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不同通气方式联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超未成熟儿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6月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66例超未成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通气方式的3组:加温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组(HHFNC组)(20例)、经鼻持续正压通气组(NCPAP组)(22例)和同步经鼻间歇正压通气组(SNIPPV组)(24例)。3组均给予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3组血气分析、吸入氧浓度、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住院时间及腹胀、颅内出血、低血压、心律失常发生率。结果 3组治疗前后pH、PO2、PaCO2及FiO2差值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两两比较,NCPAP组和SNIPPV组pH、PO2、PaCO2及FiO2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HHFNC组pH、PO2、PaCO2及FiO2差值均高于NCPAP组和SNIPPV组(P?<0.05)。3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CPAP组、SNIPPV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氧疗时间、无创通气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NCPAP组、SNIPPV组(P?<0.05)。3组患儿中途均无排除及退出者。3组患儿腹胀、颅内出血、气胸、BPD及总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撤机成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与SNIPPV组撤机成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HFNC组撤机成功高于NCPAP组(P?<0.05)。结论 将HHFNC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用于超未成熟儿机械通气撤机中能提高患儿血气水平,缩短无创通气时间、氧疗时间、开始肠内营养时间及住院时间,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给氧(HHFNC)呼吸支持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机械通气撤机后的应用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54例胎龄<37周且出生体重<2500 g的RDS患儿,患儿撤机后随机分为HHFNC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NCPAP)组,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重新气管插管率,鼻部损伤、腹胀、早产儿视网膜病、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颅内出血的发生率、病死率以及呼吸机治疗费用等。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总用氧时间明显缩短( P<0.05),鼻部损伤、腹胀的发生率明显降低( P<0.05),呼吸机治疗费用也较低(P<0.05),对于重新气管插管率、总机械通气时间、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颅内出血及病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HHFNC是一种容易被接受且效果良好的早产儿呼吸支持方式,可作为早产儿RDS撤机后优先选择的呼吸支持模式在基层医院推广使用,其潜在优势包括简便、容易耐受、较少鼻部损伤,经济方便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无创经鼻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需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应用常规呼吸机同步间歇正压通气(SIMV)治疗,病情改善后拔管撤机,使用NCPAP机序贯治疗,并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对照组30例,应用常规呼吸机SIMV治疗至病情好转直接撤机,由头罩吸氧过渡至正常自主呼吸。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及总用氧时间。结果两组病例在治疗前的临床基础条件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新生儿在撤机成功率分别为93.3%和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用氧时间分别为(95.23±5.46)h和(100.16±6.38)h,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NCPAP序贯性通气治疗对比头罩吸氧可提高新生儿机械通气撤机成功率,不增加总用氧时间。 相似文献
6.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将62例反复呼吸暂停的早产儿随机分成NCPAP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CPAP治疗,对照组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结果 NCPAP治疗组患儿在治疗4h时动脉血氧分压(PaO2)及动脉二氧化碳(PaCO2)出现改变,氧合指数(OI)显著下降,与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24h后,PaO2、PaCO2和OI等指标,与开始治疗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显效21例,有效6例,总有效27例;对照组中显效12例,有效5例,总有效17例,二组治疗效果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CPAP治疗早产儿反复呼吸暂停,能更好改善肺的氧合功能,疗效显著,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更多的优越性,值得在临床中进一步研究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NRDS患儿的撤机过程中,采用NCPAP过渡是否比直接脱机更能提高撤机的成功率.方法:将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随机分成NCPAP过渡组和直接脱机组,比较两组的撤机成功率和用氧天数,并观察两组呼吸暂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新生儿败血症、气漏、动脉导管未闭、脑室内出血、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早产儿视网膜病、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NCPAP过渡组45个患儿有41个成功撤机(占91.1%),直接脱机组36个患儿有25个成功撤机(占69.4%),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总用氧时间两组无差别;并发症方面,两组发生呼吸暂停的次数有显著差别.结论:在NRDS患儿撤机时使用NCPAP过渡模式比直接脱机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分析不同无创辅助通气模式联合枸橼酸咖啡因在早产儿呼吸暂停中的治疗效果,探讨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优化方案。方法 选择2019年10月~2022年8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90例胎龄≤34周的呼吸暂停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儿的病例资料,将患儿分为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4)和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n=46)。采用t 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检验等,对两组患儿一般临床资料、呼吸暂停疗效、治疗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NIPPV序贯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总有效率为91.30%,高于NCPAP联合枸橼酸咖啡因组的86.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创通气失败及相关治疗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喂养不耐受、鼻损伤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采用NIPPV序贯NCPAP的通气模式,较传统单用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可以取得更好的临床效果,缩短治疗及住院时间,不良反应相对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54-57+61
