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非感染性脑外伤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1月收治入院的脑外伤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及有无合并感染将90例患者分为3组,轻度脑外伤且不合并感染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60例中、重度脑外伤昏迷患者再根据有无合并感染分为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每组各30例。入院12~24h内检测3组患者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另比较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受伤2~4h、12~24h、第2天、第3天及第6天血清PCT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未感染组和感染组患者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与未感染组患者第2天、第3天、第6天血清PCT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T水平在脑外伤未感染情况下也会升高,不能确定为感染;对中、重度脑外伤患者PCT水平进行动态监测,能更准确地反映感染的存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在小儿肺炎患儿中的临床意义,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60例肺炎患儿,其中细菌性肺炎32例,病毒性肺炎28例,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含量。结果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为(2.69±0.63)μg/L,而病毒性肺炎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含量为(0.36±0.12)μg/L,细菌性肺炎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明显高于病毒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有助于小儿肺炎诊断及鉴别诊断,可作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依据。 相似文献
3.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降钙素原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比较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的水平。结果 病毒感染者与轻症或局限性细菌感染患者血清降钙素原 <0 .5ng/ml;中度细菌性感染患者 >0 .5ng/ml;重症细菌性感染患者 >2ng/ml;重度脓毒症或感染性休克患者 >10ng/ml。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变化可以作为细菌感染诊断和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隆甜香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15):2145-2147
正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临床对感染性疾病的诊疗技术也取得了很大突破,但由于介入治疗、器官移植等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医院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感染性疾病的发生也日益增多。目前,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病原微生物学检测,而这些检查技术,既繁琐,又耗时,往往耽误患者的及时治疗。因此,提高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降钙素原(PCT)是一种蛋白质,在细菌感染尤其是脓毒血症时稳定表达, 相似文献
5.
肺部感染是由细菌、病毒或其他一些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目前认为非典型病原体主要是指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和嗜肺军团菌,其他少见病原体包括鹦鹉热衣原体和立克次体)引起的肺实质炎性病变。正确区分肺部感染与非感染及感染的类型和程度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对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降钙素(PCT)原指标变化。方法运用B.R.A.H.M.SPCT-Q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310例感染性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PCT水平。结果PCT水平按<0.5ng,/ml、0.5-2.0ng/ml、2.0-10.0ng/ml和>10ng/ml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组巾。阳性为8.7%,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为77.0%,其浓度以0.5-2.0ng/ml、2.0-1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脓毒血症、MO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等)阳性为97.6%,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严重感染血清降钙素原监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严重感染早期诊断快速、可靠的方法和测定降钙素原(PCT)在新生儿严重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新生儿科的121例新生儿进行PCT、C反应蛋白(CRP)、自细胞介素6(IL-6)的测定,分为重症感染、局部感染和非感染3组进行分析。结果重症感染时,血清PCT、CRP和IL-6浓度均明显升高,与局部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CT在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早期即升高,可作为新生儿重症感染早期诊断的标志物.PCT的动杰蛮化可作为严雷感染预后的指标.持续升高据示预后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降钙素(PCT)原指标变化.方法运用B.R.A.H.M.SPCT-Q免疫胶体金半定量快速实验方法,检测310例感染性患者及50例健康者血清PCT水平.结果PCT水平按<0.5ng/ml、0.5~2.0ng/ml、2.0~10.0ng/ml和>10ng/ml 4个等级.设PCT>0.5ng/ml为阳性值.在病毒感染性疾病组中,阳性为8.7%,其浓度以0.5~2.0ng/ml为主,细菌性感染组阳性为77.0%,其浓度以0.5~2.0ng/ml、2.0~10ng/ml为主,重度感染组(脓毒血症、MODS、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等)阳性为97.6%,其浓度显著增高.与正常对照组及病毒感染组比较,细菌感染组及重度感染组血清PCT水平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病毒性感染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不升高或轻度升高,而细菌性感染患者及重度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则明显升高,尤其以重度感染组患者为甚.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严重颅脑外伤后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68例严重颅脑外伤后第1、3、5dPCT和C反应蛋白(CRP)含量,并按不同的临床表现,以有否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划分不同组别及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严重颅脑外伤后第ldPCT、CR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CT含量各时间段SIRS组均明显高于非SIRS组(P〈0.01),且SIRS组随着时间的延长PCT含量逐渐增高。CRP在第5dSIRS组才明显高于非SIRS组,并高于第1d(P〈0.01)。非SIRS组不同时间点PCT和CRP变化均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检测PCT含量了解严重颅脑外伤后是否存在感染比检测CRP更具有早期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0.
