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医学研究》2017,(1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联合血清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水平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诊断符合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10月民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52例设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2例设为对照组,两组均接受CD-UCG检查及血清h-FABP、c Tn I水平检测。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发病/入院0~3、3~6、6~24 h)血清h-FABP、c Tn I水平,并分析CDUCG检查与血清h-FABP、c Tn I水平检测联合与否对AMI的诊断符合率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0~3、3~6、6~24 h血清h-FABP、c Tn 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相应时间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CD-UCG联合血清h-FABP、c Tn I水平检测对AMI的诊断符合率为100%,高于三者单独检测诊断符合率(86.54%、84.62%、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UCG联合血清h-FABP、c Tn I水平检测诊断AMI,可有效提高诊断符合率,减少漏诊,为临床尽早制定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H-FABP与cTnI和CK-MB联合检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肌钙蛋白(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6例AMI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H-FABP、cTnI和CK-MB检测,比较其对AMl早期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结果:AMI组46例患者中,28例发病时间为<6h,18例发病时间为6~12h;H-FABP在发病<6h诊断AMI的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两项诊断指标,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发病6~12h,三项诊断指标的灵敏度无明显差异。在非AMI组和对照组中三项检测指标的特异度均无明显差异。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诊断AMl。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探讨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联合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临床确诊的84例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7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两组血清CK-MB、cTnI及hs-CRP水平,并比较两组间3种指标的差别.结果 AMI患者血清CK-MB、cTnI及hs-CR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标志物以cTnI达到峰值的时间最短,其次为CK-MB.结论 AMI患者血清CK-MB、cTnI、hs-CRP均明显升高,联合检测可避免单项检测结果误诊和漏诊的发生,对AMI的早期诊断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的意义。方法 52例因急性胸痛入院的患者经心电图及临床病史怀疑AMI,在胸痛症状出现后3 h、3~6 h和6~12 h抽血定量检测H-FABP并同时检测肌钙蛋白,绘制H-FABP和肌钙蛋白在不同时间段的ROC曲线,计算其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自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 H-FABP和肌钙蛋白在胸痛后3 h、3~6 h和6~12 h的敏感性分别为0.931 vs 0.533,0.946 vs 0.933和0.900vs 0.967;而特异性为0.867 vs 0.818、0.929 vs 0.918和0.846 vs 0.912。结论 H-FABP对6小时内发生的急性心肌梗死较cTnT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72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0~3 h、4~6 h内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79.41%,特异性为96.15%,准确度为85%,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 h内诊断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1.67%,准确度为96.77%,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评价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肌红蛋白(Mb)和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不同组合形式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效能。方法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9月来邯郸市中心医院就诊的AMI患者106例作为心肌梗死组,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H-FABP、Mb及c Tn T的水平。比较三种指标不同组合形式诊断AMI的效率。结果H-FABP+c Tn T+Mb组合形式的诊断效能最高,H-FABP+c Tn T+Mb组合形式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与H-FABP、c Tn T、Mb、H-FABP+c Tn T及H-FABP+M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 Tn T+Mb组合形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其曲线下面积仍高于c Tn T+Mb组合。结论 H-FABP+c Tn T+Mb组合形式诊断AMI的效能最高,这种组合形式与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联合能为AMI的诊断提供更直观和方便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在急诊胸痛患者的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胸痛患者135例采血测定H-FABP,并同时检测cTnI,CK-MB,联合评价其灵敏度。结果AMI组H-FABP,cTnI,CK-MB均明显高于非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FABP灵敏度均高于cTnI,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与cTnI、CK-MB联合检测更能提高诊断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D-D聚体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酶免疫法测定42例心肌梗死患者,3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及30例健康体检者H-FABP、D-D聚体。[结果]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的H-FABP、D-D聚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UA)H-FABP、D-D聚体水平高于稳定性心绞痛组(SA),P<0.05,稳定性心绞痛组的(SA)H-FABP、D-D聚体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H-FABP用于AMI的早期诊断具备可行性,而D-D聚体可以作为AMI诊断的参考指标,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AMI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I(cTnI)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43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A组,选择同期收治的43例骨骼肌损伤患者作为B组,43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采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酶法检测其血清CRP、cTnI以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 A组的CRP、cTnI和CK-MB水平显著高于B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血清CRP+cTnI+CK-MB、CRP+cTnI和CRP+CK-MB阳性率均为100%.结论 血清CRP、cTnI联合检测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是急性心肌梗死诊断的敏感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心肌损伤标志物如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钙蛋白T(cTnT)及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确诊为AMI组95例,非AMI组43例,检
