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羟氯喹(HCQ)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对IgA肾病患者残余蛋白尿的影响。方法纳入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活检为IgA肾病的门诊患者,HCQ联合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46例,均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残余蛋白尿下降率以及残余蛋白尿有效下降率的累积频率等。结果第6个月时,HCQ联合治疗组的残余蛋白尿水平较入组时明显下降(P<0.001),残余蛋白尿下降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34)。随访期间,HCQ联合治疗组残余蛋白尿下降趋势较对照组更为显著。两组残余尿蛋白有效下降率的累积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8)。结论在优化的支持治疗、激素及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基础上,联用HCQ能有效降低IgA肾病患者的残余蛋白尿。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各脏器的自身免疫性结缔组织病.糖皮质激素是治疗SLE的主要用药.对于治疗重症SLE或复发病例,免疫抑制剂与激素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SLE活动及复发,减少激素的用量.可选用的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CTX)、环孢素A(CsA)、酶酚酸酯(MMF)、硫唑嘌呤(AZA)、甲氨蝶呤(MTX)等.目前大多数学者都认为治疗SLE最有效的药物是环磷酰胺(CTX),由于其价格低廉,在临床应用十分普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并发股骨头缺血性坏死(ANFH)的相关因素.方法:以40例确诊为SLE并发ANFH患者为病例组,同期住院性别、年龄、民族、居住环境等相匹配40例无ANFH的SLE患者为对照组,分析两组临床特点、相关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的异同点.结果:病例组40例,平均年龄(26.95 ± 6.16)岁,并发ANFH病程1 ~ 126个月.单因素分析表明两组雷诺现象、口腔溃疡、血管炎、抗心磷脂抗体阳性、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糖皮质激素起始量、第一年1 ~ 2个月、3 ~ 6个月、7 ~ 12个月3个阶段糖皮质激素日平均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分析表明发病年龄是保护因素(OR = 0.907,P = 0.034,95%CI 0.829 ~ 0.903),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OR = 2.069,P = 0.006,95%CI 1.230 ~ 3.481).结论:SLE并发ANFH与年龄、雷诺现象、皮肤血管炎、口腔溃疡、抗心磷脂抗体、大剂量MP冲击、第一年口服激素治疗方案有关,仅前12个月激素累积量为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郭惠芳  高丽霞 《临床荟萃》2015,30(2):167-173
2014年风湿免疫病的治疗进展主要集中在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脊柱关节炎(SpA)、痛风等多种风湿病治疗策略的改变。皮下注射甲氨蝶呤(MTX)药代动力学优于口服,对 MTX 和其他合成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DMARDs)应答不良的活动性 RA 选择托法替尼长期治疗安全有效,早期活动性 RA 可选择中、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联合 MTX 单药治疗,对于缓解期 RA 可延长生物制剂用药间隔,而非减少剂量。SLE 的治疗目标是完全缓解和临床缓解,SLE 国际工作组推出了详细的目标治疗策略,规范了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原则。贝利木单抗、阿巴西普、依帕珠单抗联合标准治疗方案可有效、安全控制活动性 SLE 病情。重视中轴型脊柱关节炎(ax SpA)患者的早期诊断和达标治疗,严格控制炎症活动,可延缓影像学进展。双能 CT 和肌肉骨骼超声有利于痛风的早期诊断,分层达标治疗也已成为痛风的主要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及对血清抗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肾损伤分子-1(Kim-1)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3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对照组给予常规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实验组则给予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治疗持续6个月。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PLA2R抗体、Kim-1、尿蛋白、总胆固醇、白蛋白,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3.33%,较对照组的73.33%显著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LA2R抗体和Kim-1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实验组PLA2R抗体和Kim-1水平为(3.11±0.57)μg/mL、(3.21±0.76) ng/mL,较对照组[(4.41±0.66)μg/mL、(4.68±0.81) ng/mL]显著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ARB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65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和雷公藤多甙片)和对照组(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缬沙坦)。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分别检测24 h尿蛋白定量、血白蛋白、肾功能、肝功能、血脂、血常规等并进行比较。