降钙素原监测对严重感染患者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观察严重感染患者早期血清降钙素原 (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 ,对入院 2 4h内的严重感染患者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 (APACHE -Ⅱ ) ,收集入院后 2d的血液 ,检测PCT、白细胞介素 - 6 (IL - 6 )、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C -反应蛋白 (CRP)以及外周血WBC计数等指标。所得结果按治疗结果存活与否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5 6例患者死亡 13例。 13例死亡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为 (2 2 2± 6 3)分 ,存活组为 (9 3± 4 8)分 (P <0 0 5 )。外周血WBC计数、中性粒细胞分类、血小板计数在两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入院当天死亡组血清PCT、IL - 6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 (P <0 0 5 ) ,存活组血清TNF -α水平明显较死亡组高 (P <0 0 5 ) ,CRP在两组间无差异。入院第 2天死亡组血清PCT水平较前 1d明显升高 (P <0 0 1) ,TNF -α亦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存活组各指标变化不大。死亡组 13例中有 3例血清PCT >10 0μg/L ,存活组无 >10 0 μg/L者。 结论 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 ,具有早期判断严重感染患者预后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在急性中毒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 ELISA 法检测80例急性中毒患者(镇静催眠药、乙醇、一氧化碳及农业杀虫剂各20例)及20例正常人血清 sIL-2R。结果 急性乙醇中毒组(AL 组)与急性一氧化碳组(CO 组)血清 sIL-2R 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急性镇静催眠药中毒组(SH 组)、急性农业杀虫剂中毒组(FI 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L 组与 CO 组血清 sIL-2R 均高于 SH 组(P<0.05),余各中毒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L 组治疗后 sIL-2R 低于治疗前(P<0.05),CO 组治疗后 sIL-2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SH 组与 FI 组治疗后 sIL-2R 与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95)。结论急性乙醇中毒与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均可致 sIL-2R 增高。经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 sIL-2R 降低较非糖皮质激素治疗更明显。故糖皮质激素治疗有免疫异常的急性中毒尤其是无特效解毒剂治疗的急性中毒是切实可行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血清淀粉酶测定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急性呼吸衰竭与非急性呼吸衰竭时血清淀粉酶的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法测定76例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急性呼吸衰竭24例,非急性呼吸衰竭52例)的血清淀粉酶.结果 76例急性有机磷中毒患者中24例发生呼吸衰竭者血清淀粉酶显著高于52例未发生呼吸衰竭者血清淀粉酶(P<0.05).结论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时血清淀粉酶越高,提示中毒程度越深,发生呼吸衰竭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3.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儿科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 在儿科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106例儿科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清PCT水平,并与C-反应蛋白(CRP) 及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比较,分析各指标在细菌及病毒感染中的差异.结果 以血清PCT≥0.5 ng/ml为阳性阈值,细菌感染组PCT阳性率为81.0%,病毒感染组为1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PCT对细菌感染诊断敏感性达80.9%,特异性为81.4%,阳性预测值86.4%、阴性预测值74.5%,敏感性明显优于CRP或WBC计数(P<0.01).结论 血清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敏感、有效诊断指标,对鉴别儿科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联合检测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改变在细菌感染患者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的60例细菌感染患者血清PCT、CRP的含量及动态变化进行检测,同时将60例细菌感染患者分为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并与病毒感染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重症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中位数分别为15.0μg/L和90.0 mg/L;局部细菌感染组血清PCT、CRP中位数分别为1.8μg/L和55.3 mg/L;重症感染组和局部感染组血清PCT、CRP浓度均明显升高,与病毒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有效抗菌药物治疗后,细菌感染组患者PCT、CRP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症感染组与局部感染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1、0.05);以PCT〉0.5μ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特异性为85.3%(29/34);以CRP〉8 mg/L为界,诊断细菌感染的敏感性为96.7%(58/60),特异性为73.5%(25/34)。结论血清PCT、CRP联合检测在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中有一定价值,动态监测PCT水平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协助临床判断病情的转归和恶化。 相似文献
15.
