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髋臼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行髋臼骨折手术患者85例的临床资料,评价术后功能恢复情况,并对可能影响功能恢复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随访半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3.53%(71/85).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手术入路及髋关节脱位等与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无显著关系(P>0.05),而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异位骨化、复位质量等与术后功能恢复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手术时机、 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属于独立高危因素(P<0.05).结论 髋臼骨折术后影响功能恢复的因素主要有手术时机、骨折类型及复位质量,建议治疗前合理选择时机,尽量符合解剖复位,才能保障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影响髋臼后壁骨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2月髋臼后壁骨折行手术治疗患者60例,术后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对患者年龄、骨折粉碎程度、受伤原因、受伤部位、手术时间、受伤至手术时间、骨折复位情况等因素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45岁以下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优于45岁以上患者(p<0.05)。受伤2周内手术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于2周后手术患者(P<0.05)。解剖复位患者优良率高于非解剖复位者(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复位质量、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为影响髋臼后壁骨折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髋臼骨折预后可能与复位质量、年龄、受伤至手术时间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的分类及诊治策略。方法分析1997~2005收治的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髓臼骨折的诊断、治疗经过。手术采用重建钛钢板内固定材料。结果2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髓臼骨折采用重建钛钢板手术治疗,关节功能优良率达85%。结论不稳定骨盆骨折并髓臼骨折病情稳定后,应尽早手术治疗,应用重建钛钢重建骨盆髓臼稳定性,恢复关节面的完整和正常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5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对患者治疗后进行4~40个月随访,发现骨盆骨折愈合时间9~17周,Tornetta及Matta评分系统对复位情况进行评分,优良率为92.00%;Majeed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4.00%。髋臼骨折愈合时间9~16周。Matta评分系统对术后骨折复位质量评分,优良率为84.00%;Postel及Merle d’Aubigne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84.00%。结论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尽早控制损伤,并依据患者不同的病情行髋臼、骨盆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同时在手术后开展早期的功能锻炼,有利于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康复治疗在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的治疗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手术只是治疗过程的一部分,如果没有术后康复,要想恢复满意的功能是很困难的.骨盆骨折和髋臼骨折在手术治疗结束后或在保守治疗期间(无手术指征者),印应开始施行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使原发损伤达到尽可能理想的愈合,并尽可能的减少后遗症.在骨折急性期,骨科医生在确定治疗方案的同时应考虑康复问题,根据病情和治疗方法考虑制定康复计划并尽可能早期开始康复训练.这对于恢复髋关节的正常功能、防止髋关节内及关节周围粘连,防止肌肉萎缩和骨质疏松以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等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进行手术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4—36个月。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发生,无切口感染、内固定松动及断裂、骨不愈合、明显双下肢不等长。髋臼骨折复位优8例,良2例,一般1例。功能恢复优7例。良3例,可1例。结论: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骨质疏松性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5年6月—2018年4月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骨科收治的341例骨质疏松性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随访12个月,因地址迁移等因素失访23例。根据患者髋关节康复水平,将患者分成康复良好组(257例)和康复不良组(61例)。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影响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独立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饮酒史、肺炎、Letoune1-Judet骨折分型、髋关节脱位、受伤至手术时间、复位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异位骨化、神经损伤、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及术后康复训练时间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复位质量[R=2.748(95% CI:1.700,4.442)]、下肢深静脉血栓[R=2.440(95% CI:1.258,4.733)]、受伤至手术时间[R=2.140(95% CI:1.393,3.288)]、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R=0.458(95% CI:0.213,0.985)]、异位骨化[R=1.842(95% CI:1.021,3.323)]、术后康复训练时间[R=0.582(95% CI:0.398,0.851)]及年龄[R=1.523(95% CI:1.252,1.853)]是患者术后髋关节恢复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P <0.05)。结论 复位质量、下肢深静脉血栓、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抗骨质疏松治疗、异位骨化、术后康复训练时间及年龄是影响骨质疏松性髋臼骨折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康复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医师宜根据上述指标制定干预措施,以提高患者关节活动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赵程锦  白东昱  薛亮 《海南医学》2016,(21):3556-3558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影响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临床纳入我院骨科三病区2013年1月至2015年4月期间收治的86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术后1年随访,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评估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并进行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术后随访1年,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者64例(74.42%),恢复较差者22例(25.58%);恢复优良者与恢复较差者在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资料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中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术前ASA分级、内固定方式及骨质疏松分级均是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结论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较多,尤其是高龄患者功能恢复较差,临床上应针对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改善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建钢板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的效果。方法  10例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患者 ,均采用手术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结果 平均随访 2年 ,10例均获复位 ,骨折愈合 ,无感染 ,疗效优良。结论 重建钢板可有效固定不稳定骨盆骨折并存移位髋臼骨折 ,矫正畸形 ,重建骨盆环的稳定性 ,恢复髋臼关节面的平整和正常头臼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不稳定骨盆骨折合并移位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讨论。方法整理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在浚县人民医院通过手术治疗的28例复杂性髋臼合并C型骨折患者的临床病历,通过髋关节功能Matta功能评分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并进行分析手术效果。结果髋关节功能通过Matta功能评分标准评价结果显示优21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92.9%。结论采取积极的术前准备,早期实施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能够还原复杂性髋臼骨折并C型骨盆骨折患者的骨盆及髋臼生理解剖结构,根据病情需要科学选择手术人路和手术方案能够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收治的132例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下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点NRS评分、术后不同时间点Kolcaba评分、住院时间及治疗费用、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NRS评分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术后6、24、48 h观察组患者NRS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术后24 h、7 h、1周观察组Kolcaba评分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治疗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照组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分别为89.39%、75.76%,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55%,较对照组15.15%显著降低(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粗隆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可缓解患者术后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推广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77例,对患者年龄、性别、骨折类型、手术时机、手术入路、复位质量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7例患者术后临床疗效优良率为80.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手术入路与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无关(均P>0.05),而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异位骨化、创伤性关节炎与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有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是影响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是影响髋臼骨折患者术后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而手术时机和复位质量是手术医生可控的,故临床工作中要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以最大限度地恢复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与髋臼骨折手术后疗效相关的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年1月至2011年6月经手术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166例,根据Merled' Aubigne-Postel髋臼骨折功能评级,优良组123例,可差组43例.采用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可能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的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骨折类型(x2=5.13,P=0.02)、关节腔内游离骨块(x2 =8.31,P=0.00)、手术时机(x2=15.93,P=0.00)、骨折复位(x2=17.28,P=0.00)和股骨头软骨缺损(x2=14.58,P=0.00)与术后功能有关;条件Lotistic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机大于2周(OR=3.31,P=0.04)、骨折非解剖复位(OR=3.14,P=0.02)为影响髋臼骨折术后功能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髋臼骨折患者应争取早期(2周内)手术治疗,术中尽量达到解剖复位,以免影响术后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4.