结果①联合治疗组治疗6月后显效19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治疗6个月后显效2例,有效1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68%,联合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联合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个月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随着时间推移,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对照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6月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时间推移,24 h尿蛋白定量逐渐减少,血浆白蛋白逐渐升高;同一时间点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相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结论 ARB制剂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糖尿病肾病大量蛋白尿有较好的疗效,对患者的肝、肾功能及外周血象未见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索异基因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MSCT)对难治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取相关供体(母亲)的骨髓,体外扩增,输注细胞数(MSC)≥1×106/kg。选择难治性SLE患者进行MSCT,比较移植前后临床表现的改善及实验室指标如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ds-DNA、血清补体C3、血清白蛋白、肾小球滤过率、血像的变化,评价MSCT的疗效。结果2例女性难治性SLE患者在行MSCT后,随访3月。例1患者血清肌酐(Cr)、尿蛋白和ANA滴度下降,血红蛋白、补体C3和肾小球滤过率上升;例2患者血清白蛋白、补体C3上升,尿蛋白下降,高血压得到改善。2例均无移植相关并发症。结论MSCT治疗难治性SLE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2012年5月至2016年7月收治入院并经肾活检确诊的72例患者,33例采用环磷酰胺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环磷酰胺组),39例采用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他克莫司组),比较两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3、6个月后,两组24 h尿蛋白定量、三酰甘油、胆固醇水平较治疗前下降,血清白蛋白较治疗前升高(P0.05)。他克莫司组24 h尿蛋白定量和血清白蛋白改善均明显优于环磷酰胺组(P0.05)。他克莫司组总有效率高于环磷酰胺组(P0.05)。结论他克莫司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IMN,有效且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3(TRAF3)、微小RNA(miR)-107表达水平及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80例SLE患者为SLE组。根据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进一步将研究对象分为轻中度组32例(SLEDAI评分<10分)和重度组48例(SLEDAI评分≥10分)。另纳入同期体检健康者80例为对照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测定血清TRAF3、miR-107的表达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中TRAF3、miR-107表达水平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TRAF3、miR-107联合对重度SLE患者发生的预测效能。结果 SLE组血清中TRAF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miR-107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轻中度组,重度组发热脱发比例、SLEDAI评分、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TRAF3显著较高,miR-107、血小板(PLT)、补体C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来氟米特(LEF)治疗Ⅳ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效果、安全性和副作用。方法59例狼疮性肾炎(LN)患者,肾活检显示为狼疮性肾炎,应用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6个月。用药期间监测血常规、尿常规、24h尿蛋白定量、肝肾功能、抗核抗体及抗双链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和补体c3等,6个月后行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价。结果来氟米特治疗LN尿蛋白缓解率为72.4%,高于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缓解率(57%),LN活动性指标缓解率也高于后者。结论来氟米特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狼疮活动且副作用轻,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1.
Rheumatic diseases are not commonly associated with cytomegalovirus (CMV) retinitis. We report a case of bilateral CMV retinitis in a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eronegative patient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SLE) who was undergoing hemodialysis for end-stage renal disease. The CMV retinitis in this patient was associated with combined azathioprine and low-dose corticosteroid therapy for lupus flare. This association may have important clinical implications because this drug combination is used routinely to treat active SLE. Our patient responded to discontinuation of azathioprine, reduction of the corticosteroid dose, and systemic administration of ganciclovir. We recommend that clinicians maintain heightened awareness of the possibility of CMV retinitis in patients with SLE and end-stage renal disease who are receiving azathioprine and low-dose corticosteroid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变化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伤的临床意义及其与病情活动的关系。