目的 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作为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无创呼吸支持模式的临床应用疗效对比。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6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n=32)和NCPAP组(n=33),观察两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呼吸支持时间、无创后吸氧时间及总用氧时间,同时检测治疗前后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aO_2)和氧合指数(OI),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NIPPV组和NCPAP组撤机失败率、无创后吸氧时间和总用氧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无创呼吸支持时间为2(1,3)d,明显短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治疗前后PaO_2、PaCO_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IPPV组治疗后12 h、24 h OI分别为(240.100±31.140)%和(260.040±38.890)%,明显高于NCPAP组(P0.05);NIPPV组和NCPAP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总发生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较NCPAP,早产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应用NIPPV可缩短无创呼吸支持时间,值得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3)
目的:比较呼吸暂停早产儿应用经鼻双水平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我院产科分娩的80例需行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呼吸暂停早产儿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照组给予经鼻气道持续正压通气,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气管插管情况、总用氧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期间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气管插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总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期间气漏、鼻压伤、气胸、颅内出血、腹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经鼻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效果更佳,可降低患儿气管插管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将自主呼吸试验(SBT)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逐步撤机法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比较,以寻找最佳撤机方式.方法 将126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SBT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入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48 h内再插管率,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BT组与对照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9)d和(5.6±2.2)d,平均入住ICU时间分别为(5.5±2.4)d和(7.4±3.0)d,VAP发生率分别为11.3%和26.6%,48 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9.7%和10.9%.结论 SBT撤机方式比SIMV逐步撤机法具有机械通气时间短、住ICU时间短,VAP发生率低的优点,而48 h内再插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现了SBT应用于撤机过程中的优越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find a reasonable weaning way through compar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treated by spontaneous breathing trials(SBT)with those treated by SIMV gradual weaning.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twenty six mechanical ventilation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SB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SIMV group) ,then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the average time in ICU,the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rate as well as the re -intubation rate within 48 hours were recorded,and finally SPSS 13. 0 was used to make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The average mechanical ventilation duration of SB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ere (3.9 ± 1.9) days and (5. 6 ± 2. 2) days respectively, the average time in ICU were (5. 5 ±2. 4) days and (7. 4 ±3. 0) days respectively,the VAP rate was 11.3% and 26. 6 % respectively and the re-intubation rate within 48 hours was 9. 7% and 10. 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 SBT weaning is superior to SIMV gradual weaning in short duration of mechanical ventilation,short time in ICU and low VAP rate. And there i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 -intubation rate within 48 hours. 相似文献
12.