柳继 《河南医学研究》2020,29(2):247-248
目的探究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对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及再入院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骨科医院2015年5月至2017年2月62例髋臼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行传统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组行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髋关节功能、再入院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髋关节功能优良率(93.55%)高于对照组(67.74%)(P<0.05)。观察组术后出现3例坐骨神经损伤,均自行恢复(3个月内),对照组术后出现2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再入院发生率为6.45%(2/31)。结论改良K-L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且未出现再入院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髋臼骨折手术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入选3个研究中心手术治疗并有8~60个月完整随访记录的217例髋臼骨折患者。以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可、差为结果变量进行有序Logistic回归。结果:髋关节功能恢复优、良、可、差分别为107例(49.31%)、69例(31.80%)、26例(11.98%)和15例(6.91%);年龄≥60岁者术后髋关节功能差的优势是<60岁者的3.350倍,Wald=13.836,P=0.000;骨折至手术时机≥15天者预后差的优势是<15天者的5.990倍Wald=31.307,P=0.000。不同性别、致伤原因、骨折类型、手术入路和体重指数间的髋关节功能恢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和手术时机对髋臼骨折的手术治疗效果有显著影响,把握手术时机、准确解剖复位、可靠的内固定是提高手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张明胜 《广东医学》1995,16(7):465-466
张力带治疗髋臼骨折3例报告清远市清城区人民医院骨科(511500)张明胜骨盆骨折临床上十分常见,尤其是髓臼骨折并髋关节中心脱位的治疗较困难,手术常是将普通钢板预弯成与髂骨相适应形状。有时仍无法达到满意的复位和固定、笔者自1988年以来收治3例,采用张...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后早期康复锻炼对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骨科手术治疗的90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于术后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或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上给予早期康复锻炼,对比两组术后恢复情况及髋关节功能。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生活能力评分、髋关节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术后早期实施康复锻炼显著提高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有效促进髋关节康复,且患者生活能力、住院时间显著缩短。  相似文献   

18.
移位髋臼骨折切复内固定术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国兰 《河北医学》2002,8(8):752-753
髓臼骨折是累及关节的严重创伤 ,多系高能性损伤所致 ,常合并有股骨头脱位 ,骨折和其它严重合并伤。对移位性髋臼骨折 ,现今愈来愈多学者主张手术治疗 ,以求尽可能达到解剖复位和固定 ,以便早期髋关节活动和磨造 ,促进关节内软骨愈合 ,最大限度地恢复髋关节功能 ,减少并发症。我院自 1994年以来对 16例移位严重的髋臼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 ,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 12例 ,女 4例 ,左侧髋臼骨折 10例 ,右髋臼骨折 6例 ,年龄 18~ 4 6岁。车祸伤 14例 ,压砸伤 2例。 12例合并有股骨头脱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Stoppa入路与传统手术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比较研究.方法:选取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以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为诊断而收入院的患者5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6例,予传统髂腹股沟入路手术治疗;实验组27例,予Stoppa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骨折愈合时间以及并发症,比较两种方法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其数据结果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加以处理.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表现为:两种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术后引流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相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的髋臼骨折术后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Stoppa入路相对于传统手术对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合并髋臼骨折患者的治疗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髋臼骨折同其它关节内骨折一样需要尽可能的解剖复位 ,以最大限度恢复关节功能 ,降低创伤关节炎、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发生率。由于髋关节周围肌肉丰富 ,传统的保守治疗难以奏效 ,我们自 1999年 1月~ 2 0 0 0年 6月 ,手术治疗髋臼骨折 2 1例 ,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1例中男 15例 ,女 6例。 16~ 61岁 ,平均3 5 .2岁。交通事故伤 18例 ,坠落伤 3例。 11例有合并伤 :2例坐骨神经损伤 ,8例骨盆骨折 ,5例股骨骨折 ,2例合并颅脑损伤 ,1例盆腔脏器损伤。受伤时间 5~ 17d ,平均 11d。1.2 骨折类型 入院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