔离措施,肺部体疗,气道温温化。药物超声雾化,加强营养等措施。结果本组40例中死亡2例,主要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和呼吸系统并发症。呼吸道并发症10例,包括呼吸道感染6例.气管出血1例,二次气管插管3例。结论呼吸道护理是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护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98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CHD)体外循环(CPB)下心内直视手术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技术和方法。方法CHD98例。年龄4~36个月,平均(20.2±4.2)个月。体重5.2~19 kg,平均(12.2±2.1)kg。室间隔缺损58例,房间隔缺损9例,法洛四联症12例,法洛三联症4例,重度肺动脉瓣狭窄4例,部分型房室通道5例,右室双出口2例,窗形动脉导管未闭2例,主-肺动脉窗1例,完全型房室通道1例。手术在CPB下进行,使用鼓泡式氧合器68例,膜式氧合器30例(其中28例加改良超滤)。所有病例均一期行相应各病种矫治术。CPB时间25~156 min,平均(56.4±12.1)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0~98 min,平均(35.4±10.2)min。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3 h~7 d,平均(7.8±2.6)h。住院时间3~29 d,平均(12.8±3.6)d。结果术后30 d内死亡7例,住院病死率为7.1%。死亡病例均为体重10 kg以下患儿。76例获门诊随访,随访时间2~72个月,无远期死亡。结论婴幼儿CHD的手术疗效提高有赖于整体诊疗水平的进步。只要准确掌握手术适应证,正确围术期处理,改进CPB技术,就可明显提高手术疗效,其中使用膜式氧合器加超滤是关键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体质量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的方法.方法:对86例10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术前均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诊断均在体外循环下完成手术治疗.结果:全组手术死亡2例,手术死亡原因为肺动脉高压危象和术后低心排出量,其余均痊愈出院.术后主要并发症为肺部感染、心律紊乱和低心排出量综合征.84例随访2~50个月,患儿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和死亡.结论:先天性心脏畸形应在婴幼儿时期予以矫治,精细的手术操作、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体外循环灌注及术后加强呼吸道护理,防止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婴儿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麻醉管理。方法223例患者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手术。麻醉诱导前15~20min在父母陪伴下口服咪达唑仑糖浆0.5mg/kg,麻醉诱导用咪达唑仑0.05~0.1mg/kg、芬太尼3~5μg/kg和维库溴胺0.08~0.1mg/kg,麻醉维持以芬太尼20~30μg/kg为主,复合吸人少量挥发性麻醉药(异氟醚)维持麻醉深度。麻醉诱导后经鼻腔行气管内插管,均为套囊气管导管。监测吸入氧浓度(FIO2),呼吸道压力,潮气量,呼吸频率,呼气末CO2。定期监测血气、生化,根据结果及时纠正各种电解质及酸碱失衡。行左桡动脉或肱、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力。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监测中心静脉压。连续监测鼻咽温及肛温,监测体外循环前、中、后尿量。结果全组患者体外循环时间为30~267min,主动脉阻断时间为20~180min,均用小剂量多巴胺;45例加用硝酸甘油,107例加用肾上腺素,55例要合用异丙肾上腺素。开放升主动脉后205例自动复跳,占92.3%。全组无麻醉方面并发症。结论平稳的麻醉诱导、维持,积极、适时的心功能支持,熟练快速的麻醉操作,注重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婴儿复杂性先心病患者安全度过围术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围术期先天性心脏病(CHD)患儿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并诊断明确为CHD的患儿2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前的心理状态和患儿家属满意度情况。结果干预组患儿心理状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麻醉前两组患儿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皮质醇(Cs)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明显缓解患儿手术前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的正常开展,可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苏瑛  刘桂英  李佳 《中国医药》2013,8(3):302-304
目的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急诊病例临床特点、抢救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对2011年1—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科急诊就诊的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进行总结分析,包括急诊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和转归。结果以感染为急诊症状患儿78例,缺氧发作10例,心力衰竭9例,以其他症状就诊13例。死亡6例,其中4例以心跳、呼吸停止为急症首发症状,另2例分别以咯血、惊厥为急诊首发症状。急诊明确感染患儿给予阿奇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抗感染,高热患儿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赖氨匹林降温。对于喘憋、咳痰患儿给予吸氧和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异丙托溴铵治疗。惊厥患儿急诊予吸氧、镇静。心力衰竭患儿均予吸氧、镇静、静脉使用利尿剂,4例(完全心内膜垫缺损合并肺动脉高压1例,室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并肺动脉高压2例)加用米力农0.25—0.5μg/(kg·min)静脉滴注,维持4—6h,病情平稳后收住院。