方法应用Beckman Coulter Access Immunoassay System 2对SLE合并心力衰竭患者、SLE无心力衰竭患者和健康人血清cTnI水平进行测定,用SLE活动指数积分评价SLE患者病情活动情况。结果SLE心力衰竭组血清cTnI增高,与无心力衰竭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无心力衰竭组血清cTnI与健康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cTnI的变化与SLE病情活动指数无相关性;其变化与病程有相关性。结论SLE合并心力衰竭时有心肌损伤存在,提示预后较差,治疗时应加强保护心肌。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治疗中度活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79例中度活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在应用醋酸泼尼松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雷公藤多苷20mg/次,3次/d,口服;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10mg/次,1次/周,口服。治疗6个月后评定2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24h尿蛋白、补体C3、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7.5%)高于对照组(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补体C3、SLEDAI评分分别为(0.65±0.12)g、(0.81±0.55)g/L、4.87±1.92,对照组分别为(0.97±0.39)g、(0.79±0.22)g/L、5.29±2.10,与治疗前((2.16±0.36)g,(0.48±0.37)g/L,12.8±4.15;(2.08±0.21)g,(0.49±0.26)g/L,12.6±5.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尿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月经紊乱发生率(20.00%)高于对照组(2.56%)(P〈0.05),恶心呕吐、上呼吸道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醋酸泼尼松联合雷公藤多苷治疗中度活动型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优于联合甲氨蝶呤,且不良反应轻。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心脏受累85例超声心动图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俞烜华  李忆农 《临床荟萃》2010,25(13):1119-1122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影像学的临床特征与影响因素,了解SLE患者心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及其与病程、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2008年1月至2009年7月我院诊断SLE的住院患者85例.结果 ①室间隔(IVST)、左心室后壁(LVPWT)、左心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与病程关系密切(r=0.224、0.213、0.321,P<0.01或<0.05);②左心房前后径(LA)、LVPWT、每搏射血量(SV)与SLEDAI积分相关(r=0.323、0.217、0.222,P<0.01或<0.05);③病程5年以上组充盈早期速率/舒张晚期速率(E相似文献   

15.
李桂英  燕霞  佘红艳  李玲  王春来  李英 《临床荟萃》2012,27(11):933-936
目的 观察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对狼疮肾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B淋巴细胞活化因子(BAFF)的影响,为序贯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狼疮肾炎患者20例,随机分入激素十环磷酰胺组(传统组,n=10,环磷酰胺600~800mg,静脉滴注,每3周1次)和激素十长春新碱十环磷酰胺组(序贯组,n =10,长春新碱1 mg静脉滴注后24小时再滴注环磷酰胺400 mg,每3周1次),两组患者均同时口服泼尼松1 mg/kg.共治疗24周.另选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各组治疗前后常规行狼疮疾病活动性计分(SLEDAI)评估,检测尿蛋白定量、补体C3、丙氨酸转氨酶(ALT)、抗双链DNA抗体浓度(抗ds-DNA)、血常规等指标,并留静脉血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应用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方法检测BAFF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 传统组和序贯组患者治疗前SLEDAI、尿蛋白、抗ds-DNA、BAFF蛋白及mRNA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SLEDAI( 17.2±5.2)分、(18.4±5.4)分vs (0.1±0.1)分;尿蛋白(4.01±1.870)g/d、(3.94±1.73)g/d vs(0.11±0.01) g/d;抗ds-DNA (2.27±0.61) OD、(2.55±0.48)OD vs(0.25±0.09)OD; BAFF蛋白0.28±0.04,0.27±0.04 vs 0.08±0.01 ;BAFF-mRNA 0.23±0.04、0.22±0.02 vs 0.07±0.01(均P<0.01),而补体C3较正常对照下降(0.65±0.22)g/L、(0.61±0.26)g/L vs(1.45±0.21)g/L( P<0.05).与传统组比较,治疗后序贯组SLEDAI、BAFF蛋白及mRNA、抗ds-DNA、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下降更明显(P<0.01),C3上升更明显(P<0.05).ALT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治疗组间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长春新碱序贯环磷酰胺治疗狼疮肾炎能使BAFF在PBMC的表达明显下降,抗免疫紊乱效果优于单用环磷酰胺,且两者联用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3个干扰素(IFN)诱导基因(IFITM1,IF-ITM2和IFITM3)的表达及其与SLE疾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30例SLE患者与25名健康对照者的IFITM1、IFITM2、IFITM3mRNA表达水平,并且分析它们与补体C3、C4、抗dsDNA抗体及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的相关性。