血清降钙素原测定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CT)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对 342例各种感染性疾病患者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患者血清PCT水平 ,PCT水平分为 <0 .5ng /ml,0 .5~ <2 .0ng /ml,2 .0~ <10 .0ng /ml和≥ 10ng /ml4个等级。结果 :若以血清PCT≥ 0 .5ng /ml为阳性阈值 ,则血清PCT检测对细菌感染 (含立克次体病 )诊断的敏感性为75 .0 % ,特异性为 70 .2 % ,阳性预测值为 4 5 .0 % ,阴性预测值为 89.6 % ,阳性似然比为 2 .5 1,阴性似然比为 0 .35。结论 :血清PCT是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 ,其诊断价值明显优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血清PCT水平高低可作为是否使用抗菌药物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对鉴别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菌种类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广东省人民医院ICU所有血培养结果阳性且为单一菌株,并检测了血清PCT水平的患者.比较PCT水平在革兰阴性(G-)菌、革兰阳性(G+)菌及真菌血流感染患者之间的差异,同时根据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判断PCT的诊断性能.结果 纳入有效血流感染患者524例:G-菌206例,G+菌276例及真菌42例.三组PCT水平中位数分别为14.9 ng/ml、0.14 ng/ml、1.76 ng/ml,进行两两比较,组间PCT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ROC曲线,当界值设定为2.105 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与G+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82.5%,特异度为80.1%;当界值设定为5.085 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与真菌所致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68.0%,特异度为73.8%;G+菌与真菌的ROC曲线下面积为33.0% (P <0.001).结论 血清PCT水平对鉴别G-菌与G+菌或真菌引起的ICU血流感染患者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但对G+菌与真菌引起血流感染的鉴别意义尚不确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重症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预后评估和病情严重程度判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方法进行研究,选取2012年2月至2012年11月期间收住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符合入选条件的116例细菌感染性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色谱法检测入院后24 h内的血清PCT水平,记录患者24 h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根据28 d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36例)和存活组(80例),用成组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PCT、APACHEⅡ评分的差异,采用Spearman's相关检验分析血清PCT水平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估PCT单独应用及联合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效能.用U检验对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效能进行比较.结果 死亡组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5.38 (2.08,25) vs.0.23 (1.00,2.12)] (Z=5.598,P<0.001),死亡组APACHEⅡ评分亦显著高于存活组(24.32±6.72) vs.(16.05±7.24),t=6.148,P<0.01.PCT与APACHEⅡ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r=0.388,P<0.001),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重症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28 d生存情况的AUC分别为0.804和0.792,PCT的AUC值高于APACHEⅡ评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0.2073,P=0.802).联合PCT和APACHEⅡ评分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AUC较单一指标高,为0.817,敏感度90.7%,特异度75.2%,均优于单一指标的预测效能.结论 血清PCT能反映重症患者细菌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是预测28 d生存情况的有效指标,联合PCT检测和APACHEⅡ评分可提高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8.
血清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血清降钙素原 (PCT)与C反应蛋白 (CRP)在感染性疾病中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作用。方法 :2 97例感染性疾病患者 ,分为病毒感染组和细菌感染组 ,采用半定量固相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清中的PCT ,采用免疫单扩散试验法测定血清中的CRP。结果 :以血清PCT≥ 0 .5 μg/L为阳性标准 ,细菌感染组PCT检测阳性率为 95 .6 % (10 8/113) ,病毒感染组为 12 .5 % (2 3/184 ) (P <0 .0 1)。以血清CRP≥ 10mg/L为阳性标准 ,CRP检测阳性率细菌感染组为 32 .7% (37/113) ,病毒感染组为 2 5 .0 % (4 6 /184 ) (P >0 .0 5 )。结论 :血清PCT检测优于血清CRP检测 ,可用于感染性疾病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AP)急性肾损伤(AKI)发生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AP住院患者205例作为研究对象,依前3 d内是否发生AKI将患者分为AKI组(n=32)和对照组(n=173),比较两组间肌酐(Crea)、尿素(Urea)、胱抑素C(Cys C)、PCT、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白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差异;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PCT、SAA、IL-6和CRP对AP并发AKI的预测效能。结果:AKI组与对照组PCT、CRP和IL-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Urea、Crea、CysC和SAA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T预测AKI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RP、IL-6和SA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是预测AP患者并发AKI的早期、灵敏和特异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09-2013-12我院急诊医学部收治的64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以入院期间为观察终点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根据PCT浓度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高水平组。测定患者入院后第1、3、7天的血清PCT,比较不同分组患者PCT浓度差异并分析PCT浓度变化与预后关系。结果:164例患者存活35例,死亡29例,存活率为54.7%。根据早期PCT浓度分为正常组、低水平组和高水平组,3组患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PCT浓度与MODS的发生率比较,高水平组MODS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水平组、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PCT动态变化显示:死亡组第1、3、7天PCT水平显著高于生存组,[第1天:(1.61±0.76)∶(0.06±0.02),第3天:(2.13±1.32)∶(0.19±0.09),第7天:(2.51±1.26)∶(0.12±0.08),P〈0.05];生存组患者PCT于第3天左右达高峰后呈下降趋势,死亡组则呈逐步上升趋势。结论:PCT浓度升高可作为判断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中毒严重程度的指标;及时动态检测PCT,对了解中毒程度,预后评估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