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网孔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支撑棒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缓释微球后治疗兔股骨头早期缺血性坏死的效果。方法将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球的n-HA/PA66支撑棒植入兔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术后3,6,12周时行影像学及组织切片观察。结果复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的n-HA/PA66支撑棒与单纯n-HA/PA66支撑棒治疗效果比较,影像学检测无明显差异,组织染色显示前者有更多的新生骨长入n-HA/PA66支撑棒。结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缓释微囊能增强植入n-HA/PA66支撑棒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坏死的骨修复过程。  相似文献   

2.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慢性根尖周炎骨缺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n-HA)修复慢性根尖周炎骨缺损情况.方法:建立慢性根尖周炎动物模型,实验组4只狗右侧各两个上前牙用(n-HA)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并超充.左侧同名牙为对照组用氧化锌丁香油糊剂进行根管充填,并超充.结果:经4w,10w,16w,20w观察表明: 实验组20w后骨密度平均值可达148.3±4.31,对照组为135.7±5.59,实验组与对照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米羟基磷灰石具有很好的引导骨形成和修复骨缺损功能.  相似文献   

3.
汪皖 《安徽医药》2012,16(4):496-498
目的探讨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CTS-nHA)植入动物体内修复骨缺损时,观察成骨效果和材料吸收速度。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A组):复合材料;实验对照组(B组):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空白对照组(C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于兔双侧后肢胫骨制造约直径0.5 cm大小的骨缺损,分别植入相应的材料或不植入任何材料,于术后2、4、6、10周取骨缺损标本,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结果在各时间段CTS-nHA组新的骨基质生成量均明显高于n-HA组和空白组,其中n-HA组又高于空白组,只有在2周时n-HA组和空白组相似。同时复合材料在体内吸收速度比n-HA组快,复合材料的吸收与新骨生成速度协调性似乎欠佳。结论复合材料植入的缺损区具有较强的成骨活性,但在体内吸收速度比较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变形链球菌对表面涂有不同超疏水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的黏附和早期生物膜的形成。方法:比较涂有不同超疏水纳米膜和未涂有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对变形链球菌黏附的数量。采用体外黏附实验,了解变形链球菌在羟基磷灰石片上黏附量受表面超疏水纳米膜影响的状况。结果:3种涂有超疏水纳米膜(碳原子数量不同)的羟基磷灰石片;变形链球菌在其表面和未涂有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上黏附的细菌数量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在涂有含不同碳原子数目超疏水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上形成的生物膜和未涂有超疏水纳米膜的羟基磷灰石片表面形成的生物膜是不同的,且其上面黏附的细菌数量有所差别.提示超疏水纳米膜为口腔微态环境以及龋病和/或牙周病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种植体周骨缺损修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1)比较羟基磷灰石涂层种植体周骨缺损不同环境下骨修复能力。(2)胶原膜对成骨方面的影响。方法在犬股骨种植体周形成4 mm×4 mm×3 mm的骨缺损,4种方式修复(1)种植体+骨缺损;(2)种植体+骨缺损+胶原膜;(3)种植体+骨缺损+羟基磷灰石;(4)种植体+骨缺损+羟基磷灰石+胶原膜。术12周处死动物,取含种植体的骨段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测定骨接触率。结果种植体+骨缺损骨接触率低,并可见纤维包裹。加膜可促进骨缺损区新骨形成。种植体+骨缺损+羟基磷灰石骨接触率约90%,加膜后并无明显差别。结论羟基磷灰石是一种较理想的骨替代材料,复合胶原膜联合运用修复种植体周骨缺损短期效果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减压、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全部患者获得随访6~24个月(平均14个月),大部分患者症状明显缓解,部分患者症状基本消失,颈椎活动无明显受限.术后平均改善率为73.4%,其中优14例占53.8%,良7例占26.9%,中4例占15.4%,差1例占3.8%.影像学显示所有患者椎间高度恢复良好,椎体间均发生融合.结论 颈椎前路减压、n-HA/PA66人工椎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能直接解除脊髓受压、重建颈椎稳定性,获得较高的融合率,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种植体表面的性质是影响骨结合的主要因素[1].为了促进种植体与骨的结合,人们采用了多种方法对种植体表面进行改性,如对种植体表面进行酸碱处理、羟基磷灰石涂层、吸附蛋白及生长因子等,以提高种植体表面生物活性[2].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在胸腰段椎体骨折中行纳米羟基磷灰石/聚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融合术后椎体结构重建作用和骨性融合作用。方法对31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前路减压,采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支撑植骨融合、钛板系统内固定。其中颈椎骨折5例,胸腰椎骨折26例。结果随访6~21个月(平均15个月),植入体3~4个月产生骨融合,重建的椎体高度无降低,神经功能按Fankel分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结论使用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植骨融合术,可有效恢复椎体的高度和结构,起到重建椎体结构作用,并能与椎体融合,保持良好的脊柱稳定性,是一种理想的椎体替代方式。  相似文献   

10.
纳米级羟基磷灰石研究倾向于人体骨组织替代材料,目前探索工作最多的是人工材料种植牙镶复.纳米级羟基磷灰石,分两步完成,外购粗原料,在实验室分别用粗、细球磨机进行加工.经精细球磨后可达到纳米级颗粒,但需经电子显微镜(TEM)鉴定确认是否达到纳米级颗粒.  相似文献   

11.
将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ecombinant human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rhBMP-2)负载于所制备的明胶/羟基磷灰石/卵磷脂复合材料中,评价其体内外诱导成骨的能力.利用冷冻干燥技术,制备出负载rhBMP-2的明胶/羟基磷灰石/卵磷脂复合支架材料,通过体外细胞实验,评价复...  相似文献   