结果 (1)SLE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IFITM1、IFITM2、IFITM3mRNA表达显著增高(分别为P<0.0001,P=0.003,P=0.002);(2)IFITM1、IFITM2、IFITM3mRNA表达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3)SLE组IFITMl、IF-ITM3mRNA表达水平均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r<-0.5,P<0.05),与dsDNA、SLEDAI积分不相关。IFITM2与补体C3、C4、dsDNA及SLEDAI积分均无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IFITM1、IFITM2、IFITM3的表达水平在SLE患者中显著增高,并且IFITMl、IFITM3与补体C3、C4呈显著负相关,对SLE患者的诊断和病情评估可能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DNA-280免疫吸附柱对10例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进行免疫吸附治疗,观察吸附治疗前后患者症状、抗核抗体(ANA)、抗dsDNA抗体、IgG、补体C3、C4水平、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并随访观察。结果经免疫吸附治疗后,患者SLEDAI评分下降,ANA、抗dsDNA抗体滴度、免疫球蛋白IgG水平下降,补体C3、C4水平升高(P〈0.05),治疗前后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P〉0.05),整个吸附过程患者均能较好地耐受。所有患者随访观察2年,患者病情稳定(SLEDAI≤4分)。结论免疫吸附能迅速消除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控制狼疮活动;采用DNA-280免疫吸附治疗重度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体内 EB 病毒衣壳抗体(EBV-VCA-IgG、IgA)滴度及病毒DNA载量,探讨SLE患者EB病毒感染情况及病毒再发感染后的激活对SLE总体疾病活动度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SLE患者、118例非SLE的风湿患者、33例正常对照组血标本,运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测EB病毒抗体,实时荧光定量PCR测EBV-DNA载量。运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或DNA阳性率差别,非参数检验比较各组病毒抗体滴度、红细胞沉降率、SLE疾病活动度(SLEDAI)等,Spearman相关分析病毒抗体滴度或DNA载量与SLEDAI的关联性。结果(1)抗体阳性率:SLE组EBV-IgA阳性率显著高于非SLE组及正常对照组(57.5%vs.16.96%,χ2=37.054,P<0.000;57.5%vs.15.15%,χ2=16.92,P<0.000),并与SLE的发病有显著的相关性(r=7.57,P<0.05),但IgG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别。抗体滴度:SLE组EBV-IgA及IgG滴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EBV-IgA:1.11(2.268) vs.0.495(0.856),Z=-2.836,P=0.005;EBV-IgG:5.391(6.038)vs.4.121(5.231),Z=-2.49,P=0.013];(2) SLE组EBV-IgA及IgG滴度与对应的SLEDAI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EBV-IgA:r=0.164,P=0.195;EBV-IgG:r=-0.09,P=0.576)。也未发现EBV-IgA阳性患者在皮疹、关节炎、肝损害、SLEDAI、低补体血症等方面与阴性患者的差别,但红细胞沉降率却明显高于阴性患者[47(82.75)mm/1 h vs.26.5(46.25)mm/1 h, Z=-3.028,P=0.002];(3)80例SLE患者中有42例随访了IgA表型变化,但未发现表型变化对SLEDAI未见明显差异的影响。(4)SLE患者EBV-DNA阳性率也显著高于非SLE风湿病组(27.5% vs.12.8%,χ2=6.712,P<0.05),SLE患者EB病毒DNA载量异常与正常者的SLEDAI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5(22) vs.13(20.25),Z=-0.573,P=0.567],并且异常DNA载量值与对应的SLEDAI之间也未见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SLE患者EBV抗体及DNA的高表达,提示EB病毒与SLE密切相关,但是近期感染或再发感染的激活(EBV-IgA或DNA)未影响到SLE总体的疾病活动度变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A蛋白免疫吸附、PH350免疫吸附、DNA免疫吸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效果。方法 9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根据选择免疫吸附治疗的方式分为3组,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白蛋白、免疫球蛋白、补体、自身抗体(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活动指数、器官功能等。结果治疗前后比较,患者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免疫球蛋白、自身抗体显著下降(均P0.05),其中A蛋白吸附与其他两种治疗方法免疫球蛋白清除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观察时间的延长,不同方法的狼疮活动控制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免疫吸附治疗方法均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取得较好的病情控制效果,但A蛋白对自身抗体清除更彻底。在临床实践中应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分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和血压;检测血清hs-CRP、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3、C4~ESR;计算体重指数和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结果hs-CRPTk平与sLEDAI及补体c3、c4之间无明显相关(P〉0.05),而与病程、BMI、血压、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CI冲和EsR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研究表明:在SLE患者中检测hs.CRP的水平尽管不能作为疾病活动的标志,但能够用于评估其心血管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