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肛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与肛门周围皮肤形成的异常管道。自从1880年法国解剖学家Herman和Desfoses发现肛腺以来,肛腺感染一直为公认的肛瘘发病学说,并认为彻底切除感染的肛隐窝、肛门腺导管和肛门腺作为肛瘘根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高位虚挂引流法在高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视肛瘘位置的高低及与括约肌的关系不同而不同。低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不包括深部)者,一般可采用直接切开瘘管或切除瘘管。而对高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者(包括深部)则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并通过分次紧缩高位挂线,慢性勒开瘘道及肛肠环,达到治疗目的。但传统的挂线勒割方法术后紧线时患者疼痛明显,且会后遗不完全性肛门失禁等缺点,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高位虚挂引流法在高位肛瘘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肛管直肠瘘的简称,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通道。目前国内外学者均认为肛瘘的手术治疗方法视肛瘘位置的高低及与括约肌的关系不同而不同。低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不包括深部)者,一般可采用直接切开瘘管或切除瘘管。而对高位肛瘘即瘘道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上者(包括深部)则采用低位切开,高位挂线术,并通过分次紧缩高位挂线,慢性勒开瘘道及肛肠环,达到治疗目的。但传统的挂线勒割方法术后紧线时患者疼痛明显,且会后遗不完全性肛门失禁等缺点,为此我们在临床上采用了低位切开高位虚挂引流术治疗高位肛瘘,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2010年5月至2011年5月期间,我们采用肛瘘切除基底部缝合术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20例,并设立对照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40例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均来自苏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科收治的7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以内服自拟补脾愈溃汤加味,并配合中药汤药灌肠,每天一次,两周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柳氮磺吡啶片及强的松片,常规剂量,两周为一疗程。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和黏膜病变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中医药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正>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肛肠科采用瘘管切除Ⅰ期缝合的术式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5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8例,女18例;年龄15~75岁;病程3个月~2 a。所有病例可见明显肛瘘外口,距肛门1.5~3.5 cm,均能触及硬性条索状物自外口向肛内延伸。  相似文献   

7.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及里急后重与反复发作等为主要特征。肠镜检查表现为受累结肠黏膜呈浅表性溃疡、充血、水肿、糜烂或覆盖有脓性分泌物。本病属中医“腹痛”、“泄泻”、“痢疾”等范畴,多因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情志郁结所致。病机为湿邪蕴结于肠道,与  相似文献   

8.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笔者采用内服中药配合中药灌肠、穴位注射及敷脐等综合疗法治疗本病120例,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瘘道潜行切除并虚挂线治疗低位单纯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例采用低位瘘道潜行切除并虚挂线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低位单纯性肛瘘常规切除治疗.结果:两组术后排尿障碍、创面疼痛评分、肛管静息压及创面愈合时间比较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低位瘘道潜行切除并虚挂线手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小、伤口愈合时间短等优势.结论:瘘道潜行切除并虚挂线是临床治疗单纯性肛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Iceratir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黏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一般认为与精神神经、自身免疫、过敏、遗传及非特异性感染等因素有关,是消化内科常见的难治病之一。笔者白2001年6月一2005年4月,以益肠愈疡汤加柳氮磺吡啶内服配合中药灌肠治疗UC63例,获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溃疡性结肠炎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柳氮磺胺毗啶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持续治疗3个月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①观察组完全缓解32例,总有效率100.0%(35/35),对照组完全缓解13例,总有效率71.4%(25/3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②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两组经治疗完全缓解和有效的患者中,观察组4例复发,复发率11.4%,对照组13例复发,复发率52.0%,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近远期疗效均显著优于西药治疗,且复发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综合疗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疾病,其病机复杂多变,临床具有起病缓慢,病程迁延,反复发作,复发率高等特点。我科自1995年起在门诊开展了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韩捷 《中成药》2010,32(8):1291-1293
目的:比较中医综合治疗方案与单纯中药组及单纯西药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对复发因素的疗效差异。方法:将脾虚湿热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中医综合治疗组(A组)、中药组(B组)、西药组(C组)。各组均治疗30d及停药3个月后,观察临床疗效和肠镜表现积分、血清CD62P和T细胞亚群等指标。结果:A组在治疗30d及停药3个月后临床疗效和肠镜表现积分、血清CD62P和T细胞亚群等各项指标均优于B组和C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和C组在各项指标上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方案能有效减少溃疡性结肠炎的复发因素。  相似文献   

14.
综合疗法治疗溃汤性结肠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系一种原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有关的慢性结肠炎症。病变以溃疡为主,临床以腹泻、腹痛及粪便中杂有脓血粘液,并反复发作为特点,病程漫长而顽固。类属于中医学“泄泻”、“肠风”、“肠湃”、“腹痛”等病症范畴。其治疗方法颇多,但疗效多欠满意,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及灌肠治疗3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峰 《中医研究》1997,10(6):34-35
清肠栓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15例河北106700承德医学院张晓峰主题词%清肠栓/治疗应用投药,直肠内结肠炎,溃疡性/中医药疗法一般资料1性别:中药治疗组(简称治疗组):男性31例,女性34例;西药对照组(简称对照组):男性23例,女性27例。2病程...  相似文献   

16.
综合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43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曹友平 《新中医》2005,37(3):70-70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且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直肠与结肠黏膜层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笔者自1999年1月~2003年6月,以健脾愈疡汤内服合灌肠方灌肠综合治疗本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治疗溃肠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2月至2010年10月共收治60例溃肠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综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治疗2个疗程进行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轻重不等、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精神刺激及劳累、饮食失调为本病的发作诱因。自2008年1月~2009年4月,我们采用针灸、捏脊、穴位注射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50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沈玉 《中医研究》2012,25(7):41-4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本院门诊及住院的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3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给予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1 g/次,4次/d,口服.若病情控制不佳,可加服泼尼松龙片20 mg/次,2次/d,或静脉滴注注射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300 mg/d,1次/d,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维持或酌情停用;病情严重,可给予对症补液治疗.治疗组43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由白头翁、黄芪、葛根、白及、白术、泽泻、黄芩、黄连、黄柏、败酱草组成) 每日1剂,水煎药汁至150 mL,温度保持在38 ℃左右,加入锡类散0.6 g,混合均匀,于每晚排空大便、温水清洁肛门后保留灌肠.2组均以14 d为1个疗程,休息5 d后再行第2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休息,给予易消化、少纤维、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禁食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结果:治疗组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5.35%;对照组显效15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有效率占79.07%.2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中西医综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轻微,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病变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的肠道非特异性慢性炎症疾病。近年来,该病在我国的发病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该病可发病于任何年龄,我国以中年多见,高发年龄为20—50岁。溃疡性结肠炎病情反复难愈,病程迁延,有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我院采用综合疗法对溃疡性结肠炎进行治疗,疗效较佳。先将其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