12.
纳米羟基磷灰石(nHA)能够抑制多种癌细胞的增殖。本文介绍了复分解法制备nHA的过程,讨论并分析了该粉体的几种主要分散技术,提出通过改善生成制备工艺获得具有高分散性和稳定性的nHA,并展望了纳米羟基磷灰石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纳米羟基磷灰石牙膏对人工龋再矿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用正畸拔除前磨牙形成早期人工龋,再使用含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牙膏和空白牙膏分别进行再矿化实验。方法:然后利用显微镜、显微硬度计、扫描电子显微镜等检测手段检测矿化效果。结果表明:含纳米羟基磷灰石牙膏可提高釉质的抗龋力,并能使脱矿的牙釉质再矿化。  相似文献   

14.
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Hela细胞凋亡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作用的影响。方法:将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以不同浓度和时间作用于人宫颈癌Hela细胞,采用MTT比色法观察细胞毒性;电镜技术观察细胞凋亡的形态;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羟基磷灰石纳米粒子以剂量依赖和时间依赖的方式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生长,作用48h后的半数有效抑制浓度IC50值为211.8μg/ml。透射电镜观察到凋亡特性的形态学改变。结论:HAP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细胞的增殖,诱导Hela细胞凋亡,为临床治疗肿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纳米羟基磷灰石修复牙槽骨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Nano—HA)的生物学性质和在牙槽骨缺损修复中的成骨机制,为进一步的动物和临床实验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兔牙槽骨颊侧骨板做人为骨开窗,实验组填入纳米羟基磷灰石,空白对照组不做充填,羟基磷灰石对照组充填普通羟基磷灰石(HA)。于4周、8周、12周分别处死动物做组织学切片。结果:实验组无异物排斥反应,Nano—HA参与骨形成最终被降解。骨修复显著,大量新骨形成,与空白对照组的骨修复比较快速而且活跃。结论:Nano—HA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骨引导性,能加速牙槽骨的修复,为应用Nano—HA修复牙周病引起的牙槽骨缺损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丝素蛋白的各项生物学性能,为开发丝素蛋白的医药价值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人工方法将丝素蛋白制成丝素肽、350 nm丝素粉、3 μm丝素粉、大分子质量丝素肽和纳米丝素粉(<100 nm)5种不同分子质量、不同大小的颗粒,配制相应的溶液.利用平板菌落计数法、吸光度法、饱和碳酸钙溶液吸湿率法、致敏接触及激发接触法分别检测丝素蛋白的抑菌活性、抗紫外线能力、吸湿性、保湿性及皮肤致敏性.结果:5种丝素蛋白溶液均有一定抑菌性,除350 nm丝素粉外,其余丝素蛋白样品溶液对大肠杆菌的生长抑制效果优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抑制效果.经紫外线照射1h后,丝素肽、3 μm丝素粉、大分子质量丝素肽的紫外线吸收仍较强.大分子质量丝素肽和丝素肽的吸湿能力较好,48 h吸湿率分别为44.78%和35.30%.3μm丝素粉和丝素肽的保湿能力更强,48 h保湿率分别为82.29%和78.91%.丝素蛋白液对豚鼠皮肤均无致敏性.结论:丝素蛋白的生物学性能可望在医药领域得到更深、更广地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设计并合成了新型聚氨基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缓释材料,并以替莫唑胺为模型药物,对所合成材料的体外释药性能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微乳液法制备多孔羟基磷灰石,以天冬氨酸单体为原料,合成聚氨基酸高分子材料,利用高分子化合物水溶液中的蜷缩成膜性能与羟基磷灰石组成复合缓释纳米材料。以替莫唑胺为模型药物,对所制备的复合纳米缓释制剂的体外释放性能进行研究。结果:所制备的替莫唑胺-纳米复合羟基磷灰石缓释制剂为光滑的纳米球制剂,体外释放实验显示,可起到长约200 h的缓释效果。结论:本文制备的替莫唑胺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缓释制剂具有长期的缓释性能,可潜在适用于体内植入给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讨论纳米多孔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和在药物载体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相关的外文文献27篇,报道了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根据羟基磷灰石的制备方法和载药性质进行分类综述。结果指出了纳米多孔羟基磷灰石作为药物载体的主要发展趋势。结论纳米多孔羟基磷灰石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非常适合作为新型的药物载体,并将在作为生物大分子和难溶性药物载体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NHAC)、非纳米晶羟基磷灰石胶原复合材料(HAC)和珊瑚羟基磷灰石(CHA)的体外生物相容性,为组织工程提供理想的细胞基质载体材料。方法将人骨髓基质干细胞分别与上述三种载体材料体外复合培养,应用倒置显微镜、扫描电镜、四唑盐比色试验(MTT法)及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对材料上复合培养的细胞进行形态学和功能测定。结果骨髓基质干细胞能在NHAC和CHA两种材料上良好地黏附、增殖和生长。细胞的活性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未受到材料的影响;而HAC不利于人骨髓基质干细胞的黏附、增殖,并使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结论NHAC和CHA两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理想的骨替代材料;HAC不适合做细胞外基质。  相似文献   

20.
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软化牙本质再矿化效果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纳米羟基磷灰石对软化牙本质再矿化的效果。方法采用人工添龋模型,将纳米羟基磷灰石和氢氧化钙作为垫底材料,置于模型中的软化牙本质上,在人工唾液恒温水浴,显微硬度计测定标本垫底1个月、2个月以及3个月后的硬度值,观察标本表面显微硬度的变化。结果纳米羟基磷灰石能明显提高软化牙本质的表面显微硬度,同时随着盖髓时间的增长再矿化效果明显增加。结论纳米羟基磷灰是一种具有良好牙本质再矿化作用的盖髓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