9例缺氧发作患儿经吸氧、10%水合氯醛灌肠治疗后缺氧发作缓解,另1例(大动脉转位合并室间隔缺损)患儿吸氧、10%水合氯醛灌肠治疗无效,先后予5%NaHCO。纠正酸中毒,前列地尔[5ng/(kg·min)泵入],症状缓解。4例心跳、呼吸停止患儿,立即予心肺复苏及相关药物,3例肺动脉高压并发咯血的患儿加用波生坦治疗。104例患儿急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6例死亡。结论伴发感染是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急诊就诊最常见的原因;伴发喘憋者异丙托溴铵雾化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心力衰竭的患儿可应用米力农,肺动脉压高致缺氧发作不缓解,应用前列地尔可以有效缓解。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Narcotrend脑电/意识深度监测(NT指数)指导下调控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麻醉深度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80例(ASAⅡ~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组(n=40):NT指数指导下进行麻醉用药与调控;C组(n=40):隐蔽NT指数监测,由麻醉科医师按传统经验调节麻醉用药。常规监测ECG、HR、SpO2、桡动脉压、右颈内静脉中心静脉压(CVP)及NT指数,记录NT指数、术中麻醉用量、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间和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 NT指数波动较小,N组镇静药量、镇痛药量及肌松药用量比C组明显减少(P<0.05),苏醒时间提前3~4 h;拔除气管导管提前7~8 h(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应用NT麻醉深度监测系统安全有效,可使麻醉深度达到量化,个体指数明确,麻醉深度直观明确,是一种连续实时无创的脑电/意识深度监测方法供临床选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观察常规(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治疗及常规+卡托普利两种方法,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心衰的疗效。方法:将35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患儿随机分成常规治疗组(常规应用洋地黄、利尿剂及血管扩张剂治疗);卡托普利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卡托普利)疗程12周,结果:卡托普利组心功能级数提高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卡托普利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并心力衰竭的适宜方法。  相似文献   

16.
60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氯胺酮静脉麻醉和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种麻醉方法用于小儿先心病介入治疗,探讨其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择期选择60例做介入治疗的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氯胺酮组(K组)和丙泊酚组(P组),记录术中患儿体动,呼吸,心率,ECG,SpO2的变化,并随时调整麻醉深度,满足手术要求。结果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手术时间和术中SpO2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儿麻醉均能满足手术要求,术后清醒时间P组明显快于K组(P〈0.01)。两组相比,P组患儿术中安静,经过平稳,可较好的耐受手术,且呼吸循环影响轻微,诱导及苏醒迅速,无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相对于过去传统的氯胺酮麻醉,丙泊酚麻醉在小儿先心病的介入治疗中更理想。  相似文献   

17.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临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9月~2006年9月采用介入治疗的方法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63例,其中PDA患儿35例、ASD患儿21例、VSD患儿7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6个月~13岁,体重6~32kg。结果:63例患儿均取得满意效果。术后行心脏彩超检查均显示无残留分流,心脏听诊无杂音,手术成功率100%。术后出现2例上感,房室传导阻滞1例,溶血1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随诊观察未发生封堵器移位和再通。结论:充分的术前护理,正确的术中配合,密切的术后病情观察及护理。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详细的出院指导,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总结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经皮介入治疗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儿童医院2010年8月至2016年6月行CHD介入治疗37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病种分为5组:房间隔缺损(ASD)组108例、室间隔缺损(VSD)组34例、动脉导管未闭(PDA)组182例、肺动脉瓣狭窄(PVS)组45例、复合先天性心脏病(cCHD)组10例,统计分析各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危险因素及其处理方法。结果 总体手术成功率98.94%,无死亡病例。共有19例患儿发生并发症,发生率为5.02%;ASD组为4.62%,VSD组为12.13%,PDA组为4.39%,PVS组为2.22%,cCHD组为10.00%。其中有7例患儿发生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为1.85%。并发症组与无并发症组年龄、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并发症的患儿经手术和保守治疗后均恢复良好,平均随访7.5个月,随访期间未出现新的并发症。结论 儿童CHD介入治疗并发症发生率低,患儿年龄和病种不是影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