测两组患者发病<3 h、3~6 h及6~12 h的血清CK-MB、c TNT和H-FABP水平,并比较2组CK-MB、c TNT和H-FABP不同时间
血清水平;比较CK-MB、c TNT和H-FABP在AMI发病<3 h、3~6 h及6~12 h诊断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MI组血清
H-FABP在AMI后<3 h即明显升高(P<0.01),3~6 h及6~12 h进一步升高(P<0.001);血清cTnT在发病3 h内无明显升高,3~6 h
轻度升高(P<0.05),6~12 h水平显著升高(P<0.01);CK-MB在发病3 h内及3~6 h均无明显升高,发病6~12 h水平显著升高(P<
0.05)。AMI发病<3 h、3~6 h 血清H-FABP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CK-MB、c TNT(P<0.05),发病6~12 h血清H-FABP诊断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nT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CK-MB(P<0.05)。结论AMI患者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
对AMI早期<3 h及3~6 h)诊断价值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
相似文献
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胸痛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38例,确诊为AMI组95例,非AMI组43例,检
测两组患者发病<3 h、3~6 h及6~12 h的血清CK-MB、c TNT和H-FABP水平,并比较2组CK-MB、c TNT和H-FABP不同时间
血清水平;比较CK-MB、c TNT和H-FABP在AMI发病<3 h、3~6 h及6~12 h诊断AM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AMI组血清
H-FABP在AMI后<3 h即明显升高(P<0.01),3~6 h及6~12 h进一步升高(P<0.001);血清cTnT在发病3 h内无明显升高,3~6 h
轻度升高(P<0.05),6~12 h水平显著升高(P<0.01);CK-MB在发病3 h内及3~6 h均无明显升高,发病6~12 h水平显著升高(P<
0.05)。AMI发病<3 h、3~6 h 血清H-FABP诊断的敏感性及特异性高于CK-MB、c TNT(P<0.05),发病6~12 h血清H-FABP诊断
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与cTnT无显著差异(P>0.05),但高于CK-MB(P<0.05)。结论AMI患者检测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H-FABP
对AMI早期<3 h及3~6 h)诊断价值优于传统心肌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联合肌钙蛋白I(cTnI)检验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14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发病时间将其分成A组、B组,每组70例;A组患者发病时间<4 h,B组患者发病时间为4~8 h,且收集同时间段的7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3组CRP、cTnI水平.结果 B组CRP、cTnI水平与A组、对照组对比显著上升,A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5);A、B组采用CRP、cTnI联合诊断显示阳性率达到100.00%,B组采用CRP、cTnI单独检测显示的阳性率比A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AMI患者采用血清CRP、cTnI联合检测能够提升诊断率,缩短检测时间,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研究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32例AMI患者按发病时间不同分为两组,分别在发病0~3小时、4~6小时内检测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CK-MB mass)的含量,计算各项指标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H-FABP在发病0~3小时内诊断的灵敏度78 57%,特异性96 32%,准确度85 34%,均高于cTnI和CK-MBma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H-FABP在发病4~6小时内诊断的灵敏度100%,特异性91 87%,准确度96 89%,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可用于早期AMI的诊断.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l)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111例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的血清H—FABP、cTnI和CK.MB水平,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40例、非急性心肌梗死(NO—AMI)36例、非心源性胸痛(NCCP)35例,同期选择3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比较各组0~3h内和0—6h内胸痛发作患者I-I—FABP的表达水平,观察H—FABP、cTnI和CK—MB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0~3h内和0~6h内AMl组H—FABP水平表达(38.14±24.18)ng/ml和(73.35±56.73)ng/ml均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1);H—FABP诊断发病3h和6h内AMI的敏感性显著高于cTnI和CK.MB(P〈0.05),特异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优于cTnI和CK—MB,可作为一种有效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 探讨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26例,按胸痛发作到就诊时间先后分为4 h内组和4~8 h组,分析胸痛发作不同时间H-FABP、肌钙蛋白I(cTnI)、磷酸肌酸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在诊断AMI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胸痛发作4 h内, 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0.1%,明显高于cTnI、CK-MB和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2.1%,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8 h组H-FABP诊断AMI灵敏度为98.0%,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与MY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度为96.2%,明显高于MYO(P<0.05),与cTnI、CK-M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个检测指标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在胸痛发作4 h内和4~8 h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诊断早期急性AMI,H-FABP优于传统指标cTnI、CK-MB和MYO,测定H-FABP对早期诊断AMI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应用.方法:收集我院已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对照组17例采用12导联心电图进行检测;实验组18例予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患者都需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检查后将冠状动脉造影的结果与两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检查结束后,实验组患者的准确率为(88.9%)高于对照组(58.8%),其差异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对心肌梗死部位定位诊断的准确,对并发症的检出率较高,经过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检测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中较心电图更为准确,在诊断检测上与心电图相互补充,能够更为准确的完成心肌梗死的诊断,多普勒彩色超声心动图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检测上有良好的效果,适宜在临床上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