自主呼吸试验在急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过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30min和120min自主呼吸试验(SBT)对急、慢性呼吸衰竭(呼衰)机械通气患者的撤机效果。方法86例急性呼衰患者和53例慢性呼衰患者随机各分为两组,分别以30min SBT和120min SBT完成撤机试验,并对比各组脱机成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结果慢性呼衰组总脱机成功率75.5%明显低于急性呼衰组的91.9%(P<0.05);总48h内再插管率15.1%则明显高于急性呼衰组的3.5%(P<0.05)。对急性呼衰患者来说,30minSBT组和120minSBT组脱机成功率和48h内再插管率分别为90.7%、93.0%和4.6%、2.3%,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分别P>0.05)。对慢性呼衰患者来说,120minSBT组脱机成功率88.9%明显高于30minSBT组的61.5%(P<0.05);但在48h内再插管率方面,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呼衰患者选择30minSBT或120minSBT对撤机效果并无影响;而慢性呼衰患者宜选择120minSBT,有利于提高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撤机指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研究浅快呼吸指数(RVR)和气道闭合压(P0.1)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准备撤机的COPD患者61例 ,床旁监测呼吸频率(RR)、潮气量(V T)、分钟通气量(V E)、气道阻力(R aw)、顺应性(Crs)、气道闭合压(P0.1)、内源性呼气末正压 (PEEPi) ;在自主呼吸试验开始3min和30min时分别测定RR、VT,比较常规撤机指标 (RR、VT、VE)与RVR、P0.1 对机械通气患者撤机的预测价值。结果 :撤机成功与失败的RVR为(63±22)bpm/L与 (91±20)bpm/L,P<0.05) ;撤机成功与失败的P0.1 为(2.9±0.8)cmH2O与 (4.8±0.7)cmH2O,P<0.05)。以RVR≤105bpm/L为标准 ,预测撤机成功的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 %、91 %和40 %;以P0.1≤4.5cmH 2O为标准 ,预测撤机成功的正确率、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2 %、87%和67 %。以撤机后果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只有RVR与P0.1 是回归模型中有显著性的两个指标。结论 :RVR与P0.1 在预测撤机后果上优于常规撤机指标 ,对指导撤机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动态肺部超声监测早产儿(<34孕周)机械通气治疗围拔管期中的作用和临床价值。方法 纳入2014年1月~2017年7月125例需行机械通气治疗的<34孕周的早产儿进入本研究,随机分为超声指导组57例和非超声指导组68例,分析比较两组间机械通气拔管的成功率、安全性及拔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拔管成功率明显高于非超声指导组(930% vs. 765%,P=0014),其中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拔管显效明显高于非超声指导组(561% vs. 324%,P=0011),非超声指导组机械通气拔管无效率高于超声指导组(220% vs.70%,P=0024)。拔管后不良反应比较,超声指导组拔管后心动过速、烦躁不安、喂养不耐受明显低于非超声指导组(分别为53% vs. 162%,P=0048,35% vs. 147%,P=0032 和191% vs. 70%,P=0042),电解质紊乱、高血糖发生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连续动态肺部超声监测能评估<34孕周早产儿肺部病变的进程,可辅助机械通气量和拔管时机的选择、指导不同剂量枸橼酸咖啡因药物剂量应用于拔管,并能提高拔管成功率,降低拔管中和拔管后出现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观察益气通腑汤对脱机困难的慢性阻塞性肺病 (COPD)病人的疗效。方法 :5 0例难以脱机COPD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 (益气通腑汤治疗组n =2 5 )及对照组 (常规治疗组n =2 5 ) ,两组均使用抗生素、解痉、化痰等治疗 ,实验组加用益气通腑汤治疗。呼吸机采用SIMV +PSV模式 ,观察治疗 12d。结果 :实验组应用益气通腑汤 6d后自主潮气量、最大吸气负压及临床症状即明显改善 ,优于对照组。 6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4 0 %、2 0 % ,两组相比P >0 .0 5 ;12d时脱机成功率两组分别为 80 %、4 4 % ,两组相比P <0 .0 1;应用益气通腑汤前后血生化指标稳定。结论 :益气通腑汤对难以脱机的COPD病人 ,能有效改善消化道功能 ,提高呼吸动力 ,改善通气功能 ,提高脱机成功率 ,无不良副作用。 相似文献
18.
《吉林医学》2019,(5)
目的:探讨芬太尼对机械通气早产儿血清皮质醇(cortisol,COR)和血浆肾上腺素(adrenaline,ADR)、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AD)、多巴胺(dopamine,DO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的新生儿科胎龄28~36周、出生体重1 000~2 499 g且需要机械通气的早产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应用芬太尼)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儿分别于机械通气初及机械通气24 h测定血COR、 ADR、NAD和DOP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初各评分及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应用芬太尼后24 h血COR、ADR、NAD和DOP低于对照组COR:(162.4±25.4)nmol/L比(321.8±71.4)nmol/L,ADR:(32.9±5.9)ng/L比(46.2±5.2)ng/L,NAD:(144.3±16.3)ng/L比(231.8±25.2)ng/L,DOP:(47.6±7.3)ng/L比(84.3±10.4)n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机械通气时应用芬太尼镇痛和镇静能降低血COR、ADR、NAD和DOP水平,减轻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